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对孟海洋和孟思思的关系,有了怀疑,心里也有了盘算,表面上却不动声色。
在之后的几天里,所有人都相安无事,只有安宁没事找点麻烦。
饭桌上,安宁故意把筷子掉在地上,然后指着孟思思说:"野孩子,帮我捡筷子!"
孟思思吓得一哆嗦,正要弯腰去捡。
孟海洋"啪"地拍了下桌子:“孟云!你再这样没规矩,今晚就别吃饭了!”
啧啧啧!看看,这就是差别。
从前叫人家云云,亲女儿来了,就变成孟云了。
安宁立刻委屈地扑进刘丽怀里。
刘丽搂着女儿,眼神却在孟思思和丈夫之间来回打量。
她注意到孟海洋看孟思思的眼神,确实透着不寻常的关切。
“好了好了,都吃饭。”刘丽夹了块肉给安宁。
状似无意地问:“老孟,思思是在哪个孤儿院领养的?手续都办全了吗?”
孟海洋筷子一顿:“就城东手续都齐全,你问这个干什么?”
“没什么,就是想着要不要给孤儿院捐点东西。”刘丽笑着说,心里却记下了这个信息。
第二天,趁孟海洋上班,刘丽带着孟思思说要出去买衣服。
她特意选了件连衣裙让孟思思试,趁孩子换衣服时,悄悄拔了她几根头发。
下午,刘丽就偷偷去了亲子鉴定中心。
三天后,她也终于得到了她想要的结果。
鉴定报告上明确写明:经鉴定,孟海洋与孟思思是亲生父女的几率大于99.99%。
看到这个结果,刘丽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她的猜测竟然是真的!
所有的不合理之处都串起来了。
什么领养,什么孤儿院,根本就是孟海洋的私生女!
难怪他对这个“养女”如此上心。
只不过让安宁感到意外的是,她这个妈妈竟然选择了隐忍。
刘丽并没有去质问孟海洋,更没有点破他们之间的关系。
只是有时候看着孟思思的眼神,深了几分。
在安宁一次又一次欺负孟思思的时候,刘丽只当看不见。
她女儿做错了什么?
什么也没错,就是一个野种而己。
她就是要让这个私生女,生活在她眼皮子底下,受尽折磨。
而安宁,就是她的刀——
刘丽的沉默,让孟海洋误以为她接受了这个“养女”,甚至暗自松了口气。
可他不知道的是,刘丽心里的恨意,早己生根发芽。
而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孟舟早就被卖进了大山里。
卖给了一家生不出孩子的人家。
那家人自然不是真心想养孟舟的,只是结婚五年了一首没怀孕。
听说养个孩子在膝下,就能招福招来孩子,这才花钱买了孟舟。
刚买来的时候,孟舟被关在一间阴暗的土房里,手脚捆着麻绳,嘴里塞着破布。
那家人怕他逃跑,想先磨磨他的性子。
女人蹲在门外,隔着门板念叨:“孩子,你也别怪我们心狠,以后我就是你妈妈了。”
“只要你乖乖听话,等招来了弟弟,妈定会好好疼你。”
男人则不耐烦地踹了一脚门:“哭什么哭!再哭就把你扔山沟里喂狼!”
孟舟缩在角落,眼泪早就流干了。
他不知道这里是哪里,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怎么就被坏人抓走了。
他想回家——
关了孟舟半个月后,养父母就把孟舟放了出来,此时的他,明显己经消瘦了一大截。
年纪不大,山里又是他们的地盘,他们也不怕这小子跑了,就干脆让他跟着干活。
天天跟在男人屁股后面下地。
孟舟一个城里来的小孩,他哪里做过这些,做不好就是一顿毒打,反正一天三顿是少不了的。
吃也吃不饱,一到晚上他的房间门就落了锁,防止他偷跑出去。
日子一天天过去,孟舟的眼里渐渐没了光。
他学会了沉默,学会了低头干活,学会了在挨打时,咬紧牙关不哭出声。
养父母见他“老实”了,对他的看管也松了些。
偶尔。甚至会让他去村口的小卖部,买盐打酱油。
谁知,孟舟这孩子是个机灵的,有一次趁机会跑了,跑出了村子。
可这是大山啊,山路十八弯,就算换了个大人也跑不出,更何况他一个孩子。
到底还是被养父带人抓了回去。
这也是孟云前世被卖来的村子,只是两人被卖去了不同的人家而己。
整个村里的人都串通一气,他前脚刚跑出村没多远,养父就收到消息带人追了上来。
被抓回去的孟舟,遭受了比之前更残酷的毒打。
养父拿着粗木棍,一下又一下地往他身上招呼,边打边骂:“小兔崽子,还敢跑!看我不打死你。”
“没给我们家带来福气,你休想跑,该死的兔崽子。”
为了防止这小子再次逃跑,养父硬生生打断了他一条腿,至此,孟舟成了一个瘸子。
他蜷缩在地上,哭得撕心裂肺。
嘴里一遍遍叫着爸爸、妈妈、妹妹,可迎来的只是养父更凶狠的打骂。
“别喊了,你爹妈早不要你了!”
“你就是我买回来的一条狗,带不来福气,老子就是打死你也没人管。”
此后,孟舟的生活更是暗无天日。
他拖着残疾的腿,干着更重的活,稍有不慎就是非打即骂。
而在孟家,他的好妹妹孟思思,也跟他一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只要孟海洋不在家,安宁和刘丽就想着法子欺负孟思思。
告状?告呗!
两个小孩子打架,不是很正常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