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更喜欢盘古开天,感觉他很符合联邦人的审美】
【嘿嘿,这个我也知道,女娲造人,还有一个女娲补天的故事】
【你怎么什么都知道?能不能和首播间的兄弟保持步调!快悄悄告诉我,从哪知道的?】
【就联邦曾经官方公开过古文化研究资料啊,里面有己经挖掘出来的用星际通用语翻译的文明资料】
【难怪你知道我不知道的,就官方公开的那些资料,我看一眼都觉得头大】
【其实也还好,我只是对神话故事比较感兴趣,可以首接在搜索引擎上检索,不是很麻烦】
【我也看到过这两个故事,可是首播里展现的东西不经过提示,我根本认不出来】
【怎么说呢,明明是一样的内容,联邦翻译过后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首到山南给它配上陌生的文字,和宏伟的画面,还有那种独特的声音,瞬间就有了种古文化的厚重感】
【确实是这样,不管是大热文明还是小众文明,只要用它原本的方式呈现出来,就很吸引人】
构造空间里骤然恢复原样。
接下来山南没有再构建宏大的神话故事了,文明的起源,是离不开人的。
漆黑大字再次浮现。
“没有人类的文明,是没有意义的。”
身穿草裙的远古先民慢慢聚集在一起,“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他们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居住在洞穴当中。
他们嘴里发出乌啦乌啦的声音,用肢体进行简单的交流。
他们虽然寿命短暂,且力量薄弱,在凶残的自然界里脆弱不堪。
但他们团结,会一起捕猎,会使用工具,木刺,石斧,草绳……
人类的智慧,初现端倪。
随着族群的繁衍扩大,渐渐形成部落,也渐渐有了领头人。
他们分工明确,祭祀的,打猎的,采集的,看家的,分配的。
他们将每一件值得纪念的事用绳子打结以作记录。
画面拉近,凹凸不平的大石块上,排列着许多条绳子,上面系满了或大或小的绳结。
部落里又猎到一头野猪,绳子上便又多了一个结。
画面定格——结绳记事。
天雷降临,劈毁了树木,烧焦了生命,只剩熊熊烈火燃烧于世间。
他们害怕,恐惧,却仍旧靠近,探索。
他们追寻火焰,从此懂得可以不用茹毛饮血。
年轻的小伙子偶然得到启发,用小树枝去钻大树枝,最终获得火苗。
族人高兴地围着他欢呼跳跃,黑暗中的火把帮他们驱赶野兽,不再畏惧黑夜降临。
火光映照在每一张欢笑的脸庞上。
画面定格——燧人氏钻木取火
满屏的火焰中,一双手捏就泥土,烧制出各种陶器。
人们用它盛水做饭,存续余粮。
矿石在其中产生剧烈反应,青铜器和铁器成型。
人们用它开垦土地,战场杀敌。
属于火的光辉慢慢消退。
寂静的山野间,花鸟虫鱼窃窃私语,丛林野兽怒吼嘶鸣。
一人盘坐于地,看尽天上星宿,山川脉络,观察着鸟兽足迹,草木形态。
终似顿悟,他描摹绘写创造出种种不同的符号,赋予它们不同的涵义,并将其传播使用。
那一个个生动灵活的象形文字在镜头前轮番闪现。
始作书契,以代绳结——仓颉造字。
【啊啊啊啊啊,燃起来了,这就是远古人的智慧吧】
【虽然我不是人族,但我看得头皮发麻,太震撼了】
【他们没有神话里的巨人所拥有的能量,但是能够靠自己的创造一步步向前,这种感觉……】
【渺小又坚韧,平凡又伟大对吧?】
【狠狠的共情了,在如今的星海,哪个智慧种族不是这样,从无到有,一点点摸索着向前,探索这宇宙无尽的奥妙】
【从上一场比赛我就开始记笔记了,太极,五行,盘古,女娲,结绳记事,钻木取火,仓颉造字……还有啥?这对我很重要,我决定论文就写华夏文明】
【还有农村,革命,易经,凌家滩玉版玉龟】
【写论文的兄弟,你是认真的吗?你看不出来这华夏文明有多丰富吗?】
【叫我姐妹,谢谢,我说着玩呢,主要是想背地里去了解了解,下一场比赛的时候比你们多知道亿点点】
【要不要这么狗?看个首播而己,你想卷死谁?给你个机会,拉个小群,把你知道的都告诉我】
【哪需要那么麻烦,论坛建个专门的话题不就行了】
首播间里,又只剩下山南的身影。
就在观众情绪起伏,激动难言的时候。
水墨色的方块字再次出现。
他们立刻停下准备激情输出的双手,屏息等待。
“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之前出现过的象形文字好像活了过来,在空气中游弋。
令首播间观众们感到熟悉的龟甲再次登场。
它被放在火上炙烤,噼啪作响,出现一道又一道交错的裂纹。
象形文字翘着脚丫爬上背甲,一个个挨着躺倒。
甲骨文——龟甲卜辞。
星际通用语一左一右出现在龟甲两边。
左边是原文,“彖高,鼓一,兔生。兔生既除,舜受号于文山。彖如知何?”
右边是译文,“高山上出现了一只鼓,有一只兔子诞生了。这个兔子出现之后,舜就在文山受到了尊号。”
龟甲慢慢淡出,画面正中间出现一件青铜尊。
凝重雄奇的造型,严谨且富有变化的纹饰。
镜头围绕着这具泛着黄金般色泽的青铜尊旋转,最后定格在尊底的122字铭文上。
金文(吉金文字)——何尊。
泛着金黄色泽的何尊逐渐被时光浸染,整个尊身染上铜绿。
尊底的文字顺着尊壁爬出,在青铜尊的边缘一跃而起。
形成了一幕幕影像。
一个国家兴盛繁荣。
一座都城拔地而起。
两位少年关于王朝不忘初心的对话。
时光流转,王朝覆灭,少年身影不再。
只余一鼎青铜尊沉默的守望这片土地。
转眼,六王毕,西海一,天下的文字统一。
官方所用——篆书。
民间流行——隶书。
“形体方正,笔画平首,可为楷模”——楷书。
《兰亭序》铺开,疏朗有致的布局,挺秀双逸的风神,变化多端的笔法,纵横自如的取势——天下第一行书。
最后,盘古开天,女娲造人,钻木取火,仓颉造字……
所有画面浓缩,成为印在课本上的简体汉字。
从甲骨文到简体汉字的演化过程,展现在教室里的课件上,学生们跟着老师念诵摹写。
文明,始终有人传承,未曾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