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站在宋朝的土地上,心里既兴奋又紧张。我知道,要想在这里生存下去,首先得融入这个时代,而语言是我最大的障碍。
我在寺庙的角落里坐了整整一夜,脑子里全是那些茶馆里的对话。那全都是些之乎子曰的,听得我云里雾里的,虽然以前学过一点,但是都怪自已以前上学的时候太不认真了,书到用时方恨少啊。但是我也发现一个规律,撇开那些之乎子曰,基本日常的话我好像也听得懂,毕竟都是中原文化传承下来的,比广州话香港话那鸟语容易听得多。就跟去到河南听河南活一样,只是音调有些不同而已。一想到这里,我顿时也不慌了,明天我还是去找那个帮我买布的老板,他看起来还算和善,应该能收留帮助我,而且我还欠他个人情呢。
第二天一大早,我离开了寺庙,来到了昨天那条热闹的大街。清晨的街道上,很多店都还没开门呢,空气里弥漫着炊烟和早点的香味。我来到了布庄,老板正在整理货物,看到我,他露出了一丝惊讶。
“是你啊,客官,这么早就来了?”他放下手中的活,走了过来。
我点了点头,然后用手指了指自已的嘴巴,又指了指他的,希望能用手势表达我想学说话的愿望。老板愣了一下,然后笑了。
“你是哑巴吗”他问。
我连忙摇头,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我 学 说 话 。”
“哦,外地人,哪里来的呀”
“上海”
“上海,上海在哪里?离邯郸多远?”
哦,这里是邯郸。听说古代邯郸人走路都很好看哟。我昨天没有注意,今天要不要顺便来学一下呢,哈哈哈。
“上海离这还挺远的,应该有一千多公里吧。”我回答他。
“那么远啊,你怎么来的?来这干嘛呢?”
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只好假装没听懂,吱吱咕咕地搪塞过去。
我指了指身上穿的昨天他给的布,做了个没钱的手势,又指了指胳膊。
老板一乐“哈哈,要给我做苦力呀。好吧,你就暂时在我这帮忙吧,我管你三顿饱饭。”
我连连点头致谢“谢谢侬。”
“你叫啥呀”
“在下肖逸飞,你叫我小飞吧。”
“好,我姓黄,你叫我老黄吧。”
“那不行,不行,得叫黄老板。”
“黄老板是个嘛玩意。叫我黄叔吧。”
嗯,古代不叫老板吗?“好的,黄叔。”我恭敬地叫他。
老黄挺开心招呼我吃早餐,嘴里还在念叨“黄老板,黄老板,嘿嘿。”
接下来的几天,我每天都泡在布庄里。老黄是个好人,他不仅教我说话,还教我一些基本的礼仪和习俗。我学得很快,毕竟我本来就是个聪明人,而且我知道,这是我生存下去的关键。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不仅能够用简单的词汇与人交流,还能够理解一些日常对话。我开始尝试着和街上的小贩、过路的行人交流,虽然还是会有人用奇怪的眼神看我,但至少我能感觉到,我和这个时代的距离在慢慢拉近。
而且我发现邯郸人走路还真的是挺好看的,有种怡然自得,又很有韵律的样子,比现代模特走秀的猫步还好看。大概是六朝古都,皇城根人独有的气质吧。反正我是怎么学也学不来那种范的。所以在这里从走路的样子一眼就能分辨出外地人还是本地人。没事走两步,哈哈哈。
我开始在布庄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黄老板对我越来越好,他甚至开始让我接触一些布庄的生意。我学得很快,不久就能独立处理一些简单的买卖了。
“阿飞,你真是个聪明人。”老黄经常这样夸我。
我笑着回应,心里却在想,这只是开始,我的目标可远不止于此。毕竟我脑袋里装着千年后的见识学识,怎会甘心只在这儿卖苦力、倒腾布头?我要学更多、钻更深,不说位极人臣,起码也得混个将军、知府当当。这么一想,不禁暗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