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元年十月,长安城笼罩在一片肃杀之中。
太极宫内,李世民坐在御案前,眉头紧锁。案上堆满了各地呈上来的奏章,每一份都在诉说着同一个问题:饥荒。
"陛下,"房玄龄快步走进殿内,"关中地区又传来急报,饥民己经开始吃树皮了!"
李世民猛地站起身:"什么?"
他快步走到地图前,手指在关中各州县间游走:"这才刚刚秋收,怎么会......"
"陛下,"杜如晦沉声道,"连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田地荒芜。再加上今年蝗灾......"
李世民一拳砸在地图上:"传朕旨意,即刻开仓放粮!"
"陛下!"长孙无忌急忙劝阻,"国库存粮有限,若是全部放出去,万一......"
"没有万一!"李世民断然道,"百姓都要饿死了,还谈什么万一?"
他转身面向群臣:"诸位爱卿,可还记得渭水之盟时,朕说过的话?我大唐,必须强大起来!但强大的根本,在于百姓!"
就在这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程咬金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陛下,不好了!长安城外聚集了大批饥民,己经开始冲击城门了!"
李世民脸色一变:"走,随朕去看看!"
长安城外,黑压压的饥民如潮水般涌来。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中却闪烁着绝望的光芒。
"开门!开门!"
"我们要粮食!"
"求求你们,救救孩子......"
守城士兵紧张地握着长矛,不知该如何是好。
就在这时,城门突然打开了。
李世民骑着马,缓缓走出城门。他身后,是一车车满载粮食的马车。
"陛下!"守城将领大惊,"太危险了!"
李世民却摆摆手,示意他退下。他翻身下马,走到饥民面前。
"诸位父老乡亲,"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朕来晚了。"
饥民们愣住了。他们没想到,皇帝会亲自出来见他们。
"这些粮食,"李世民指着身后的马车,"是朕从皇宫粮仓里调出来的。虽然不多,但足以解燃眉之急。"
人群中传来啜泣声。
"但是,"李世民话锋一转,"光靠救济,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他转身面向群臣:"传朕旨意,即刻推行新政!"
"第一,减免赋税,与民休息;第二,鼓励垦荒,奖励农耕;第三,整顿吏治,严惩贪腐;第西,兴修水利,防治灾害;第五,开放互市,促进贸易。"
群臣齐声应诺。
李世民又转向饥民:"诸位父老乡亲,朕向你们保证,从今以后,再也不会让你们挨饿!"
人群中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就在这时,一个瘦弱的小女孩怯生生地走到李世民面前:"陛下,我......我能摸摸您的龙袍吗?"
李世民蹲下身,将小女孩抱起来:"当然可以。"
小女孩小心翼翼地摸了摸龙袍上的金龙,突然哭了:"陛下,我爹爹说,龙是祥瑞。您真的是来救我们的吗?"
李世民的眼眶了:"是的,朕是来救你们的。不仅救你们,还要让天下所有的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远处,夕阳西下,将李世民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
当晚,李世民回到宫中,立即召集众臣商议新政细节。
"陛下,"房玄龄上前一步,"新政虽好,但推行起来恐怕会遇到阻力。"
李世民冷笑:"阻力?谁敢阻挠新政,就是与天下百姓为敌!"
他站起身,目光如炬:"诸位爱卿,朕知道你们中有些人,家中田产无数。但朕要告诉你们,从今以后,土地兼并,严惩不贷!"
群臣面面相觑,有人己经冷汗首流。
"还有,"李世民继续道,"朕决定设立'谏议大夫'一职,专门负责听取民间疾苦。任何人,包括朕在内,若有违背新政之举,都可弹劾!"
殿内一片哗然。
"陛下,"长孙无忌小心翼翼地问道,"这是否......太过激进了?"
李世民却笑了:"无忌,你可知道,为何我大唐能在渭水之战中取胜?"
不等长孙无忌回答,李世民己经给出了答案:"因为朕知道,真正的力量,来自于百姓!"
他转身面向众人:"从今日起,我大唐将以民为本,以农立国!"
远处,钟鼓齐鸣。一个新的时代,正式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