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清栀盯着剪辑软件界面,背后一杯冷掉的拿铁散着苦味。
林心在一旁涂着唇膏,语气愉快地问她:“要不要给视频加个哭腔滤镜?”
唐楠正在处理配乐,背景BGM是他刚扒的一段城市氛围碎拍,偶尔夹杂一两句公交报站声和地铁进站音。
陈肃坐在吧台后擦杯子,全程一句话没说。
系统界面悬浮在清栀眼前,不断提醒剪辑进度、剧情节奏、字幕建议、情绪波峰。
整支视频分为五段镜头:
第一段是灯亮前,店外空无一人的街道。
第二段是清晨七点,第一个走进来的顾客——加班人,黑眼圈下的沉默。
第三段是林心扮演的酒吧公主,笑着拿咖啡却没力气回应。
第西段是唐楠端着设计图,从L.I.F.E一角坐下,手在抖。
第五段是镜头定格在一张便签纸上,写着:
“今天不想努力,也不想崩溃。”
结尾字幕是黑底白字——
如果你也不想摆烂,来这里坐坐。
剪完,清栀瘫在椅子上,眼睛酸胀得像被刀刮过。
系统问她:“要不要现在发?”
她点头。
“发吧。不赌一下,哪知道翻不了身。”
上传平台选择的是短视频平台,小红书和B站同步挂载。系统绑定的自动营销模块开始运转,推广标签为:
#社畜日常
#都市短逃
#不摆烂人生出口
五分钟后,视频播放量破一百。
十五分钟后,点赞数破千。
一小时后,被一位百万粉丝UP主转发,评论区炸了——
“这不是我?”
“这太是我了……”
“有人懂得,这种累不住的麻木太难得了。”
“这是开在江城市的店吗?明天就去!”
清栀眼眶红了,别人为了一个爆款,可能要押上全部预算。她只用了西个朋友、一台剪辑笔记本和三台老式相机。
凌晨五点,店门还没开,门外来了第一个排队的人。
是昨晚看视频后打车来的女大学生,背着包,眼神,说不清为什么,但就是想来看看。
系统提示浮现:
品牌热度突破A类区。
用户情绪共鸣指数爆表。
城市“短逃”标签挂榜第五。
清栀对陈肃说:“咖啡机预热吧。”
对林心说:“今天你可以多说两句。”
对唐楠说:“多备点打卡卡片,我感觉今天人会爆。”
---
上午九点,L.I.F.E Café门口排起一条不算长但不断拉伸的队伍。
有人穿着西装,边打电话边往里凑;
有人穿拖鞋、拎着帆布袋,像是刚从出租屋蹿出来;
还有人抱着电脑,坐在门口就开始改稿。
林心笑得嘴角都快抽筋,一边打单一边和客人闲聊,每句话都精准击中对方状态:
“你是加班来的吧?喝这个,比绩效还提神。”
“你这种眼神,应该加一份焦糖。”
陈肃动作利落,不苟言笑,但每一杯出品都让人默默点头。
清栀站在后面,看着客人一批又一批走进来,拿杯子、拍照、打卡、留便签。
那面开放麦留言墙上,贴满了密密麻麻的纸条:
“今天我不想做人。”
“我其实很想逃。”
“老板,能不回家吗。”
唐楠边忙边说:“你这不是开店,你这是开了个城市情绪回收站。”
她没回应。
系统弹出提示:
建议设立预约机制,限流保障体验感。
她默许。
系统继续:
今日营业额己破五千,毛利率达预期峰值,超出同期预估60%。
清栀看着数字跳动,还没来得及笑,但眼睛己经亮了。
---
午后两点,人流稍缓。
清栀终于抽出时间坐下来,喝一口属于自己的冷萃。
林心跑过来,兴奋地说:
“老板,有个记者在排队!说是本地生活周刊,想采访你!”
清栀瞪她一眼:“让他等,我要先喘口气。”
陈肃站在她对面,递来一杯无糖拿铁。他说了今天第一句话:
“你赢了。”
清栀没接过杯子,她看着店里贴纸、便签,字迹横飞,每一条都在喊着“累”,但还想“活下去”。
她说:“这不算赢。这只是有人听见我们在喊了。”
傍晚六点,突然下起雨,排队的人没走。
有人撑伞,有人站在雨里,有人干脆坐在街边,喝完了才走。
一位阿姨挤进来问:“你们这咖啡……真这么神吗?”
林心笑着接待:“阿姨,不是神,是苦。但你能接受这份苦,你就能继续撑。”
阿姨笑了,买了一杯淡拿铁。她说儿子也像你们这样,忙着活着,不知图个啥。
清栀听着这些话,感觉心口像是被一根针扎了一下,又像是有人轻轻捂住了。
疼,但真实。
夜里十一点,L.I.F.E Café打烊前一小时。
陈肃清洗最后一台机子;
唐楠收完便签墙;
林心脱下围裙,跳着脚喊脚底痛;
清栀关掉最后一盏灯,站在门口深呼吸。
系统浮现提示:
l 今日营业额:七千五百八十元
l 进店人数:二百零七人
l 社群转发量:八百三十二
l 品牌情绪值峰值维持时间:六小时零八分
——你今天,打爆了城市小店排行榜。
清栀没回应。
她的耳边不再是系统的声音,是每个进店人留下的那句话:
“我也不想摆烂。”
“但我真的累了。”
“能不能先坐一会儿,再出发?”
她望着雨后的街道,江城市灯光浮动,像每一个还没睡的脑袋一样明灭不定。
她低声说:
“LIFE不是让你成功。”
“LIFE,是让你先别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