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杨大河就把村长请来了,杨延昌当了杨家村十几年的村长,是一个公正无私、德高望重的老人。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蓝布衣裳,脚步稳健地踏进了杨家的大门,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杨延昌是个明白人,他了解杨家的困境,也清楚杨大河一家这些年的不易。
分家涉及利益,此刻家里的所有人都围坐在一起商量着。
大伯杨大江是杨老太最偏心的一个儿子,一首以来都享受着家里最优质的资源,他当然不希望分家后自己的利益受损,最先发话:“娘是跟着我们住,加上老二要搬出去,所以家里的这几间房就不拿出来分了吧。”
杨大江算得倒是挺精明,家里最值钱的就是房屋和田地,之前听说杨大河要搬出去,就想能不分房子给老二。
杨招运冷笑一声,说道:“大伯,家里的房子,您和我爸还有小叔三兄弟人人有份,怎么我们一家搬出去就不能分了呢,分家就得按人头分,公平分!”
小叔杨大树不满地说:“我们大人分家,你个小丫头片子懂什么。”
杨大树平时都是听他媳妇王翠芬的,之前王翠芬一首在他耳边念叨想单独腾出来个屋子给自个儿闺女杨春花住,现在老二要把房子也分走,那他闺女的屋子岂不是没戏了。
杨招运不慌不忙的回道:“小叔,我怎么不懂,分家都得把账目算清楚,咱家这么多年,我爸妈总是出力最多得到的最少,现在分家就得公平公正!”
“招运丫头说的不错,分家就得公平分。”
村长眼看着这家子又要起火药味,赶紧站出来主持公道。
在村长的主持下,分家正式开始。杨老太虽然心有不甘,但在村长面前,也不得不按照杨招运的意见。一一清点分配家里的房屋、田地、家什。还有家里的外债也是按份分摊。
杨大江和杨大树虽然不情愿,但杨招运一条条分析的头头是道,而且杨大河也同意他闺女的说法,两人都态度坚决,不容置喙。最终,杨家按照杨招运的方案分了家。
因杨大河一家三口要搬到村长家没人住的老房子那边,那家里应该分给杨大树一家的房子就折现,大一部分刚好用来抵消被分摊到的外债。
杨家真是底子太薄了,不分家不知道,先前为杨老头生病看病以及办白事一系列的事情折腾下来,让本就不富裕的杨家更是雪上加霜,到现在都还欠着一笔巨额外债。
杨老太眼看着自己手里攥着的家产被分出去,每分一样,她的心就像被刀割一般疼痛。
“娘,您放心,虽然分家了,我们还是会孝敬您的。”杨大河心性孝顺,要不是被逼狠了,他本来也没打算分家的。
杨大江听到这话,本就怕杨大河分家出去后不奉养老娘,计上心头“老二这话说的不错,虽然分家了,但也需要给娘养老,也不需要给太多,每个月二十块钱。”
杨老太正愁分家后家里少了两大劳动力,一听杨大江的话就跟着附和“没错,老二必须每个月给我交二十块钱”
二十块钱!还不多!杨大江怎么不去抢,杨家现在全家人的收入每个月能有三十块钱都是顶天了,而且现在一大半还是靠杨大河外出扛沙包挣来的。杨招运觉得自己一定是倒八辈子霉,才会穿到这又穷又自私的杨家,幸好原身的爸妈没有继承杨家的唯利是图。
杨大河深吸一口气说道:“给娘养老是应该的,我们三兄弟每人每个月给娘五块钱,娘也有十五块钱了,我最多能拿出五块。”
杨大河也不傻,他现在都是打零工,哪里有活去哪里,工作和收入其极不稳定,好的话一个月能挣五十块,没什么活的时候一个月也就挣个十几二十的,每个月二十块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真的是很大一笔钱了,而且给娘养老也不能光靠他一人。
村长在一旁默默观察着这一切,他深知,分家不仅仅是财产的分割,更是亲情的考验。轻声说道:“杨老太太,别把自个儿子逼得没得活路了,我看大河给你的养老钱就按每月五块。逢年过节的时候大河再孝敬孝敬就得。儿孙自有儿孙福,分家不是分离,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只要心里牵挂着对方,家就永远不会散。”
村长都发话了,杨老太想撒泼也没法,养老钱最后还是按五块钱。
随着最后一笔分家协议的落下,杨家仿佛经历了一场无声的风暴,平静之下,是每个人心中翻涌的波澜。
......
杨招运实在是不想再面对杨老太和王翠芬这两个恶毒八婆的酸言碎语,趁着天还没黑,催促着杨大河还有刘娟赶紧收拾东西搬家!
后山边上,从村长那买来的那间破旧老房子逐渐映入眼帘。那房子的墙皮己经脱落了不少,屋顶的瓦片也有几处残缺,太久没有人居住,到处都透着一种破败的气息。
本来也没多少家当,三人只带着简单的几床铺盖、几个破旧的木箱子和一些锅碗瓢盆。东西虽少,但以后这就是第一个他们一家三口真正意义上属于自己的新家了。走进老房子,一股陈旧发霉的气味扑面而来,虽然破败陈旧,但好在门窗没坏,窗户也够大,充足的光线让这房子不至于让人感到阴森。
杨招运和父母开始着手布置新家。先将老房子里厚厚的灰尘清扫干净,蜘蛛网从墙角一一刮除。刘娟拿着一把破旧的扫帚,用力地清扫着地面,灰尘在阳光的照射下飞舞。
清扫完毕后,家里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杨大河去了村子头的木匠家里。木匠一个脾气古怪但手艺精湛的老头。杨大河从木匠那买了两张简单的木板床还有一张可以手动组装的饭桌和一些凳子,虽然没有什么华丽的装饰,但胜在结实耐用。
天黑得很快,但家里实在算得上家徒西壁,晚上一家三口在新家简单吃点粗粮饼子就洗漱睡觉了。
第二天,太阳刚刚冒头,采购物资也提上了日程。杨招运和刘娟拎着布袋子一起坐牛车去县诚里的供销社。这个年代,供销社里的东西种类有限,她们买了调味料还有一些家里能用上零碎物件。
杨招运还在柜台下面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些被人挑剩下的布料。她眼睛一亮,这些料布可以用来做几身衣服,还能缝几个小布袋子呢。她毫不犹豫地让刘娟把那些布料都买了下来。
随着一天的布置和采购,老房子渐渐有了家的模样。虽然这个家依旧很简陋,没有什么贵重的东西,但每一个角落都透露着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