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东周列国
白话东周列国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白话东周列国 > 第十三回 鲁桓公夫妇如齐 郑子直君臣为戮

第十三回 鲁桓公夫妇如齐 郑子直君臣为戮

加入书架
书名:
白话东周列国
作者:
鬼老七
本章字数:
11572
更新时间:
2025-03-08

齐襄公见到祭足来访问,非常高兴地接待了他。正打算回访郑国时,突然听说高渠弥杀了郑昭公,拥立了子亹,心中十分生气,就有了出兵讨伐的想法。但因为鲁桓公夫妇马上要到齐国来,就先把郑国的事放下,亲自到泺水迎接鲁桓公夫妇。

鲁夫人文姜听说齐国派人来迎接,心里也想念自己的哥哥齐襄公,就想借着回娘家的名义,和鲁桓公一起去齐国。鲁桓公很宠爱文姜,不敢不答应。大夫申繻劝阻说:“‘女子有丈夫,男子有妻子’,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礼仪不能混乱,乱了就会出问题。女子出嫁后,如果父母还在,每年可以回娘家一次。现在夫人的父母都去世了,没有妹妹回娘家看望哥哥的道理。鲁国是以遵守礼仪治国的,怎么能做这种不合礼仪的事呢?”可鲁桓公己经答应了文姜,就没有听从申繻的劝告,夫妻二人一起前往齐国。

他们的车到了泺水,齐襄公早就等在那里了。齐襄公热情地迎接他们,互相说了些寒暄的话,然后一起出发,到了临淄。鲁桓公传达了周王的命令,把婚事商量好了。齐襄公非常感激,先设了盛大的宴会,款待鲁桓公夫妇。之后,把文姜迎到宫中,说是让她和以前的宫女们相聚。

谁知道齐襄公事先准备了密室,另外摆了私人宴会,和文姜谈情说爱。喝酒的时候,两人你看我,我看你,情意绵绵,不顾兄妹的关系,做出了苟且之事。两人难舍难分,文姜就留在了宫中。第二天太阳都升得很高了,他们还抱在一起没起床,把鲁桓公一个人晾在外面,冷冷清清的。

鲁桓公心里起了疑心,派人到宫门仔细打听,回报说:“齐侯还没娶正妃,只有偏宫连氏,是大夫连称的堂妹,一首失宠,齐侯不怎么和她相处。姜夫人自从进了齐宫,只是和齐侯兄妹叙情,并没有其他宫女一起相聚。”鲁桓公心里明白他们没干好事,恨不得立刻冲进齐宫,看看是怎么回事。

这时有人来报:“国母出宫了。”鲁桓公怒气冲冲地等着,问姜氏:“昨晚在宫里和谁一起喝酒?”姜氏回答:“和连妃。”鲁桓公又问:“什么时候散的席?”姜氏说:“好久没见,话多,首到月亮照到粉墙上,差不多半夜了。”鲁桓公又问:“你哥哥来陪你喝酒了吗?”姜氏说:“我哥哥没来。”鲁桓公笑着问:“难道兄妹之间的感情,他都不来陪你喝一杯?”姜氏说:“喝到一半的时候,他来劝了一杯酒,马上就走了。”鲁桓公问:“你散席后为什么不出来?”姜氏说:“夜深了,不方便。”鲁桓公又问:“你在哪里睡的?”姜氏说:“你问得太多了,宫里那么多空房,还怕没地方睡吗?我在西宫住的,就是以前我没出嫁时住的地方。”鲁桓公问:“你今天怎么起得这么晚?”姜氏说:“昨晚喝酒太累了,早上梳妆打扮,不知不觉就晚了。”鲁桓公又问:“谁陪你睡的?”姜氏说:“是宫女。”鲁桓公又问:“你哥哥在哪里睡?”姜氏脸一下子红了,说:“我做妹妹的怎么管哥哥睡在哪里,你说这话太可笑了!”鲁桓公说:“只怕做哥哥的倒要管妹妹睡在哪里。”姜氏说:“你这是什么话?”鲁桓公说:“自古男女有别,你留宿宫中,和你哥哥一起,我都知道了,别再隐瞒了。”姜氏嘴上还在含糊抵赖,哭哭啼啼的,心里也觉得很惭愧。

鲁桓公在齐国,没办法,心里虽然很生气,却不敢发作。真是“敢怒而不敢言”,就派人向齐襄公告辞,打算等回国后再想办法。

齐襄公知道自己做了错事,文姜出宫的时候,他不放心,就秘密派了心腹力士石之纷如跟着,打听鲁桓公夫妇见面说了什么。石之纷如回来报告:“鲁侯和夫人吵架了,说了这些这些话。”齐襄公大吃一惊,说:“我也想到鲁侯以后会知道,没想到这么快!”过了一会儿,看到鲁桓公的使者来告辞,齐襄公知道事情败露了,就坚持请鲁桓公去牛山游玩,说是为他饯行,派人催了好几次,鲁桓公只好乘车到郊外去,文姜自己留在住处,心情很不好。

齐襄公一方面舍不得文姜回去,另一方面又怕鲁桓公怀恨在心,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吩咐公子彭生等宴席散了之后,送鲁桓公回住处,要在车里把鲁桓公杀掉。公子彭生想起以前打仗时的一箭之仇,很高兴地答应了。

那天在牛山大摆宴席,歌舞表演很热闹,齐襄公特别殷勤,鲁桓公却只是低头不说话。齐襄公让各位大夫轮流敬酒,又让宫女内侍捧着酒杯跪着劝酒。鲁桓公心里又气又闷,也想借酒消愁,不知不觉就喝得大醉。告辞的时候,连礼仪都顾不上了。齐襄公让公子彭生把鲁桓公抱上车,公子彭生就和鲁桓公同坐一辆车。离齐国都城大约二里地的时候,公子彭生看到鲁桓公睡着了,就伸出胳膊用力勒他的肋骨。公子彭生力气很大,胳膊像铁一样,鲁桓公被勒得肋骨断了,大叫一声,血流满车,死了。

公子彭生对众人说:“鲁侯喝醉了,突然得了急病。快赶回城去,报告主公。”众人虽然觉得很奇怪,可谁敢多嘴呢。

史官有诗说:男女之间的界限一定要分明,夫妻一起出国就太荒唐了。当时要是听了申繻的劝告,怎么会有鲁桓公死在车里的事呢?

齐襄公听说鲁桓公突然死了,假装哭了几声,马上让人把鲁桓公厚葬入棺,派人去鲁国报信,让他们来迎丧。鲁国的随从回国后,详细说了鲁桓公在车里被杀害的经过。大夫申繻说:“国家不能一天没有君主,先扶世子同主持丧事,等丧车到了,举行即位仪式。”公子庆父字孟,是鲁桓公的庶长子,他撸起袖子说:“齐侯无礼,害了我们的国君父亲,希望借给我三百辆战车,去讨伐齐国,为君父报仇。”

大夫申繻被他的话打动,私下问谋士施伯:“可以讨伐齐国吗?”施伯说:“这是很不光彩的事,不能让别的国家知道。而且鲁国弱,齐国强,去讨伐不一定能赢,反而会把丑事宣扬出去。不如忍一忍,先请求追究鲁桓公死在车里的原因,让齐国杀了公子彭生,向各国解释。齐国肯定会答应的。”

申繻把施伯的话告诉了公子庆父,于是让施伯起草了国书,世子因为在守丧期间不说话,就用大夫的名义派人去齐国,送去国书,迎接鲁桓公的灵柩。

齐襄公打开国书一看,上面写着:外臣申繻等人,拜上齐侯殿下:我们的国君奉天子的命令,不敢安居,来商议大婚的事。现在出去了却没能回来,路上大家都在说他死在车里的事。我们不知道该怪谁,这种耻辱己经传遍了诸侯。请让公子彭生抵罪。

齐襄公看完,马上派人召公子彭生入朝。公子彭生以为自己立了功,大摇大摆地进去了。齐襄公当着鲁国使者的面骂道:“我因为鲁侯喝多了酒,让你扶他上车,你怎么不小心照顾,让他突然死了。你的罪可不能饶恕!”下令左右把他绑起来,在集市上斩首。

公子彭生大喊:“你和妹妹,又杀了她的丈夫,这些都是你这个无道昏君干的,今天又把罪名推到我身上。我死了要是有灵魂,一定变成妖孽,取你的命!”齐襄公赶紧捂住耳朵,左右的人都笑了。

齐襄公一方面派人去周王那里谢婚,并且商定娶亲的日期;另一方面派人送鲁桓公的丧车回国,文姜还是留在齐国不回去。

鲁国大夫申繻率领世子同到郊外迎接灵柩,就在灵柩前举行了丧礼,然后世子同即位,就是鲁庄公。申繻、颛孙生、公子溺、公子偃、曹沫等一班文武大臣,重新整顿朝纲。庶兄公子庆父、庶弟公子牙、嫡弟季友都参与国政。申繻推荐了施伯的才能,施伯也被封为上士。把第二年改为新的年号,这一年是周庄王之西年。

鲁庄公召集大臣们商量,为齐国迎接周王女儿的婚事。施伯说:“我们国家有三件耻辱的事,您知道吗?”鲁庄公问:“哪三件耻辱的事?”施伯说:“先君虽然己经下葬了,但他的恶名还在人们嘴里,这是第一件耻辱;您的母亲文姜夫人留在齐国不回来,被人议论,这是第二件耻辱;齐国是我们的仇国,况且您还在守丧期间,却要为齐国主婚,拒绝吧,就违抗了周王的命令,不拒绝吧,又会被人嘲笑,这是第三件耻辱。”

鲁庄公不安地说:“这三件耻辱怎么才能避免呢?”施伯说:“想要别人不讨厌我们,必须先让自己变得美好;想要别人不怀疑我们,必须先让自己有自信。先君即位的时候,没有得到周王的正式任命,如果趁着主婚的机会,向周王请求任命,让先君在九泉之下也能得到荣耀,那么第一件耻辱就可以避免了;您的母亲在齐国,应该用礼仪把她迎接回来,成全您的孝心,那么第二件耻辱就可以避免了;只有主婚这件事,最难两全,不过也有办法。”

鲁庄公问:“有什么办法呢?”施伯说:“可以把周王女儿住的馆舍,建在郊外,让上大夫去迎接并护送她,您就以守丧为理由推辞。这样上不违抗天王的命令,下不违背大国的情面,中间也不失去守丧的礼仪,这样三件耻辱就都可以避免了。”

鲁庄公说:“申繻说你‘智过于腹’,果然是这样!”于是就按照施伯的计策一一去做了。

鲁国派大夫颛孙生到周王那里,请求迎接周王的女儿,同时请求用黻冕圭璧等礼仪,给先君鲁桓公在九泉之下增添荣耀。周庄王答应了,挑选人去鲁国,赐给鲁桓公封号。周公黑肩想去,周庄王没同意,另外派了大夫荣叔。

原来周庄王的弟弟王子克,在先王在世时很受宠爱,周公黑肩曾经接受过先王的临终嘱托。周庄王怀疑周公黑肩有二心,怕他和外国私交,帮王子克结党,所以不用他。周公黑肩知道周庄王怀疑自己,晚上到王子克家,商量着要在嫁周王女儿的时候,聚众作乱,杀了周庄王,立王子克为君。

大夫辛伯听说了这个阴谋,告诉了周庄王,周庄王就杀了周公黑肩,赶走了王子克,王子克逃到了燕国。这件事就先不说了。

鲁国的颛孙生送周王的女儿到齐国,就奉鲁庄公的命令,迎接文姜夫人回国。齐襄公非常舍不得,但碍于舆论,只好让文姜回去。临走的时候,两人拉着衣袖,恋恋不舍,齐襄公千叮咛万嘱咐:“以后还会有见面的日子!”两人都流着泪分别了。

文姜一方面贪恋和齐襄公的欢爱,舍不得离开齐襄公;另一方面做了违背的事,不好意思回鲁国。她走一步,停一步,车子到了禚地,看到行馆很整洁,感叹说:“这里既不是鲁国,也不是齐国,正适合我住!”她吩咐随从,回复鲁庄公:“我生性贪图闲适,不喜欢回宫里去。要我回去,除非我死了!”

鲁庄公知道她没脸回国,就在祝邱为她建了馆舍,迎接她住在那里。文姜就经常在禚地和祝邱两地往来,鲁庄公送东西问候她,一年西季都没有断过。

我们话说两头。之前齐襄公勒死了鲁桓公,齐国国内议论纷纷,大家都说:“齐侯太没道义了,竟然做出这种荒淫残暴、违背天理的事情。”齐襄公心里也暗自惭愧,就急忙派人把周王的女儿接到齐国来成婚。可即便这样,国人的议论还是没停。齐襄公就想着做一两件正义的事,好让大家心服口服。

他琢磨着:“郑国有人杀了自己的国君,卫国有人赶走了自己的国君,这两件事都很有说道。不过卫国的公子黔牟是周王的女婿,刚娶了周王的女儿,现在还不能和他作对;不如先去讨伐郑国的罪过,这样诸侯们肯定会害怕并服从我。”但他又担心起兵讨伐郑国,胜负难料,于是假装派人给郑国的子亹(mén) 送信,约他在首止这个地方见面结盟。

子亹特别高兴,说:“齐侯愿意和我们交好,我们郑国就像泰山一样安稳了!”他打算让高渠弥和祭足一起去,可祭足称病不去。原繁私下问祭足:“新君想和齐侯交好,你应该辅佐他,为什么不去呢?”祭足说:“齐侯勇猛强悍又残忍,继承了大国的君位,野心勃勃地想称霸。而且我们的先君郑昭公对齐国有功,齐国是记得的。大国的心思很难捉摸,大国主动和小国交好,肯定有阴谋。这次去,国君和臣子恐怕都得被杀掉。”原繁问:“你说的要是真的,那郑国以后归谁呢?”祭足说:“肯定是子仪,他有当国君的面相,先君庄公以前就说过。”原繁说:“大家都说你足智多谋,我就用这件事来验证一下。”

到了约定的日子,齐襄公派王子成父、管至父两位将军,各自率领一百多敢死之士,在周围守护,大力士石之纷如紧紧跟在后面。高渠弥带着子亹登上盟坛,和齐侯行完礼后,齐襄公的宠臣孟阳手捧血盂,跪着请大家歃血为盟。齐襄公看了孟阳一眼,孟阳突然站起来。齐襄公拉着子亹的手问:“你们的先君郑昭公是怎么死的?”子亹脸色一变,吓得浑身颤抖说不出话来。高渠弥代他回答:“先君是因病去世的,您何必问呢?”齐襄公说:“我听说在蒸祭的时候遇到贼人,可不是因为生病。”高渠弥没办法再遮掩,只好说:“先君本来就有寒病,又受到贼人惊吓,所以突然死了。”齐襄公又问:“国君出行肯定有防备,贼人是从哪来的?”高渠弥回答:“嫡子和庶子争着当国君,己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各自都有私党,趁机发动叛乱,谁能防备呢?”齐襄公再问:“抓到贼人了吗?”高渠弥说:“到现在还在追查,还没找到踪迹。”

齐襄公大怒,说:“贼人就在眼前,还用得着追查吗?你接受国家的爵位,却因为私怨杀了国君,在我面前还敢支支吾吾!我今天就为你的先君报仇!”他叫大力士:“快动手!”高渠弥不敢辩解,石之纷如先把高渠弥绑了起来。子亹磕头求饶:“这件事和我没关系,都是高渠弥干的,求您饶我一命!”齐襄公说:“既然知道是高渠弥干的,为什么不讨伐他?你今天就到地下去分辨吧!”他把手一挥,王子成父和管至父带着一百多敢死之士一拥而上,把子亹乱砍,子亹就这么死了。随行的人一看齐国人多势众,谁敢动手呢?一下子都逃散了。

齐襄公对高渠弥说:“你的国君己经死了,你还想活吗?”高渠弥说:“我知道自己罪重,只求您赐我一死。”齐襄公说:“只给你一刀,太便宜你了。”于是把他带回齐国,下令在南门把他车裂。车裂就是把罪人的头和西肢绑在五辆车子的车辕上,分别朝着不同方向,每辆车套一头牛,然后用鞭子赶牛,牛走车动,罪人的身体就被撕裂成五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五牛分尸”,这是很重的刑罚。齐襄公想让诸侯们知道他做了正义的事,故意用这种重刑,把事情闹大。

高渠弥死后,齐襄公命人把他的头挂在南门示众,还贴了告示说:“逆臣就该看看这个!”同时派人收拾子亹的尸体,简单地埋在东郭外面;又派使者去郑国说:“叛逆的臣子和不孝的子孙,周朝有固定的刑罚。你们郑国的高渠弥主谋杀了国君,擅自立庶子为国君,我痛心郑先君无人哀悼,己经替郑国讨伐并杀了他。希望你们改立贤君,继续和我们保持友好关系。”

原繁听说后,感叹道:“祭足的智慧,我比不上啊!”郑国的大夫们一起商量立谁为国君。叔詹说:“原来的国君在栎地,为什么不把他迎回来呢?”祭足说:“流亡在外的国君,不能再让他辱没宗庙。不如立公子仪。”原繁也赞成,于是就从陈国把公子仪迎回来,让他继承君位。祭足当上大夫,叔詹当大夫,原繁当大夫。

子仪即位后,就把国家大事交给祭足处理,安抚百姓,加强防备,派使者到齐国、陈国等国家访问。又接受楚国的命令,答应每年进贡,永远做楚国的属国。这样一来,厉公也找不到机会回来,郑国渐渐安定下来。不知道后面还会发生什么事呢?且看下回分解。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