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知行来到十二皇子的禁闭处,这件事还是跟他说一下为好,免得他连自己手下什么情况都不知道。
刚走到门口,就听见里面嘎嘎的笑声。
方知行打开门。
“看来你在这里挺悠闲的嘛,还这么开心。”
十二皇子起身。
“嘿嘿,这也是多亏了七哥给我送来的话本啊,我还没看过这种搞笑类型的话本呢。”
方知行把之前的消息跟他说了一遍。
“你自己回头注意一点,别像这次似的,银子人家拿了,贪墨的名头你背着。”
十二皇子皱起眉头。
“七哥,你说的那个商人我有些印象,好像是个当铺的掌柜,我之前见他挺老实的,能力也还不错,还打算让他多管理几间铺面呢,没想到他居然是别人的手下。”
“敢坑我,等我出去了,一定不会放过他的,要是银子到了我手里我也不说什么了,关键是他给别人送去了,太过分了。”
方知行不由的笑了,合着你是没捞着银子才生气呢。
“不用你操心了,他己经被下狱了,之后就会判决,他真正的主子,你有没有目标?”
十二皇子沉思半晌。
“肯定是三哥,之前他和八哥吵架的时候,我帮八哥说话来着。”
方知行无语了。
“我先走了,你继续看话本吧。”
“好嘞!”
看着又拿起话本的十二,方知行摇了摇头走了。
还没出门,就听到了背后的笑声。
回到值房后,方知行立刻叫来小厮。
“你拿着我的牌子,去宫学里找夫子,就说请他们布置一下十二殿下这几天的课业,免得他的功课落下了。”
“是,殿下。”
“对了,就说十二殿下这几天空闲比较多,请他们多布置一些,回来后和笔墨纸砚一同给十二殿下送去。”
看着小厮离去的背影,方知行不由得感叹一声。
为了兄弟的学业,自己真是操碎了心呐。
想起这次十二进来的事情,方知行给自己来宗人府的选择点了个赞。
朝堂上都是一群老阴货,谁知道哪天就抽冷子给你来一手呢。
他才没兴趣和这群人玩你猜你的人是不是你的人这种游戏,谁跳上来首接弄死。
方知行慢悠悠的写完了那本《奏折格式规范疏》,想着挑个时间递上去。
现在朝臣的奏折里,废话太多了。
不管什么内容,开头先用几百字来称赞圣德,奏折里面还要多次引用圣人之言。
以前有一个巡抚递上来的奏折,景帝看了好几页都没看到重点,气得景帝当场就把奏折摔了。
喝了杯茶水顺了顺之后,捡起奏折继续看。
看完七页,最后才看到遭遇水灾饿殍三万的字样。
景帝在派人赈灾的时候,特意嘱咐:到了之后先把那个巡抚打一顿。
赈灾完成之后,那个巡抚上奏折汇报结果,这次用了十二页内容来给景帝歌功颂德。
景帝又派人把他打了一顿。
想起这件事方知行就想笑,那个巡抚办事能力还是不错的,不然景帝早就把他撸了,在奏折里歌功颂德是所有朝臣的习惯,只是他写的最多罢了。
放好奏折后,方知行想了想,又按照后世的习惯顺便写一份奏折的范本。
主要分成时间、事项、解决之法、成果等具体内容,避免无用内容太多。
下值后,方知行伪装身份订购了一批物料。
“按照这份单子准备,材料都要最好的,到了之后送到那边的仓库。”
“放心吧客官!这些材料两日就能备齐。”
“好,这是定金,两日后交接。”
方知行准备把空间里重新规划一下,分成种植区、养殖区、库房、住所等几个部分。
他觉得景朝这种古风的建筑很不错,打算在空间里自己建造一个房子。
吃过晚饭之后,方知行悠闲的躺在椅子上吹着晚风。
表面上看是在小憩,实际上他的意识正探入空间里看着之前存下来的电影。
这种悠闲的生活,方知行表示很满意。
次日一早,方知行就把那本《奏折格式规范疏》递了上去。
然后就听说朝堂上又吵起来了。
不过这次景帝没惯着他们,首接乾纲独断定了下来。
这次的事情虽然表面上吵得凶,好像每一个臣子都不希望有此变动。
实际上真正实施之后,阻力小的可怜。
这种情况方知行也明白,谁愿意天天绞尽脑汁想那么一大堆引经据典的内容啊。
之所以表现出那个样子,则是为了表示之前那些内容都是他们真心实意写出来的。
要是举双手赞成,高喊一句老子早就不想写那些废话了,那不是代表以前的奏折内容,都是臣子们吹捧应付皇帝才写出来的嘛。
嘴上喊是一回事,手里干是另一回事。
方知行在值房内,看着自己画出来的建筑图纸,满意的点了点头。
两日之后,顺利的交接了物料,方知行挑了个时间将这些都收进空间里。
他摩拳擦掌的开始建自己的房子了。
裁切木料、规划大小、砌砖、雕梁画柱,方知行忙得不亦乐乎。
期间十二皇子禁闭期满,方知行送他出去,没有注意到抱着一堆书籍的十二皇子,眼神里全是幽怨。
半个月之后,方知行把手里的青砖狠狠往地上一摔。
‘建房子,建个屁!’
古风的建筑比混凝土建筑麻烦太多了,没有经验想自己动手那是做梦。
除非他花个几十年的时间研究古建筑。
方知行决定转变思维,既然自己不行,那就让行的人来。
他打算找一些工匠,建造一处纯木质的榫卯结构建筑,然后移到空间里。
就像应县木塔一样,不需要地基,建成之后也可以再次拆解,本质上是一个大型积木。
当然,远远不用像应县木塔那样复杂。
应县木塔修建了140年,他不用那么麻烦,也不用那么大,估计几年时间就差不多了。
叫来高吉之后,方知行安排他去招一批工匠,在城外的庄子里开始建造。
吩咐下去后,高吉便去安排了。
这就是他最满意高吉的一点,面对命令从不多问。
‘我是不是该搞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