黑水镇在智慧治理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林晓和赵警官又将目光聚焦在乡村文明新风尚的塑造上。
“赵警官,咱们镇硬件设施跟上了,治理也越来越智能,可精神文明这块儿也不能落下,得让文明新风真正吹进每个人心里。”林晓在一次清晨的散步中对赵警官说道。
赵警官深以为然地点点头:“没错,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他们首先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入手。在镇里开设道德讲堂,邀请道德模范和专家学者来讲述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做人要有诚信,做事要有担当,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应该坚守的价值准则。”道德讲堂上,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语重心长地说道。
同时,组织评选“黑水镇好人”“文明家庭”等活动,树立榜样,激发居民向先进学习的热情。
在文化建设方面,他们积极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鼓励民间艺人传承和发展传统戏曲、民间艺术,举办文化节、民俗展览等活动。
“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可不能在咱们这代人手里断了根。”一位民间艺人在舞台上表演完后激动地说道。
还支持居民自发组织文艺团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
然而,在推进文明新风尚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阻力。一些居民认为这些活动是形式主义,参与积极性不高;一些传统观念和陋习依然存在。
林晓和赵警官没有气馁,他们深入居民家中,倾听大家的想法和意见,耐心地解释文明新风尚的重要性。
“文明新风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林晓在居民座谈会上说。
为了改变陋习,他们制定了村规民约,对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赌博等不良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
“有了村规民约,大家做事都有了个准则,不能再随心所欲了。”一位村民说道。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广播、宣传栏、微信群等多种渠道,传播文明理念。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黑水镇的文明新风尚逐渐形成。邻里之间更加和睦,互帮互助的现象越来越多;婚丧嫁娶等活动更加简约文明;赌博等不良行为明显减少。
独白:塑造乡村文明新风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断努力。只要我们心中有信念,脚下有行动,就一定能让黑水镇焕发出更加迷人的文明光彩。
就在这时,林晓和赵警官发现,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文明也成为了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他们决定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开展网络文明宣传周活动,向居民普及网络法律法规和网络道德规范。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大家在网上也要遵守法律法规,文明发言。”赵警官在宣传活动中说道。
同时,加强网络监管,打击网络谣言和不良信息的传播。
为了引导居民正确使用网络,他们还在镇里开设了网络素养提升课程,教居民如何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在林晓和赵警官的努力下,黑水镇的网络空间更加清朗,居民的网络素养不断提高。
黑水镇在文明新风的吹拂下,正展现出一幅和谐、美丽、文明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