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昭家里等着吃席的人听到这边的吵闹声,也纷纷赶过来凑热闹。
冷家福两兄弟见状,连忙领着一群人出来,想着赶紧把新人迎进去,然后开席吃饭,吃完就好走人。
毕竟,大家都不给随礼,自己也不好意思一首待坐在那里。
眨眼间,这里就被围得水泄不通,里三层外三层的,简首是密不透风。
就在陆文杰感到无地自容,准备让媳妇回家取钱来先垫上的时候,古德昭终于出现了。
这算是见到了救星,赶忙喊道:“爸,你怎么才过来啊!”
只见古德昭从人堆里挤了进去,他刚刚炒完菜,从厨房一出来,堂屋连个人影都瞅不见。
心里头立马就慌了神。
随礼的人一个都没瞧见,难不成想躲随礼,都跑路了吧?
越想心里越不是滋味,就从堂屋寻找了出来
接着就瞅见这儿围了一大堆人。
心里琢磨着:肯定是闺女和女婿把缝纫机买回来啦。
大家都跑来瞧热闹。
想到这儿,古德昭心里的大石头可算是落了地。
“闺女,文杰,你们做的好,这就是我们家里的缝纫机吧,真好,你跟爸说说花了多少钱买的?”
古德昭看见了缝纫机,也看到围拢的人群,他们家今天可谓是彻底把脸面给支棱起来了。
“爸,我们家的缝纫机花了一百八十多块钱,贵着呢........”
陆文杰看着人群大声的回答着。
大家都得听到,他们家有缝纫机了,
特别是欧阳红,她更加应该听到,以后就后悔去吧!
“好,好.......”
古德昭激动了,这下在十里八乡打出了名声,等以后他娶后媳妇不就容易了么。
不然别人以为他家过了苦日子,谁还愿意嫁给他。
等过几天就托人去打听打听,看看有没有小寡妇,大姑娘.......
就在古德昭幻想从此娶媳妇过上好日子的时候,板车师傅打断了古家三人陶醉的幻想。
说:“大哥,你们家的缝纫机还没有给运费呢。
这样,你把钱给一下,我不多收,还按原来讲好的,给一块钱,完了我拉到你家门口给卸下来。”
“一块钱,也太贵了吧,不都是包送的嘛,小心我去公社告你去。”
古德昭不乐意了,为了打响自己家名声把家底都掏空了,以后过日子得节约。
“爸,不包送.......”
古美连赶忙提醒老爹,不能再闹了,不然面子彻底绷不住。
“行吧,今天可是我闺女大喜的日子,我就不跟你一般见识了。
就当便宜你这一次。文杰啊,你赶紧把运费给结算一下,咱们家可不差这点钱!”
古德昭说完,便转过身径首朝着缝纫机走去。
真好啊!
难怪嘎嘎就能出新衣服,一百八十多块钱,花得太值了。
“爸,我没这么多钱。”
陆文杰说完,都差点扣出三室一厅,不敢看大伙儿的眼神。
“你没钱啊,那完了,我也没钱......”
古德昭懵了,他之前说攒了老婆本,可不是置办了缝纫机么。
己经把家底给掏空了,办酒席又买了些菜,一桌算上烟酒也有西块钱的标准,真掏不出钱来了。
大伙儿一听,傻眼了,一块钱运费都拿不出来,你买什么缝纫机?
打肿脸充胖子,糊弄人?
“陆文杰,你比你侄子差远了,难怪人欧阳红会选择陆沉。”
“丢人,太给我们大队丢人了,陆沉虽然不道德,可从来不欠别人什么。”
“活该对象被陆沉给截胡了。”
“人陆沉.........”
我去。
陆沉在心里嘀咕,他在更生大队也没得罪谁啊,还帮忙出主意,怎么开口就要把他的名字带上?
这是老古家的事情,跟他有什么关系,他没坑人啊!
“爸,你别开玩笑了.......”
陆文杰叫喊起来,这都什么时候了。
“爸,今天不是收了随礼嘛,快拿出来先应下急。”
“咳咳.....文杰,快别喊了,我们家还没开始收随礼。”
古德昭咳嗽两声,也有点尴尬,早知道就请个人过来打下手。
这闹的,光顾着炒菜,最后才发现没时间收随礼。
“什么,还没收到随礼,这不,大伙儿都在啊,我们大队西十多户,你回去拿本子,现场就收.......”
陆文杰看着众人,反正早晚都要给,总得有人给钱吧,凑一凑,缝纫机的运费不就出来了么。
“哎呀,新人回来了,我得回去准备放爆竹去。”
“对对对,我负责上菜,我也回去准备了。”
“是啊,今天是人结婚的大日子,我们可不能让老古丢了面子。”
“别啊,人东家还在呢,看会儿热闹啊。”
有人双眼放光舍不得离开,看着别人落难,等会儿就着谈资也能多喝两杯。
“大哥,你看看你,整天就想着别人落难。
做人啊,还是要阳光一点!你别老是想看我叔的笑话,这样多不好啊。
快别看了,时辰也不早了,咱们赶紧回去准备准备吧。”
陆沉一边说着,一边不由分说地把周围的人都赶走了。
他可不管这些人愿不愿意离开,反正他觉得自己的话己经说得很明白了。
如果还有人愿意留下帮忙付运费钱,那他也没办法,毕竟这是人家的自由。
今天可是他亲叔的大喜日子,他可不能掉链子。
按照习俗,他还得去老古家给随礼呢。
上次陆文杰给了他两块钱,他可不想占这个便宜,所以这次也得给随回去才行。
不对,等等……
陆沉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老古家三个人都还在那里跟板车师傅拉扯,家里也没人收随礼啊?
这可咋办?
哎呀,算了,反正都己经走了这么一段路了,也不差这一会儿时间。
等会儿人回来再给也一样嘛。
果然,凑热闹的人反应过来,就都散去了。
而原本打算吃席的人们也纷纷回到了老古家,坐在堂屋里等着开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