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夕夕夫妇:带着全村奔小康
拼夕夕夫妇:带着全村奔小康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拼夕夕夫妇:带着全村奔小康 > 第30章 纺织工坊

第30章 纺织工坊

加入书架
书名:
拼夕夕夫妇:带着全村奔小康
作者:
叽里呱拉布拉卡
本章字数:
2878
更新时间:
2025-07-10

五更天刚过,村口的老槐树下就聚满了人。张大牛手持铜锣,每敲一声就扯着嗓子喊:"招工喽!绣坊织坊都招工!"铜锣声惊得树上的麻雀扑棱棱飞起,引得几个顽童追着麻雀跑。

李婶正蹲在河边捶打衣裳,听见动静连棒槌都来不及放下就跑过来。她湿漉漉的手在围裙上抹了抹,指着告示问:"这上头写的啥?俺不识字。"

温雅从人群中走出,手里捧着一方绣帕。晨光下,帕上的彩蝶仿佛要振翅飞起。"李婶您看,这样的绣活在苏州能卖二两银子呢。"她轻轻抚过花瓣,"咱们绣坊给的工钱,保准比您在镇上洗衣裳强。"

正午时分,村口尘土飞扬。翠兰挎着个蓝布包袱,身后跟着三个同样风尘仆仆的妇人。她们的手上都带着劳作的痕迹——有的指节粗大,有的掌心布满老茧。

"俺在县城帮厨五年,攒下的钱还不够给娃买件新衣裳。"翠兰说着掀起衣角,露出补丁摞补丁的内衬,"听说村里开了绣坊,俺连夜就辞工回来了。"

正说着,一辆牛车吱呀呀驶来。喜鹊从车上跳下时,发间的银簪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她紧紧抱着怀里的包袱,像是抱着什么珍宝。"这是我在张府偷偷学的。"她解开包袱,露出一件绣着缠枝牡丹的嫁衣,"每晚等小姐睡了,我就着月光偷练..."

三日后,学堂西侧的空地上热闹非凡。十几个汉子喊着号子夯实地基,汗水顺着古铜色的脊背往下淌。沈砚带来的苏州工匠老周头正指挥着:"这根杉木做雌梁,那根做雄梁,要并排而立。"

王砚忽然喊停,从怀里掏出个红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姑娘们用第一幅绣品换来的铜钱,个个擦得锃亮。"把这些埋在梁下,讨个好彩头。"他说着,亲手将铜钱撒在梁木的凹槽里。

女工们也没闲着。春妮带着姑娘们在枣树下煮丝线,灵泉水的蒸汽里飘着草药的清香。阿竹虽然腿伤刚好,却执意要帮忙。她缠绣绷的手法格外利落——那是跟李老医师学的包扎技巧。

村东头的水车吱呀转动,带动纺织工坊里的机杼声此起彼伏。周秀才请来的老师傅老赵头,正调试着新造的水力纺车。"这玩意儿可比手摇的快十倍!"他得意地捋着胡子。

张大牛扛着刚染好的布匹穿过院子,靛蓝色的布面上泛着奇异的光泽。"让让!让让!"他吆喝着,布匹在阳光下流转出七彩光芒。几个城里来的布商跟在后面,眼睛都看首了。

"温姐姐!快看这个!"阿毛举着一块发光的石头从染缸边跑来。温雅接过一看,竟是夜明砂。"难怪..."她喃喃道,"难怪用这水染的布会发光。"

日头西斜时,春妮在绣坊门口发现个蜷缩的身影。那人衣衫褴褛,怀里紧紧抱着个油纸包。走近了才认出,竟是失踪多年的哑女阿芷。

阿芷颤抖着打开油纸包,里面是十二方绣帕。每方帕角都绣着"春妮"二字,针脚细密整齐。"你..."春妮突然想起去年去邻村行医时,曾给一个染坊女工送过药。那时那女工就总盯着她的药箱花样看。

温雅闻讯赶来,拉着阿芷的手来到织机前。哑女的眼泪落在檀木机杼上,但见她脚踩踏板,手指翻飞,织出的云纹竟暗藏回文诗句——这是失传己久的"回文锦"织法!

冬至这天,村里比过年还热闹。绣坊织坊门前张灯结彩,沈砚从苏州运来的十担木炭把工坊烘得暖如春日。王砚给每架织机都系上红绸,姑娘们笑着往绸带上绣"自强"二字。

食堂里香气扑鼻。翠兰的土豆包子蒸了三笼还不够分,喜鹊炒的辣子鸡丁让几个老汉辣得首灌凉水。连向来瞧不起女子的陈屠户都扛来半扇猪肉,嘴里嘟囔着:"女子能顶半边天..."

忽然,村塾方向传来朗朗读书声。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二十多个女童身着新衣,在周秀才带领下诵读《女工千字文》。阳光透过新糊的窗纸,将她们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