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弃子?逆袭登基
大唐:开局弃子?逆袭登基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唐:开局弃子?逆袭登基 > 第75章 唐廷的反应

第75章 唐廷的反应

加入书架
书名:
大唐:开局弃子?逆袭登基
作者:
往而深
本章字数:
6044
更新时间:
2025-05-22

长安城的朝会上,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

李世民端坐在龙椅上,手中捏着探子送来的奏报,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亩产三千斤......"他低声重复着这个数字,仿佛在咀嚼某种苦涩的果实。

殿中群臣噤若寒蝉。

这个数字太过震撼,以至于连最善辩的言官都找不到反驳之词。

三公九卿们交换着眼色,心中各自盘算着。

"陛下,"年迈的户部尚书终于打破沉默,"若此物真能亩产三千斤,则天下再无饥荒。"

"臣请派使者前往洛阳,求取种子......"

"求取?"

李世民冷笑一声,"你以为李宽会给吗?"

殿中又是一阵沉默。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岭南王怎会将自己的王牌拱手相让?

"陛下,"谏议大夫魏征突然出列,"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讲!"

"岭南王毕竟是陛下血脉......"魏征斟酌着词句,"若能修好......"

"魏卿的意思是让朕认输?"

李世民的声音陡然提高,"向自己的儿子低头?"

魏征不卑不亢:"臣的意思是,父子之间,何必非要兵戎相见?"

"岭南王既有如此神物,若能造福天下......"

"够了!"

李世民猛地拍案而起,"退朝!"

——

御书房内,李世民独自站在窗前,望着南方阴沉的天色。

案几上摊开的奏报上,详细记载着李宽治下土豆丰收的盛况。

百姓如何欢呼雀跃,如何山呼万岁,如何将李宽奉若神明。

"亩产三千斤......"李世民喃喃自语,胸口像压了一块巨石。

他忽然想起多年前,自己还是秦王时,曾亲眼目睹关中饥荒的惨状。

易子而食,析骨而炊......

那时他发誓,有朝一日登基为帝,定要让天下百姓吃饱肚子。

可如今呢?

旱灾、蝗灾、人祸接踵而至,而真正解决饥荒的,却是那个被他默许牺牲的儿子。

多么讽刺的现实啊。

"陛下,房相、杜相求见。"

内侍小心翼翼的通禀打断了他的思绪。

"宣。"

房玄龄和杜如晦快步走入,行礼后却不敢贸然开口,最终还是李世民先打破了沉默:

"二位爱卿也是来劝朕认子的?"

房玄龄斟酌道:"陛下,如今民间议论纷纷,都说......都说......"

"说什么?"

"说岭南王是紫微星君下凡,来救苦救难的。"

房玄龄硬着头皮道,"更有甚者,大庭广众之下,说陛下......得位不正,故天降灾异......"

李世民没有发怒,反而苦笑一声:"朕知道,朕都知道。"

杜如晦趁机进言:"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稳住局势。"

"岭南王虽有神物,但毕竟年轻,治国经验不足。"

"若陛下能示好......"

"如何示好?封他为太子?"李世民冷笑,"然后等着他逼朕退位?"

"或许......可以先承认他的身份。"房玄龄小心翼翼地说,"昭告天下,恢复二皇子名分......"

"然后呢?让他名正言顺地争夺大统?"

李世民摇头,"朕太了解他了。"

"能从玄武门之变中活下来,能白手起家打下岭南。"

"这样的人,怎会甘心屈居人下?"

窗外雷声隐隐,一场暴雨即将来临,御书房内的气氛同样压抑得令人窒息。

"陛下,"杜如晦突然道,"其实还有一个办法。"

"说。"

"联姻。"杜如晦压低声音,"长孙婉儿名义上仍是和亲的王妃。"

"若能促成他们真正成婚......"

李世民眼中精光一闪。

是啊,若李宽娶了长孙家的女儿,就等于与大唐有了纽带。

而且长孙家如今失势,婉儿又深得岭南百姓爱戴......

"不妥。"但很快他又否定了这个想法,"李宽恨长孙家入骨,怎会真心接纳婉儿?"

房玄龄轻声道:"据岭南密报,岭南王对长孙小姐颇为礼遇,还特许她行医济世......"

李世民陷入沉思。

他想起那个倔强的侄女,从小聪慧过人,却因是女子不得重视。

如今,竟在洛阳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此事容后再议。"

最终他摆了摆手,"眼下当务之急是解决粮荒。"

"务必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拿到洛阳的高产种子!"

"陛下圣明。"

两位重臣齐声应道,却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奈。

洛阳行宫,李宽正在听取各地丰收的汇报。

"王爷,三十六州皆己收获完毕,平均亩产均在两千五百斤以上。"

司农官激动地禀报,"百姓们自发组织庆典,歌颂王爷恩德。"

李宽微微颔首:"储存方法都教会了吗?"

"都己按王爷吩咐,挖窖储存。"

"另外,就算是土质不好的地方,番薯的收获也很可观,亩产近两千斤......"

正说着,侍卫来报:"王爷,长安有密信。"

李宽展开信笺,快速浏览一遍,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王爷,可是长安有异动?"谋士小心翼翼地问。

"李世民坐不住了。"李宽将信递给谋士。

"朝中有人建议他认回我这个儿子,想借我的名声洗刷他自己的污名。"

谋士看完信,皱眉道:"此计甚毒。"

"若王爷认他,则名分上矮了一头;"

"若不认,又显得不孝......"

"孝?"李宽冷笑,"当年他默许长孙无忌杀我时,可曾想过父子之情?"

他走到窗前,望着长安方向。

雨后的天空格外清澈,紫微星在南方熠熠生辉。

"传令下去,即日起在各地设立'惠民仓',将新粮储存起来,平价卖给百姓。"

"另外,加大学堂建设力度,让更多孩子识字算数......"

谋士一一记下,忍不住问:"王爷,长安那边......"

"不必理会!"

李宽淡淡道,"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李世民再怎么挣扎,也改变不了结局。"

谋士欲言又止。

他想起那个在民间行医的长孙小姐,想起坊间流传的"王妃"称号......

但这些话终究没说出口。

——

夜深人静,长孙婉儿独自坐在医庐内,就着油灯翻阅医书。

案头放着一个烤熟的番薯,散发着的香气。

这半年来,她见证了原本属于大唐的领土,现在属于李宽治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土豆、番薯的丰收让百姓们第一次尝到了饱腹的滋味;

免费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建立;

女子也能参加工作,获得报酬......

这一切,都是那个人的手笔。

她轻轻咬了一口番薯,甜糯的滋味在口中化开。

曾几何时,她以为大唐就是天下最富庶的地方。

如今才明白,真正的富庶不是宫殿里的金碧辉煌,而是百姓脸上的笑容。

"姑娘,还没睡啊?"

老村长推门进来,手里捧着一篮新收的土豆。

"大家让我给王爷送些去,想着姑娘识字,能不能帮忙写个谢恩的折子?"

长孙婉儿点点头,铺开纸张。

笔尖蘸墨时,她突然想起一个问题:"村长,王爷平日......可有什么喜好?"

老村长想了想:"王爷啊,最关心的就是百姓吃饱穿暖。"

"别的......好像就爱去学堂看看孩子们读书。"

这是一个不贪图享乐的君王。

长孙婉儿心中微动。

她开始书写谢恩折,字迹娟秀工整。

写着写着,眼前仿佛浮现出李宽批阅奏章时的模样,眉头微蹙,目光专注......

"姑娘写得真好。"

老村长赞叹道,"王爷看了肯定高兴。"

长孙婉儿轻轻摇头:"不过是尽绵薄之力。"

"比起岭南王为百姓做的,这些又算得了什么?"

老村长临走时突然说道:"对了,王爷经常到各个村里视察学堂。"

"姑娘若有空,不妨也去看看,说不定......"

"能偶遇王爷......"

油灯下,长孙婉儿的耳根微微泛红。

她低头继续整理药材,假装没听见老村长话中的促狭。

窗外,星河璀璨。

南方的紫微星格外明亮,仿佛在注视着这片正在发生奇迹的土地。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