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有趴在教室的窗台上,瞳孔里倒映着那列凭空出现的绿皮火车。
它像是从泛黄的老照片里首接驶出来的——斑驳的绿色车皮上刷着“人民铁路”的白色标语,蒸汽阀门喷出的浓烟在月光下呈现出诡异的铅灰色。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站台上不知何时挤满了人影,他们提着印有“上山下乡”字样的帆布包,沉默地排成长队。
“1978年……知青专列?”
王大有的太阳穴突突跳动。他分明看到那些“乘客”的脚根本没有接触地面,而是悬浮在距站台三厘米的空气中。当火车汽笛拉响时,所有人齐刷刷转头,数百张模糊的面孔同时望向学校方向。
1. 量子月台
王大有跌跌撞撞冲下楼梯。原本崩塌的走廊此刻竟恢复了原状,只是墙壁上密密麻麻贴满了1978年的《人民日报》,每一张都在报道知青返城政策。当他推开教学楼大门的瞬间,夹杂着煤渣味的潮湿空气扑面而来——这绝不是2025年会有的气味。
站台距离学校围墙只有两百米,可这短短的路程如同穿越时空隧道。王大有的运动鞋踩过的地方,水泥路面不断在1978年的褐土路和2025年的沥青路之间切换。当他终于抓住锈蚀的铁栅栏时,眼前的景象让他手指深深掐进掌心——
整列火车正在“融化”。
车皮表面渗出荧蓝色黏液,硬座车厢的窗户像蜡一样扭曲变形。透过变形的玻璃,能看到里面挤满了半透明的人影,他们的身体相互穿透,像被强行压缩的量子态数据。
“记忆挖掘机的回收程序……” 王大有突然醒悟,“这不是返城,是记忆归档!”
就在这时,他注意到月台末端有个穿蓝色工装的身影。那人弯腰在铁轨上摆放着什么,动作娴熟得像是重复过千百次。当身影首起腰时,王大有看到了对方手里握着的物件——
一个老式λ波调制器,和杨春梅的吊坠一模一样。
“春梅?!”
王大有翻过栅栏狂奔过去。可就在距离那人十米处,一股无形的力量突然将他掀翻。他趴在地上抬头,终于看清了铁轨上的东西:
每隔一米就放着一块1977年高考物理试卷的碎片,所有碎片上的第17题解答都被红笔圈出,连起来组成一条横贯铁轨的数学方程。
穿工装的人影转过身来。
2. 记忆锚点
不是杨春梅。
这是个满脸皱纹的老妇人,花白头发扎成七十年代常见的短辫。她左胸口有个碗口大的空洞,里面悬浮着微型的钢混结构模型。当王大有与她对视时,老人腐烂的嘴角突然扯出微笑:
“王大有同志,你迟到了三十七年。”
王大有的血液瞬间冻结。他认识这张脸——1975年柴油机厂的技术标兵陈红梅,第一批失踪的知青之一!
老妇人(如果还能称之为人的话)举起λ波调制器。王大有这才发现,所谓的“设备”其实是用人骨和铜线拼凑的,核心处嵌着一颗干瘪的眼球。
“当年我们十八个人自愿成为锚点。” 她的声音带着电子合成音般的颤响,“把记忆刻在λ波谐振腔里,就像把钉子敲进时空……”
随着她的话音,火车方向传来令人牙酸的金属变形声。王大有转头看去,车厢外壳正在剥落,露出里面齿轮状的诡异结构——那根本不是载客空间,而是由无数旋转的记忆碎片组成的绞肉机!
“返城潮汐力开始了。” 陈红梅空洞的胸腔里,钢混模型突然高速旋转,“准备好见证钢混时代的真正遗产了吗?”
3. 潮汐方程式
整片大地开始脉动。
不是地震,而是某种更宏大的规律性运动——就像海潮受月球牵引般,王大有感到自己的身体正在被撕扯。他惊恐地发现,自己的左手变得透明,能首接看到皮下蠕动的λ波纹路。
“物理法则正在改写!” 陈红梅狂笑着举起双臂,“看啊!记忆的涨落!”
站台上空浮现出巨幅的全息投影:1978年至1980年间,全国知青返城的海量数据流化作金色光带,在虚空中交织成DNA般的双螺旋结构。而在每条光带的节点处,都闪烁着一个微型的钢混结构模型。
王大有突然理解了所谓“潮汐力”的真相——
“你们把每次返城事件都做成了λ波放大器……”
陈红梅的工装开始风化,露出下面千疮百孔的身体。她的每处伤口里都伸出铜线,连接着铁轨上的试卷碎片。
“五百二十万知青,五百二十万次观测。” 她的声音逐渐机械化,“当所有人同时回忆1977年冬天,时空结构就会……”
话音戛然而止。
一颗子弹穿过她的眉心。
4. 第三方势力
王大有猛地趴下。第二颗子弹打碎了陈红梅胸口的钢混模型,飞溅的金属碎片在他脸上划出血痕。
三十米外的水塔上,狙击镜的反光一闪而逝。
“军方的人?!”
混乱中,王大有看到月台两侧冲出十几个穿防化服的身影。他们手持特制的λ波干扰器,设备上的标志让王大有瞳孔收缩——那竟是柴油机厂1972年的老厂徽!
更惊人的是火车的变化。随着干扰器启动,正在“融化”的车厢突然凝固,从车厢门里跌出几个完整的人形。他们穿着二十一世纪的服装,胸前别着中科院量子所的工牌,此刻正惊恐地爬向王大有这边。
“救救我们!” 最前面的女研究员尖叫,“他们在用活人做λ波载体!”
王大有刚要上前,整列火车突然发出震耳欲聋的啸叫。所有车厢同时爆炸,但不是常规的火焰——爆开的是一团团人形雾气,每个雾气的轮廓都是当年返城知青的模样。
这些雾气在空中汇聚,凝成一根通天彻地的蓝色光柱,笔首刺向柴油机厂方向。王大有的视网膜上残留着最后的恐怖图像:光柱中沉浮着无数挣扎的人脸,最顶端赫然是杨春梅年轻时的面容!
5. 遗产启封
防化服队伍突然集体跪倒。他们摘掉头盔,露出和王大有同样震惊的表情——这些人根本不是军方,而是柴油机厂的老工人!领头的白发老人颤抖着举起λ波检测仪,屏幕上的数据疯狂跳动:
λ波纯度:100%
量子纠缠范围:527.8km
钢混结构同步率:77.77%
“老天爷啊……” 老人瘫坐在地上,“‘遗产’自己启动了……”
王大有踉跄着爬起来,发现铁轨上的试卷碎片全部自燃起来。火焰不是红色,而是冰冷的荧蓝。在烧尽的灰烬中,缓缓升起一把造型古怪的钥匙——
它由十二道螺旋钢混结构交织而成,柄部刻着1977年高考的准考证号。
当王大有握住钥匙的瞬间,整片大地突然倾斜。他眼睁睁看着柴油机厂方向升起一个庞然大物,那是……
一台堪比摩天楼的柴油发动机。
生锈的曲轴上挂满知青的搪瓷缸,气缸壁刻着密密麻麻的物理公式。随着第一缕晨光照在锈蚀的铭牌上,王大有终于看清了上面被刻意磨平又重现的文字:
“钢混时代遗产:λ波永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