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猪的獠牙
桂嬷嬷那句轻飘飘的口谕,像一块巨石,投进了后宫这片看似平静的湖面。
当晚,坤宁宫和长春宫的灯火,都亮到了深夜。
而苏锦昭,也同样一夜无眠。
窗外,月凉如水。
窗内,她的心,却像一锅被架在火上反复煎熬的药。
机遇与风险,从来都是并存的。
明日颐年宫之会,是她入宫以来,最大的一场豪赌。
赌赢了,她便能在这盘棋上,真正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稳固的角落。
赌输了,便是万丈深渊,粉身碎骨。
她反复思量着,自己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
该表现出几分愚笨,又该在何处,不经意地,露出一点“用处”。
棋子,若没有了利用的价值,便离被丢弃不远了。
第二天一早,天还未亮,苏锦昭便己起身。
她没有穿皇后赏的那件云锦,也没有佩戴皇上赏的任何首饰。
她只选了一件最寻常不过的、湖绿色的宫装,发髻上,也依旧是那支洗得发亮的素银簪子。
她要见的,是这后宫里,最不喜奢华的女人。
颐年宫,坐落在后宫的最深处。
这里没有坤宁宫的威严,也没有长春宫的喧闹。
庭院里,种着几棵高大的松柏,和几丛耐寒的翠竹。
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松香和草药混合的气息。
宁静,肃穆,带着一种久经岁月沉淀下来的、不动声色的力量。
桂嬷嬷早己等在殿外。
她看见苏锦昭这一身素净的打扮,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的笑意。
“苏美人,请随我来,太后娘娘己经起了。”
苏锦昭跟着桂嬷嬷,走进了颐年宫的偏殿。
殿内,烧着地龙,温暖如春。
太后没有穿朝服,只着了一件深紫色的常服,正坐在窗边的软榻上,手里拿着一串佛珠,闭目养神。
“奴婢参见太后娘娘。”
苏锦昭跪倒在地,恭敬地行礼。
“起来吧。”
太后睁开了眼睛。
她的眼神,不再像寿宴上那般带着一丝倦怠,而是变得格外清明、锐利。
像一柄藏在鞘里的古剑,虽不锋利,却带着洞穿一切的沉重。
“你献上的那盘香,哀家昨夜用了。”
太后缓缓开口。
“倒是……睡了个难得的好觉。”
苏锦昭心中一松,知道自己这第一步,是走对了。
“是太后娘娘仁德宽厚,神佛庇佑,与臣女的拙技,并无干系。”
她依旧是那副谦卑惶恐的样子。
太后看着她,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坐吧。”
她指了指旁边的一个小绣墩。
苏锦昭谢恩后,只坐了半个边,身子绷得紧紧的。
“哀家,许久没有见过像你这样有趣的年轻人了。”
太后捻动着佛珠,看似随意地问道。
“听闻,你在宫里的日子,过得不算太平?”
苏锦昭的心,猛地提到了嗓子眼。
她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
她立刻起身,又跪了下去。
“是臣女愚笨,时常犯错,与旁人无干。”
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委屈,却没有任何抱怨。
“哦?”
太后的嘴角,勾起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
“哀家听说,慧贵妃待你,不是很好?”
这是一个陷阱。
一个逼她站队,逼她告状的陷阱。
苏锦昭若顺着她的话去哭诉,便落了下乘,显得自己是个搬弄是非的长舌妇。
她抬起头,眼中蓄满了泪水,却强忍着不让它掉下来。
“回太后,贵妃娘娘……是快人快语的性子,并无恶意。”
她先是为高曦月辩解了一句。
“是臣女……是臣女出身微寒,不懂宫里的规矩,时常做错事,惹娘娘生气,是臣女的不是。”
她将所有的过错,都揽到了自己身上。
她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蠢笨、无能,却又心地善良、以德报怨的形象。
太后看着她这副样子,眼神中的锐利,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的、探究的目光。
苏锦昭知道,火候,差不多了。
她必须在表现出自己“无害”的同时,再表现出一点“用处”。
她像是想起了什么,又用一种极为天真、也极为困惑的语气,补充了一句。
“只是……”
“只是臣女听说,长春宫的用度,一向是宫里最奢靡的。”
“许是……许是底下的奴才们伺候得不经心,才让贵妃娘娘时常肝火旺盛,误会了臣女。”
她这话,说得极为巧妙。
明着,是在为慧贵妃开脱,将她的“坏脾气”,归咎于奴才的“伺候不周”。
暗里,却是在太后最忌讳的“奢靡”二字上,重重地,点了一笔。
她顿了顿,又像是想起了什么趣闻一般,用一种毫无心机的、单纯分享的口吻说。
“前日里,臣女远远地看见长春宫的管事王总管。”
“他手上戴着一枚上好的翡翠扳指,那水头,那成色,可真漂亮。”
“比……比许多主子们用的,都还要好呢。”
她说完,便立刻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脸上露出了惶恐的表情,连忙低下头,不敢再言语。
大殿里,陷入了一阵长久的沉默。
太后的手中,那串转动着的佛珠,停了下来。
她的眼睛,微微地眯起。
一个掌事的总管太监,用的东西,比主子还好?
长春宫的用度,究竟奢靡到了何种地步?
高家,是不是手伸得太长了?
苏锦昭这看似无心的一句话,像一把最锋利的、小巧的刀子。
精准地,插进了太后心中,最在意、也最敏感的那一处。
这就是她第一次,主动露出的,属于“猪”的獠牙。
无形,无声,却足以致命。
许久,太后才重新捻动起手中的佛珠。
她脸上的表情,又恢复了古井无波。
她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
她只是淡淡地说:“你倒是个心善的。”
“罢了,起来吧。”
她像是有些乏了,挥了挥手。
“哀家也累了,你跪安吧。”
苏锦昭不知道,自己这步险棋,究竟是对是错。
她只能恭敬地磕头,然后,在桂嬷嬷的引领下,缓缓退出了颐年宫。
她走出殿门,冬日的阳光,照在她的身上,却感觉不到一丝暖意。
她的后背,早己被冷汗,湿透了。
就在她即将走出颐年宫的院门时,送她出来的桂嬷嬷,忽然停下了脚步。
这位在宫中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看着苏锦昭,脸上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她什么都没说。
却又像什么都说了。
最后,她只是像个寻常长辈一样,看似随意地,叮嘱了苏锦昭一句。
“苏美人。”
“太后娘娘,喜欢清静。”
“也喜欢……干净的人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