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上班族血泪逆袭!
大奇迹日靠借来的三百万,豪赚八千万港元,现在他为了感谢操盘员首接买下破产金融公司!”
“属于打工族的奇迹日,八千万港元的传奇!”
诸多这样的帖子在各种社交平台热度高涨,几百万一天变八千万的故事刺激着众多在股市里苦苦挣扎的普通股民。
不少人感慨宋某人好运,咸鱼大翻身,扑街仔成大老板。
当然也有不少人站出来,质疑故事的真实性,普通人怎么可能连续赌对三次,能赌对一次就是普通人的极限。
这个时候王娅丽充当水军,挂出了实质性的证据,有了诸多交易记录,让这个帖子的热度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当宋天耀和王娅丽回到家时,范晓娟拿着新买的笔记本在傻笑。
“妈,你是刷到什么好笑视频了吗?”
“不是,我在看别人称赞你的帖子呢。”
宋天耀怕范晓娟一个人待在家里无聊,便买了笔记本,教她怎么上网冲浪。
范晓娟高中文化,在那个年代当个小学教师都绰绰有余,自然是一学便会。
没想到,她这么快就学会了刷帖子。
“阿耀,好多街坊邻居都打电话过来,想要你带他们发财呢。”
“范晓娟,股市投资有风险,你要和老街坊们说清楚其中的风险性,我可以帮他们开户托管账户,但他们要做好亏损的心理准备。
如果他们觉得即使亏了也不会影响生活,大可以来万鑫来找我。”
范晓娟点了点头,儿子谈正事的时候便会叫她的名字,她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儿子,我想了想,待在家里什么都不做还是太无聊了,我想出去找份轻松的工作。”
听此,宋天耀有点无奈:
“妈,你觉得什么工作才算轻松?”
“你放心,我不会去做洗碗工,也不会捡纸箱,我就是闲不住。”
一首在闷声吃饺子的王娅丽提议道:
“阿姨,你做的饺子真好吃,你做的早餐也是一级棒,有没有考虑过开个茶餐厅?”
这倒是提醒了宋天耀。
“我……那点手艺上不了大雅之堂吧。”
范晓娟扭捏的样子明显有点底气不足。
宋天耀鼓励她道:
“妈,我觉得小吃这门生意很有前途。”
港城茶水文化非常盛行,上流人士热衷于喝咖啡流连于高档西餐厅,普通大众三三两两聚集在茶餐厅,茶室几乎成了港城的一种文化符号。
但底层大众哪有心思喝茶,花最小的钱快速填饱肚子才是他们的第一选择。
范晓娟的饺子以及小吃便成了这些人的首选。
“阿耀,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可以开个小饭馆,专门做快餐小吃?”
“是的,妈,你做一些家乡的卤菜,找些服务员,就可以将小吃店开遍全港城。”
“开遍全港城!”
范晓娟眼神怯弱,她只是想找点事情做,尽可能的帮儿子分担一点生活费用,怎么到了宋天耀那就成了要开连锁店了。
“妈,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小娟小吃,先在深水埗,观塘,旺角东开店,然后逐渐向其它区域进军,一年就能开二十家分店,两年布局整个港城,三年分店破百就能上市!”
听到这,范晓娟彻底傻眼了,开上百家分店?
还要在港股上市?
想到这,她就压力山大,整个人都失去了精气神。
“儿子,我不出去了工作还不行吗?”
“范晓娟,你要对自己自信一点好不好,难道你想让宋逸看低你一辈子?”
刚说完,宋天耀便觉得自己的语气重了一点。
提到宋逸,范晓娟的眼神立马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为母则刚,她明明有很多机会爆宋逸的金币,但这么多年从未向宋逸伸过手,更不会向对方低头。
宋逸之所以抛弃她,无非是觉得她是北姑,没文化身份低微。
这便是母子俩这么多年最大的心结,他们宁愿每天玩命的工作,也不愿意接受宋逸的一分钱!
以前范晓娟觉得自己没本事让儿子过上锦衣玉食的日子,但现在宋天耀成了大众推崇的股市牛人,她这个当母亲的怎么能继续抱着以前的心态躺平呢。
她比任何人都想做点商业成绩来,不是为了让宋逸高看她范晓娟一眼,而是想告诉所有带有偏见的港城上流人士,她一个北姑也能教出好儿子,也能靠着自己的双手打拼出一份事业来。
有了这个想法后,范晓娟将所有的忧虑和恐惧都抛在了脑后。
“好啊,阿耀,我听你的话做看看,我有很多老姐妹,明天我就将她们召集起来,别说三家店,十家店都做的起来。”
“很好,这才是我印象中的范晓娟,范女士,我以有您这样的母亲为荣!”
听到儿子这么说,范晓娟的眼睛顿时都红了。
自家儿子怎么变得这么会体贴人了呢。
宋天耀转头对王娅丽吩咐道:
“丽丽,还要麻烦你帮我妈物色一下开店地址,以及找人培训她们,统一一下着装和食材配料供给。
尽可能的将成本降到最低,装修和菜系都要尽可能的接地气一些。”
王娅丽点了点头,她惊讶于宋天耀的商业思维,她随便提了一嘴,便构思出了一套可行的商业企划。
“丽丽,真是麻烦你了啊。”
“阿姨不麻烦的,您这么照顾我,我做这些都是顺手的事情。”
宋天耀知道这些活可不是“顺手”那么简单,想了想说道:
“丽丽,小娟小吃我打算一年内投资两千万,我给你5%的股份,我有信心三年做到上市,到时候……”
王娅丽白了他一眼:
“在你心目中,我就是一个必须用金钱驱使的人吗?
你也太小看人了吧。”
说完,便气呼呼的回到了自己的套间。
听着重重的关门声,宋天耀无奈的摊了摊手。
“儿子,你还真不懂女人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