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出征前安排房玄龄与程咬金镇守长安,萧瑀镇守洛阳,而李治的行宫被安排在河北定州。
此举既让太子远离关陇世家的潜在威胁,又能通过定州连接辽东前线与中原,便于战略调度。
李治在定州主要负责批阅常规奏章、协调地方官员任免,以及处理突发性地方事件。
定州太子行宫里,李治正苦逼的在批奏折,东宫主簿张致远早就看出太子的心思。
凑上前小声问道:“这申国公(高士廉)与中书令(马周)都有诸多的事情在忙碌,无暇来帮殿下处理这些琐事,不如把武监事唤来帮殿下?”
“哦,那快去快去。”李治高兴的把笔一扔,自己总算是轻松了。
张致远出宫时还撞见右庶子许敬宗,论官职与权力许敬宗是要高出张致远不少的,但许敬宗一见到张致远就急忙先行礼:“张主簿莫过于操劳,累坏了身子,有事不如吩咐某一声,某定然给办得妥妥的,”
“呵呵,小事,小事,不敢劳烦右庶子。”张致远看这许敬宗面相眼睛是那下三白,耳与眉同高且眉毛极淡,就知道他是一个狠人,而且聪明、无情,想安稳过日子的话,这类人可不能深交。
“不麻烦,不如一块同去?”许敬宗是一心想巴结张致远的,他早看出这主簿与太子关系不一般,平日里太子有私事都是让张致远去办。
“这可不行,”张致远站住身子,脸色一沉。
“哦,突的想起来,那于左庶子还寻某有事,张主簿慢行.”许敬宗面上笑着再行一礼,内心里却是把张致远祖宗十八代骂了个遍。
这张致远办事很是缜密,同时用了三辆马车,接了武曌外,还带进行宫一些丫鬟,这样,就能避人耳目。毕竟太子身边是需要宫女,奴婢服侍的。
李治一见到武曌就挪不开眼,而且智商也急速下降,
“武。。武监事,你来了?”
“民女见过殿下,”武曌急忙对李治行礼。
“孤还有几份奏折,批完就带你西处走走,你到孤身边来。”
“诺,”
武曌素手拨开鎏金博山炉的沉香烟气,指尖似无意扫过案头奏折。
她今日特意换了李治送她的尚服局新贡的月白襦裙,袖口银线绣的忍冬纹正巧映着辽东舆图上的永济渠。
"殿下看的这份幽州司马的请粮折子。"她忽然抽走李治手中奏折,拿起案上朱笔在"粟米三万石"处画了道弧线,"这镇守北境的唐军粮定额每石掺三合豆粕,但这笔账上豆价竟比长安还便宜三成——必是有人用陈年霉豆充数。"
李治嗅着她袖间飘来的龙涎香,怔怔望着奏折上那抹朱痕。
“你帮孤看看这些,”李治拉着武曌在身旁坐下,并推过一堆奏折。
武曌倒也干脆,既然太子让看就看呗。有人天生就是做某些事情的料,只过了几刻,武曌就帮李治批阅完了所有奏折,并十分贴切的用太子身份朱批:肯定与鼓励、询问与督促、孝道的褒奖、安抚民心之类的评语。
对于什么劝诫大臣又或是任免官职是只字不提。这也让当父皇的李世民很是高兴,心中暗赞稚奴这孩子不但孝道,还知分寸,懂进退。
当夜暴雨倾盆,武曌借口查阅佛经留在书房,李治半醉间瞥见她正用金簪挑开五品以上官员的考功簿,簪头蘸着胭脂在杜荷兄长杜构的名旁画了朵牡丹。
而当考功簿交到李世民手中时,看到这花,以为是李治所为,毕竟自己是给过密诏查李承乾同党的,便下旨把承袭了父亲杜如晦的莱国公爵位的杜构给流放到岭南去了。
对于自己这位孝道,聪明的儿子,李世民是越来越满意,
“江卿,要不等朕回长安后,便把皇位传给稚奴算了,朕做个太上皇,你与他深交,你觉得如何?
江逸风默默夹起火锅中的一块羊肉,放到皇帝碗中,“这才六月就如此之冷,陛下应多食些羊肉,热呼。”
一旁的李道宗,张士贵等人听到皇上这话,也不敢吱声,都在心中庆幸皇上问的是忠勇侯,不是问自己。
见他答非所问,“明日起,朕也学一学那曹孟德,筑个冰土城与那安市城对峙,诸卿以为如何?”李世民想起这段时间以来的小打小闹,但又攻不上安市城,不如也修个城死扛。
“陛下圣明,”
“我等明日起就开始夯土造城墙,”同一桌的几位将领均赞同李世民的方法。
“江卿弄的这个火锅不错,可以在军推广一下,”李世民看着不出声的江逸风说道,
“陛下,此战如再拖久后,臣担心粮草。。。。。”江逸风的官职是需要每日查阅馈运使韦挺统计上来的粮草情况的。
他己经发现,近期运输粮草的队伍所耗费的粮草数在不停的增加了,那就说明运粮的路上天气应该是有所变化了。
“粮草出问题了?”皇上眉头一皱,这可不是好消息。
“问题倒是没有出,只是臣担心如果进入雨季,运粮恐怕更为困难。”
“太子己在调集二十万民夫前来送粮了,想来,应该问题不大。”李世民作为一个军事奇才,早在数天前就写了密信给李治督办粮草之事。
听皇帝这样一说,江逸风自然是放心了,心中一首在怪自己前世为啥不好好学一下历史,以至于对唐朝的这一段历史只记得零星半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