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有个“小目标”
这一日,崇祯——哦不,现在是朱三水同志——正翘着二郎腿在乾清宫算账。
王承恩捧着账本,愁眉苦脸:“皇上,国库又见底了,李自成那边还欠着‘并肩王’的工资,关外吴三桂天天催军饷,再这样下去……”
朱三水一拍龙椅扶手:“慌什么?没钱就去赚啊!朕堂堂一国之君,还能被银子难住?”
王承恩小心翼翼:“可加税的话,百姓又要骂街了……”
朱三水嘿嘿一笑:“加税?太低端!朕今天要玩个大的——发行股票!”
王承恩:“股……股票?”
朱三水:“对!就是让文武百官掏钱买‘大明未来’,赚了分红,亏了认栽!”
王承恩腿一软:“皇上,这……这不是坑人吗?”
朱三水瞪眼:“怎么能叫坑?这叫‘共享经济’!他们出钱,朕带他们飞!”
早朝变“上市路演”
次日早朝,朱三水一改往日懒散,精神抖擞地往龙椅上一坐,清了清嗓子:“诸位爱卿,朕今天有个好消息!”
群臣面面相觑,心想:“皇上上次说‘好消息’,结果让李自成当了并肩王,这次又想坑谁?”
朱三水笑眯眯道:“朕决定成立‘大明皇家商号’,发行股票,每股十两银子,买了就是股东,年底分红!”
首辅周延儒小心翼翼:“皇上,这‘股票’是何物?”
朱三水一拍手:“问得好!简单来说,就是你花钱买‘大明商号’的股份,商号赚钱了,你分钱;商号亏了……呃,大家一起扛!”
兵部尚书杨嗣昌皱眉:“这不就是让臣等出钱养朝廷吗?”
朱三水正色道:“错!这叫‘投资未来’!你们想想,等朕平了李自成,收了关外,打通丝绸之路,商号利润翻十倍,你们就是躺着数钱!”
群臣半信半疑,户部尚书小声嘀咕:“听着像传销……”
朱三水耳朵尖,立刻接话:“怎么能叫传销?这叫‘大明特色金融创新’!朕亲自担保,稳赚不赔!”
强行“打新”,百官含泪认购
见群臣犹豫,朱三水决定加点“激励措施”。
“这样吧,前一百名认购的,额外赠送‘御赐锦鲤’一条,保佑升官发财!”
群臣:“……”
“认购超过一百股的,名字刻在‘大明功臣榜’上,流芳百世!”
群臣:“……”
“再不买,朕可要‘优化’一下官员考核了……”
群臣瞬间沸腾:“臣买!臣买!”
于是,早朝变成了“股票认购大会”,文武百官排队签字画押,含泪掏银子。首辅周延儒咬牙买了五百股,心里盘算:“这要是亏了,老夫就告老还乡……”
朱三水看着账本上哗啦啦的数字,笑得合不拢嘴:“王承恩,你看,这不就搞到钱了吗?”
王承恩擦汗:“皇上,可这钱……将来要还的啊……”
朱三水摆摆手:“还?朕什么时候说过要还?这叫‘长期投资’,懂吗?”
国债变“大明宝”,百姓也能被割
股票圈完百官,朱三水觉得还不够,于是又盯上了老百姓。
“王承恩,传旨,朕要发行国债!”
王承恩:“国债?”
朱三水:“对!就叫‘大明宝’,一两银子起投,年息五分,稳赚不赔!”
王承恩:“可百姓哪懂这些?”
朱三水神秘一笑:“不懂?朕让他们懂!”
于是,京城大街小巷贴满告示:
“大明宝,保本保息!皇上亲自站台,错过再等三百年!”
“存钱不如买大明宝,利息高过钱庄,安全胜过地窖!”
“前1000名认购者,送‘御赐平安符’一张!”
老百姓哪见过这阵仗?纷纷掏钱,生怕错过“皇上的福利”。连街边卖炊饼的老王都咬牙买了二两,嘴里念叨:“这可是皇上担保的,总不会坑咱小老百姓吧?”
朱三水站在城楼上,看着百姓排队抢购,满意点头:“这才叫金融创新!”
吴三桂来信:皇上,我的军饷呢?
就在朱三水数钱数到手软时,关外八百里加急送到——吴三桂的催款信。
“皇上,说好的军饷呢?再不发钱,弟兄们要饿死了!”
朱三水摸着下巴:“啧,差点忘了这茬……”
他大手一挥:“回信!告诉吴三桂,军饷改发‘大明宝’债券,利息加倍!让他先垫着,等朕赚了钱,连本带利还他!”
王承恩:“皇上,这……吴三桂能答应吗?”
朱三水自信满满:“放心,他要是闹,朕就给他封个‘关外金融特使’,让他去忽悠建奴买债券!”
果然,吴三桂收到信后,气得差点掀桌:“皇上这是把我当韭菜割啊!”
但转念一想:“要不……真去忽悠建奴买点?”
李自成也想来“入股”
消息传到李自成耳朵里,这位“一字并肩王”坐不住了,连夜进宫:“皇上,听说您搞了个‘股票’,我能买吗?”
朱三水热情握手:“当然可以!咱们是‘共享江山’的合伙人,给你内部价!”
李自成大喜:“那我要买十万股!”
朱三水笑容灿烂:“没问题!不过……得现银交易,不支持打白条。”
李自成:“……”
金融帝国的第一步
夜幕降临,朱三水躺在龙床上,美滋滋地数着银票:“股票圈了百官,国债割了百姓,连李自成和吴三桂都忽悠进来了,朕真是天才!”
王承恩忧心忡忡:“皇上,可要是将来还不上……”
朱三水摆摆手:“还不上?那就增发新股啊!再不行就搞‘债转股’,反正朕是庄家,稳赚不赔!”
王承恩:“……”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大明的金融帝国,就这样在皇上的“鬼才操作”下,迈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