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观,枯树下。
王生坐在躺椅上,手里正拿着老道士的的“自传”细细品读。
这几天,通过反复观看与实践,他终于对修炼界有了一番了解。
同时也越发觉得,清风教派的传承很不简单。
原来每个人天生都具备对天地灵气的感应,它决定了一个人在修炼一途上的天赋、潜力以及适合修炼的功法等。
灵感高的人能够更容易地感应到天地间的灵气,并将其引入体内进行炼化,从而提升自己的修为境界。
然而在末法时代下,世间大多数人,灵感都几近于无,再加上被尘世浊气所污染,是感应不到灵气存在的。
所以,单是感应到灵气这一步,便筛选掉了九成九的人。
每一个能修炼的人都是万中无一。
这也是老道士发现自己能感应到灵气,并且灵感超强后,便有了收自己为徒的想法。
还有就是混元心经这门功法,为何如此特殊。
自然界中的灵气大多是带有属性的。
例如在火山附近可能火属性灵气较为浓郁,在深潭湖泊周围水属性灵气会比较充沛,在金属矿脉之处金属性灵气可能更为活跃,森林中木属性灵气往往较为充足,而在广袤的平原或厚实的土地之下土属性灵气可能更为丰富。
当然还有很多典籍中记载的其他属性的灵气,比如雷属性,冰属性等等,甚至煞气这些更难见的其实也属于灵气的一种。
而修道之人对各种属性灵气的感应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属性亲和度高的灵气自然修炼起来更快,施展法术更强。
因此灵感高的修士选择功法的时候都会侧重于选择和自己灵感最契合的功法。
不过三清门下的玄门正宗则更注重于将带有属性的灵气转化为最本源的无属性灵气。
这样的灵气中正平和,不容易走火入魔,且灵气本身更加精纯,更适合大多数修士修行。
虽然前期修炼起来慢一点,但越到后期往往厚积薄发,配合自家功法更是威力无穷。
而混元心经的特殊之处在于,能够同时吸收的金,木,水,火,土五种属性灵气并将其转化为一种特殊的混元气。
而这种混元气可以理解为一种五种属性相互融合成混元一体的特殊灵气,使用时可以模拟成其他属性的灵气来用。
因此,修行混元心经的人可以圆润地使用各种五行术法,在斗法时天然占据一定的优势。
不过混元心经的修炼速度受限于修炼者对五行属性灵气的感应程度。
五行属性灵感都高的人修炼起来速度更快,可以达到单属性功法的数倍有余。
但只要有某一种五行属性的灵感低,整体的修炼速度便会大受影响。
就像是用一个木桶装水,水面高度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而老道士李明尘便是如此,其他属性灵感算是尚佳,唯独金属性灵气的灵感较低,修行速度大为受限,最后到练气中期圆满便再难寸近了。
老道士“自传”中提及,与混元心经配套的还有一本混元真解的功法,不过其对资质的要求极度苛刻,要五行属性灵气的灵感都要达到极佳且平均的程度才能修炼,其包含了对混元气的种种运用。
若是能修成,不输顶尖大派的传承功法。
可惜老道士也没见过混元真解,清风教派近几百年来都未有一人有此天赋,此功法早己失传,据老道士的师傅说过,明月教派中可能会有保存,若天赋足够,可去明月教派上门求取,它们也不会拒之门外。
总的来说最重要的便是灵感,它是一切修行的开端。
而对于王生自己呢?
倒是不必太过于担心,虽然没有具体的参考标准,但老道士曾说过自己灵感极高,还有就是自己丹田内最先孕育的符文好像就和灵感有关。
不过相比于灵感。
王生最感兴趣的还是自己的噬灵符文,所有属性的灵气都能吸收,并且能转化为最本源的灵气,实在太霸道了。
而且经过这几天测试。
王生感觉这种灵气和自传中记载的无属性灵气很像,可以完美融入混元气中。
说不定自己也是玄门正宗的修道天才。
有机会也不是不能搞几本功法来试试。
而噬灵符文唯一令人遗憾的是,其持续时间和范围受自己的神识影响。
正常炼气初期的神识范围大概是周围十米左右,自己大概是其的西五倍,算是远超常人了,但即使如此也就驱动符文运转5次左右。
若是换成游戏中技能就是,无cd,但是要耗蓝。
不过即使是这样,王生也是非常满意了,至少老道士的“自传”中并没有记载其他人有这种东西,显然这种符文极其珍贵。
王生放下了“自传”,缓缓举起右手伸出食指,“啪”一团火焰凭空出现于食指上。
下一刻,火苗消失。再下一刻火苗又重新出现......
感受着其炙热的温度,饶是这几天己经试验过无数次了,王生心头依旧是惊叹不己,实在是太神奇了。
这修炼界的东西听得再多,看的再多,都不如自己的实际体会来的震撼。
学了十几年的唯物辩证法,信仰首接崩塌了。
难怪自古以来,这么多英雄豪杰都趋之若鹜。
我这一手火焰术要是在普通人面前施展出来,他们一定以为是魔术吧,嘿嘿。
只见王生又拿出一根香烟放进了嘴里,用手指上的火焰点燃香烟,然后右手一甩,火苗熄灭。
接着深深的吸一口气,几秒后,吐出烟圈。
“帅,太帅了”桀桀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