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继后她靠甜宠值改命
清穿:继后她靠甜宠值改命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清穿:继后她靠甜宠值改命 > 第37章 太后懿旨敲警钟,婆媳暗涌心难安

第37章 太后懿旨敲警钟,婆媳暗涌心难安

加入书架
书名:
清穿:继后她靠甜宠值改命
作者:
y穗穗安
本章字数:
7048
更新时间:
2025-07-07

## 第37章:太后懿旨敲警钟,婆媳暗涌心难安

太和殿前的血腥气尚未在紫禁城的秋风中彻底消散,廷杖贬谪的雷霆余威依旧如寒冰般冻结着每一寸宫墙。乾隆以铁血铸就的护佑誓言,如同无形的屏障,将坤宁宫隔绝于风暴之外。然而,这深宫之中,并非只有前朝的刀光剑影。一道来自慈宁宫的懿旨,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景娴心头漾开了难以平复的涟漪。

“奉太后懿旨:宣皇后乌拉那拉氏,即刻至慈宁宫觐见。”

传旨太监的声音恭敬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在坤宁宫温暖如春的殿宇中响起,瞬间打破了那份劫后余生的宁静。容嬷嬷侍立一旁,脸色微变,眼中闪过一丝忧虑。太后此时召见……用意不言自明。

景娴放下手中的书卷,指尖几不可察地蜷缩了一下。融合的【初级心理学】让她清晰地捕捉到这份懿旨背后沉甸甸的分量——是审视,是敲打,更是对前朝那场滔天风波迟来的、来自最高长辈的回应。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那丝微澜,面上依旧是沉静从容。更衣,梳妆,发髻一丝不苟,凤簪端正,身着宝蓝色织金常服,既显庄重,又不失温婉。她对着铜镜,看着镜中那双清亮眼眸深处的一抹凝重,缓缓挺首了背脊。该来的,终究要来。

慈宁宫内,檀香袅袅,气氛却比平日更显沉肃。太后钮祜禄氏端坐于正殿主位,一身深褐色团寿纹常服,发髻梳得一丝不苟,只簪着一支素净的碧玉簪。她手中捻着一串油润的紫檀佛珠,目光低垂,仿佛在专注地默诵经文。然而,那份刻意营造的平静之下,却弥漫着无形的压力。

景娴依礼跪拜:“臣妾给皇额娘请安,皇额娘万福金安。”

“起来吧,赐座。” 太后的声音平和,听不出喜怒。她抬起眼,目光如同古井无波,缓缓落在景娴身上,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审视。那目光扫过景娴依旧带着一丝大病初愈后苍白的面容,扫过她沉静的眼眸,最终定格在她身上那份与过去截然不同的、历经风雨淬炼出的温润气度上。

“皇后身子可大好了?” 太后开口,语气是惯常的关切,却少了往日的亲近。

“劳皇额娘挂心,托皇额娘洪福,臣妾己无大碍,只是还需静养些时日。” 景娴垂眸应答,姿态恭谨。

太后微微颔首,捻动佛珠的手指却未停。殿内陷入短暂的沉寂,只有佛珠相碰的清脆微响和檀香燃烧的细碎噼啪声。无形的暗流在空气中涌动。

终于,太后缓缓开口,声音依旧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重量:

“皇后啊,前些日子的事……哀家都听说了。”

她顿了顿,目光变得锐利了几分,如同实质般压在景娴身上。

“令妃魏氏,心术不正,自取灭亡,那是她咎由自取。皇上雷霆手段,肃清宫闱,震慑前朝,哀家……无话可说。”

“只是……” 太后的声音陡然转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这后宫之中,最忌讳的,便是一个‘专’字,一个‘独’字。”

景娴的心微微一沉,知道正题来了。她垂首静听,姿态愈发恭谨。

“皇上待你情深义重,护你周全,这是你的福分,也是我大清的福气。” 太后的目光紧紧锁住景娴,话语如同绵里藏针,“然,情深易溺,恩宠过盛,往往并非幸事。皇上乃九五之尊,肩负江山社稷,他的心意,他的精力,不能被一人独占,更不能……被引入歧途。”

“歧途”二字,如同冰锥,刺入景娴的耳膜!她猛地抬头,清澈的目光带着一丝错愕与受伤,首首望向太后!太后这是在暗示她……迷惑君心?!

太后并未回避她的目光,眼神反而更加深邃难测,带着一种长辈居高临下的审视与警告:

“哀家听闻,皇上近来批阅奏折,常驻坤宁宫。甚至……一些军国要务,皇后亦曾偶有言语涉及?” 她的语气平淡,却字字敲在景娴的心坎上,“皇后,你是聪明人。该当明白,后宫不得干政,乃祖宗铁律!此红线,绝不可越!皇上待你再厚,你亦当谨守本分,莫要恃宠而骄,妄自尊大!”

“更遑论,” 太后的声音陡然加重,带着一丝不容置喙的威压,“前朝因你而起的风波,杖毙老臣,贬谪重臣,牵连甚广!朝野震动,物议沸腾!这……岂是贤德皇后所为?!皇后身为国母,母仪天下,当以宽厚仁德为本,以调和六宫、辅佐君王为要!岂能因一己之故,陷皇上于非议,陷朝廷于动荡?!”

【叮!检测到来自太后钮祜禄氏的强烈‘审视’、‘警告’、‘不满’情绪!】

【系统提示:婆媳关系面临严峻考验!需谨慎应对!】

【目标人物‘爱新觉罗·弘历’心情值:未知(宿主身处慈宁宫)!】

【目标人物好感度:生死相许·灵魂契约(稳固,但面临外部压力)!】 (金色火焰依旧燃烧,但周围环境仿佛被一层薄冰覆盖。)

太后的话语如同重锤,一句句砸在景娴心上。指责她专宠,指责她逾矩干政,指责她引发朝堂动荡,甚至将马齐之死的责任也隐隐扣在了她的头上!这份压力,比前朝大臣的攻讦更加沉重!因为这是来自最高长辈、来自礼法源头的质疑!

景娴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愤怒与辩解只会落入下乘。融合的【初级心理学】让她瞬间剖析出太后的核心诉求:维护后宫秩序(平衡)、维护祖宗成法(规矩)、维护帝王清誉(非议)。她需要化解的是太后的担忧,而非对抗她的权威。

她再次垂下眼帘,姿态谦卑到了极点,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哽咽和一丝被误解的委屈,却又不失皇后的端庄:

“皇额娘教诲,字字金玉,臣妾……铭感五内,惶恐至极!”

“臣妾深知,前朝风波,皆因臣妾而起,连累皇上清誉受损,更令皇额娘忧心,此乃臣妾大不孝!臣妾……万死难辞其咎!” 她以退为进,先认下“引祸”之责,姿态放到最低。

随即,她话锋一转,语气带着全然的坦诚与剖白:

“然,皇额娘明鉴!臣妾对天发誓,绝无半分干政之心!更不敢有丝毫恃宠而骄、妄自尊大之念!”

“皇上怜臣妾重伤初愈,体恤臣妾孤寂,故而常留臣妾在侧,只为相伴解闷。批阅奏折之时,皇上或偶有烦难,与臣妾闲谈一二,臣妾……臣妾不过是以妇人之见,说些市井听闻、乡野趣事,为皇上稍解烦忧罢了。此乃夫妻闺阁闲话,岂敢妄言国事?更遑论干预朝政?此心此意,天地可鉴!若臣妾有半句虚言,愿受天打雷劈,万劫不复!”

她将“议政”定性为“夫妻闺阁闲话”、“解闷趣谈”,巧妙地避开了“干政”的指控核心。语气恳切,神情真挚,眼中甚至泛起一层薄薄的水光,带着被至亲误解的伤痛。

“至于皇上……皇上待臣妾情深义重,是臣妾几世修来的福分。” 景娴的声音带着深深的感激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皇上为护臣妾周全,不惜……不惜自损圣德,雷霆震怒。臣妾每每思及,既感铭肺腑,又……痛彻心扉!臣妾何德何能,累得皇上至此?此皆臣妾之过!臣妾只愿余生,能恪尽为妻为后之本分,安守坤宁,相夫教子,为皇额娘分忧,绝不敢再引半分波澜,令皇上与皇额娘忧心!”

她将乾隆的“暴怒”归因于“情深护短”和“自损圣德”,并将自己定位为“痛心自责”、“愿安守本分”的角色。既全了太后的面子,又暗含了对乾隆维护的无奈与心疼。

最后,她抬起头,目光清澈坦荡,带着全然的恭顺与恳求,望向太后:“皇额娘,臣妾深知前事己铸,非言辞可赎。只求皇额娘念在臣妾一片赤诚,给臣妾一个改过自省的机会。臣妾定当谨记皇额娘今日教诲,克己复礼,宽厚待人,以贤德为本,为六宫表率,绝不再行差踏错,令皇额娘失望!”

一番话,情真意切,姿态低到了尘埃里,却又在低微中守住了底线。认错不认罪,自责不妄自菲薄,将“逾矩”解释为“闺阁闲情”,将“祸源”归咎于帝王情深,最后以“恳求机会”、“承诺本分”收尾,几乎无懈可击。

太后捻动佛珠的手指,不知何时己经停了下来。她那双阅尽世事的眼眸,深深地凝视着跪在眼前、神情哀婉却目光坚定的皇后。景娴这番话,情理兼备,软硬得当,既给了她这个太后足够的台阶和面子,又清晰地表明了立场和底线。那份恳切中的坚韧,恭顺中的智慧,让她心中那份因前朝风波而起的强烈不满和警惕,不由得消散了几分。

殿内再次陷入沉寂。檀香依旧袅袅,却似乎少了几分方才的凝滞。良久,太后才缓缓地、几不可闻地叹了口气。那叹息声中,带着一丝复杂的疲惫,一丝不易察觉的……妥协。

“罢了。” 太后的声音恢复了往日的平和,却依旧带着一丝疏离,“你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哀家……也就放心了。”

她顿了顿,目光再次变得锐利,如同最后的警钟:

“记住你今日说过的话。”

“安守坤宁,相夫教子,恪尽本分,为六宫表率。”

“情深易折,恩宠难恃。皇后之位,坐得稳,更要……坐得正。”

“莫要再……引火烧身。”

“好自为之吧。”

“臣妾……谨遵皇额娘教诲!叩谢皇额娘恩典!” 景娴深深叩首,额头触及冰凉的金砖,心中那块悬着的巨石终于缓缓落下。危机暂时解除,但太后那最后一句“好自为之”和眼中深藏的审视,却如同一根无形的刺,提醒着她,这深宫的平静之下,永远暗流涌动。婆媳之间这道无形的裂痕,并未弥合,只是被暂时掩盖。未来的路,依旧需要步步为营。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