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8 年北京的暴雨带着某种粘稠的滞涩感,程溯站在国家量子物理研究所的落地窗前,指尖无意识地划过玻璃上蜿蜒的水痕。当他启动文明熵值可视化能力的瞬间,整座城市在他眼中骤然分裂成双重影像 —— 现实中是钢筋水泥的丛林,而叠加的量子视野里,每一寸空间都浮动着幽蓝与赤红交织的数字洪流。
“嗡 ——” 量子手表发出低鸣,屏幕上跳出一行警告:【当前区域时空稳定性 68%,建议警惕熵值异常波动】。程溯的目光锁定在对面写字楼的玻璃幕墙上,那些看似光洁的表面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浮现蛛网般的裂纹,每条裂纹的端点都跳动着【熵值 65%】的绿色数字,而裂纹交汇处则迸发出【熵值 73%】的刺目红光。“不是自然老化,” 他低声自语,手掌按在玻璃上,感受到异常的温热,“是熵火能量在侵蚀建筑材料的分子键。”
楼下的地铁入口突然爆发出一阵骚动。程溯俯身望去,只见地铁闸机屏幕闪烁着混乱的雪花点,进站乘客们携带的电子设备纷纷失灵,手机屏幕统一显示着 “系统错误” 的白屏。他开启熵值追踪,看见一股黑色的能量流顺着地铁隧道蔓延,所过之处,金属轨道浮现【熵值 78%】的暗红色纹路,仿佛被无形的火焰灼烧。“能量紊乱源在地下三十米,” 他立刻连通研究所内部通讯,“通知地铁总局,暂停一号线所有班次,隧道内存在高熵态物质渗透风险。”
通讯器那头传来值班员困惑的声音:“程教授,您确定吗?刚才监测到的只是普通电路过载……” 话音未落,程溯眼前的量子视野中,地铁隧道深处突然爆发出一团【熵值 85%】的能量脉冲,隧道上方的路面随之传来沉闷的震动。他不再犹豫,抓起外套冲向电梯:“立刻封锁现场,我马上过去!”
电梯下行时,程溯瞥向轿厢内的镜面广告,却惊见自己的倒影手腕处,青铜鳞片的幽蓝光芒比往常更加刺眼。鳞片下方的皮肤下,【烛龙基因活性 27%】的字样若隐若现,而广告灯箱的边缘正以【熵值 59%】的速度熵化,灯管内的荧光粉逐渐凝结成黑色结晶。“连人造光源都开始熵变了……” 他攥紧拳头,鳞片传来的灼热感与内心的焦虑同步攀升。
国家基因库的地下三层,低温冷藏库的警报声尖锐地划破寂静。程溯赶到时,老周正戴着防冻手套,焦急地拍打主控面板:“所有样本储存单元的温度都在失控!液氮系统压力骤降,现在库内温度己经升到 - 180℃,再这样下去,‘QS-72’样本会彻底失活!”
程溯启动熵值扫描,只见冷藏库的不锈钢墙壁上布满了细密的黑色纹路,每条纹路都标注着【熵值 82%】的危险数值。更可怕的是,冷气机的出风口正渗出肉眼可见的黑色雾气,雾气颗粒在空气中分解为量子光带,光带的波动频率与他记忆中十二面体核心的能量场完全一致。“不是设备故障,” 他指向天花板角落的冷凝管,那里正以【熵值 89%】的速度结晶化,“是熵火能量穿透了量子屏障,首接干扰了物质的热力学状态。”
老周脸色煞白,猛地想起什么,拽过程溯走向中央控制台:“你看这个!我刚调取了全球量子监测网络的数据 ——” 屏幕上跳出一张实时更新的世界地图,纽约曼哈顿、东京银座等城市中心区域,正不断弹出猩红的熵值热点,而所有热点的能量频率曲线,都以赤壁古战场为原点,形成诡异的同步震荡。
“赤壁的熵火核心在‘广播’熵增信号,” 程溯放大地图上的共振波形,指尖划过赤壁与北京之间的光带,“诸葛亮预言里说‘熵火熔炉觉醒之日,观测者将启动历史格式化’,现在这些共振点就是格式化程序的‘锚点’。当所有锚点的熵值同时突破 90%,三维空间可能会……” 他没说下去,但老周看懂了他眼中的恐惧 —— 那是降维打击的前兆。
突然,控制台的量子通讯模块发出刺耳的蜂鸣,一行乱码飞速滚动后,定格成清晰的汉字:【警告:五维观测者协议第 12 条激活,文明熵值临界倒计时启动】。程溯手腕的鳞片骤然发烫,鳞片表面的螺旋纹路与屏幕上的文字产生共鸣,他脑海中闪过在十二面体核心听到的机械音:“文明存续概率下降至 45%……”
“程教授,你看这个!” 老周突然指着地图边缘的备注栏,“东京熵值热点的坐标,正好对应 1945 年广岛原子弹爆炸的中心;纽约热点在华尔街 23 号,那里是 1929 年经济大萧条的发源地……” 程溯瞳孔骤缩:这些热点并非随机分布,而是精准覆盖着人类文明史上熵增突变的关键节点。
暴雨在研究所的屋顶敲打出密集的鼓点,程溯与老周躲进资料室,试图从逆熵核心的能量图谱中寻找突破口。老周将核心晶体接入光谱分析仪,屏幕上立刻跳出复杂的能量波纹图 —— 幽蓝的逆熵能量与赤红的熵火能量在图中交织,形成类似 DNA 双螺旋的结构。
“奇怪,” 老周放大波纹的低频段,“逆熵核心的基础频率…… 好像在哪里见过。” 他调出工业革命时期的历史数据库,将 18 世纪蒸汽机的碳排放频谱图重叠在能量图上。程溯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两条频谱的低频段竟然呈现出惊人的吻合,尤其是 1765 年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关键参数,与逆熵核心的能量波动节点完全同步。
“这不可能,” 老周喃喃自语,“逆熵技术是古蜀文明的遗物,怎么会和工业革命扯上关系?” 程溯却想起诸葛亮预言书中的句子:“天工开物,熵火为炉”—— 难道古人早就预知了工业文明的熵增危机,甚至在蒸汽机的诞生中埋下了逆熵的种子?
他突然抓起一份 1983 年考古队的残缺日志,翻到记录十二面体内部结构的页面:“你看这里,考古队员在核心腔室发现的‘猩红液体’,其分子结构与蒸汽机润滑油的量子模型高度相似!” 程溯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观测者不是在近代才介入,他们可能从工业革命初期就开始布局了 —— 蒸汽机的发明,或许本身就是他们加速熵增的实验!”
就在此时,资料室的灯管突然炸裂,玻璃碎片在地上凝结成黑色结晶。程溯猛地抬头,看见门缝中渗出丝丝缕缕的黑色烟雾,烟雾颗粒在空气中排列成十二面体的螺旋纹路。“他们来了!” 他推到老周,“快把逆熵核心的数据备份到量子云,这些线索不能丢!”
老周手指在键盘上飞动,突然屏幕弹出一个加密文件夹,名称是 “1765 - 瓦特 - 熵变”。他点开文件夹,里面只有一段音频记录,播放后传来模糊的机械音:“实验体 α-3(蒸汽机)己激活,预计加速文明熵值提升 12%,下一阶段:核裂变实验……”
“是观测者的实验日志!” 程溯浑身冰冷,终于明白老周发现的关联意味着什么 —— 工业革命、核爆、甚至赤壁之战,全都是高维文明精心设计的熵增实验步骤。而逆熵核心的能量频率与蒸汽机的 “巧合”,并非古人的预知,而是观测者故意留下的 “漏洞”,一个让人类在熵增绝境中挣扎的残酷玩笑。
窗外的暴雨突然变成黑色,每一滴雨落在地面都迸发出【熵值 90%】的红光。程溯手腕的鳞片新增至八枚,鳞片之间的皮肤下,《洛书》的光纹正在飞速流转。他知道,熵火对现代文明的渗透早己不是隐患,而是一场全面爆发的战争,而敌人的战线,早在两百年前就己悄然拉开。
“老周,” 程溯的声音异常沉稳,眼中却燃烧着决绝的光,“把所有数据传给我,然后立刻撤离。我们必须去一个地方 ——” 他看向量子地图上唯一还未被染红的节点,那是位于陕西的武侯祠,“诸葛亮留下的八阵图防火墙,可能是我们最后的机会。”
黑色的雨水顺着窗缝渗入,在资料室的地面上画出狰狞的螺旋纹路。程溯握紧逆熵核心,晶体的冰凉与鳞片的灼热在掌心交织,仿佛预示着人类文明在熵增与逆熵的夹缝中,即将迎来最残酷的抉择。而他不知道的是,在他转身的瞬间,老周的后颈己悄然浮现出与陆明教授相同的十二面体符号,瞳孔深处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幽蓝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