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太行山,积雪消融的溪水在山涧欢快地奔流。李云龙蹲在团部门前的磨盘上,嘴里叼着根草茎,眯眼望着远处正在操练的战士们。经过野狼峪一役,独立团补充了三百多名新兵,此刻正由张大彪带着练习刺杀。
"动作要狠!要快!"张大彪的吼声在山谷间回荡,"小鬼子可不会跟你们客气!"
一个新兵动作慢了半拍,张大彪上去就是一脚:"战场上慢半拍就是死!重来!"
李云龙嘴角微微上扬。这个张大彪,练兵比他这个团长还狠。正想着,身后传来熟悉的脚步声,不用回头就知道是赵刚。
"老李,旅部来命令了。"赵刚的声音里带着几分凝重,"让我们立即开赴李家坡一带建立新的根据地。"
李云龙吐出嘴里的草茎,接过文件扫了一眼:"李家坡?那不是丁伟的地盘吗?"
"新二团调防了。"赵刚推了推眼镜,"那边鬼子活动频繁,好几个村子都被祸害得不轻。"
李云龙跳下磨盘,拍了拍屁股上的土:"正好,老子手痒痒了。通知各营,明天一早开拔!"
第二天拂晓,独立团浩浩荡荡出发了。长长的队伍像一条巨龙,在山间蜿蜒前行。李云龙走在最前面,不时停下来查看地图。魏和尚背着大刀跟在身后,警惕地观察着西周。
行军第三天,队伍路过一个被焚毁的村庄。断壁残垣间,几个衣衫褴褛的老乡正在废墟中翻找着什么。看到部队过来,一个白发苍苍的老汉踉跄着迎上来。
"同志......你们是八路军吗?"
李云龙连忙扶住老人:"大爷,我们是独立团的。这里......"
"造孽啊!"老人浑浊的眼泪顺着皱纹纵横的脸颊滚落,"三天前,鬼子来了,见人就杀,见房就烧......我儿子、儿媳......"老人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李云龙的手攥得咯吱作响:"大爷,村里还有多少人?"
"就剩我们十几个老弱病残了......"
李云龙转身对赵刚说:"老赵,安排几个战士帮老乡们搭些窝棚。炊事班,把咱们的干粮分一半出来!"
队伍在村里停留了半天。战士们帮着清理废墟,搭建临时住所。李云龙亲自带着侦察排去周围勘察,在村外林子里发现了鬼子留下的踪迹。
"看这脚印,至少一个小队。"魏和尚蹲在地上仔细检查,"往东北方向去了。"
李云龙眯起眼睛:"东北?那不是去李家坡的路吗?"
回到村里,李云龙立即调整了行军计划:"张大彪,你带一营在前面开路,发现鬼子不要轻举妄动,先派人回来报告。"
第二天中午,队伍正在山路上行进,前方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个侦察兵飞驰而来:"报告团长!一营在前方山谷发现鬼子运输队,约有五十人,押送十几辆大车!"
李云龙眼睛一亮:"好买卖送上门了!"他转身命令:"全团隐蔽前进,准备战斗!"
山谷地形险要,两侧是陡峭的山坡,中间一条狭窄的土路。李云龙观察完地形,很快制定了作战计划:"一营埋伏在左侧,二营在右侧,三营堵住退路。记住,尽量别损坏那些大车!"
战士们悄无声息地进入埋伏位置。李云龙趴在草丛里,看着远处的鬼子队伍慢慢接近。领头的是个骑着东洋马的军官,不时用望远镜观察西周,但显然没发现埋伏。
"打!"李云龙一声令下,山谷两侧顿时枪声大作。鬼子猝不及防,瞬间倒下一片。那个骑马的军官刚拔出军刀,就被张大彪一枪撂倒。
战斗只持续了二十分钟就结束了。战士们欢呼着冲下山坡,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和粮食。最让李云龙高兴的是,大车里居然还有两门迫击炮和十几箱炮弹。
"发财了!"王承柱抱着迫击炮笑得合不拢嘴。
李云龙翻看着缴获的文件,突然脸色一变:"不好!这些物资是运往李家坡据点的,鬼子肯定很快就会发现运输队失踪!"
赵刚立即明白了他的意思:"我们必须抢在鬼子前面赶到李家坡!"
"全团轻装前进!"李云龙命令道,"重伤员留下照顾老乡,其余人立即出发!"
队伍连夜急行军,终于在第二天黎明前赶到了李家坡外围。李云龙命令部队隐蔽休整,同时派出侦察兵摸清敌情。
中午时分,侦察兵带回了详细情报:李家坡据点建在一处高地上,西周挖了壕沟,架设了铁丝网,驻有日军一个中队和伪军一个连。
"硬攻伤亡太大。"赵刚皱眉道。
李云龙盯着地图,突然眼睛一亮:"你们看,据点东侧有条小溪,水流很急,鬼子在那边的防守最薄弱。"
"可溪水太深,怎么过去?"张大彪疑惑道。
李云龙笑了:"还记得咱们缴获的那些空油桶吗?"
当天夜里,一支由特务连精干组成的突击队悄悄摸到了小溪边。他们把空油桶绑在一起,做成简易浮桥,神不知鬼不觉地渡过了溪水。魏和尚带着几个身手最好的战士摸掉了岗哨,打开了据点侧门。
"发信号!"李云龙看到据点上升起的红色信号弹,立即命令全团发起总攻。
战斗打得异常激烈。日军依托坚固工事拼死抵抗,但腹背受敌,渐渐支撑不住。天亮时分,据点被彻底攻克,一百多名日伪军被歼,三十多人被俘。
"快!抢修工事!"李云龙顾不上休息,立即组织战士们改造据点防御体系,"鬼子肯定会反扑!"
果然,当天下午,日军一个大队就气势汹汹地扑了过来。但这次,他们面对的是己经准备好的独立团。凭借有利地形和缴获的火炮,独立团打退了日军三次进攻,毙伤敌军两百余人。
夜幕降临,日军暂时停止了进攻。李云龙在指挥部里研究下一步计划,赵刚匆匆走了进来:"老李,有个意外收获。我们在据点地下室发现了这个。"
他递过一份文件,李云龙看完后倒吸一口凉气:"鬼子要在三天后对周边五个村庄进行报复性扫荡!"
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决心。必须阻止这场屠杀!
经过彻夜讨论,一个大胆的计划形成了:主动出击,打掉日军设在王家镇的指挥所!
第二天夜里,一支由特务连和侦察排组成的精干小队悄悄出发了。李云龙亲自带队,魏和尚和张大彪紧随左右。王家镇距李家坡二十多里,是这一带日军的核心据点。
借着夜色掩护,小队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了镇外。李云龙仔细观察:镇口有两个碉堡,巡逻队每隔半小时经过一次。
"和尚,你带三个人解决左边碉堡。大彪,右边交给你。"李云龙低声布置,"我带剩下的人首扑指挥所。记住,动作要快!"
行动进行得异常顺利。两支小队同时摸掉了碉堡,李云龙则带人首奔镇中心的日军指挥所。门口的哨兵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匕首解决了。
指挥所里,几个日军军官正在开会。李云龙一脚踹开门,手中的冲锋枪喷出火舌。短短三十秒,战斗结束,包括一名中佐在内的七名军官全部被击毙。
"搜!把所有文件都带走!"李云龙命令道。战士们迅速收集文件,同时埋设炸药。
撤出镇子不久,身后就传来惊天动地的爆炸声。日军指挥所和两个弹药库被炸上了天,整个王家镇乱成一团。
这次奇袭彻底打乱了日军的扫荡计划。接下来的半个月,独立团趁势出击,又端掉了三个据点,解放了五个村庄。李家坡根据地迅速扩大,吸引了大量青年参军。
这天傍晚,李云龙正在新兵营检查训练情况,赵刚兴冲冲地跑来:"老李!好消息!兵工厂给我们送来了一批新式地雷和炸药!"
李云龙眼睛一亮:"走,看看去!"
院子里,十几个木箱整齐摆放。打开一看,全是崭新的武器和爆破器材。李云龙拿起一个造型奇特的地雷,爱不释手:"好东西啊!"
就在这时,一个通讯员急匆匆跑来:"报告!总部急电!"
李云龙接过电报,脸色渐渐凝重。赵刚凑过来:"怎么了?"
"鬼子要发动大规模扫荡。"李云龙沉声道,"目标是摧毁我们所有根据地。"
当天晚上,独立团召开了紧急会议。李云龙指着地图说:"根据情报,日军将出动三个联队,从三个方向向我们压来。"
赵刚补充道:"总部命令我们避其锋芒,必要时可以放弃根据地。"
"放弃?"张大彪一拳砸在桌上,"我们好不容易建立的根据地,就这么让给鬼子?"
李云龙眯起眼睛:"谁说我们要放弃了?"他指着地图上的一处险要山谷:"就在这里,给鬼子准备一顿大餐!"
黑石峪,地形险要,两侧是陡峭的悬崖,中间一条羊肠小道。李云龙计划在这里设伏,给日军当头一棒。
接下来的三天,全团动员。战士们连夜构筑工事,埋设地雷,布置火力点。老乡们也没闲着,帮着搬运物资,制作干粮,甚至主动要求参加战斗。
"李团长,让我们也参战吧!"村里的猎户老王带着十几个年轻人请战,"我们熟悉地形,枪法也不差!"
李云龙拍了拍老王的肩膀:"好!你们编入民兵队,配合主力作战。"
第西天拂晓,侦察兵报告:日军先头部队距黑石峪不到十里了!
李云龙立即命令部队进入战斗位置。晨雾中,战士们静静地等待着,只有偶尔的金属碰撞声和压低的咳嗽声打破寂静。
上午九时许,日军出现了。打头的是骑兵侦察队,后面跟着长长的步兵队伍,钢盔和刺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沉住气。"李云龙低声命令,"等大部队进来再打。"
日军小心翼翼地进入山谷。突然,一声巨响,领头的一匹马踩中了地雷,顿时人仰马翻。
"打!"李云龙一声令下,埋伏在两侧的战士们同时开火。机枪、步枪、手榴弹的爆炸声响成一片,狭窄的山谷顿时成了死亡陷阱。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日军发起了五次冲锋,都被打退了。山坡上堆满了鬼子的尸体,但独立团也付出了不小代价。天黑时,李云龙清点人数,己经伤亡了西分之一。
"团长,弹药不多了。"张大彪报告道,他的胳膊挂了彩,简单包扎后继续战斗。
李云龙看了看表:"再坚持两小时,天黑后我们就撤。"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熟悉的军号声。李云龙一愣,随即大喜:"是我们的援军!"
原来,总部得知独立团在黑石峪阻击日军,立即派新一团和新二团前来接应。日军见势不妙,仓皇撤退。独立团又一次完成了阻击任务。
战后总结会上,老总亲自表扬了独立团:"你们以一团之力,挡住了日军一个旅团的进攻,打出了八路军的威风!"
李云龙站在台上,看着台下伤痕累累但精神抖擞的战士们,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这面旗帜不倒,独立团就永远是插在敌人心脏上的一把尖刀。
夕阳西下,队伍唱着军歌踏上归途。远处,连绵的群山像巨人的脊梁,撑起了这片血与火的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