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哟,
今儿个咱得唠唠那位大名鼎鼎、
“折腾”出好大动静的梁太祖朱温,
那故事啊,
可比戏台上的闹剧还精彩,
跌宕起伏、
五味杂陈呐。
朱温他家呀,
老爹朱诚,
就是个普普通通在田间“修理地球”的庄稼汉,
一辈子勤勤恳恳,
最大的梦想不过是家里能冒个尖儿,
别老被穷日子拿捏得死死的,
可命运这“老顽童”,
没让他如愿,
早早把他拽走喽,
留下朱母一个人,
守着几个“皮猴”般的孩子,
在那苦日子里“摸爬滚打”。
朱温打小儿就是村里的“混世小魔王”,
整日带着一帮“小萝卜头”,
上蹿下跳,
那折腾劲,
像极了捅了马蜂窝的调皮鬼,
嗡嗡嗡地没个消停。
掏鸟窝,
那是轻车熟路,
比猴子还麻利,
顺着树干就往上蹿,
惊得鸟儿吱哇乱叫,
跟抗议似的;
下河摸鱼更绝,
浑身湿漉漉,
泥巴糊满脸,
活脱脱像刚从泥坑里打滚出来的“小泥仙”,
手里攥着几条小鱼,
还咧着嘴炫耀,
把村里大人气得直翻白眼,
又拿他没辙。
他跟兄弟几个,
性格大不同。
哥哥朱全昱,
老实得像地里默默生长的老玉米,
沉稳憨厚,
瞅着朱温调皮捣蛋,
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
成天念叨:
“你这泼猴,
能不能稳当点,
别净惹事儿,
咱还指望好好过日子呐!”
朱温呢,
左耳进右耳出,
心里琢磨着:
“哼,
这巴掌大的地儿,
哪够我施展拳脚,
外面那花花世界才是我的‘菜’!”
弟弟朱存和他臭味相投,
俩人一对眼,
火花噼里啪啦,
听说外头打仗能闯出大名堂,
一拍即合,
跟扔破抹布似的,
把锄头一撂,
投奔黄巢起义军去了,
那气势,
仿佛要去抢金山银山,
把家里人惊得下巴差点掉地上。
到了起义军里,
朱温跟开了挂似的。
战场上那勇猛劲儿,
恰似饿了三天三夜的野狼闯进羊圈,
眼睛放光,
大刀挥得虎虎生风,
“咔嚓咔嚓”,
官兵在他跟前就像纸糊的,
一捅就破。
跟着黄巢南征北战,
立功跟下饺子似的,
官职一路飙升,
成了起义军里的“大红人”,
手底下聚起一帮弟兄,
都眼巴巴瞧着他,
指望跟着这位“朱大胆”吃香喝辣、
建功立业,
这就算是在乱世里初步崭露头角,
扎下根基啦。
咱再说说他那“真性情”,
有时候真挺逗。
打了胜仗,
缴获金银财宝堆成小山,
他站在营帐中间,
双手叉腰,
扯着嗓子喊:
“兄弟们呐,
咱这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
从阎王爷眼皮子底下抢来的富贵,
今儿都别装斯文,
敞开肚皮吃,
放开手脚花,
好酒好菜使劲造,
谁要是扭扭捏捏,
我可瞧不起啊!”
话落音,
营帐瞬间成了欢乐窝,
篝火噼里啪啦,
肉在火上滋滋冒油,
酒香飘得老远,
士卒们脸红脖子粗,
划拳吆喝,
朱温也跟着起哄,
敞着怀,
肚皮都露出来半截,
活像个绿林大当家,
和小兵们勾肩搭背,
没一点将军架子,
那热乎劲儿,
能把冰雪都给融化喽,
部将们心里也嘀咕:
“咱这头儿,
虽然看着糙,
可对咱是真不赖!”
但这人呐,
复杂得像个多面魔方。
前脚还跟兄弟义气千秋,
后脚就“掉链子”,
玩起卑鄙手段。
黄巢起义军势头一耷拉,
朱温眼睛珠子一转,
心里打起小算盘:
“这老东家看样子要‘凉’,
我可不能跟着陪葬。”
转头就给唐朝抛媚眼、
递降书,
那速度,
比兔子跑还快。
还写信给昔日一起扛过枪的战友,
甜言蜜语劝降:
“兄弟啊,
别犯傻啦,
跟着黄巢没前途,
快跟我投大唐,
吃香的喝辣的,
要是执迷不悟,
可别怪我刀枪无眼呐!”
把老东家的底细抖落得干干净净,
踩着人家往上爬,
脸皮厚得,
子弹都打不透,
妥妥一“乱世投机客”。
投了唐朝后,
朱温借着朝廷名头,
开启“疯狂扩张”模式。
他手底下那帮部将,
葛从周、
庞师古,
那都是战场上的“战神”,
打起仗来嗷嗷叫。
朱温驭下可有一套,
平日里赏赐跟下雨似的,
金银财宝、
绫罗绸缎,
大把大把撒出去,
把部将们哄得死心塌地:
“跟着朱公,
有肉吃、
有酒喝,
还有爵位拿,
咱可得拼命呐!”
可要是谁犯了军规,
他立马翻脸,
军法处置,
毫不含糊,
那眼神冷得能冻死人,
让犯错的人腿肚子直打转。
带着这帮虎狼之师,
今天踹这个藩镇一脚,
明天抢那个割据势力一块地盘,
势力跟吹气似的膨胀,
地盘越来越大,
腰杆也越来越硬。
再瞧他那私生活,
哎呀,
简直是“乱成一锅粥”,
荒唐得没边儿。
他连自家儿媳都不放过,
几个儿子在外头带兵打仗,
风里来雨里去,
他倒好,
把儿媳们叫进宫里,
美其名曰“伺候”,
实则暗通款曲,
勾勾搭搭。
宫里都传得沸沸扬扬,
像烧开的水壶,
“咕嘟咕嘟”冒闲话。
儿子们心里恨得牙痒痒,
可还得憋着,
为啥?
还不是惦记他那皇位,
想着忍一时风平浪静,
继承大统,
这一家子乱得,
纲常都被他当破抹布扔到九霄云外了。
到了晚年,
朱温愈发糊涂,
跟喝醉的老糊涂似的,
在立继承人这事上摇摆不定,
跟挑西瓜似的,
拍拍这个,
瞅瞅那个,
一会儿觉得这个儿媳贴心,
想传位给对应的儿子,
一会儿又改主意,
把儿子们折腾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朝堂上下也是人心惶惶,
暗流涌动,
都等着看这场“夺嫡闹剧”
啥时候收场。
最后呐,
“现世报”来得贼快。
儿子朱友珪,
被他折腾得实在没招,
眼一瞪,
心一横:
“老爹,
你不仁别怪我不义!”
带着亲兵,
趁着月黑风高,
跟幽灵似的摸进朱温寝宫。
朱温正搂着美人做美梦呢,
被这阵仗吓醒,
还没来得及喊“救命”,
朱友珪一刀下去,
朱温眼睛瞪得滚圆,
估计到死都没想到,
自已“机关算尽太聪明”,
最后栽在亲儿子手里,
结束了这荒诞离奇、
波澜壮阔又臭名远扬的一生。
咱评评朱温这人,
有能耐是真有,
乱世里从泥腿子混成开国皇帝,
军事、
权谋玩得溜,
战场上像猛虎,
对手下懂笼络,
妥妥一枭雄坯子。
可人品太差,
背叛旧主、
私生活糜烂,
把亲情、
忠义当破鞋扔,
根基歪得像比萨斜塔,
建立的后梁也就昙花一现,
被后人戳脊梁骨,
说到底,
本事再大,
心术不正,
就是个遭人嫌弃的“乱世丑角”,
留下段警示后人的“反面教材”,
让人明白,
德不配位,
迟早得栽跟头呐!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