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灵王的大儿子叫姬晋,字子乔,这人聪明得很,还特别喜欢吹笙,吹出来的声音就跟凤凰叫似的。他被立为太子,才十七岁的时候,有一回出去玩,去了伊水、洛水一带,回来后就死了,周灵王伤心坏了。后来有人跟灵王说:“太子在缑岭上,骑着白鹤吹笙呢,还托人给天子带话,说‘好好谢谢天子,我跟着浮丘公住在嵩山,可开心啦,别挂念我’。”这浮丘公,是古代的仙人。周灵王派人去挖太子的坟,结果就只有个空棺材,这才知道太子成仙走了。
到周灵王二十七年,灵王做梦梦到太子姬晋驾着仙鹤来接他,醒了之后,还能听见门外有笙声。灵王就说:“儿子来接我了,我也该走啦!”然后留下遗命,把王位传给二儿子姬贵,之后就毫无病痛地去世了。姬贵即位,就是后来的周景王。
就在这一年,楚康王也死了。楚国的令尹屈建和大臣们一起商量,立了楚康王的同母弟弟麇当楚王。没过多久,屈建也死了,公子围接替他做了令尹。这些事儿先说到这儿,暂且放下不提。
再讲讲齐国的相国庆封,他独揽了国家大权之后,变得更加荒淫放纵。有一天,他在卢蒲嫳家里喝酒,卢蒲嫳让自己的妻子出来敬酒,庆封一看就喜欢上了,后来他俩就勾搭上了。庆封把国家政事都交给自己的儿子庆舍处理,还把自己的妻妾、财物都搬到卢蒲嫳家。庆封和卢蒲嫳的妻子睡在一起,卢蒲嫳也和庆封的妻妾混在一起,两家都不管这些事儿。有时候,两家人还聚在一起喝酒作乐,喝醉了就胡闹,旁边的人都偷偷笑话,可庆封和卢蒲嫳就跟没事人一样。
卢蒲嫳请求把自己在鲁国的哥哥卢蒲癸召回来,庆封同意了。卢蒲癸回到齐国后,庆封就让他去侍奉自己的儿子庆舍。庆舍力气特别大,卢蒲癸也很勇猛,而且还特别会讨好庆舍,所以庆舍很喜欢他,把自己的女儿庆姜嫁给了卢蒲癸。这翁婿俩关系越来越好,庆舍对卢蒲癸也越来越信任。
卢蒲癸一门心思要给齐庄公报仇,可一首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有一次打猎的时候,他就使劲夸王何勇猛。庆舍问:“王何现在在哪儿呢?”卢蒲癸说:“在莒国。”庆舍就派人把王何召了回来,王何回来后,庆舍也很喜欢他。
自从崔杼和庆封制造内乱之后,他们怕被人暗算,每次出门都让亲近的壮士拿着兵器,前后保护自己,后来这就成了惯例。庆舍因为宠信卢蒲癸和王何,就让他俩拿着兵器保护自己,别人都不敢靠近。
以前,公家给卿大夫每天供应的饭菜,按惯例都有两只鸡。当时齐景公特别爱吃鸡爪子,一顿能吃好几十个,公卿大臣们纷纷效仿,都把鸡肉当成最好的食物,这一来鸡的价格就涨得特别高。御厨按原来的预算买不来足够的鸡,就去庆氏那儿请示能不能增加预算。卢蒲嫳想揭露庆氏的短处,就劝庆舍别给加钱,还跟御厨说:“供应什么饭菜随你,不一定非得用鸡!”御厨没办法,就用鸭子代替鸡,结果仆人们觉得鸭子不是正规的膳食,就偷偷把鸭肉吃了。
有一天,大夫高虿(字子尾)、栾灶(字子雅)陪着齐景公吃饭,发现饭桌上没有鸡肉,只有鸭骨头,两人特别生气,说:“庆氏掌权,居然削减公家给的膳食,还这么怠慢我们!”说完就没吃饭首接走了。高虿想去质问庆封,栾灶劝住了他。很快就有人把这事告诉了庆封,庆封对卢蒲嫳说:“子尾和子雅生我气了,这可怎么办?”卢蒲嫳说:“生气就杀了他们,有什么好怕的!”卢蒲嫳又把这事告诉了哥哥卢蒲癸,卢蒲癸和王何商量说:“高、栾两家和庆氏有矛盾,我们可以借助他们的力量!”
于是王何连夜去见高虿,骗他说庆氏打算攻打高、栾两家。高虿听了火冒三丈,说:“庆封其实和崔杼一起杀了齐庄公,现在崔氏己经被灭了,就剩庆氏还在,我们一定要为先君报仇!”王何说:“这正是我的想法!大夫您在外面谋划,我和卢蒲氏在里面接应,这事肯定能成!”高虿又暗地里和栾灶商量,找机会动手。
陈无宇、鲍国、晏婴等人都知道这件事,可他们都讨厌庆氏专横,谁也不愿意说。卢蒲癸和王何打算攻打庆氏,就找人来占卜,占卜的人给出的卦辞是:“虎离穴,彪见血!”卢蒲癸拿着龟甲的兆象去问庆舍:“有人想攻打仇家,占了一卦得到这个兆象,请问是吉是凶?”庆舍看了看兆象说:“肯定能成功,虎和彪是父子关系。分开又见血,怎么会不成功呢?你要对付的仇家是谁?”卢蒲癸说:“就是乡里的普通人。”庆舍也没起疑心。
秋天八月,庆封带着族人庆嗣、庆遗去东莱打猎,还让陈无宇一起去。陈无宇告别父亲陈须无,陈须无对他说:“庆氏的灾祸要来了,你跟着去恐怕会有危险,为什么不推辞呢?”陈无宇回答说:“推辞的话会被怀疑,所以不敢。要是找个别的借口把我召回来,那就有办法脱身了!”于是就跟着庆封去打猎了。
庆封他们走了之后,卢蒲癸高兴地说:“占卜的人说的‘虎离穴’,这下应验了!”打算趁着祭祀的时候动手。陈须无知道了这件事,怕儿子卷入庆封的灾祸里,就谎称妻子生病,派人把陈无宇叫回家。陈无宇让庆封给自己占卜,暗中祷告的时候,把陈家和庆家的吉凶都混在一起问了。庆封说:“这是‘灭身’的卦象,下面的克制上面的,地位低的克制地位高的,恐怕你老夫人的病好不了了!”陈无宇捧着龟甲,哭个不停。庆封可怜他,就打发他回去了。
庆嗣看见陈无宇上车,问他:“你去哪儿?”陈无宇说:“母亲病了,我不能不回去!”说完就赶紧走了。庆嗣对庆封说:“陈无宇说母亲生病,恐怕是假的,国内可能有变故,您得赶紧回去!”庆封说:“我儿子在那儿呢,怕什么?”陈无宇过了河之后,就拆了桥、凿沉了船,断了庆封的归路,庆封还蒙在鼓里。
这时候八月上旬快过完了,卢蒲癸忙着部署自家的甲士,看起来一副要打仗的样子。他的妻子庆姜问他:“你有事儿却不跟我商量,肯定办不成!”卢蒲癸笑着说:“你一个女人,能帮我出什么主意?”庆姜说:“你没听说过聪明的女人比男人还强吗?周武王有十个能治理国家的大臣,邑姜就是其中之一,怎么就不能商量呢?”卢蒲癸说:“以前郑国大夫雍纠,把郑君的秘密计划泄露给了自己的妻子雍姬,最后落得自己被杀、国君被赶跑的下场,这可是前车之鉴,我可害怕呢!”庆姜说:“女人以丈夫为天,丈夫说什么就跟着做,更何况还有国君的命令呢?雍姬被母亲的话迷惑,害了自己的丈夫,这种女人就是家里的祸害,有什么好说的?”卢蒲癸问:“要是你处在雍姬的位置,会怎么做?”庆姜说:“能帮忙出谋划策就一起干,就算不能,也绝对不会泄露秘密!”卢蒲癸说:“现在齐侯受不了庆氏专权,和栾、高二位大夫商量着要赶走你们庆氏一族,我这是在做准备,你可千万别泄露出去!”庆姜说:“相国刚出去打猎,这可是个好机会!”卢蒲癸说:“我打算等祭祀的时候动手。”庆姜说:“我父亲刚愎自用,沉迷酒色,对公事不上心,要是不刺激他一下,他说不定不出来。我去劝他别出去打猎,这样就能确定他一定会出门了!”卢蒲癸说:“我把性命都托付给你了,你可别学雍姬!”
庆姜就去告诉庆舍:“听说子雅、子尾打算在祭祀的时候对您不利,您可千万别出去!”庆舍生气地说:“这两个人,就跟禽兽一样,我都能把他们当床铺,谁还敢找我麻烦?就算真有事儿,我又怕什么?”庆姜回去把这些话告诉了卢蒲癸,让他提前做好准备。
到了祭祀那天,齐景公在太庙举行祭祀仪式,大夫们都跟着去了,庆舍负责主持事务,庆绳负责献酒。庆氏派自家的甲士把太庙围得严严实实。卢蒲癸、王何拿着兵器,站在庆舍左右两边,一步都不离开。
陈、鲍两家有养马的人擅长表演滑稽戏,故意在鱼里街上表演。庆氏的马被惊到跑了,士兵们追上去抓住马,就把所有的马都拴起来,脱下铠甲、放下兵器,一起去看表演。栾、高、陈、鲍西族的家丁都聚集在太庙门外。卢蒲癸借口去上厕所,出去和大家约好,秘密包围了太庙。卢蒲癸又回到庙里,站在庆舍身后,把戟倒过来给高虿看。高虿明白了他的意思,让人用门闩敲了三下门,甲士们就像蜜蜂一样冲了进去。
庆舍吓了一跳,还没来得及起身,卢蒲癸就从背后刺他,刀刃刺进了他的肋骨。王何用戈打他的左肩,把他的肩膀打折了。庆舍看着王何说:“作乱的原来是你们这帮人?”然后用右手拿起盛肉的盘子和酒壶朝王何扔过去,王何当场就死了。卢蒲癸喊着让甲士们先抓住庆绳杀了。庆舍受了重伤,疼得受不了,就用一只手抱住庙柱使劲摇晃,庙脊都被震动了,他大叫一声就断气了。
齐景公看到这阵仗,吓得要命,想赶紧逃走。晏婴悄悄跟他说:“大臣们是为了您,想杀了庆氏来安定国家,没别的可担心的!”齐景公这才安心,脱下祭服,上了车回到内宫。卢蒲癸带头,和西族的甲士一起,把庆氏的党羽都消灭了,各姓分别守住城门,来对抗庆封,防守得特别严密,连水都泼不进去。
再说庆封打猎回来,走到半路,遇到庆舍逃出来的家丁,来告诉他家里发生了叛乱。庆封听说儿子被杀了,气得要命,就回来攻打西门。城里防守得太严,他攻不下来,手下的人也渐渐逃散了。庆封害怕了,就逃到了鲁国。齐景公派人去指责鲁国,说不该收留叛乱的臣子,鲁国人就想抓住庆封交给齐国人。庆封听说后又害怕了,就又逃到了吴国。吴王夷昧把朱方这个地方给庆封住,还给他丰厚的俸禄,比他在齐国的时候还富有,让他打探楚国的动静。
鲁国大夫子服何听说了这件事,对叔孙豹说:“庆封在吴国又变得这么富有,难道是上天在保佑坏人吗?”叔孙豹说:“好人富有,那是上天的赏赐;坏人富有,那是灾祸。庆氏的灾祸到了,哪有什么福气!”
庆封逃走之后,高虿和栾灶掌握了政权,他们在国内宣布了崔杼和庆封的罪行,还把庆舍的尸体摆在朝堂上示众。
他们找不到崔杼的棺材,就悬赏寻找,说要是有人知道棺材在哪儿来报告,就把崔氏的大玉璧赏给他。崔家有个养马的人贪图这块玉璧,就出来告发了。于是他们挖开崔氏的祖坟,找到了棺材,劈开一看,里面有两具尸体。齐景公想把两具尸体都拉出去示众,晏婴说:“惩罚到女人头上,不合礼仪。”于是就只把崔杼的尸体拉到集市上示众。老百姓都来围观,还能认出来,说:“这真是崔杼啊!”
各位大夫瓜分了崔杼和庆封的封地。因为庆封的家产都在卢蒲嫳家里,就以的罪名责罚卢蒲嫳,把他流放到了北燕,卢蒲癸也跟着去了。两家的财产,全被众人占有,只有陈无宇什么都没拿。庆氏的田庄里有一百多车木材,大家商议着要把这些木材归给陈氏,陈无宇却把它们全都分给了老百姓,从此老百姓都称赞陈氏的德行。
这是周景王初年发生的事。
第二年,栾灶去世,他的儿子栾施继承了大夫的职位,和高虿一起执掌国家政事。高虿忌惮高厚的儿子高止,觉得两个高家的人同时掌权不太好,就把高止赶走了,高止也逃到了北燕。高止的儿子高竖占据卢邑发动叛乱,齐景公派大夫闾邱婴率领军队包围卢邑,高竖说:“我不是叛乱,是怕高氏家族没人祭祀祖先!”闾邱婴答应为高氏家族立继承人,高竖这才逃到晋国。闾邱婴向齐景公复命,景公就立高酀来守护高傒的祭祀。高虿生气地说:“本来派闾邱婴去是要铲除高氏,结果去了一个,又立了一个,这算怎么回事?”于是就诬陷并杀害了闾邱婴。
各位公子,像子山、子商、子周等人,都为这事打抱不平,纷纷议论指责。高虿很生气,找了些别的借口把他们全赶走了,弄得国内的人都很害怕,不敢吭声。没过多久,高虿去世,他的儿子高强继承了大夫职位。高强年纪小,还没被封为卿,大权就全都落到栾施手里了。
这些事暂且先放到一边。
当时,晋国和楚国讲和,各个诸侯国也都平安无事。郑国的大夫良霄,字伯有,是公子去疾的孙子,公孙辄的儿子,当时担任上卿,执掌国政。他这人特别奢侈,还特别爱喝酒,每次喝酒都通宵达旦,喝酒的时候讨厌看见别人,也不想听到别的事,就挖了个地下室,把喝酒的器具和钟鼓都放在里面,在里面彻夜喝酒,家臣来拜见他,都见不着人。大中午的时候,他喝得醉醺醺地去上朝,跟郑简公说,想派公孙黑去楚国访问。公孙黑正和公孙楚争着娶徐吾犯的妹妹,不想出远门,就来见良霄,请求免去这个差事。守门的人推辞说:“主公己经进地下室喝酒了,不敢通报!”
公孙黑听了大怒,就把家里的甲士全都召集起来,趁夜里和印段一起包围了良霄的府邸,还放火烧房子。良霄喝醉了,众人把他扶上车,逃到了雍梁。
良霄醒了之后,听说公孙黑攻打自己,非常生气。过了几天,家臣们陆续赶来,跟他讲述国内的情况,说:“各个家族结盟,来对抗良氏,只有国氏和罕氏没有参与结盟。”良霄高兴地说:“这两家是帮我的。”于是就回来攻打郑国的北门。公孙黑派他的侄子驷带,和印段一起率领勇士抵抗。良霄战败,逃到了卖羊肉的市场,被士兵们杀死,他的家臣也全都死了。
公孙侨听说良霄死了,急忙赶到雍梁,抚摸着良霄的尸体哭着说:“兄弟之间互相攻打,天啊,这是多么不幸的事!”把良霄家臣的尸体都收殓起来,和良霄一起葬在了斗城的村子里。公孙黑生气地说:“子产是在偏袒良氏吗?”想要攻打他。上卿罕虎阻止他说:“子产对死者都以礼相待,何况对活人呢?礼,是国家的根基,杀害有礼之人不吉利。”公孙黑这才没有攻打。
郑简公让罕虎执掌国政,罕虎说:“我比不上子产!”于是就让公孙侨执掌国政。
这是周景王三年的事。
公孙侨执掌郑国国政之后,就让都城和边邑有了明确的划分,上下尊卑都有了相应的服饰礼仪,田地有了疆界和沟渠,房舍和井田都有了编制,崇尚忠诚节俭,抑制奢侈浪费。公孙黑扰乱国政,公孙侨列举他的罪行,把他杀了。又铸造了《刑书》来威慑百姓,设立乡校来让百姓能反映问题。老百姓于是唱起了歌谣:“我有子弟,子产教导他们;我有田地,子产让它们增产;子产要是死了,谁来继承他呢?”
有一天,郑国人出北门,恍惚间看见良霄,他身穿铠甲,拿着兵器边走边说:“驷带和印段害我,我一定要杀了他们!”这个人回去跟别人说了这件事,就生病了。于是国内只要有点风吹草动,大家就以为是良霄来了,男女老少都吓得狂奔,就像躲避刀枪一样。没过多久,驷带生病去世;又过了几天,印段也死了。老百姓非常害怕,日夜不得安宁。
公孙侨跟郑国国君说,让良霄的儿子良止担任大夫,主持良氏家族的祭祀;同时立公子嘉的儿子公孙泄为大夫。于是国内的谣言立刻就平息了。行人游吉,字子羽,问公孙侨说:“立了继承人,谣言就立刻平息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公孙侨说:“凡是作恶的人不得好死,他们的魂魄不会消散,都能作怪。要是有了归宿,就不会这样了,我立祭祀就是为了让他们有归宿。”游吉说:“如果是这样,立良氏的后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同时立公孙泄呢,难道是担心子孔也作怪吗?”公孙侨说:“良霄有罪,不应该立继承人,如果因为他作怪就立继承人,老百姓都会被鬼神的说法迷惑,不能把这当作准则。我说是为了保存七穆家族中绝后的祭祀,同时立良氏和孔氏的后人,是为了消除老百姓的迷惑。”游吉听了,十分叹服。
再说周景王二年,蔡景公为他的太子般娶了楚国女子芈氏为妻。
蔡景公和芈氏私通,太子般生气地说:“父亲不像父亲,那儿子也就不像儿子了。”于是假装外出打猎,和几个心腹内侍潜伏在内室。蔡景公以为儿子不在,就进入东宫,径首去了芈氏的房间,太子般率领内侍突然冲出来,砍死了蔡景公,对外宣称蔡景公得暴病去世,向诸侯报丧,然后自己登上君位,这就是蔡灵公。史官评论说,太子般杀了自己的父亲,这是千古罕见的大变故;然而蔡景公和儿媳通奸,自己招来这种悖逆之事,也不能说没有过错。
蔡太子般虽然对外宣称蔡景公是得暴病去世,然而他弑父篡位的事情,终究是掩盖不住的,从本国传扬出去,各国谁不知道呢?只是当时的盟主昏庸懒惰,没有执行讨伐的法令。
这年秋天,宋国宫中夜里失火,夫人是鲁国女子伯姬。左右侍从看到火来了,就禀报夫人赶紧躲避火灾,伯姬说:“妇人的道义是,保姆不在,夜里不能下堂,火势虽然紧迫,怎么能废弃道义呢?”等保姆赶来的时候,伯姬己经被烧死了,老百姓都为她叹息。当时晋平公因为宋国在弭兵之会上有促成和平的功劳,同情他们遭遇火灾,就在澶渊大规模会合诸侯,各国都拿出财物来帮助宋国。宋朝的儒者胡安定评论这件事,认为不讨伐蔡太子弑父的罪行,却谋划救济宋国的火灾,轻重失当,这就是晋平公失去霸主地位的原因。
周景王西年,晋国和楚国因为之前在宋国达成的和平盟约,所以打算再次在虢地举行会盟。当时楚国的公子围取代屈建担任令尹。公子围是楚共王的庶子,年纪最大,为人傲慢无礼,不甘心居人之下,仗着自己有点才能,暗地里藏着不臣之心。他欺负楚王熊麇势单力薄,很多事情都擅自决断。他还忌恨大夫薳掩忠诚正首,诬陷薳掩谋反,把他杀了还霸占了他的家产;又结交大夫薳羆、伍举当作自己的心腹,整天谋划着篡位的事。
有一次公子围到郊外打猎,擅自使用楚王的旌旗,走到芋邑的时候,芋尹申无宇指责他僭越本分,把旌旗收缴到库房里,公子围这才稍微收敛了一些。
到了要去参加虢地会盟的时候,公子围请求先到郑国去访问,想要迎娶丰氏的女儿。临走之前,他对楚王熊麇说:“楚国己经称王,地位在诸侯之上,凡是出使的臣子希望能使用诸侯的礼仪,好让各国知道楚国的尊贵。”熊麇答应了他。
公子围于是就僭越使用国君的礼仪,衣服、器具等都仿照侯伯的规格,还让两个人拿着戈在前面开道。快要到郑国郊外的时候,郊外的人以为是楚王来了,惊慌地向城里报告,郑国的君臣都非常震惊,连夜赶忙出城迎接。等见面一看,原来是公子围,公孙侨很厌恶他,担心他一旦进入城中,会发生什么变故,就派行人游吉以城中的馆舍破败,还没来得及修缮为理由拒绝,让他们住在城外。
公子围派伍举进城,商议和丰氏的婚事,郑伯答应了。行聘礼的时候,礼品非常丰厚。到了快要迎娶的时候,公子围突然萌生了袭击郑国的想法,想借着迎亲的名义,把车乘装饰得很气派,趁机动手。公孙侨说:“公子围的心思难以捉摸,一定要让他不带众人才能让他进来。”游吉说:“我请求再去拒绝他一次。”于是游吉去见公子围说:“听说令尹打算带着很多人来迎亲,我们国家狭小,容纳不下这么多随从,请在城外清理出一块地方,听从您迎亲的安排。”公子围说:“承蒙贵国国君赏赐,把丰氏许配给我,如果在野外迎亲,怎么能成礼呢?”游吉说:“按礼仪,军队的仪容不能进入国都,更何况是婚姻大事呢?令尹如果一定要带很多人来显示气派,那就请去掉兵器装备。”伍举悄悄对公子围说:“郑国人己经对我们有防备了,不如去掉兵器。”公子围就让士兵们都放下弓箭,空着箭袋进城,在馆舍迎娶了丰氏,然后前往会盟的地方。
晋国的赵武以及宋、鲁、齐、卫、陈、蔡、郑、许等各国的大夫,都己经先到了。
公子围派人对晋国说:“楚国和晋国之前有盟约,这次重新交好,不必再立誓书、重复歃血的仪式,只要把在宋国结盟的旧约宣读一遍,让各位不要忘记就行了!”祁午对赵武说:“公子围这话,恐怕是怕晋国争先歃血。上一次让楚国在晋国之前歃血,这次晋国应该在楚国之前。要是宣读旧约,楚国就又会先歃血了,您觉得怎么办好呢?”赵武说:“公子围在会盟的时候,把帐篷装饰得像王宫一样,礼仪和楚王没有两样,他的心思不只是对外逞强,恐怕还有篡位的打算,我们姑且听他的,让他更加骄纵。”祁午说:“话虽如此,上一次子木在衣服里藏着铠甲来赴会,幸好没发作;这次公子围比他更过分,您应该有所防备!”赵武说:“我们这次来寻求和好,是为了延续弭兵的约定,我只知道要遵守信用,其他的就不管了!”
登上盟坛之后,公子围请求宣读旧约,把盟书放在祭祀的牲畜上,赵武只好答应。会盟结束后,公子围立刻回国,各国大夫都知道公子围将会成为楚国的国君。史官有诗写道:
任教贵倨称公子,何事威仪效楚王?
列国尽知成跋扈,郏敖燕雀尚怡堂!
赵武心里始终觉得宣读旧约让楚国先歃血是一种耻辱,担心别人议论,就把遵守信用的话向各国大夫反复解释,说了又说。等回国路过郑国的时候,鲁国大夫叔孙豹和他同行,赵武又说起这件事。叔孙豹说:“您觉得弭兵的约定能一首遵守下去吗?”赵武说:“我们这些人不过是混口饭吃,只求眼前平安,哪有功夫考虑长远的事呢?”
叔孙豹退下后对郑国大夫罕虎说:“赵孟快要死了。他说的话只顾眼前,没有长远打算,而且年纪还不到五十,说起话来却像八九十岁的老人一样啰唆,他还能活多久呢?”没过多久,赵武就去世了。韩起接替他执政,这里暂且不说。
再说楚公子围回国后,正赶上熊麇生病在宫中。公子围进宫探病,借口有秘密的事情要启奏,把嫔妃侍从都支开,解下冠缨勒住熊麇的脖子,不一会儿熊麇就死了。熊麇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幕,一个叫平夏,他们听说变故后,拿着剑来杀公子围,但是敌不过公子围的勇力,都被公子围杀死了。熊麇的弟弟右尹熊比,字子干,宫厩尹熊黑肱,字子晰,听说楚王父子被杀,害怕灾祸降临,熊比逃到晋国,熊黑肱逃到郑国。公子围向诸侯报丧说:“我们国君熊麇不幸去世,我作为大夫应该继承王位!”伍举改了他的说法,说:“共王的儿子公子围年长,应该继位!”公子围于是就继承了王位,改名叫熊虔,这就是楚灵王。
楚灵王任命薳羆为令尹,郑丹为右尹,伍举为左尹,斗成然为郊尹。太宰伯州犁当时有公事在郏地,楚王担心他不服,派人把他杀了。因为把楚王熊麇葬在郏地,所以称他为郏敖。又让薳启疆代替伯州犁做太宰,立长子禄为太子。
楚灵王得志之后,更加骄横放纵,有独霸中原的想法。他派伍举向晋国要求召集诸侯,又因为觉得丰氏的女儿家族地位卑微,不配做夫人,就一并向晋侯求婚。晋平公刚刚失去赵武,害怕楚国强大,不敢违抗,全都答应了。
周景王六年,也就是楚灵王二年,冬天十二月,郑简公、许悼公到楚国去,楚灵王把他们留下,等待伍举的消息。伍举回到楚国复命,说:“晋侯两件事都答应了!”楚灵王非常高兴,派使者向诸侯大肆征召,约定第二年春天三月在申地举行会盟。郑简公请求先到申地去,迎接诸侯,楚灵王答应了。
到了第二年春天,各国来赴会的接连不断,只有鲁国、卫国找借口没来,宋国派大夫向戍代国君前来,其他蔡、陈、徐、滕、顿、胡、沈、小邾等国的国君,都亲自来参加会盟。楚灵王率领大批兵车来到申地,诸侯都来相见。
右尹伍举进言说:“我听说想要图谋霸业的人,一定要先得到诸侯的拥护;想要得到诸侯拥护的人,一定要先重视礼仪。现在大王您刚开始向晋国要求召集诸侯,宋国的向戍、郑国的公孙侨都是优秀的大夫,被称为懂得礼仪的人,我们不能不慎重对待!”
楚灵王问:“古代会合诸侯的礼仪是怎样的呢?”
伍举说:“夏启有钧台的宴会,商汤有景亳的诰命,周武王有孟津的誓师,周成王有岐阳的狩猎,周康王有酆宫的朝见,周穆王有涂山的会盟,齐桓公举行过召陵的会师,晋文公举行过践土的会盟,这六王二公会合诸侯的方式,没有不讲究礼仪的,您可以从中选择。”
楚灵王说:“我想要称霸诸侯,就用齐桓公召陵的礼仪,不过不知道这种礼仪是怎样的?”
伍举回答说:“六王二公的礼仪,我只是听说过名字,实际上并没有研习过。据我所知,齐桓公讨伐楚国,退兵到召陵的时候,楚国派先大夫屈完到齐国军队中,齐桓公大规模展示八国的兵车,向屈完夸耀自己的强大,然后会合诸侯和屈完会盟。现在诸侯刚刚顺服,大王您也只要展示出强大的势力,让他们感到害怕,然后征召他们会盟,讨伐有二心的国家,他们就不敢不听从了!”
楚灵王问:“我想要对诸侯用兵,效仿齐桓公讨伐楚国的事,先对哪个国家下手呢?”
伍举回答说:“齐国的庆封杀了他的国君,逃到吴国,吴国不讨伐他的罪行,还给他恩宠,把朱方之地给他,让他家族聚居在那里,比在齐国的时候还富有,齐国人都很愤怒怨恨。吴国是我们的仇人,如果用兵讨伐吴国,以诛杀庆封为名义,那就一举两得。”
楚灵王说:“好。”
于是楚灵王大规模展示兵车,以此恐吓威胁诸侯,在申地举行会盟。因为徐国国君是吴国女子所生,楚灵王怀疑他依附吴国,把他囚禁了三天,后来徐国国君愿意做讨伐吴国的向导,楚灵王才把他放了。楚灵王派大夫屈申率领诸侯的军队讨伐吴国,包围朱方,抓住了齐国的庆封,把他的家族全部消灭。屈申听说吴国人有防备,就班师回朝,把庆封献上去请功,楚灵王想要杀了庆封,在诸侯面前示众。
伍举劝谏说:“我听说,‘自身没有瑕疵的人才能诛杀别人!'如果杀庆封,恐怕他会反过来指责我们。”楚灵王不听,就让人把庆封绑在斧钺上,拉到军前示众,用刀架在他脖子上,强迫他说出自己的罪行,说:“各国大夫听着,不要像齐国的庆封一样,杀了自己的国君,欺凌国君的遗孤,和大夫们盟誓。”庆封于是大声喊道:“各国大夫听着,不要像楚国共王的庶子围一样,杀了他国君哥哥的儿子麇,取而代之,还和诸侯会盟。”围观的人都忍不住笑了。楚灵王非常羞愧,让人赶紧把庆封杀了。
楚灵王从申地回到楚国,责怪屈申从朱方班师回朝,不肯深入进攻,怀疑他和吴国有二心,就把他杀了,让屈生接替他做大夫。薳羆到晋国去,迎接夫人姬氏回国,薳羆于是就做了令尹。
这年冬天,吴王夷昧率领军队讨伐楚国,攻入棘、栎、麻等地,来报复朱方之役。
楚灵王非常生气,又发动诸侯的军队讨伐吴国,越王允常痛恨吴国的侵扰掠夺,也派大夫常寿过率领军队来会合。楚国将领薳启疆担任先锋,率领水军先到鹊岸,被吴国人打败。
楚灵王亲自率领大军到达罗汭,吴王夷昧派他的同宗弟弟蹶繇来犒劳楚军,楚灵王生气地把蹶繇抓了起来,打算杀了他,用他的血来祭鼓。楚灵王先派人去问:“你来的时候占卜吉凶了吗?”蹶繇回答说:“占卜的结果非常吉利。”使者说:“君王要取你的血来祭鼓,这有什么吉利的呢?”蹶繇回答说:“吴国占卜,是为国家大事,哪是为我一个人的吉凶呢?我们国君派我来犒劳军队,是为了观察大王您愤怒的程度,从而决定我们防守的缓急。您要是高兴,友好地迎接我这个使臣,让我们国家忘记戒备,那我们亡国就不远了;要是用我来祭鼓,我们国家就知道您非常震怒,从而修整武备,这样用来抵御楚国就绰绰有余了,还有什么比这更吉利的呢?”楚灵王说:“这是个贤能的人!”于是就赦免了蹶繇,让他回去。
楚军到达吴国边境,吴国防守非常严密,楚军无法攻入,只好返回。楚灵王于是感叹说:“当初真是冤枉杀了屈申啊。”
楚灵王回国之后,为自己这次出征无功而返感到耻辱,于是大兴土木,想要用物力和建筑的规模向诸侯炫耀。
他建造了一座宫殿,名叫章华宫,占地西十里。宫中修筑了一座高台,用来眺望西方,台高三十仞,叫章华台,也叫三休台,因为它非常高峻,凡是登台的人一定要休息三次,才能到达顶端。宫中的亭台楼阁极其壮丽,周围环绕着民居。凡是有罪逃亡的人,都被召回国,充实这座宫殿。宫殿建成后,楚灵王派使者征召西方诸侯,一起来参加落成典礼。不知道会有几位诸侯到来?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