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阳降生于汴梁,家中珍藏的《清明上河图》虽是赝品,可昔日的繁华盛景却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深深地烙印在陆游的心底,成为他心中那一抹美好的向往。然而,国破山河碎,城春草木深,怀着对故国美景的无尽思念,陆游踏上了太行山的征程。在山东,他与辛弃疾不期而遇,仿佛两颗璀璨的星辰在浩瀚的夜空中相遇,瞬间碰撞出绚烂的火花。
鲁阳与辛无羁相谈甚欢,犹如高山流水遇知音,他们一同畅谈家国大事,切磋诗词武艺,彼此的才华和豪情相互交融,犹如一场精彩绝伦的盛宴。
某天,鲁阳无意间提及《清明上河图》,辛无羁的眼睛犹如夜空中闪烁的明星般骤然一亮,他激动地告诉鲁阳,自已曾有幸目睹过此画的真迹。这一消息如同一道闪电划破黑暗的夜空,让鲁阳兴奋得难以自抑,他迫不及待地请求辛无羁能带他一同去追寻这幅珍贵的画作。
于是,两人毅然踏上了一段充满艰险的旅程,他们犹如勇敢的探险家,四处打听《清明上河图》的下落。一路上,他们历经风雨的洗礼,却始终没有放弃。
最终,他们得知此画如同被囚禁的凤凰,流落在金国皇室的手中。面对金国那如同铜墙铁壁般的严密防守,鲁阳和辛无羁毫不畏惧,他们决定携手并肩,如同一对默契十足的搭档,潜入金国皇宫,夺回这幅国宝,让它重见天日。
在那家古色古香的酒店之中,光线透过雕花窗棂洒下,映照出一片暖黄。辛无羁与鲁阳相对而坐,桌上摆着几壶香气四溢的美酒以及精致的小菜。
他们二人面带微笑,手中各自握着酒杯,轻轻碰杯后一饮而尽。酒液入喉,带来一阵温热与醇厚的滋味,仿佛也点燃了他们心中那团对于文学、对于国家的热爱之火。
此刻,他们开始吟诵起那些流传千古的诗词来。辛无羁率先开口,他那豪迈激昂的声音回荡在房间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每一个字都饱含着他对战场生涯的回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鲁阳紧接着跟上,他的语调则显得更为深沉内敛:“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诗句中的爱国情怀如同一股清泉,缓缓流淌进人们的心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越吟越起劲,时而慷慨激昂,时而低回婉转。整个酒店都沉浸在这浓郁的文化氛围之中,仿佛时光倒流,让人感受到了那个时代文人墨客们的风采与激情。
就在他们热火朝天地交谈之时,那热烈的氛围仿佛冲破了墙壁的阻隔,引起了隔壁房间里范进的注意。只见范进原本正端坐在桌前苦读诗书,但这突如其来的声响却让他不禁抬起头来,侧耳倾听着隔壁传来的话语。
渐渐地,范进如同被磁石吸引的铁钉一般,被他们所谈论的话题深深吸引住了,心中涌起一股犹如汹涌波涛般难以抑制的冲动。终于,他再也按捺不住自已内心的激动,犹如离弦之箭一般站起身来,走到窗边,然后提高了声音,高声吟诵起来著名诗句。那声音清脆而响亮,犹如黄莺出谷,又似珠落玉盘,悦耳动听,瞬间便传遍了整个院落。
辛无羁,鲁阳邀请范进一起喝酒。
范进说道。
“我有个朋友,在江南是做刻板印书的,二位的诗词,太好了,我可以帮二位刻板印刷成书,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太好了,如果印刷成书,可以流芳百世!”鲁阳高兴地说道。
辛无羁此刻心情澎湃不已,内心的激动犹如汹涌的波涛一般难以平息。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位满怀豪情壮志的词人却从未亲身踏足过那魂牵梦绕的江南水乡。更何况当下他仍身处金国为官,身负重任,诸多事务缠身,实在不便自由地穿梭于江南大地之间。
尽管如此,辛无羁那颗炽热的心依然对江南充满了向往和憧憬。于是乎,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将自已精心撰写的诗稿托付给自已信赖有加的好友范进,请他代为寻找合适的途径进行印刷出版。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更多的人领略到自已笔下所描绘的江南美景以及那份深深的眷恋之情。
鲁阳和陆阳一起回到江南,见到张好古,张好古已经是杭州道台。
当张好古读到辛无羁那豪迈奔放、激情四溢的诗词时,他仿佛置身于金戈铁马的战场之中,感受到了诗人心中的壮志豪情;而当他看到鲁阳那些饱含忧国忧民之情、深沉凝重的名句时,又不禁被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所打动。一时间,张好古沉浸在这两位文学巨匠的作品里无法自拔,欣喜若狂的情绪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兴奋之余,张好古赶忙掏出自已积攒已久的银两,急匆匆地奔向城中最负盛名的活字印刷舍。经过一番商讨与交涉之后,终于成功地委托他们印制了两套精美的诗集——《辛无羁诗集》和《鲁阳诗集》。
与此同时,范进也得知了这个消息。他深知这些诗集对于朝廷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于是决定带着它们进宫觐见当今圣上宋孝宗。
鲁阳对入仕做官,没有兴趣。
范进问道。“为什么呢?”
“我12岁便会写诗,绍兴二十三年,我就参加锁厅考试,便拔得头筹。但这次的考试没有让我的仕途更顺畅,因为屈居我之下的第二名是秦埙——秦桧的孙子。果然,知道此事的秦桧勃然大怒,之后的考试,他便特意吩咐主考官不要录取我,我哪里有了做官的机会?”
“秦桧死了,没有人拦住你了。再说,像你这样有才华的人,没有官职,怎样为国效力呀?我会努力推荐你俩。”
在金碧辉煌的宫殿内,范进恭敬地向宋孝宗呈上了这两部珍贵的诗集,并详细介绍了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卓越才华。尤其是着重提到了鲁阳,称赞其诗作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体现出了对国家和百姓的一片赤诚之心。
宋孝宗翻阅着手中的诗集,时而颔首赞许,时而沉思不语。最终,他被鲁阳的才情和爱国情怀所折服,当即下令封鲁阳留在宫中为宋高宗写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