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里聆听巴蜀回响
在时光里聆听巴蜀回响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在时光里聆听巴蜀回响 > 第二十七章 九碗烟火:坝坝宴里的川味乡愁

第二十七章 九碗烟火:坝坝宴里的川味乡愁

加入书架
书名:
在时光里聆听巴蜀回响
作者:
巴蜀魔幻侠
本章字数:
8416
更新时间:
2025-06-15

在西川盆地起伏的丘陵间,在蜿蜒流淌的岷江、沱江两岸,每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掠过青瓦白墙,悠扬的唢呐声便穿透晨雾,唤醒沉睡的村庄。青石板路上渐渐腾起袅袅炊烟,八仙桌沿墙根一字排开,蓝花粗瓷碗盛满鲜香——这便是蜀地最热闹的人间盛景——坝坝宴。作为宴席核心的九斗碗,承载着婚丧嫁娶的悲喜,凝结着邻里乡亲的情谊,更藏着无数口口相传的古老故事,将川人的热情与豁达,熬煮成滚烫的乡愁。

一、九碗传奇:舌尖上的民间史诗

(一)帝王赐宴的千年回响

关于九斗碗的起源,川南自贡的老茶馆里,白发苍苍的老者们围坐在竹椅上,总爱摇着蒲扇讲起那个久远的故事。相传乾隆年间,一位因宫廷纷争被贬的御厨流落西川,隐姓埋名在乡间以烹饪为生。一日,当地富绅嫁女,听闻这位御厨手艺不凡,便将其请来操办宴席。御厨感念知遇之恩,倾尽毕生所学,用九种寓意吉祥的食材精心烹制出九道大菜。扣肉色泽红亮,肥而不腻;肘子软糯脱骨,入口即化;清蒸鱼鲜嫩爽滑,鱼香西溢。菜肴端上桌时,宾客们吃得赞不绝口,消息不胫而走,连县城的县令都慕名而来。此后,这九道菜式逐渐在民间流传,成为川人红白喜事的必备宴席。

在绵阳梓潼,故事又染上了三国的传奇色彩。老人们坐在梓潼大庙的古树下,娓娓道来:九斗碗源自诸葛亮犒劳蜀军的庆功宴。当年丞相南征凯旋,为慰劳将士们的辛劳,命人在军营摆下九大碗菜肴。一碗红烧肉象征鸿运当头,激励将士们勇往首前;一碗清蒸鱼寓意年年有余,祈愿百姓生活富足;一碗八宝饭祝愿国泰民安,寄托着对天下太平的期盼。士兵们围坐在简陋的营帐中,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豪情万丈。从此,这种宴席形式便在蜀地生根发芽,历经千年传承。如今在梓潼的一些乡镇,九斗碗的菜品中仍保留着“将军肉”“丞相鱼”这样充满历史韵味的名字。

(二)九碗的味觉密码

真正的九斗碗讲究“三蒸三炒三汤”,每一道菜都暗藏乾坤,承载着川人对生活的理解与热爱。宴席的“头碗”,实则是一道内容丰富的杂烩。乡厨们将肥瘦相间的猪肉切成小块,裹上面粉炸成金黄酥脆的酥肉;新鲜的鸡蛋摊成薄如蝉翼的蛋皮;再配上黑木耳、黄花菜、香菇等食材,层层码放在碗中,最后浇上用老母鸡、筒子骨精心吊制的高汤。放入蒸笼,随着蒸汽升腾,各种食材的香气相互交融。揭开碗盖的瞬间,香气裹挟着蒸汽扑面而来,金黄的蛋皮在浓汤中若隐若现,酥肉吸饱了汤汁,变得绵软又不失嚼劲,入口即化。老人们常说,这道菜象征着生活的丰富多彩,各种食材相互包容,正如川人豪爽包容的性格,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甜烧白堪称九斗碗中的“温柔一刀”,是许多川人记忆深处最甜蜜的味道。乡厨们精选肥瘦均匀的三线五花肉,放入锅中煮至八成熟,捞出后在肉皮上抹上红糖,放入油锅中炸至表皮金黄,肉皮瞬间绽放出的虎皮纹路。待五花肉冷却后,切成薄片,每片肉中间夹上香甜细腻的豆沙,整齐地码在碗中,再铺上一层浸泡好的糯米。蒸制过程中,肥肉的油脂慢慢渗入糯米,豆沙的香甜与肉香完美融合。起碗时倒扣在盘中,油亮的糯米闪着琥珀色的光泽,仿佛裹着一层蜜糖。咬上一口,甜而不腻,软糯香甜,让人忍不住眯起眼睛,细细品味这份甜蜜。在婚宴上,这道菜更是必不可少,寓意着新人生活甜甜蜜蜜,幸福长久。

而压轴登场的“霸王肘子”,则彰显着川人对豪迈的追求。乡厨们会提前一天挑选十斤重的猪肘子,用八角、桂皮、等十余种秘制香料腌制 ht,让香料的味道充分渗入肉中。第二天,将腌制好的肘子放入大锅中加入足量的先用大火烧开,去浮沫,转小火慢炖小时。,乡厨们查看火候,适时添加调料上桌时,肘子表皮呈的酱,泛着油亮的光泽,用筷子轻轻戳,肉便从骨头上脱落,鲜嫩多汁的。上用蒜泥、香醋、红油调制的蘸料一口下去满满的幸福感在舌尖绽放。宴席上,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总爱比拼谁啃的肘子骨头最干净,欢声笑语中,气氛被推向高潮,尽显川人的豪爽与活力。

除了这些经典菜肴,九斗碗中还有粉蒸肉、咸烧白、烩三鲜等各具特色的菜品。粉蒸肉选用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切成薄片,裹上炒香的米粉,放入蒸笼蒸熟。米粉吸收了肉的油脂,变得油润软糯,五花肉则少了油腻,多了米香。咸烧白与甜烧白做法相似,只是将豆沙换成了芽菜,咸香可口,别具风味。烩三鲜以虾仁、鱿鱼、肉丸为主料,搭配各种时令蔬菜,汤汁鲜美,营养丰富。每一道菜都凝聚着乡厨们的心血,也承载着川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坝坝宴:流动的乡情画卷

(一)庭院里的人间烟火

在成都平原的农家小院,筹备一场坝坝宴就像一场盛大的仪式,从筹备到开席,每个环节都充满浓浓的人情味半个月,家便挨家挨户通知亲朋好友,邀请他们来共享这份喜悦或分担这份悲伤。宴席前三天,主人家会请来当地有名的“乡厨”掌勺。这些乡厨大多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他们背着装满各种厨具的大木箱,自带案板、蒸笼、锅铲等家伙什,一到主人家便立刻投入忙碌。

院子里,八仙桌沿着墙根整齐摆放,每张桌子配八条长凳。这些八仙桌和长凳,有些己经传承了几代人,桌面上的木纹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温润,记录着无数次宴席的热闹与温情。孩子们在桌与桌之间追逐嬉戏,趁着大人不注意,不时偷拿一块准备下锅的酥肉,被发现后便笑着跑开,留下一串银铃般的笑声。女人们围坐在灶房帮忙,有的择菜,有的洗碗,一边唠着家常,分享着生活中的琐事。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谁家的母猪下了崽,在她们的欢声笑语中,这些家长里短也变得格外温馨。男人们则母猪搬运桌椅、搭建临时灶台,他们挽起袖子,喊着号子,不一会儿,一个宽敞结实的露天厨房便搭建完成。

最热闹的当属露天厨房,三口大锅一字排开,宛如三位威风凛凛的将军。左边的锅里,肘子在汤汁中咕嘟咕嘟地翻滚,香气西溢;中间的蒸笼里,扣肉、粉蒸肉等蒸菜在蒸汽的浸润下逐渐变得软糯;右边的锅里,高汤在小火的煨煮下,变得浓稠乳白,散发着的鲜香。乡厨们手持大锅铲,在灶台前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他们眼神专注,动作娴熟,仿佛在进行一场艺术创作。时而往锅里撒一把调料,时而揭开蒸笼查看火候,蒸汽升腾间,整个院子都弥漫着的香气,勾得人食指大动。

(二)宴席上的江湖规矩

开席前,主人家会先请长辈和贵客上座。首席的位置颇有讲究,一般正对堂屋神龛的座位为尊,需由家族中辈分最高、德高望重的人就坐。入座时,大家也遵循着长幼有序的原则,晚辈们恭敬地请长辈先坐,展现出川人对长辈的敬重。入座后,主人家会依次给宾客敬酒,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前来捧场。酒杯碰撞间,一句句“感谢”“费心了”传递着浓浓的情谊。

随着一声高亢的“开席咯——”,乡厨们端着热气腾腾的菜肴鱼贯而出,宴席正式开始。上菜的顺序也有严格规定,必须先上凉菜开胃,如凉拌猪耳朵、夫妻肺片、麻辣鸡丝等。这些凉菜色泽鲜艳,味道麻辣鲜香,瞬间打开了宾客们的味蕾。接着是三道蒸菜,头碗、甜烧白、咸烧白依次登场,热气腾腾,香气西溢。再上三道炒菜,回锅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这些经典川菜色香味俱全,让人食欲大增。最后以三道汤菜收尾,酸辣汤、冬瓜排骨汤、三鲜汤等,清爽解腻,为宴席画上完美的句号。

宴席上,劝菜声此起彼伏,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张嬢嬢,多吃点这个甜烧白,巴适得很!”“李哥,来块霸王肘子,这个才过瘾!”热情的主人家会不断给宾客夹菜,生怕谁没吃好。酒过三巡,气氛愈发热烈。有人开始划拳行令,“五魁首啊,六六顺”“哥俩好啊,八匹马”的声音响彻院子,输的人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引得众人哈哈大笑;有人拉着乡厨询问菜肴的做法,乡厨们也毫不藏私,耐心地讲解着每一个步骤;孩子们则趁着大人们不注意,偷偷溜到厨房,眼巴巴地等着新出锅的炸酥肉,那渴望的眼神,让人忍俊不禁。

三、习俗里的川味乡愁

(一)红白喜事的悲喜人生

在川南泸州,嫁女的坝坝宴总是洋溢着喜庆的氛围,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院子里挂满大红灯笼,贴上大红喜字,处处张灯结彩,充满了喜气。九斗碗的菜品中,除了传统菜肴,还会特意增加一道“早生贵子”,用红枣、花生、桂圆、莲子熬成甜汤,寓意着新人早生贵子,家庭美满。新娘的姐妹们会在席间唱着嫁女歌,歌词中既有对新娘的美好祝福,也有对娘家的不舍之情。“乖女出门莫想家,婆家也是你的家”“愿你夫妻恩爱长,幸福日子万年长”,歌声悠扬,情感真挚,让人听了不禁眼眶

而在宜宾的丧宴上,坝坝宴则显得庄重肃穆。院子里没有了喜庆的装饰,取而代之的是白色的挽联和花圈。菜品以清淡为主,少了几分热闹,多了一丝缅怀。席间,亲友们围坐在一起,回忆着逝者的生平往事,讲述着与逝者相处的点点滴滴。“他生前最爱吃我做的回锅肉”“每次遇到困难,他总是第一个来帮忙”,在烟火香气中,大家寄托着对逝者的哀思,也传递着生者之间的温暖与慰藉。

(二)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

在德阳的乡村,至今保留着“吃九碗,传手艺”的习俗。宴席结束后,年轻媳妇们会围着乡厨请教烹饪技巧。乡厨们也毫不藏私,从食材的挑选,到调料的配比,再到火候的掌握,一一耐心讲解。“选扣肉一定要选肥瘦均匀的三线肉,这样蒸出来才不会太油腻”“炒米粉的时候要小火慢炒,还要加入八角、桂皮等香料,这样才有香味”,年轻媳妇们认真地听着,不时拿出小本子记录下来。她们将学到的手艺带回家,成为下一场坝坝宴的主力军。就这样,九斗碗的烹饪技艺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不断发扬光大,成为川人共同的文化记忆。

随着时代的发展,坝坝宴也在悄然变化。过去的露天灶台逐渐被移动厨房取代,传统的蓝花粗瓷碗换成了精致的骨瓷餐具,菜品也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九斗碗所承载的乡情、所传递的温暖始终未变。在成都的高楼大厦间,偶尔也能看到有人举办坝坝宴,邀请同事朋友共享这份地道的川味。虽然场地变了,环境变了,但那熟悉的味道、热闹的氛围,依然能勾起人们对乡村生活的美好回忆,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乡愁。

暮色渐浓,坝坝宴接近尾声。宾客们打着饱嗝,相互道别,嘴里还回味着九斗碗的鲜香。这席吃得安逸,手艺还是那么巴适!”“就是就是,好久又聚!”主人家站在门口,一遍遍地说着“慢走”“下次再来”,眼神中满是不舍。月光下,收拾干净的八仙桌靠墙而立,蓝花粗瓷碗整齐地堆放在灶台上,仿佛在等待着下一场宴席的到来。九斗碗、坝坝宴,这些充满烟火气的民间习俗,早己深深融入川人的血脉,成为刻在灵魂深处乡愁密码。无论身在何处,想起那热闹的宴席美味的心中便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家的味道是永远不断的是川人最温暖。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