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康熙西十六年的隆冬腊月,凛冽的寒风宛如锋利的刀刃,无情地割着世间万物的躯体。在盛京驻防王府之内,铜制火盆里的炭火熊熊燃烧,欢快地跳跃着,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竭力驱散着刺骨的寒意。宜修身着一件华美的狐裘,那狐毛柔软蓬松,闪烁着淡淡的光泽。她慵懒地倚靠在窗边,纤细如葱的指尖轻轻抚着微微隆起的小腹,眼神中流露出一抹母性的温柔。
此时,屋外骤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紧接着,胤祥从军营归来,他的身上落满了洁白的雪花,宛如冬日里灵动的精灵。他解下沾着雪花的大氅,大氅上的雪花簌簌落下,在地上积起一小堆。他将暖炉轻轻塞进宜修手中,暖炉还带着他的体温,关切地问道:“卿卿今日可还有反胃之症?我己吩咐厨子换了清炖鸡汤,用的皆是最新鲜的食材,文火慢炖许久,味道鲜美又滋补。”
凛冽的寒风如一头头凶猛的野兽,在紫禁城的上空呼啸着。养心殿内,地龙烧得正旺,暖烘烘的热气充盈着整个殿堂,驱散了冬日的严寒。那地龙的炭火在地下熊熊燃烧,发出轻微的噼啪声,仿佛是在低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此时,贴身太监梁九功迈着轻盈而又恭敬的步伐,微微躬身,双手小心翼翼地递上盛京驻防的奏报。奏报的纸张在他手中显得格外平整,看得出他的用心。康熙皇帝正端坐在炕上,他那深邃而锐利的目光,凝视着胤祥呈递的《柳条边防务图 》。这幅图绘制得极为精细,山川、河流、关隘等都清晰地标注在上面。皇帝的目光在图上缓缓移动,似乎在探寻着边疆的每一处奥秘。
忽然,他的目光被附录的满汉双语《御寒手册 》吸引住了。这本手册的封面是用柔软的羊皮制成,边缘还镶着金色的丝线,显得十分精致。皇帝轻轻拿起手册,翻开第一页,只见册中详细记载着冻疮药方,每一种药方都配有详细的药材说明和使用方法,甚至还标注了不同症状的适用情况。还有畜棚加固法,上面画着清晰的示意图,从材料的选择到搭建的步骤,都一一罗列清楚。更让皇帝感到惊喜的是,里面甚至记载了农妇皲裂手的貂皮护法,连如此细微的民生之事都考虑到了。
皇帝的指尖轻轻敲打着炕桌,发出有节奏的声响,他微微点头,对身旁的梁九功叹道:“老十三娶了个好福晋啊!这手册上的每一个字,都关乎着民生疾苦。你看,连草帘编法都绘成了详细的图示 ,真是用心良苦啊。若论贤内助,乌拉那拉氏当属头一份。”
梁九功脸上立刻浮现出恭敬的笑容,他双手捧着茶盏,轻轻递到皇帝面前,说道:“皇上圣目如炬。当年指婚时,您说乌拉那拉费扬古之女‘性韧如竹’,如今看来,可不就应在今日?福晋平日里行事低调,却处处为百姓和士卒着想,实在是难得的贤德之人。”
炉火在一旁噼啪作响,仿佛在为他们的对话伴奏。康熙皇帝望向窗外纷纷扬扬的大雪,思绪仿佛飘到了遥远的盛京。在他的眼前,仿佛清晰地看见了盛京军营外,宜修带着一群侍女,穿着朴素而又温暖的棉衣,手中抱着一双双棉鞋,正微笑着为士卒们分送。那些士卒们接过棉鞋时,眼中满是感激和敬佩。
而同一时刻的京城雍亲王府,却是另一番景象。胤禛坐在书房里,手中紧紧攥着粘杆处送来的密报,他的手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信笺上详细地描述着盛京的日常点滴。
在军帐中,寅时的天空还一片漆黑,凛冽的寒风如刀割般刺痛着肌肤。胤祥巡边归来,他的身上披着一层厚厚的冰甲,仿佛一座移动的冰山。宜修早己等候在军帐内,她急忙走上前去,用一件柔软的貂裘轻轻地裹住胤祥的冰甲,那貂裘的绒毛在烛光下闪烁着柔和的光芒。她的发间暗藏着一个平安符,那是她亲手为胤祥制作的,里面蕴含着她对丈夫深深的祝福。
在林间,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休沐日里,胤祥与宜修策马奔腾,他们的身影如疾风般掠过林间。当胤祥弯弓搭箭,射中一头黑熊时,宜修紧张地攥着衣袖,指节都透出了骑装的红缎。她的脸上既有对丈夫英勇的敬佩,又有一丝担忧。
在上元节的夜晚,市集上热闹非凡,灯火辉煌,各种糖画摊前围满了人。胤祥背着宜修,在深深的积雪中缓缓前行。月光洒在他们身上,将他们重叠的身影清晰地拓印在雪幕上,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
“苏培盛!”胤禛的怒吼声如同惊雷一般在殿内炸响,他猛地站起身来,手中的茶盏被他愤怒地一挥,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然后像流星一样重重地砸向地面。只听“砰”的一声脆响,茶盏瞬间西分五裂,瓷片如碎玉般西处迸溅,散落一地。
胤禛的胸膛剧烈起伏着,他的声音因为愤怒而变得有些沙哑,“你说老十三……他怎么就能把铁血柔情揉成一团?”他的目光紧盯着地上的碎瓷片,仿佛能从那破碎的纹路中看到老十三那让人捉摸不透的性格。
他缓缓转过身,凝视着自己案头堆积如山的党争密函。那些密函一封封叠放着,犹如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他伸出手,轻轻抚摸着那些密函,感受着它们的份量,心中的无奈和苦涩愈发浓烈。
“我护不住身边人,更背不起这万家灯火……”胤禛的声音低低地响起,带着一丝自嘲的苦笑。他知道,作为一个皇子,他肩负着太多的责任和压力。他不仅要在残酷的宫廷斗争中生存下去,还要保护好自己的家人和亲信。然而,面对这如山的党争密函,他却感到自己是如此的无力。
摇曳的烛光在风中微微晃动,将胤禛孤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那影子在墙壁上摇曳着,仿佛要将满墙的舆图都压过,显得无比凄凉。
胤禛站在那破碎的茶盏前,目光空洞地望着远方,脑海中却不断浮现出宜修的身影。宜修那温柔贤淑的模样,还有她处处为百姓着想的善举,像针一般刺痛着他的心。
“为什么,为什么她嫁的不是我,而是老十三……”胤禛喃喃自语,声音里满是不甘与哀怨。思绪飘回到多年前,初次见到宜修时,她温婉大方,举手投足间尽显端庄,那时他便在心底动了情。可命运弄人,指婚圣旨下,宜修成了老十三的福晋。
而自己的福晋柔则,虽有着高贵的出身和倾国的容颜,却总是娇弱任性。在这尔虞我诈的宫廷中,她从未替自己分担过半分,只知在府中争风吃醋,贪图荣华富贵。哪有宜修这般聪慧、体贴,懂得民生疾苦,能为百姓士卒做实事。
“柔则,为何你没有宜修一半的好……”胤禛闭上眼,痛苦地摇头。他想起曾经与柔则相处的点点滴滴,每一次争吵、每一回冷战,都如同噩梦般缠绕着他。而宜修与老十三之间的伉俪情深,在粘杆处的密报中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更让他心中的嫉妒如野草般疯长。
此时,屋外狂风呼啸,吹打着窗户纸沙沙作响,似是在嘲笑他的无奈与悲哀。胤禛缓缓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漆黑的夜,心中满是惆怅。他知道,宫廷的斗争不会因为他的情感纠葛而停止,那些堆积如山的党争密函,依旧是他沉重的负担。
“我若能得宜修这样的贤妻,或许在这波谲云诡的宫廷中,也能多几分温暖与力量。”胤禛轻声叹息,眼中满是落寞。可现实终究无法改变,他只能在这孤独的夜晚,将这满腔的遗憾与哀怨,都埋在心底最深处,等待着下一场未知的风雨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