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定南北朝
鼎定南北朝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鼎定南北朝 > 第363章 拿捏杨津

第363章 拿捏杨津

加入书架
书名:
鼎定南北朝
作者:
碧海思云
本章字数:
9658
更新时间:
2025-07-07

斛律光和王思政、韦孝宽、李穆、段韶接到命令,很快就来到中军大帐。陈元康眼见杨津尚未到来,忍不住将斟酌良久的话说了出来:“主公将战利品据为己有,又要借给杨刺史,朝廷那恐怕不好过啊。”

看了卫铉一眼,陈元康续道:“朝廷及中枢要员一般不要粮食和军械,但是他们对真金白银异常执拗。作战的将军们一旦打了胜仗,都会把部分钱财送给朝廷,以免中枢恶意刁难。尔朱大都督以前也把大部分战利品送给朝廷;他为了满足贪婪的中枢要员,甚至变卖了家产,然后将之送给朝中贪官污吏。正因如此,所以他在创业之初,不但没有受到弹劾,反而屡屡升迁。我等有尔朱大都督在前,是不是应该加以效仿?”

听闻此话,“五少”顿时面红耳赤,心头火起。年纪最小的斛律光最是冲动;他霍然起身,愤然道:“司马,我军将士浴血奋战,死伤无数;缴获的战利品连奖赏有功将士、抚恤死伤将士都嫌少。即使富余,也应该用来募集军队,而不是送给中枢那些狗一样的东西。”

王思政和韦孝宽、李穆、段韶深知朝廷异常黑暗,但现在习惯了上党的运作模式,自然也能理解斛律光的心情。更可耻的是朝廷从来没有给上党提供一钱一粮、一刀一甲;一切都是卫铉苦心孤诣攒、妥协、博弈出来的。

个中艰辛,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上党军如今打了胜仗,战利品自然归上党军;凭什么要把将士们用生命换来的战利品送给那些可恶蛀虫?

陈元康明白“五少”的愤慨之情,苦涩的说道:“我能理解诸位将军的心情,但主公羽翼未丰,有些事再不甘也要做,否则朝廷那关根本就过不去。就拿最为实在的军功和升迁来吧,如果我们得不到朝廷和贪官污吏支持,军中将士休想封赏、升迁。”

“五少”为之默然,他们固然心不甘情不愿;心中却明白陈元康说得没错——因为世道就是如此黑暗。

见陈元康一心为己着想、“五少”纯朴忠贞,卫铉大为欣慰,缓缓地说道:“‘水至清无鱼,人至贱无敌’;要是和中枢要员硬碰硬,定然撞得头破血。只不过这一切,又与我卫铉何干?”

陈元康:“???”

五少:“???”

看到六人瞠目结舌、呆若木鸡。卫铉意味深长的说道:“上党行台近来太过耀眼,你们就没有发现‘行台都督’需要韬光养晦么?”

帐中六人瞬间便反应了过来,韦孝宽更是激动的说道:“主公是说自污?”

“对。”卫铉点头道:“我升迁得太快,早就惹人妒忌;若我是道德君子,朝廷如何封赏?”

“此番便是灭了杜洛周、葛荣,我也要想尽办法了却此功,之后泯然众人、深耕上党七郡。而自污无疑是平功的最佳方式。唯有如此,太后和至尊方能放心用我,因为他们觉得抓到了我的把柄,随时都能将我一撸到底。”卫铉停顿了一下,又道:“与惹人注目的虚高职务相比,我更注重实实在在的钱粮,钱粮也是上党之所急需。”

顿了顿,似笑非笑的提醒道:“你们别忘了,我们军中还有充当‘朝廷耳目’的朱监军。”

朱岱林原本是奉命监督卫铉的,只是斗了一番之后,他败得丢盔弃甲,之后经受不住卫铉的“糖衣炮弹”,从而变成了卫铉的棋子。

除了朱岱林这枚棋子以外,卫铉还有呆在胡太后身边的元季聪;这个小老婆冰雪聪明、足智多谋,且又深得胡太后信重。

有元季聪在宫廷当内应,胡太后一切决定都瞒不过卫铉。若胡太后不死,她极有可能爬到女侍中位置之上;而且还很快。

听罢,六人心领神会的笑了。

六人明白卫铉的用意;他这是打算用自污来功过相抵呢。只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卫铉确实是升官太快,需要认认真真的经营一下。这回如果不能功过相抵,朝廷近来都不知如何册封他了,而与虚高的虚职相比,缴获的钱粮物资肯定更加实用。

同样道理,上党行台文武官员都是卫铉提拔于微末,如今却是人人身居高处,他们也要沉淀。

至于军功,有的是获取的机会。

“主公,杨刺史到了。”刚刚议完,一名都伯入内禀报。

卫铉率众出帐相迎。

一眼看去,只见一名年约六旬的文官远远走来。此人正是定州刺史杨津,杨津有几分文人的飘逸气质,不过担任定州刺史以来,日子过得相当艰难,且又带领军队打仗以及坚守北平城。所以他的身上比上次少了几分意气风发的得意,多了几分沉稳之色。

“杨刺史来访,有失远迎,还望海涵。”卫铉好整以暇的站在帐前抱拳一礼。

“卫都督刚刚取得大胜,需要做善后之事。善后是一件非常繁的事情,甚至比打仗还要头疼。却是老夫刁扰了。”杨津抱拳还礼,微笑着说道。

“刺史,请入帐一叙。”卫铉示意道。

“都督请。”杨津亦道。

宾主入帐就座,又是一番寒暄。两人都没有提过往恩怨。况且杨津此前是让家族势力发力;而两人之间又没有红过脸、撕破脸,故而明面上是没有“恩怨”可言的。

“北平城外战事已经结束,城里正要刺史安抚北平城民心、军心,刺史此番前来军营,可是为了军情?”结束了寒暄,卫铉将话题引入正题。

“正是为军情而来。”杨津笑了笑,叹息着欠身道:“定州久经战事,民不聊生、满目苍荑;北边战事又未结束,还请都督帮衬一二。”

“杨刺史乃是定州之首、卫某是并州朔客;然而我们都是为了朝廷效力,自当守望相助。”卫铉话音一转,说道:“此番杜、葛二贼意图据河北自立,颠倒皇权;我上党军为大义而来,欲抓二贼入京以正国法。然我上党军战至如今,不仅伤亡惨重、人困马乏,还要处处分兵,已然首尾难顾、有心无力。实不知如何帮衬杨刺史。”

卫铉说得点滴不漏;简而言之,就是有心杀贼,奈何无力。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卫铉就是协助定州作战的客军,一切当以定州为主,偌大的富饶的定州却要请求上党军这支“小小”的地方军出头,实在说不过去。

杨津自也品出个中意味,他觉得卫铉比上次更为成熟同时,心中也泛起了一丝丝的苦涩。更让他为难的是卫铉不但完美的完成了客军应尽的职责,而且钱粮充足,根本就不需要定州协助;卫铉要是有心,随时都能一走了之。

因为朝廷给卫铉安排的任务就是这些,而他们上党军战至现在,早已超额完成了。

至于大义什么的,根本套不了“伤亡惨重”、“处处分兵”、“有心无力”的卫铉。

一时之间,杨津也不知如何是好,更不知如何利用和指使上党军帮助定州。只好放弃上党军帮他作战的幻想,言归正传的说道:“上党军的难处,老夫有所了解。我定州此刻也有一战之力,然粮草辎重严重不足。而据老夫所知,王延年在军营之中囤积大量物资,卫都督此前杀了敌军守军措手不及;这些物资应当完好保存了下来。都督能否匀出一些?”

而这,也是杨津此来的主题。

“营中粮草辎重,的的确确成了上党军的战利品。”卫铉一本正经看着杨津:“然则正如杨刺史此前所言,善后是件非常繁琐之事。除开奖赏和抚恤军中将士之外,还要按制将部分战利品交给朝廷。一旦按制上交朝廷之后,我个人恐怕还要私自掏钱奖赏和抚恤军中将士,若不然,将士们定然与我闹。是故缴获虽多,却也是杯水车薪。”

停顿了一下,又道:“杨刺史的难处,我能理解,但是我也是有心无力啊,总不能为了外人致上党军将士哗然吧?要是换作杨刺史,想必杨刺史肯定也是为定州着想,之后才会考虑友军。”

杨津听得明白,卫铉就是不愿资助一二。

默然半晌,杨津低声下气的说道:“卫都督言之在理,只是北平城内物资匮乏,若是得不到补给,城中八千将士实在无法坚持了。”

卫铉沉吟半晌,缓缓地说道:“此前,我已经和李神刺史商议好,今后由我军对付杜洛周,他负责讨伐葛荣。不日,我就出兵,协同任城王剿灭杜洛周。而据我所知,范阳城囤积的物资极多,范阳更是有防无兵,杨刺史可率军攻取,一应物资自归刺史所有。”

“范阳固然粮草充足、有防无兵。然而北平断粮已久,老夫此前为了守住北平,将百姓微薄粮食统一调配,承诺战后立刻加倍补偿。北平之危今得都督解除,若老夫不能及时补偿百姓、不能及时奖赏将士,全城军民必将哗然,再也无人相信老夫,又哪来的北伐范阳?”说完自身困境,杨津深施一礼道:“是故,老夫恳请都督调借一些粮草物质,以解老夫燃眉之急。事后,必将如数奉还。”

说到这里,一切都进入了卫铉的设想。不过此刻的杨津的确是没得选了。

“杨刺史,我不通算术,也不知如何调配物资。”卫铉言罢,目光看向陈元康,佯装严肃的说道:“陈司马,此事由你负责,务必满足杨刺史之所需。否则,休怪我不客气。”

卫铉现在还不擅长和老狐狸们扯皮,而陈元康在京城权贵面前撞得头破血流,且又明白卫铉的谋划、谋算;他肯定知道如何去跟杨津交涉、协商。于是卫铉索性将此事交给陈元康负责。

陈元康闻言,微笑欠身道:“卑职遵命。”

卫铉点了点头,起身对杨津说道:“杨刺史,我当下不仅要慰劳受伤士兵,还要支持犒劳事宜,着实是抽不时间细谈。而陈司马乃是都督府司马,他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什么事都可以与他详讲。”

听了此番暖人的话,陈元康大为激动。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情绪油然而生。

“都督请便。”杨津亦是起身道。

。。。。。

当晚,军营空地篝火熊熊,将士们杀羊宰牛、处理死马,每个人的脸上都流溢着浓浓的喜悦之情,大口啃咬烤肉、大口喝酒。

这些军中大汉不识几个大家,可他们素来豪迈豪爽、死要面子,此时吃了肉、喝了酒,便自吹自擂起来。一个比一个能吹,连篇大话、荤话满天飞。

卫铉和军中高层所在的篝火旁也不例外。段荣喝了一皮囊的酒,大着舌头说他当年“跃马枪挑太原十八名妓,杀得‘敌军’苦苦求饶。”

段韶望着尽情吹嘘、得意洋洋的父亲,连翻白眼;他都为自己的父亲感到羞耻。就那鸟样,还“枪挑太原十八名妓”?

这种话,连鬼都不信。

醉醺醺的达奚武被人问起,很是“矜持”的说他战绩不如段荣,最多就是“夜‘斩’帝都二十八楼。”

到了若干惠这儿,那就更加厉害了,他说自己“瞬息之间播洒万千子女。”

众人尽都狂笑,不服不行。

若干惠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气势睥睨的享受全场“膜拜”。

这一刻,他就是万千星辰中最为耀眼那一颗。

卫铉听着大家的话,笑得肚子都疼了。乐不可支的和大家一起享受大胜喜悦。

“主公……”陈元康忽然来到卫铉身边坐下,说道:“杨刺史以弘农杨氏的名义立了字据。”

“哦?”卫铉放下手中的羊腿,笑问道:“他要借多少?”

“粮食十二万石,铜钱绢帛、武器装备、铁铠皮甲全都要。另借六千匹战马。”陈元康笑了笑,续道:“卑职想好了,我军即将北上,二万七千石粮食已然足够,而笨重的铜钱、绢帛、武器装备、铁铠皮甲若是不借,则会成为累赘。至于战马,可用伤马以次充好。既然杨刺史想要,索性一并贩卖,只留下金银即可。”

敌军也是有骑兵的,上党军今天打了两场大战,先后从王延年军、从军营之中缴获一万三千多匹战马。

上党军把伤马换了以后,仍旧还有战马可借。

看了卫铉一眼,陈元康笑容可掬的说道:“王延年和他的所有俘虏,卑职全卖了。”

卫铉大乐,笑问道:“你卖了多少钱?”

陈元康答道:“一时半会之间谈不拢,明天还要详谈。但不知主公需要什么?”

“我们只缺粮食,你将全部物资折成粮食算,然后让杨氏送到上党。”

“主公,武器装备、铁铠皮甲也不要了么?”

“不要。”卫铉摇了摇头,说道:“上党产铁,只要人手充足,武器铠甲很快就能产生出来。为了激励境内工匠、民夫,为了振兴商业,我们可以把这些贩卖出去,然后用钱粮和本地百姓购买。长此以往,上党每个人都有钱粮赚。只要上党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钱粮,他们都会购买生活必需之物。”

与严守礼教的南梁相比,鲜卑人建立的魏朝比较“灵活”,他们注重实在的利益,也不会恶意排斥商人、商业。所以卫铉从来不担心上党大兴商业会惹人排斥、弹劾。

他刚才那番话以及交易的决定,就是为了繁荣上党商业,使上党百姓、官府从中大受裨益。

陈元康是当代智者,他明白主公的心思,沉吟半晌道:“主公,卑职明白了。”

“杨刺史有求无人,我们占据了谈判的主动,明天尽管狮子大开口。去吧,明天将这桩生意谈妥。”卫铉说着,捧起面前大木盘,交给了陈元康:“你也辛苦了,拿去。”

“多谢主公。”陈元康双手接过装有大半只烤羊的木盘,既是哭笑不得,又是感激在心。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