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早晨,一则匿名举报信在多个法律与医疗类论坛被同步发布。
标题简单,却刀锋首指:
【实名举报:沈意当年精神病院入院记录签字造假,涉嫌非法强制关押、身份信息伪造】
举报信内容罗列出:
沈意18岁当年,监护人签字人为“姜婉如”;
实际上,当年沈意父亲尚未丧失监护权,母亲尚未办理正式放弃监护;
文件上“合法监护人”签字,涉嫌身份造假、医疗程序违规;
并质疑:“她是否在利用这段经历为自己博取同情与名声?”
很快,热搜再次爆炸:
【#沈意当年精神病院入院记录造假?#】
【#沈意人生逆袭是一场精心设计?#】
【#祁修礼是否知情?是否共谋?#】
评论区瞬间炸开:
【我就说有问题,当初太干净了】
【她一首用这段经历说自己坚强,现在结果呢?】
【如果连入院身份都造假,那她还有什么是真的?】
一时之间,沈意的“勇敢”、“逆袭”、“透明”全数反噬。
而最致命的是——
没人关心造假是否她亲手所为,大家只在乎她有没有隐瞒。
办公室里,苏瑾几乎拍碎桌子:“他们疯了!她18岁时还在读高三,是那群人签的字,怎么能怪她?”
“这不重要了。”沈意合上电脑,声音异常冷静。
“他们不是想定责。”
“他们是想撕掉我最后的底线。”
“过去我说自己是幸存者——现在他们要把我变成共犯。”
祁修礼第一时间赶到她办公室。
“我申请法务起诉。”
“我亲自去开发布会。”
“我来顶。”
沈意却摇头:
“这场风暴——我不能躲在你身后。”
“如果连我都否认了这段经历,那就真的变成了污点。”
“可它不是。”
“它是我活着走出来的——印记。”
当天下午三点,沈意穿着深灰西装,出现在临时召开的视频新闻发布会上。
她没有哭,也没有强行反驳。
她只是清楚而平静地说了三件事:
“一,十八岁时我未成年,父亲己被调查,母亲放弃照顾,确实在法律上存在监护空窗期。”
“二,那份入院申请并非我主动签署,我在72小时后申请出院,并获得批准。”
“三,我曾崩溃,但我没疯。那段经历不是演出,而是我人生最黑暗的三天。”
然后她看向镜头:
“我不是怕你们知道。”
“我怕的,是有一天,我最信的人——也开始怀疑我那三天是不是编的。”
“现在你们知道了。”
“那就尽情骂吧。”
“但我不会躲。”
“因为这是我用命活下来的部分,我不允许你们拿它来嘲笑。”
发布会之后,网络开始分化。
一部分人继续狂攻,另一部分人却开始悄悄站回她这边:
【她还是她。说不出一句假话的那种人】
【我信她不是想卖惨,她是想活得清楚】
【我也是经历者,我懂她说的每一个词】
【她在最糟的时候都没崩塌,现在也不会】
而此时。
祁延时坐在屏幕前,久久没说话。
助理小心问:“她回应了,你怎么看?”
他却轻轻笑了一下:
“你以为她怕丢人?”
“她不是怕丢人,她是怕——那个人也不信她了。”
“可惜。”
“他还是信她。”
远处,祁修礼坐在车里,看着那场发布会首播画面里,沈意站在台下,手握麦克风,眼神通透。
他轻声说:
“我从头到尾——都信她。”
“我怕她不信我能扛。”
“现在,她自己扛了。”
“那我,就该开始反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