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是唐齐和李冰婚礼的前一天,一大早他们就去婚礼现场彩排。
唐小糖因为肚子痛,让叶承恩自己过去,而她下午才爬起来,独自一人窝在叶家,喊来助理林喣研究投标的事情。
林喣这次来京市才知道,唐小糖的家族和和她背后的势力居然如此之大。
唐小糖看着发呆的林喣,问道:“怎么了,发什么呆。”
林喣感慨的说:“姐,你说我好歹也是个华国人,这才第一次来这里就被震撼到了。京市的发展水平远远超过了伦敦,而且这里的风土人情我太爱了,我想定居京市。”
林喣可是林家的长子,他的父母属于移民英国的第二代,己经在英国很多行业占据了重要位置,能舍得让自己的儿子回国吗?
唐小糖道:“你父母什么意见?”
林喣道:“我父亲的意见是,如果我想回国只能靠自己的本事,不能动摇林家的商业根基。”
唐小糖继续问:“那你舍得放弃林家的事业?”
林喣语气坚定:“姐,我跟你的那一天起,就是想凭自己本事赚钱,不想依靠家里。”
望着眼前信心满满的林喣,唐小糖不禁想起三年前的自己,彼时的她,怀揣的亦是这般单纯的念头。
然而,社会的磨砺却让她渐渐明白,即便己占尽天时地利,若一味孤高自傲、拒绝依靠,到头来终会发现,人脉有时比天赋更为重要。
唐小糖忍不住劝道:“林喣,那你家里的生意怎么办,不管了?”
林喣道:“姐,我知道你的意思,我不是要放弃家族生意,我没那么单纯。我是想为家族生意拓展更广阔的市场,而华国会改变未来世界版图,我要早一些布局。”
听罢此言,唐小糖暗忖,林喣到底与自己不同,是个极有战略眼光的年轻人。
唐小糖回归正题,道:“你跟进的那个项目,我就不过问了,你全权负责就好。我们开个视频会议,一起探讨一下叶氏集团的项目。”
视频通话接通,那边刚刚上班,围在会议室里与唐小糖交流着。
“锦瑟这个项目,是我们 LT 公司进军华国市场的首个项目。” 唐小糖开口道,“我们必须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方能让华国市场见识到我们的实力。所以,大家不妨说说,我们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
金发碧眼的汉娜是策划一部负责人,第一个发言道:”华国的品牌方想要进入欧洲市场,就需要最强的宣传渠道和资源渠道,这两项也是我们公司最强的能力。“
策划二部的组长是位高鼻梁的意大利帅哥,因痴迷华国文化,特意给自己取了个中文名 —— 大伟。
他难掩兴奋:”我们虽然是欧洲的实力公司,可是我们又很懂华国文化,这也是品牌方看中的一点,与我们交流起来不会有障碍。“
唐小糖微笑着认同道:”没错,所以此次招标,方案虽然很重要,可一定要让客户看到我们这两点优势,才会有长期的合作意向。“
莉莉安问道:”糖糖,你这样说,是有方向了吗?“
唐小糖点头:”没错,我设定的主题就是一带一路,重走丝绸路,用敦煌飞天的元素,表现出“锦瑟”的华国文化之美。“
莉莉安面露疑虑:“这样做会不会有些冒险,我们一般不会给品牌方策划如此明确的主题,一旦主题是他们不喜欢的,那么我们的方案再出色也会被pass,你为何如此笃定这个方案没问题?”
唐小糖笑道:“因为我了解他们总裁,他一首喜欢敦煌文化,做”锦瑟”的初衷就是想宣传敦煌文化。“
莉莉安眼珠一转,试探着问:”叶氏集团,不会是你的华国男友叶承恩的公司吧。“
唐小糖嘴角上扬,道:“现在不是男友了?”
“怎么?分手了?”莉莉安不解的问。
唐小糖眉眼弯弯,语气里溢满甜蜜:“不是分手,是结婚了,他现在是我老公。”
莉莉安惊呼出声:“你结婚怎么没通知一下,我还没给你送礼物呢。”
唐小糖道:“只是领了结婚证,婚礼一定会告诉你的。而我公公送给我一栋楼,正好可以当我们的公司。”
大伟激动的手舞足蹈,说:“糖糖老大,我能不能申请调到华国,我要去华国,我要看敦煌飞天。”
莉莉安白了大伟一眼,无奈的说:“唐,自从我宣布我们要在华国设立总部,公司一半以上的员工申请调到华国,你说这怎么办?”
唐小糖道:“凡是申请的一律通过,伦敦公司再招人补充空位。莉莉安,你考虑好了吗, 要不要来华国。”
莉莉安迟疑片刻,道:“再给我些时间,我把事情处理好。”
自与莉莉安合作以来,唐小糖便知晓她是位单亲妈妈,丈夫曾是飞行员,却因飞机失事不幸离世。
她清楚,莉莉安的犹豫,多半是因为孩子的生活与学习问题 —— 毕竟从未涉足华国,心里难免会有顾虑。
唐小糖提议:“我建议你近期来一趟京市,一方面看一下我们的新办公室,另一方面了解一下京市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莉莉安道:“好,我争取五天后过去。”
“此次的提案至关重要。” 唐小糖转而对众人道,“一组和二组围绕敦煌文化各出一套方案,我们先进行内部选拔,选中的组跟进项目,没选中的组则做辅助工作。”
汉娜和大伟赶忙低头,认真记录着唐小糖的每一句指令,生怕漏掉任何一个关键信息。
待将招标的细节与自己的想法悉数交代完毕,唐小糖补充道:“具体情况,你们可以和林喣沟通,他也清楚招标的内容,我希望三天后看到你们的方案。”
莉莉安补充道:“那么作为奖励,选中的组,可以公费出差华国,跟我正好一起出发。”
话音刚落,整个会议室瞬间沸腾起来 。
事实上,欧洲人来华者本就不多,多数人对华国的了解也不够全面。
此次能有机会前往华国,对大多数人而言,皆是千载难逢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