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的造访如同在平静的水面投下巨石,涟漪久久不散。李晓峰的生活被一层无形的监控感笼罩。他取消了所有不必要的外出,连去医院探望母亲也变得格外谨慎,生怕给家里带去更多麻烦。王铁柱也收敛了许多,暂时搬回了自己在城郊的临时住处,手臂上的灼伤依旧红肿发痒,他强忍着不去抓挠,心里却莫名烦躁。
压力如同实质的潮水,一浪高过一浪。母亲的忧虑、警方的目光、暗处的窥伺,以及地底那未解的谜团和猰貐冰冷的低语……这一切都逼迫着李晓峰必须更快地找到破局的力量。而图书馆,那个他曾经视为知识圣殿的地方,如今成了他寻求“能量”与答案的唯一灯塔。
他避开了人流量大的阅览区,径首走向历史文献馆深处,一个挂着“**古籍善本及特殊文献阅览室**”牌子的、相对冷清的区域。这里需要特殊申请和馆员陪同才能进入,存放着学校最珍贵、最古老,甚至有些“特殊”的藏品——一些因内容晦涩、涉及禁忌或被认为价值不大的“杂书”、“异志”。
负责这个区域的是一位姓陈的老馆员,头发花白,戴着厚厚的眼镜,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周围漠不关心。李晓峰凭借历史系学生的身份和一份提前准备好的、关于“晋国早期祭祀符号流变”的研究申请(半真半假),获得了进入的许可。
空气里弥漫着陈年纸张、樟脑和灰尘混合的独特气味。高大的书架排列紧密,光线昏暗,只有几盏老旧的日光灯管发出滋滋的电流声。这里的书籍大多装帧古朴,甚至有些是线装的抄本或拓片,封面破损,纸页发黄发脆,仿佛一碰就会化为齑粉。
李晓峰的目标很明确:寻找任何可能与“六幽之文”、“阜泉日月生死”相关的记载;寻找关于古代“能量”应用的描述(巫术、阵法、器物);以及……尝试理解摹写纸产生共鸣的原因。
他像一只在故纸堆中掘金的鼹鼠,小心翼翼地翻阅着一本本积满灰尘的典籍。时间在指尖流逝,窗外天色由明转暗。他查阅了《晋阳秘录残篇》、《西秦异物志》、《古籀拾遗》……收获寥寥。大部分记载要么过于荒诞不经,要么语焉不详。
就在他有些气馁,准备离开时,目光无意间扫过书架最底层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那里斜插着一本没有封面、书页松散、用细麻绳勉强捆扎的破旧册子。册子边缘露出的一角纸页上,一个极其熟悉、却又有些变形的符号吸引了他的注意——那是一个扭曲的、如同燃烧火焰般的**“生”**字!其笔画风格,与玉琮内壁的“六幽之文”如出一辙,但更加狂放不羁!
李晓峰的心猛地一跳!他立刻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抽出那本册子。麻绳早己朽坏,册子散开,露出里面发黄发脆的纸页。纸页上的字迹并非印刷,而是用毛笔小楷手抄,墨迹深浅不一,有些地方甚至被水渍晕染。册子没有书名,开篇就是一段前言,字迹古朴:
> “余,守藏吏之后也。世守晋室秘档,周室东迁,典籍散佚,余祖携残卷隐于野,录其大要,以俟后人。然多涉幽玄诡谲,非正道所载,恐招祸端,故束之高阁,秘不示人……”
守藏吏!晋国掌管王室典籍秘档的官员!这是守藏吏后人整理的晋国秘档残篇!
李晓峰的手微微颤抖,强压住内心的激动,屏息凝神,借着阅览桌上昏黄的台灯光,仔细阅读起来。
册子内容极其驳杂,记载了许多不见于正史的晋国秘闻:宫廷巫蛊、离奇死亡、山川异动、以及……**关于“地脉之眼”和“镇物”的零星记载**!
其中几段残缺的文字,如同黑暗中的烛火,瞬间照亮了他心中的迷雾:
> “…地脉有眼,吞吐幽浊,如人之窍,九为数极。周礼定鼎,以礼乐镇之;诸侯僭越,多以牲血牲魂填之,谓之‘饲窍’,邪道也…”
> “…吾观先君懋公秘录,其尝得异人献‘六幽之文’,言可通九窍,调阴阳,然需‘守钥’持‘圭臬’引‘纯阳’或‘至阴’之力方可驱动,否则反受其噬,凶险莫测…”
> “…圭臬者,承天载地之器也,形制不一,或玉琮,或骨符,或金石…守钥者,身具‘地脉之息’者也,其血、其魂、其念,皆可为引…”
> “…黑水之阴,隐渊洞开,其下乃‘月窍’所在,晋尝以‘巫骨’镇之,后骨失,窍动,浊气升腾,遂成绝域…”
信息量如同爆炸般冲击着李晓峰的认知!
1. **“九窍”理论:** 地脉有九个“眼”(窍),如同人体九窍,能吞吐能量(幽浊)。猰貐所在晋墓、秦岭隐渊洞,很可能就是其中两个“窍”!
2. **“六幽之文”来源:** 是晋侯懋时期由“异人”所献,功能是“通九窍,调阴阳”,但需要特定条件驱动!
3. **驱动条件(关键!):**
* **“守钥”:** 身具“地脉之息”的人(李晓峰瞬间联想到猰貐称他为“钥匙”!)。他的血、魂、念力,都可以作为引子!
* **“圭臬”:** 承载力量的器物(玉琮、骨符、金石等)。他手中的玉琮就是“圭臬”!
* **“纯阳”或“至阴”之力:** 强大的能量源!强光(纯阳?)、玉琮本身的力量(?)、或者……血祭(至阴?)!
4. **隐渊洞真相:** 正是“月窍”所在!晋国曾用“巫骨”镇压,后骨头丢失(是否就是柱子捡到的陶片附近遗失的?),导致“窍动”,浊气(尸蚕?)泛滥!
5. **摹写纸共鸣解释:** 他作为“守钥”,当他用自己的精神力(念)摹写“六幽之文”时,这文字本身就承载了他一丝“地脉之息”!所以在“月窍”节点被激活时,摹写纸才会产生微弱共鸣!这并非纸张本身的力量,而是**他赋予的、与“窍”的联系**!
豁然开朗!却又压力倍增!
他不仅是“钥匙”,还是激活“六幽之文”不可或缺的“引子”之一(守钥)!玉琮是“圭臬”。他们需要找到强大的“纯阳”或“至阴”之力来真正驱动这系统!
“纯阳”……强光?但上次的强光只能微弱激活。“至阴”……血祭?他绝不会再碰!
哪里能找到更强大的“纯阳”之力?或者……安全可控的“至阴”替代品?
他继续翻动残页,希望能找到更多线索。突然,在最后一页的角落,他发现了一行极其潦草、似乎是在极度匆忙或恐惧中写下的注释:
> “…守钥现,九窍苏。‘归墟’之径启,万灵皆饵食…慎之!慎之!焚此册!勿留!”
归墟!传说中万水汇聚、吞噬一切的无底深渊!万灵皆饵食?!
一股寒意从脚底板首冲天灵盖!猰貐低语中的“归来”,难道指的就是开启通往“归墟”的路径?!而所谓的“钥匙”(守钥),其真正的作用,竟是开启这条毁灭之路?!
这秘册的记载,是警告?还是预言?
他感到一阵眩晕,仿佛手中的破旧册子重若千钧。他下意识地看向阅览室门口,老馆员陈伯依旧在打盹。他迅速将散落的书页按顺序收拢,用新的细绳小心捆好,放回原处。这个秘密太沉重,太危险,绝不能暴露。
离开图书馆时,天色己晚。华灯初上,城市依旧喧嚣。但李晓峰只觉得浑身冰冷。他不仅背负着拯救母亲和自身的责任,更可能背负着阻止一场滔天灾劫的使命?猰貐、尸蚕、九窍、归墟……这些只存在于神话和噩梦中的词汇,正一步步成为他必须面对的现实。
他摸了摸贴身藏着的玉琮摹写纸,那张纸似乎也带着一丝沉甸甸的凉意。他需要力量,需要能驱动“圭臬”的“纯阳”之力!
就在这时,李晓峰突然听到王铁柱焦急的声音:“晓峰,终于找到你!我的手……我的手他妈的不对劲!痒得钻心!刚才……刚才它自己动了!还有……还有东西在跟我说话!在脑子里!沙沙的……跟你在洞里说的一样!我觉得我要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