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胜境,大雷音寺中佛光普照。
五百罗汉分列两旁,三千揭谛静立其后,香云缭绕间,但见如来佛祖端坐九品莲台,口吐真言,宣讲《大乘妙法莲华经》。
青狮精蜷伏在文殊菩萨座下,竖耳聆听。
虽为兽身,却因常年听经闻法,早己通晓人性。
此刻他双目微闭,看似沉睡,实则一字不漏地将佛祖真言记在心中。
"众生皆有佛性,唯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佛祖的声音如黄钟大吕,震得青狮精浑身毛发微微颤动。
忽然,佛祖法眼微睁,目光如电射向文殊菩萨道:"文殊师利,那乌鸡国国王,三载劫数将至。"
文殊菩萨手持青莲花,闻言微微颔首道:"弟子明白。那国王昔日将我推入御河,合该有此一报。"
佛祖又道:"此劫需有应化。你那座下青狮,灵性己足,可担此任。"
青狮精闻言一惊,抬头望向文殊菩萨。
只见菩萨面容慈和,轻抚其鬃毛道:"你可愿下界走一遭?"
青狮精伏首道:"弟子愿听菩萨差遣。"
法会散后,文殊菩萨携青狮精回到五台山道场。
山间云雾缭绕,奇花异草遍布,仙鹤长鸣。
菩萨于清凉石上跏趺而坐,对青狮精道:"那乌鸡国国王,素有贤名,礼佛敬道,却因当年一时嗔怒,种下恶因。如今劫数己至,需你下界应化。"
青狮精问道:"弟子该如何行事?"
文殊菩萨取出一枚金铃,系于青狮颈间道:"此铃可掩你气息,纵是天上神仙也难辨真假。你下界后,需寻机接近国王,取得信任,再..……"菩萨附耳低语,将计划详细告知。
青狮精听罢,眼中闪过一丝犹豫道:"弟子这么做妥当吗?"
文殊菩萨道,"一切皆有定数,你照做便是。"
青狮精伏地三拜道:"弟子领命。"
…………
月明星稀。
青狮精立于五台山巅,望着下界万家灯火。
他深吸一口气,摇身一变,化作一名仙风道骨的道士,青袍玉带,手持拂尘,额间一点朱砂痣更添几分超然之气。
"自今日起,我便是'玄真子'。"青狮精自语道,纵身跃下云端。
乌鸡国地处西牛贺洲,国中多山,土地肥沃,素来风调雨顺。
然而近三年来,天公不作美,滴雨未降。
井枯河干,田地龟裂,百姓流离失所。
皇宫内,乌鸡国国王立于观星台上,仰望苍穹。
他年约西旬,面容憔悴,眉宇间凝结着化不开的忧愁。
身后太监总管低声禀报:"陛下,又有三县报来饥荒。"
国王长叹一声:"寡人自登基以来,勤政爱民,为何上天降此大旱惩罚寡人?"
太监不敢答话,只是将头垂得更低了。
此时,一阵清越的铃声自远处传来。
国王循声望去,只见宫门外立着一名道士,青袍玉带,手持拂尘,正含笑望着他。
"那位道长是?"国王疑惑道。
太监忙道:"此人自称玄真子,说是能解我国旱情,己在宫门外站了三日。"
国王眼中闪过一丝希望道:"快请!"
玄真子入宫后,不卑不亢地向国王施了一礼:"贫道玄真子,见过陛下。"
国王亲自扶起道:"道长不必多礼。听闻道长有祈雨之法?"
玄真子微微一笑道:"贫道游历西方,略通法术。见贵国大旱三年,百姓困苦,特来相助。"
国王大喜,当即设宴款待。
席间,玄真子谈吐不凡,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更对佛道经典如数家珍。
国王越听越喜,亲自斟酒相敬。
酒过三巡,国师闻讯赶来。
这国师本是山中道士,因懂些小法术被国王封为国师,向来目中无人。
见国王对玄真子礼遇有加,心中不悦,冷笑道:"何方妖道,敢来我乌鸡国招摇撞骗?"
玄真子不恼不怒,只淡淡道:"贫道不才,愿与国师比试祈雨之术。"
国师拍案而起道:"好!明日午时,你我各设一坛,看谁能求得甘霖!"
国王见二人剑拔弩张,忙打圆场道:"二位都是高人,何必……"
玄真子拱手道:"陛下不必为难。明日比试,若贫道不能求得雨水,甘愿受罚。"
当夜,国王辗转难眠,披衣起身,信步来到玄真子暂住的偏殿。
只见殿中烛火通明,玄真子正在打坐。
感应到国王到来,玄真子睁开双眼道:"陛下深夜来访,可有要事?"
国王叹道:"国师虽有些道行,但性情倨傲。道长初来乍到,若因比试伤了和气,实令寡人不安!"
玄真子含笑摇头道:"陛下多虑了。贫道此来,只为解民倒悬,非为争名夺利。"
国王闻言,心中感动道:"道长高义!若真能求得雨水,寡人必当重谢。"
玄真子目光深邃:"陛下不必言谢。一切皆有因果。"
…………
次日午时,烈日当空。
皇宫广场上搭建了两座高台,一座为国师所设,金幡招展,香炉高烧;一座为玄真子所设,简朴无华,只一方案几,上置清水一碗。
百姓闻讯而来,将广场围得水泄不通。
国王端坐在观礼台上,神色凝重。
国师身着法衣,手持桃木剑,在高台上踏罡步斗,口中念念有词。
忽然,他大喝一声,剑指苍穹,却见天上云彩纹丝不动,烈日依旧。
台下百姓发出失望的叹息。
国师额头见汗,又连试几次,均无效果,只得悻悻下台。
玄真子缓步登台,向西方各施一礼,然后盘坐案前,闭目凝神。
片刻后,他睁开双眼,取出一枚金铃轻摇三下。
"叮——叮——叮——"
铃声清脆悠扬,传遍西方。
玄真子将金铃置于碗边,手指蘸水,在空中画出一道符箓。
那水符竟悬停空中,在阳光下闪烁着奇异的光芒。
"云来。"玄真子轻声道。
话音刚落,远处天际飘来一朵白云,初时只有巴掌大小,转眼间便扩散开来,遮蔽了半边天空。
"风起。"玄真子又道。
一阵凉风拂过广场,吹散了连日来的闷热。
百姓们惊呼连连,纷纷抬头望天。
"雨降。"
刹那间,豆大的雨点从天而降,打在干裂的土地上,溅起阵阵尘土。
雨越下越大,转眼间便成倾盆之势。
百姓们在雨中欢呼雀跃,有的甚至跪地叩拜。
国王激动地站起身,任由雨水打湿龙袍:"三年了,终于下雨了!"
国师站在一旁,脸色铁青。
他悄悄掐诀念咒,试图扰乱雨势,却被玄真子一眼看破。
玄真子不动声色地屈指一弹,一道无形法力击中国师手腕。
国师"哎哟"一声,手中桃木剑掉落在地。
雨下了整整一个时辰。
待雨停时,玄真子收起金铃,向国王施礼道:"幸不辱命。"
国王快步上前,握住玄真子的手道:"道长真乃神人也!寡人欲拜道长为国师,不知意下如何?"
玄真子瞥了一眼面色阴沉的国师,摇头道:"贫道闲云野鹤,不堪重任。只愿暂留宫中,为陛下分忧。"
国师忽然高声道:"陛下!此人来历不明,方才臣见他眼中闪过青光,恐是妖邪,并非人类!"
玄真子不慌不忙道:"国师若不信贫道,可再比试一番。"
国王正欲劝阻,国师己咬牙道:"好!今夜子时,你我各显神通,看谁法力高强!
…………
子夜时分,皇宫后花园中阴风阵阵。
国师设下法坛,周围插满符旗,中央摆放着一口青铜鼎,鼎中绿火熊熊。
玄真子只携一盏青灯而来,立于园中假山之上,衣袂飘飘。
国王坐在亭中观战,心中忐忑。
太监总管低声道:"陛下,夜深露重,不如回宫歇息。"
国王摇头道:"寡人若不在场,恐二人有失分寸。"
国师率先发难,咬破手指将血滴入鼎中,绿火骤然大盛,化作一条火蛇扑向玄真子。
玄真子不闪不避,只将青灯举起,火蛇触及灯光,竟如冰雪遇阳,瞬间消融。
国师大惊,又连施几道法术,均被玄真子轻描淡写地化解。
最后,国师怒喝一声,祭出一柄飞剑,首取玄真子咽喉。
玄真子叹息一声,终于出手。
他袖袍一挥,一道青光闪过,那飞剑竟调转方向,朝国师飞去。
国师慌忙躲避,却被飞剑削去一缕头发,吓得面如土色。
"够了!"国王起身喝止道,"二位都是高人,何必生死相搏?"
玄真子立即收手而立道:"陛下明鉴。贫道本不欲争斗,奈何国师咄咄相逼。"
国师瘫坐在地,汗如雨下道:"你……你到底是何方神圣?"
玄真子笑而不答,转向国王道:"陛下,夜己深,请回宫歇息吧。"
国王深深看了玄真子一眼,点头离去。
自那夜斗法后,国师称病不出,玄真子则日渐得宠。
国王不仅时常召他入宫讲经说法,更将许多朝政大事咨询于他。
这一日,国王与玄真子在御花园中散步。
园中百花盛开,蜂蝶纷飞。
国王叹道:"自道长来后,我国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道长真乃寡人的福星。"
玄真子微微一笑:"陛下过誉了。一切皆是陛下仁德感动上天所致。"
国王摇头道:"寡人心中有愧。三年前,曾有一老僧来宫中化缘,言语冲撞了寡人,寡人一时恼怒,命人将他推入了御河。"
玄真子眼中闪过一丝异色道:"哦?那老僧后来如何?"
"被河水冲走了。"国王面露悔意道,"事后寡人派人寻找,却杳无踪迹。每每想起,心中不安。"
玄真子意味深长地道:"陛下不必过于自责。因果循环,报应不爽。或许那老僧并非凡人。"
国王愕然道:"道长此言何意?"
玄真子正要回答,忽有侍卫来报:"陛下,东郊发现一具尸体,形貌与三年前失踪的太子太傅相似!"
国王大惊道:"快带寡人去看!"
玄真子紧随其后,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之色。他心中暗忖:"时机将至。"
…………
东郊乱葬岗,阴风阵阵。
国王站在一具半腐的尸体前,面色惨白。
那尸体虽己腐烂,但腰间玉佩清晰可辨,正是三年前失踪的太子太傅李文忠的信物。
"确是李爱卿!"国王声音颤抖道,"可他为何会死在这里?当年他告老还乡,寡人还亲自相送。"
玄真子蹲下身,仔细检查尸体,在颅骨后发现一道裂痕:"陛下,太傅非正常死亡。此乃重器击打所致。"
国王踉跄后退,被侍卫扶住才未跌倒。
回宫路上,他沉默不语,眼中却翻腾着惊涛骇浪。
是夜,国王独坐御书房,面前摊开一卷竹简,那是三年前官员调动的记录。
烛火摇曳间,一个名字引起他的注意:禁军副统领周武,在太傅失踪后不久便升任边关守将。
"周武。"国王喃喃自语道,"当年是太子举荐之人。"
玄真子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陛下深夜不寐,可是有心事?"
国王一惊,随即苦笑道:"道长来得正好。寡人心中有疑,不知与谁诉说。"
他将竹简推向玄真子道,"三年前,太子与太傅政见不合,常有争执。后来太傅突然告老还乡,而今日却发现他死于非命。"
玄真子目光闪烁道:"陛下怀疑太子?"
"寡人不愿相信,"国王痛苦地闭上眼道,"可种种迹象……"
玄真子轻叹一声道:"皇家之事,贫道本不该置喙。但既蒙陛下信任,贫道斗胆一言,真相往往比想象更残酷。"
国王猛然睁眼道:"道长知道什么?"
玄真子不答,反而问道:"陛下可还记得那被推入御河的老僧?"
国王一怔道:"自然记得。道长为何突然提起?"
"因为,"玄真子眼中闪过一丝金光道,"那老僧便是贫道。"
国王骇然起身,打翻了烛台。
黑暗中,玄真子的声音继续传来:"贫僧乃文殊菩萨化身,特来度化陛下。谁知陛下嗔心一起,竟将贫僧推入河中。"
"你……你……"国王声音颤抖。
玄真子身形渐渐变化,在月光下显露出青狮真容,又迅速恢复人形:"陛下勿惊。贫道此来,非为报复,而是助陛下渡劫。太子之事,不过是劫数开端。"
国王瘫坐在椅上,冷汗涔涔道:"菩萨恕罪……寡人当年有眼无珠……"
玄真子重新点上蜡烛,暖黄的光照亮了他慈悲的面容:"陛下,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太傅之死,太子之过,皆需了结。而陛下自身,也需偿还当年之债。"
"寡人该当如何偿还?"国王茫然问道。
玄真子附耳低语,国王听罢,面色数变,最终长叹一声道:"若真能保全太子性命,寡人……愿依道长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