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01号基地深处,一处与矿区的狂暴轰鸣截然不同的寂静空间里,寒冷如冰窖的核心主机区闪着幽蓝微光。巨大的超导服务器阵列无声吞吐着海量数据流,每一道流动的光轨都牵扯着另一个时空的命运。“平行时空观测站”的铭牌在门禁森严的合金闸门上冷冷反光。
钱志恒少将站在一幅占据了整面墙壁的高分辨率古舆图前。舆图的精细程度匪夷所思:从北疆零星的蒙古部落标记,到江南星罗棋布的税关、驿站,甚至于水网漕运的流量曲线……1626年的大明帝国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巨手摊开、剖析在这冰冷的电子墙面上,纤毫毕现!这不再是纸上的勾勒,而是用现代卫星测绘级精度重构的时空切片。
“我们有了矿,有了钢铁,但这只是躯壳!”钱志恒声音不高,却像金石撞击,回荡在空旷的指挥室。“没有眼,我们就是踏进黑暗的瞎子!‘烛龙’不只是要资源,更要看得清脚下的深渊和墙后的毒蛇!”他猛地一指舆图,“‘平行时空观测站’和‘历史社会学研究组’,就是烛龙的眼睛,是手术前的解剖镜!”
指挥中心巨大屏幕被切割成数十个独立窗口。其中一个窗口,一个头发花白、戴着厚重眼镜的老教授,张之维院士,正对着屏幕激动得手指都在微微颤抖。他的眼睛死死盯着另一块屏幕上不断滚动的、通过特殊过滤通道传回的原始文献影像——那泛黄的纸张上,是万历年间辽东战报字迹模糊的墨痕。
“万历西十六年,萨尔浒之战前的军需调度…数字对不上!这里!兵部的库收记录和户部的拨付清册,相差足有三分之一的火硝!” 老院士的声音因为激动和长期熬夜而嘶哑,他几乎是趴在屏幕上,“腐败!这是彻头彻尾的系统性腐败!不,不只是腐败!这流程本身就有大问题!这些蛀虫甚至动用了‘漂没’古法!
后世记载的崩坏之源,在万历朝就己经烂到根了! 钱将军!这些蛀蚀的证据链一旦与我们的时空变量模型拟合,大明朝何时崩坏、崩于何处,将不再是模糊的历史迷雾,而是可推导的计算题!”
钱志恒面无表情:“张老,‘崩坏’时间不是重点。重点是,在大崩坏前,哪几根柱子会率先朽断?哪几块砖会松动?我们该如何…‘加固’或…‘替换’?我需要你给‘烛龙行动委员会’的报告,下周一!”
老教授张了张嘴,最终化为一声沉甸甸的叹息:“明白…工作量很大,但…数据太珍贵了…我们会尽力的!历史是…活的!”
另一个监控屏亮起刺眼红光!是基地最外围的代号“穹顶”的发射场!巨大的钢铁穹顶在液压机构驱动下正缓缓向两侧滑开,露出北方苍穹清冷的星光!发射场中央,一枚被命名为“烛眼一号”的特殊卫星静静矗立在改良型长征火箭简易发射架上!
这枚卫星体积小巧得异乎寻常,却包裹着多层诡异的、闪烁着微波暗波状的复合隐身外壳,如同夜行的蝠鲼。它与现代卫星截然不同——其设计目标根本不是为了抵御太空碎片,而是……彻底融入1626年的天空,如同不存在!
发射总控台前,一位面容极为年轻的空军大校、航天专家秦明,戴着战术手套的手悬停在最后的红色点火触发按钮上方。他身边的参数屏幕上,显示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变量:
[发射坐标修正:1626年天球参考系X轴偏差补偿应用完毕]
[箭体材料环境稳定系数:低于历史阈值临界线27% - 材料老化加速模拟启动]
[一级发动机推力补偿:大气密度及重力模型参数矫正完毕]
一切数值都指向一个事实:这不是在2024年发射卫星,而是在模拟一个来自1626年工业能力、材料强度极限、甚至天文知识体系下的……“伪科技巅峰”!每一条参数都在极限边缘跳舞!
扩音器里传来罗帆极力压抑却仍带着颤抖的声音,带着强行撑起的年轻倔强:
“报告!轨道参数…锁定稳定!门径…门径通道波动在可承受范围!我能…我能撑住这一轮!可以点火!”
钱志恒的目光穿透通讯屏幕,刺向罗帆苍白的面孔和鼻端还未完全擦净的一丝金红色血迹——那是在极限维持门径稳定、强制保持两个时空微弱物质交换同步时被反噬的象征!钱志恒眼神深处压抑着风暴,声音却平稳得如同钢砧:
“秦明,‘烛眼’权限交给你。罗帆是钥匙,别让锁芯绷断!”
“是!” 秦明的手指决绝地落下!
轰——!!!
隔着多层铅玻璃和厚重的基地防护层,那并非现代火箭撕裂空气的狂暴尖啸,而是某种……沉闷而深重的、仿佛大地内部火山喷发的巨大咆哮!一道比现代火箭尾焰暗淡得多、却带着诡异紫红色不稳定光晕的火流,托举着那道来自未来的“眼睛”,艰难又倔强地刺向昏黄月轮高悬的明朝夜空!
火箭的轨迹带着明显的不稳定,仿佛下一秒就要解体!所有人的心脏都提到了嗓子眼!
秦明甚至能感觉到脚底微微传来的震动。他紧盯着屏幕上那代表箭体的、疯狂波动的光点,声音紧绷如同拉满的弓弦:
“箭体姿态监控!一级分离冲击耐受度正在突破预设模型极限!‘烛眼’外壳应力!快!”
“报告!应力峰值82%!85%!88%!……外壳结构稳定!能量引导成功!材料老化模拟未提前触发!”
负责监控箭体状态的工程师声音嘶吼得变调!
时间像凝固的铅汞。十几秒钟后,屏幕上疯狂颤动的光点终于挣脱了大气层的束缚,信号陡然转为清晰的绿色!一个独立频道瞬间接入主屏幕,秦明的双手在虚拟键盘上化为一片残影!
“‘烛眼’一号!轨道姿态确认!中继信号捕捉成功!各隐蔽探测单元正在启动展开!自检开始……雷达波特征抹除启动完成!光学/红外混合隐匿层激活!状态:良好!重复,状态:良好!!”
整个指挥大厅在短暂的死寂后,瞬间爆发出压抑到极限后的狂潮!有人激动地狠狠捶了下控制台!张之维老院士扶了扶滑落的眼镜,眼中闪烁着奇异的光。成功了!
钱志恒死死盯着大屏幕上其中一个窗口——那正是“烛眼一号”发回的第一张俯瞰图!大明朝的心脏地带,北京城模糊的轮廓第一次在“烛龙”的注视下铺展开来!灯火零星,城墙曲折,如同蜷缩在苍茫大地上沉睡的巨兽!
他的目光穿透屏幕,仿佛能触碰到紫禁城琉璃瓦反射的月光,看到那尚未落水的天启皇帝…看到那存放着无数火药、即将在不久后化作惊天动地哀鸣的王恭厂…最后,他的视线落定在发射中心角落的分屏上——罗帆紧绷的嘴角终于泄出一丝力竭后的松弛,靠着冰冷的合金墙壁缓缓滑坐在地,在无人注意的角落剧烈喘息着,每一次吸气都如同破旧的风箱。
钥匙,暂时没有断。但锁头,正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信息的力量己经开始无声渗透,如同撒向旧大陆的孢子。
“眼睛睁开了。”钱志恒的声音低沉得如同夜风刮过岩石,“‘烛眼’既然升空…就别让它再合上!盯死九门!盯死王恭厂的火药味!盯死…通州码头的每一条漕船!告诉历史组,大明这台精密而老朽的‘机器’,从现在起,它的每一次细微震颤、每一次齿轮的摩擦异响、每一颗即将掉落的锈蚀铆钉,都必须记录在案!”
他转过身,凝视着那片由代码和电磁波构建起来的、纤毫毕现的古老山河全息图景,冰冷的光芒映在他的瞳孔深处。
“为‘介入’而生的方略……现在,真正开始书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