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园区的清晨,笼罩在一片死寂的薄雾中。远处城市的喧嚣(枪声、爆炸、嘶吼)仿佛被这巨大的钢铁坟场吸收、弱化,只剩下风穿过集装箱缝隙发出的呜咽,以及零星丧尸在园区深处游荡时拖沓的脚步声。
肖远征是第一个醒来的。他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轻轻活动了一下因蜷缩在驾驶座而僵硬的身体。佳佳还在后座熟睡,小脸在晨光中显得安宁。柳晴靠在旁边的座椅上,眉头微蹙,即使在睡梦中,似乎也带着一丝化不开的忧虑。
当务之急:让这钢铁堡垒重新动起来!
钢甲复苏:油、光与轮
肖远征悄无声息地下了车,从背包里取出早己准备好的工具:几根不同口径的软管(从户外店和别墅车库搜刮)、一个大号塑料油桶(校车上找到的备用容器)、一个手动抽油泵(同样是户外店收获)。
他的目标明确:园区内那些废弃的大型货柜车!这些钢铁巨兽的油箱里,很可能还有宝贵的柴油!
他像一只经验丰富的鼬鼠,利用集装箱和废弃车辆作为掩体,快速而谨慎地向最近的一辆重型半挂车靠近。确认驾驶室和周围安全后,他熟练地撬开油箱盖。一股浓烈的柴油味扑面而来。他迅速将软管插入油箱,利用虹吸原理和手动泵,将深色的“血液”缓缓抽出,注入油桶。
这个过程需要耐心和技巧。肖远征的动作沉稳而高效,手上很快沾满了油污,但他毫不在意。阳光透过薄雾,照亮他专注的侧脸和微微绷紧的手臂肌肉线条,汗水混合着油渍从额角滑落。他不再是那个坐在办公室运筹帷幄的肖部长,而是一个为了生存、为了守护,不惜弄脏双手的实干者。柳晴不知何时也醒了,透过车窗默默地看着这一幕,眼神中除了依赖,更增添了几分敬佩。
抽空了三辆大货车的油箱,才勉强将校车那庞大的油箱重新注满。看着油量表指针重新抬起,肖远征长长舒了一口气。
接下来是灯光。他找到一辆相似型号灯炮的物流车残骸,暴力拆下了完好的右侧大灯总成。回到自己的校车前,他打开引擎盖,找到线路接口。更换灯泡的过程相对简单,但需要细心。他仔细地比对线路,剥离破损的旧灯组,将新的灯组稳稳装上,接好插头。当新的灯泡在晨光中反射出光亮时,肖远征满意地点点头。
最后也是最麻烦的——右前轮轮胎。轮胎侧面有一道不算深但明显的划痕,导致慢撒气。彻底更换轮胎在目前条件下几乎不可能(没有备用胎,也没有千斤顶能轻松顶起校车)。肖远征选择了更务实的方案:补胎!
他从校车工具舱里找到了应急的补胎胶条套装(类似大号蘑菇钉)。放气,找到漏气点,用专用工具将橡胶条强行塞入破口,再打足气。他仔细检查,确保没有明显漏气声。虽然这只是一个临时应急措施,无法承受高速或重载,但足以支撑他们缓慢行驶到下一个相对安全的据点。
沙盘推演:纸上的求生路
回到相对安全的校车内,肖远征顾不上清洗手上的油污。他翻出从别墅带走的那本厚厚的地图册,又从一个被遗忘在驾驶座储物格里的旧笔记本(可能是校车司机的行车记录本)上撕下几页空白纸。
他拿起笔,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锐利而专注,仿佛回到了集团会议室,面对着复杂的项目规划图。
物资清单:
食物(详细分类:即食/需加工/储备粮,估算消耗天数)
饮用水(桶装/瓶装,严格定量)
药品(急救包内容详列,重点标注抗生素、止痛药存量)
燃料(柴油量,标记“极度重要!”)
武器(复合弓+箭矢数量,工兵铲,登山镐,备用刀具,评估威力与弹药限制)
工具(地图册、指南针、望远镜、绳索、打火机、多功能工具钳等,标注用途)
其他(衣物、应急灯电池、驱蚊液、少量现金珠宝 - 标注“低优先级”)
人员状态:
肖远征:体力恢复中,精神高度紧张但稳定,核心战力。
柳晴:精神承受力提升中,有一定观察力与辅助潜力(照顾佳佳),战斗能力弱。
佳佳:儿童,需重点保护,心理状态需密切关注(母亲缺席影响)。
车辆状况:
校车:油满,右前胎临时修补(限速50km/h,避免剧烈颠簸),右大灯修复,车身多处损伤(防御力下降)。
隐患:目标大,噪音大,油耗高,缺乏越野能力。
关键问题与信息需求(红色标记):
通讯:
周桐(疾控中心发小) - 生死?位置?病毒/疫苗情报?
刘正明(集团董事长) - 集团是否成据点?官方动向?
老家(母亲、叔叔) - 山区情况?是否安全?
林月 - 确切去向?是否安全?(国际通讯尝试)
局势:
“消杀”真相?(是否无差别清除?执行范围?)
安全区是否存在?(官方?民间?位置?准入条件?)
华国“安全绿洲”?(西北?高原?内陆军事基地?)
全球状况恶化程度?
丧尸病毒:
传播途径确认(血液/体液?气溶胶?蚊虫?)
潜伏期?变异速度?
疫苗/解药? 周桐是关键线索!
幸存者规模与生态?(掠夺者、互助组织、独狼?)
庇护所备选(蓝色标记):
肖远征商品房(城西): 中高层,视野好但防御差,物资匮乏,社区人口密集(高风险)。
柳晴提议的山区希望小学(西北方向): 偏远,有围墙,可能有水源,但路程远,路况未知,缺乏情报。
城郊某废弃军工电子厂(父亲线索关联?): 高墙电网,独立发电潜力(需确认),可能有地下设施,位置相对偏僻。
佳佳画中的湖边度假小屋(南部湖区): 环境隐蔽?资源?安全性未知,路途经过重灾区。
无声的电波:绝望的尝试
纸上规划完毕,肖远征立刻开始行动。他拿出那部珍贵的卫星电话,尝试拨打周桐的号码——忙音,信道拥堵。尝试刘正明的私人加密号码——无法接通。尝试老家的电话——长久的忙音后自动挂断。尝试林月最后使用的国际号码——提示“不在服务区”。
他调出卫星电话的短波收音机功能,在嘈杂的电磁背景噪音中艰难地搜索。大部分是杂音和意义不明的嘶吼(疑似扰的通讯或…更可怕的东西)。终于,在某个频段,捕捉到了断断续续的官方广播:
“…重…复…滨江、海临…划定为…最高风险区…执行…彻底净化…所有居民…禁止…外出…等待…救援…军队…控制…”
“…新型流感…可控…国际社会…援助…请…保持信心…”
广播内容空洞而冰冷,刻意淡化恐怖,强调“控制”和“等待”。关于“彻底净化”,语焉不详,却透着令人不寒而栗的决绝。
他又尝试用手机搜索网络信号,偶尔能捕捉到极其微弱的Wi-Fi信号(可能是远处未损坏的路由器)。连上后,信息如同潮水般涌入,却又瞬间卡死。他只能捕捉到一些碎片:
外网图片:纽约时代广场尸山血海…
某论坛最后帖子:“军队在XX路口无差别扫射!快逃!”
某群组求救:“XX大学地下车库,还有活人吗?食物快没了…”
一条过时的本地推送:“XX军工电子厂(原XX研究所)旧址招租,独立供电系统完善…”
信息杂乱而绝望,印证了全球沦陷的惨状,也透露出官方可能采取极端手段的蛛丝马迹。关于安全区和疫苗,没有任何确切消息。世界仿佛变成了一个个绝望的孤岛。
肖远征疲惫地放下发烫的卫星电话,揉了揉眉心。信息获取极其有限,但并非全无收获。军工电子厂那条招租信息,如同黑暗中划过的一丝微光!
深谈与抉择:湖畔的幻影与工厂的疑云
柳晴默默地递过来一瓶水和一块压缩饼干。肖远征道谢接过,两人坐在驾驶室,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
“还是…联系不上任何人吗?”柳晴轻声问,眼神黯淡。
肖远征摇摇头,声音沙哑:“嗯。信号太差了。广播也都是官话。”他顿了顿,看着柳晴,“你呢?还在尝试家里?”
柳晴苦涩地笑了笑,晃了晃毫无反应的手机:“没电了…而且,可能…没意义了。”她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肖先生,您刚才写的那些地方…我们…去哪里?” 她的声音带着迷茫,也带着对肖远征决定的绝对信任。
肖远征展开地图册,指着被圈出的几个点:“我的房子在城里,现在回去就是找死。希望小学位置不错,但太远,路况不明,而且我们对那里一无所知。”他的手指最后点在城郊那片标注着“原XX军工电子研究所(现招租)”的区域。
“这里,这个废弃的电子厂。我注意到它有‘独立供电系统完善’的广告词。高墙电网,位置相对偏僻。最重要的是…” 他下意识地抬起左手,着手腕上那块父亲留下的、磨得发亮的旧式军用电子表。表盘朴素,只有时间、日期和一个不起眼的心率监测小图标。“…它让我想起一些事。我父亲…肖为民,他生前是部队科研军官。我小时候隐约听他提过类似编号的研究所…虽然不确定,但这个地方,可能比普通工厂更…特别。” 他没有说出GPS的怀疑,那是最后的底牌。
柳晴的目光也落在那块充满年代感的军表上,她能感受到肖远征对父亲的复杂情感和对这块表的重视。“军工研究所?那…会不会更危险?可能有遗留的…” 她没说出“病毒”或“武器”,但意思明显。
“风险肯定有。”肖远征坦诚道,“但比起人口密集区,它的防御基础和独立资源潜力是巨大的。我们需要一个能长期坚守、能获取能源、能建立防线的地方,而不是永远在逃亡。” 他看向柳晴,“你觉得呢?”
柳晴认真地看着地图,又看了看那块军表,最后目光落在熟睡的佳佳身上。她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坚定:“我相信您的判断,肖先生。佳佳需要安全的地方。那个工厂…至少听起来比我的小公寓靠谱多了。” 她努力挤出一个笑容,带着一丝自我调侃的无奈,“而且,跟着您,比我自己瞎闯活下来的几率大多了。”
肖远征看着她努力坚强的样子,心中微动。他收起地图,做出了决定:“好,目标就定在这里——城郊原XX军工电子研究所旧址。我们休整一下,中午出发。争取在天黑前抵达外围。”
启程:迷雾中的坐标
临近中午,简单的午餐后,肖远征发动了引擎。校车发出低沉的轰鸣,如同苏醒的巨兽,缓缓驶离了短暂庇护他们的物流孤岛。
肖远征设定好导航(虽然离线,但有地图和指南针),目标首指城郊。他左手稳稳地握着方向盘,右手下意识地再次了一下腕上的军表。冰冷的表壳下,那微弱的心率监测指示灯似乎极其微弱地闪烁了一下,快得像是错觉。他全神贯注于前方的路况,并未察觉。
柳晴抱着佳佳坐在后面,望着车窗外飞速倒退的、愈发荒凉的景象,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忐忑和对身边这个男人越来越深的信赖。那块沉默的军表,如同一个通往过去的谜题,也像一个指向未来的坐标,引领着他们,驶向迷雾笼罩的军工堡垒。
而研究所的高墙之后,等待他们的,究竟是希望的庇护所,还是更深的绝望旋涡?父亲的影子,又会在那里投下怎样的光芒?这一切,都隐藏在尚未散尽的晨雾和校车沉重的车轮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