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
林语语和家人们宣布了这一消息!
“家人们,我有一个重大消息要宣布,我要回一趟老家!你们有人要跟我一起吗?”
大家面面相觑,最后齐刷刷的摇了摇头。
林望月绣坊刚刚起步,根本离不了人。
林望舒林墨青兄弟俩还得备战国子监的考试,争分夺秒的学习。
林家夫妻俩就更没想法了。
林语语失望的叹了口气,“好吧,既然你们都不跟我一起,那我就一个人出发吧~”
前面的语气还有些遗憾,后面的语气已经雀跃起来了。
林云山:“你路上注意安全,回去看看你祖父祖母,你也好长时间没见了吧?回去看看。”
“是啊,我都好久没有见到祖父祖母了。”
……
次日
林语语特意起了个大早赶路。
赶路途中一切从简,穿了一套最简单的裙裤装,行动比较方便。
头发照旧是扎成两个花苞头。
这种发型抗造,扎一次可以坚持好几天。
“阿玉翠花,准备好了吗?”林语语甩着辫子,笑靥如花直接出现在两个人面前。
第一次独自带着两个丫鬟出远门,她还是非常兴奋的。
“好了,好了,小姐,你准备好了吗?”
翠花激动的点了点头,这还是她第一次出远门呢。
阿玉“我也准备好了,那我们出发吧。”
她们这次要走的是一条宽阔无比的官路,路上也很热闹,人来人往。
一路上的补给更是多的很,其实什么都不需要担心。
照旧是阿玉赶马车,翠花盘腿坐在旁边和她唠嗑,林语语躺在车厢里看话本子。
一派悠闲。
路上同行的马车很多,路边也有小商户自已搭的棚子,卖着各种各样的吃的。
只要是看到了,林语语都会让翠花买一份,三个人分着吃。
别说,种类还挺多,就是也比较容易踩雷。
例如刚刚吃的那个糯米粑粑,超级粘牙,还好她是一口真牙,不然牙都得粘掉了。
现在还感觉牙上黏黏的。
上一秒还在感慨糯米粑粑粘牙,下一秒就被路上的热闹吸引。
“这条路真的好热闹。”难怪往年都是祖父,祖母带着大伯一家来京城过年。
这条路是真的好走啊!
“小姐,这可是最好的一条官道了,肯定好走。”
翠花手里拿着一份炸蘑菇,感觉有点干干的。
“小姐,小姐。前面有卖红豆汤的,我们要去喝点吗?”
“你自已喝吧,我就不喝了,如厕不方便。”
林语语疯狂摆手,她可不想在某个草丛里,刷新一个正在蹲坑的林语语。
多尴尬啊!
“嘿嘿,那你们走慢一点,我马上就追过来。”
翠花直接跳下马车,买了一竹筒红豆汤。
和阿玉两个人分着喝了。
一路上晃晃悠悠,傍晚到了驿站。
驿站周围开了好几家客栈,有豪华的,也有一看就很便宜的。
但林语语毅然决然的踏进了有点朴素的驿站。
毕竟这是不要钱的呢。
“这位大人,不知是补给呀,还是住店呀?”
驿丞的也是个眼尖的,一眼就看到了她腰间挂的牌子。
三品官,算是有大来头。
态度更热情了两分, “本店的所有上房都还空着,大人可要入住。”
林语语嘴角抽了抽,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
这条路上走的官家马车可不少,咋没人住?
还是选择问了一句,“驿站里可有大人入住?”
“有的,今天早上刚来了三位七品官,住在下房。”
“一间上房,给我多加张床。”出门在外还真不敢一个人住,还是得要翠花和阿玉陪着。
来都来了,住这儿呗。
“好的,好的,大人。”驿丞笑得如同一朵含苞待放的菊花。
“大人可需要饭菜?我让小二直接送到房间里。”
“不用了,我瞧这门口有不少卖吃的,我尝尝那个吧。”
瞧瞧这年代久远的楼梯,这驿站里肯定没啥好吃的。
亏待谁也不能亏待嘴啊。
不过意外的房间还不错,虽然说没有什么精细的装修,但看着还挺干净整洁。
把行李放下,就准备出门吃点东西了,再等会儿天黑了就该收摊儿了。
“小姐,小姐,我们吃这个吧!这上面写的是啥?我不认识。”
林语语看了一眼发现是螺蛳粉,没想到在这个年代还能遇到螺蛳粉,眼睛都亮了,散发出了狼光。
“行行行,就吃这个,阿玉你吃吗?”
阿玉看了一眼,点了点头。
林语语赶紧拉着她们坐下,“老板三碗螺蛳粉,一份加炸蛋和猪手。”
然后看向她们两个,示意她们和老板说要加什么。
两个人犹豫了一下,要了和她一样的。
没过一会儿就端上来了。
香味很浓郁,没有一点臭味,而且酸笋吃起来一点点酸味,脆脆的。
看来自已在现代吃的都是假货啊。
酸笋特别酸,也不怎么脆。
三个人在秋天的傍晚,就着夕阳嗦着粉。
辣出了满头大汗。
“小姐,这个真的好好吃。我在京城都没有看到,不然我肯定要天天吃。”
林语语非常肯定的点了头,“确实要是有我也天天吃。”
阿玉擦了擦脸上的汗,这才微微点了点头,对螺蛳粉的美味表示了肯定。
正在收拾隔壁桌的老板娘听到了她们的谈话,笑了笑,“我们可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
在附近的镇上安家落了户,做些小本生意,别看我们在这儿有个固定的摊子,便宜的很。
一个月的租子才两百文,京城里随便盘个铺子,一个月都得十几二十两。
我们这生意一个月都赚不到那么多,不划算。
毕竟我们这就是一些米粉,加上一些不值钱的边角料,卖贵了都怕人家把我们店砸了。”
对于她们的价格,林语语还是表示了非常的肯定。
一碗粉,一个猪脚,一个炸蛋,才二十五文。
在京城随便吃碗素面,基本上也要二十文起步了。
林语语把情况和老板娘说了一下,“就我今天吃的这一碗,老板娘你要是卖六七十文一碗,都不会有人把你店砸了。”
被她这么一说,老板娘还真有点意动,要是按照这位大人所说她们还真能试试。
看她们就这个摊子,一个月还真没少赚,得有十几两了。
要是去京城的话……
不过这边的也不能放弃,到时候自已带着大儿子,小闺女去京城开,男人和婆婆在这边开。
夫子都说过了,小儿子是读书的料,说不定还能送到京城去读书呢。
越想干劲越足。
林语语不知道,她很快就能在京城吃到香喷喷的螺蛳粉。
吃饱喝足又打包了一些糕点和小吃,三个人欢欢乐乐的回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