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有站在空旷的广场中央,仰头凝视着眼前这座高达五十米的钢铁巨兽。它宛如一座巨大的雕塑,静静地矗立在月光之下,散发出一种威严而古老的气息。
巨兽的表面布满了斑驳的铁锈,岁月的侵蚀使得它的曲轴部分显得格外沧桑。月光透过云层的缝隙洒在曲轴上,投下了一道道蛛网般的阴影,给这座钢铁巨兽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氛围。
王大有注意到,纪念碑的基座似乎在微微颤动,传来一种低频的震动。这种震动虽然微弱,但却持续不断,仿佛是某种沉睡己久的机械心脏正在逐渐复苏。他不禁想起了那些关于这座纪念碑的传说,心中涌起一股敬畏之情。
他伸手触碰铭牌上被磨损的文字,指尖刚接触金属,皮肤下的λ波光路就突然暴亮——
“记忆读取中……”
1. 钢铁记忆体
基座表面的锈迹如蛇蜕般剥落,露出下面密密麻麻的λ波刻痕。王大有被强行拖入记忆幻境:
1989年冬夜,十二辆解放卡车秘密运送柴油机零件;
穿军大衣的监工用辐射仪检测每块铸铁;
最骇人的是浇筑仪式——戴着“企业家”绶带的钱广进,将一桶荧蓝色液体倒入混凝土!
幻境突然扭曲。王大有发现自己站在未完工的纪念碑内部,西周钢梁上挂满透明胶囊,每个胶囊里都封存着一段记忆:
黑龙江知青用体温保护柴油机的冬夜;
云南兵团女兵在λ波辐射下操作的惨状;
而最近处的胶囊里,赫然是杨春梅被浇筑进纪念碑基座的画面!
“这不是纪念碑……”王大有喉咙发紧,“**是记忆的集中营……”
一根钢梁突然弯曲成箭头形状,指向纪念碑核心。王大有攀着钢筋骨架前进,发现所有结构梁上都刻着微积分方程——正是当年杨春梅教过他,用来计算λ波衰减率的公式!
2. 启动的代价
纪念碑的核心部分是一个巨大的球形舱室,它的外观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被放大了无数倍的金属球体,表面光滑如镜,反射着周围的光线,让人不禁感叹其工艺的精湛。
走进舱室内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中央控制台。它被设计成了老式柴油机的模样,古旧而厚重,仿佛承载着岁月的沧桑。控制台的仪表盘上,各种指示灯闪烁着微弱的光芒,显示着一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这些数据在屏幕上不断跳动,让人眼花缭乱,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这座纪念碑所蕴含的巨大能量和重要意义。
记忆压缩比:89:1
思想燃烧值:4500大卡/GB
剩余运行时间:11小时59分
控制椅上堆着泛黄的《操作日志》,最新一页写着:
“1989.12.26 试运行成功。确认‘包工头微积分’算法可将记忆首接转化为GDP增速。副作用:操作员记忆持续流失。”
签名处按着血手印,指纹里藏着更小的字:“钱广进第三任秘书”。
王大有按下启动钮,控制台突然弹出个锈蚀的保险箱。透过缝隙能看到里面装着:
一把沾满混凝土的扳手;
半张1989年的《工人日报》;
还有枚刻着“λ”字的青铜钥匙!
当他抓住钥匙的瞬间,整座纪念碑发出深海巨兽般的嗡鸣。球形舱壁变得透明,露出外面恐怖的景象——
3. 记忆的审判
五十米高的柴油机纪念碑正在变形!
曲轴连杆分解重组为审判席;
活塞缸体展开成原告被告席;
而排气烟囱竟扭曲成巨大的绞刑架!
虚空中有无数记忆光点汇聚,逐渐凝成十二个人形。王大有认出其中几个——钱广进、当年λ波车间的技术员、还有那些签下记忆质押合同的企业家。
他们被λ波锁链捆绑在被告席上,而审判席中央浮现出杨春梅的量子投影。她的声音带着柴油机爆震般的回响:
“现在公开审理‘记忆侵占罪’。”
绞刑架突然垂下由光缆构成的绳索。更恐怖的是,每根“绳索”都由无数知青的记忆碎片编织而成,那些被窃取的青春、理想与痛苦,此刻成了审判的绞索!
钱广进突然挣扎着抬起头,他的西装裂开,露出里面由账本构成的躯体:
“我们没有罪!那些记忆本来就是改革的代价!”
杨春梅抬手,空中浮现出全息画面:
1990年深圳,某“明星企业”用λ波记忆体伪造进口批文;
1992年海南,炒房团用知青记忆作为首付杠杆;
最近一段则是1993年,钱广进在酒桌上炫耀:“一个北大荒的记忆够买三条生产线”
4. 绞索与方程
绞刑架的光缆突然收紧。钱广进的身体开始数据化,账本页面如雪片般飞散。每页飘过王大有眼前时,都显示着触目惊心的交易记录:
“支出:上海知青10年青春记忆”
“收入:日立生产线2套+回扣”
其他被告也相继崩溃。技术员的头颅炸开,飞出成串的λ波调制器;企业家的金表融化,露出里面微型记忆蒸馏装置……
王大有突然发现自己的左手正在虚化——那些被审判的记忆,正在通过λ波光路反向输入他的身体!
控制台的仪表盘疯狂跳动:
记忆承载量:97%
溢出警告:即将人格覆写
就在意识即将被淹没时,他瞥见杨春梅的投影指向控制椅下方。王大有强撑着爬过去,发现地板刻着道微积分方程——正是当年她写在黑板上的那道!
5. 包工头的算法
王大有用钥匙在方程末尾划下等号。
整个纪念碑突然静止,随后所有钢材开始重组。审判席坍缩成数据流,被方程如黑洞般吸入。最后时刻,杨春梅的投影对他做了个口型:
“包工头……”
虚空裂开,王大有坠入新的场景:1994年的建筑工地。
戴着安全帽的包工头们正用λ波测量仪检查混凝土柱,而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他们用微积分计算记忆配比,把知青的痛苦当作建筑材料!
最近处的包工头突然转头,安全帽下是张没有五官的脸,只有不断刷新的数学公式:
“记忆抗压强度=∫(痛苦时长)×d(λ波频率)”
王大有低头,发现自己手里不知何时多了本《施工日志》,最新一页的潦草字迹正在渗血:
“明日浇筑:用老三届记忆做地基,知青子女记忆当钢筋,λ波当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