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第一天,差点变太监,大唐行
穿越第一天,差点变太监,大唐行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穿越第一天,差点变太监,大唐行 > 第17章:失眠的太后

第17章:失眠的太后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第一天,差点变太监,大唐行
作者:
低配细狗
本章字数:
4306
更新时间:
2025-06-08

第17章:失眠的太后

解决了新罗使臣的中毒事件,让齐王李烨在朝堂上的声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顶峰。

皇帝在朝会上,多次对他褒奖有加,甚至将一些原先由其他皇子负责的、更为核心的事务,也交由他协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李烨的崛起,自然引来了其他几位兄弟愈发强烈的嫉妒和戒备。

他们明面上的恭贺和私下里的暗流,让宫中的政治气候,变得更加紧张和复杂。

苗峰深知,他们如今虽然看似风光,但根基尚浅。

李烨的权势,完全来自于皇帝的信任和喜爱。

但帝王之心,天威难测,这种信任,随时可能因为一点风吹草动而动摇。

他们需要一个更稳固的、足以对抗任何政治风浪的靠山。

这个靠山,便是当今大唐帝国中,地位最尊崇,连皇帝都要敬畏三分的人——太后。

正当苗峰思索着如何才能与这位深居简出的太后建立联系时,一场不大,但却困扰了整个皇宫的“意外”,发生了。

最近一个多月,圣躬康健的太后,“意外”地患上了一种怪病——严重失眠。

她整夜整夜地躺在床上,睁着眼睛,毫无睡意,夜不能寐。

长期的睡眠不足,让太后的脾气,变得异常暴躁和易怒。

她时常因为一点点小事而大发雷霆,斥责宫人。

整个长乐宫,都笼罩在一种低气压之下。

皇帝孝顺,对此心急如焚。

太医署所有的御医,几乎都在太后宫里轮过一遍。

他们使尽了浑身解数,从安神汤药,到静心香薰,再到针灸按摩,但收效甚微。

那些安神的汤药,要么毫无作用,要么就是药效太猛,让太后第二天醒来后,头昏脑涨,更加不悦。

眼看太后的身体和精神一天比一天差,所有人都束手无策。

作为儿媳的皇后,自然也是心急如焚。她每日都去太后宫中请安侍奉,看着婆母日渐憔悴,心中也是不忍。

她想起了苗峰种种神乎其技的手段,便在一次给李烨的请安中,将此事“不经意”地提了一嘴。

“……你那位‘高人’朋友,既然通晓万物之理,不知对这神思不宁之症,可有见解?”

李烨立刻明白了母后的意思。

他当即找到苗峰,将太后的情况,详细地说明了。

苗峰听完,心中便己了然。

这在他看来,根本算不上是“病”。

长期身居高位,心事繁重,加上不科学的生活习惯,导致了神经衰弱和睡眠障碍。

他知道,用猛药去治,是治标不本。

他要做的,是为太后建立一套全新的、科学的“睡眠卫生”体系。

“殿下,”他对李烨说道,“太后凤体无恙,只是神思过劳,心神未能安于其位。此事,不需用药,只需改变一些细微的习惯,便可不药而愈。”

他提出了一个完整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现代科学道理的解决方案。

“其一,睡前一小时,需‘清空思虑’。不可再与人谈论任何朝堂国事、宫中纷扰。可听一些清幽的古琴曲,让心神慢慢沉静下来。此为‘睡前不用脑’。”

“其二,睡前一刻钟,需‘引火归元’。以温热之水,加入几味安神助眠的草药,浸泡双足。使全身气血下行,自然就会产生困意。此为‘温水泡脚’。”

“其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卧具。太后所用之玉枕,虽名贵,但过于冰冷坚硬,不利于颈部放松。”

苗峰说道,“可寻来荞麦之壳,或是决明之子,用软布缝制成枕。此物可随头颈之形而变,使其安稳舒适,睡眠自然深沉。此为‘更换舒适的枕头’。”

“最后,再辅以一道安神茶饮。”他开出了一张以莲子心、酸枣仁等为主的、药性极为平和的茶方,“此茶只安神,不伤身,可助太后安然入梦。”

李烨听完这套闻所未闻的“安眠理论”,只觉得新奇无比,但又觉得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道理。

他立刻通过皇后,将这套完整的方案,恭恭敬敬地献给了太后。

太后正被失眠折磨得苦不堪言,听闻这套方法,不靠汤药,只靠改变习惯,也觉得十分新奇,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答应了。

效果,是惊人的。

当天晚上,当太后在悠扬的琴声中,用温热的药草水泡过脚,再枕上那个软硬适中、完美贴合颈部的荞麦枕时,一股久违的、浓浓的困意,向她袭来。

她甚至没有来得及喝那杯安神茶,就沉沉地睡了过去。

这一觉,她睡了整整三个时辰,是她这一个多月来,睡得最安稳、最长久的一觉。

第二天醒来,太后只觉得神清气爽,一扫连日来的烦躁和疲惫。

在连续坚持了三天这套“安眠法”之后,太后的失眠之症,竟然真的不药而愈了!

心情大好的太后,对想出这套法子的“奇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赏识。

她特意将皇帝和李烨,都叫到了自己的宫中。

当着皇帝的面,太后拉着李烨的手,满是赞许地说道:

“皇帝啊,你这个三郎,是几个孩子里,最有孝心,也最有机变的一个。他为哀家寻来的这个安眠之法,比太医署那群老东西开的药,管用百倍!”

然后,她话锋一转,对李烨说道:“哀家听说了,你手下那个会想出这些奇妙法子的小太监,最近在宫里,风头不小啊。

少年人,有才干,是好事。哀家今日,就给你一句口谕,你且记下。”

李烨和皇帝都立刻躬身,洗耳恭听。

“那个叫苗峰的小家伙,”太后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笑意和不容置疑的威严,

“以后在宫里,只要不是犯下谋逆这等抄家灭门的死罪,旁的事,任他去做。

谁要是敢拿规矩去为难他,就让他来长乐宫,找哀家说理。”

这句口谕,如同一块免死金牌!

它意味着,苗峰从此以后,在这座皇宫里,有了一个最顶级的、任何人都必须忌惮的护身符!

李烨的心中,涌起一阵狂喜。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