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攻略,糙汉皇帝泪奔成团宠
皇后攻略,糙汉皇帝泪奔成团宠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皇后攻略,糙汉皇帝泪奔成团宠 > 第043章 王建子嗣众多,儿子们各怀心思。

第043章 王建子嗣众多,儿子们各怀心思。

加入书架
书名:
皇后攻略,糙汉皇帝泪奔成团宠
作者:
战诸侯
本章字数:
6932
更新时间:
2024-12-05

前蜀高祖王建凭借着非凡的胆识与谋略,

在巴蜀之地割据一方,

撑起一片王土,

成就开国大业。

俗话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

而这后半句的难处,

不少便体现在子女教养与王位传承上头。

王建子嗣众多,

儿子们各怀心思,

女儿们卷入权谋,

连干儿子也身不由已,

他们的命运紧紧纠葛,

一同奏响了前蜀兴衰的跌宕旋律。

太子王元膺:烈性难驯,含冤陨落

王元膺,王建次子,

自幼便显露出果敢刚烈的性子,

行事雷厉风行,

战场上冲锋陷阵毫不畏惧,

颇有乃父之风。

王建对他期许颇高,

早早立为太子,

盼着他能承继大统,

将前蜀的江山稳稳守住。

平日里,

王元膺常跟随着老将们研习兵法,

出入军营,

麾下将士对他忠心耿耿。

一次军事演练,

王元膺纵马飞驰,

挥剑高呼:“儿郎们,

练就一身过硬本领,

方能保家卫国,

他日战场建功,

方不负我蜀地百姓!”

底下士兵齐声响应,

呼声震天。

然而,

王元膺性格刚直,

不懂迂回周旋,

朝堂之上与王建宠信的大臣徐贤妃、唐文扆等人屡屡起冲突。

徐贤妃一心想让自已儿子王衍上位,

常在王建耳边吹风:“陛下,

太子性情乖张,

行事莽撞,

恐日后难以驾驭,

危及社稷。

反观王衍,

聪慧乖巧,

更有帝王之相,

望陛下三思啊。”

王建起初并未轻信,

可听多了这类枕边风,

心里难免犯起嘀咕。

祸事起于一场宫廷宴会。

当日,华灯初上,

宴会厅内歌舞升平,

王公大臣们推杯换盏。

王元膺本就心烦意乱,

见徐贤妃的几个亲信又在席间窃窃私语,

眼神时不时往自已这边瞟,

还露出轻蔑笑意,

心中怒火“噌”地一下就冒了起来。

他端起酒杯,

大步走到那几人跟前,

怒目而视:“你们几个,

鬼鬼祟祟,

背地里又在编排本太子什么?”

其中一人仗着有徐贤妃撑腰,

阴阳怪气地回道:“太子殿下这话说的,

臣等不过是闲聊几句,

哪敢编排您呐。”

王元膺哪受得了这气,

酒劲上头,

当场拔剑相向:“哼!

少在本太子面前装蒜,

看我今日不好好教训你们!”

刹那间,

宴会厅瞬间乱作一团,

杯盘狼藉,

众人惊呼声、桌椅倒地声响成一片。

消息传到王建耳中,

他怒不可遏,

当即下令严查。

调查过程中,

各方势力心怀鬼胎,

相互推诿、抹黑,

真相愈发扑朔迷离。

朝堂之上,

王建黑着脸怒问:“此事到底如何,

你们一个个都给朕说清楚,

谁也不许隐瞒!”

大臣们面面相觑,

有的低头不语,

有的言辞闪烁,

徐贤妃更是梨花带雨地哭诉:“陛下,

太子他向来跋扈,

这次定是蓄意滋事,

可要为臣妾做主啊。”

王建怒火攻心,

失去往日的沉稳,

一怒之下,

废了王元膺的太子之位。

可怜王元膺,

满心委屈却无从辩解,

被幽禁起来。

没几日,

便传出他“暴毙”的消息。

有人说,

是徐贤妃暗中指使,

派人下了毒手;

也有人叹,

王元膺性子太烈,

不肯服软,

生生把自已逼入绝境。

以今人之眼看,

王元膺不失为将才,

有勇有谋,

心怀壮志。

只可惜身处权谋漩涡中心,

缺了些政治上的圆滑与隐忍。

在波诡云谲的宫廷争斗里,

空有一腔热血,

却敌不过小人谗言,

落得如此凄惨下场,

着实令人扼腕叹息。

他若能即位,

说不定前蜀的军队会更加强悍,

外敌不敢轻易觊觎,

历史怕是要改写。

后主王衍:荒唐误国,拱手江山

王衍,王建幼子,

生得眉清目秀,

聪慧伶俐,

自幼深得王建喜爱。

徐贤妃的日夜念叨,

多少也起了作用,

王元膺失势后,

王衍被扶上太子之位。

年少即位的王衍,

全然没了父亲王建早年的勤勉与忧患意识,

满心满眼只剩玩乐享受。

他痴迷于诗词歌赋、风花雪月,

常与后宫佳丽、文人墨客厮混一处,

吟诗作对,

好不快活。

一日,

王衍带着大队人马出宫巡游,

沿途张灯结彩,

百姓被迫夹道欢迎。

他坐在华丽车辇之上,

手里把玩着玉如意,

看着街边景致,

摇头晃脑吟道:“春日繁花映眼眸,

蜀都盛景乐无忧。”

身旁佞臣纷纷吹捧:“陛下文采斐然,

此诗一出,

定当流传千古。”

王衍哈哈大笑,

愈发得意忘形。

回宫之后,

王衍余兴未尽,

招来一众工匠,

大手一挥:“朕要修一座新宫殿,

务必奢华至极,

要让世人都知晓我大蜀的昌盛。”

工部侍郎面露难色,

壮着胆子劝谏:“陛下,

当下国库空虚,

若是大兴土木,

恐百姓不堪重负啊。”

王衍眉头一皱,

不耐烦地斥道:“哼!

你懂什么,

朕贵为天子,

住得气派些,

方能彰显国威,

休要再多言,

只管去办。”

于是,

王衍广建宫殿,

耗费无数钱财、民力。

珍奇异宝堆满库房,

美人歌姬充斥后宫。

朝堂之上,

卖官鬻爵成风,

徐氏姐妹与佞臣们把持朝政,

忠良之士被排挤在外,

政令不通,

百姓叫苦不迭。

与此同时,

北方的后唐庄宗李存勖励精图治,

听闻前蜀这般荒唐模样,

便起了征伐之心。

大军压境之时,

前蜀军队久疏训练,

毫无斗志,

将领们忙着争权夺利,

士兵们无心恋战,

一触即溃。

王衍慌了神,

全然没了平日里的骄纵,

紧急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朝堂上,

有人主战,

满脸涨红,

抱拳高呼:“陛下,

敌军虽来势汹汹,

但我等拼死一战,

未必没有胜算,

怎能轻易言降!”

有人劝降,

瑟瑟发抖,

小声嘟囔:“陛下啊,

敌军势大,

再战下去,

怕是城破人亡,

不如降了,

还能保条性命。”

王衍六神无主,

犹豫再三,

终究还是懦弱占了上风,

上表乞降。

至此,

前蜀大好江山,

被他拱手相让。

王衍此人,

空有一副好皮囊、几分才情,

却毫无治国安邦的才能与担当。

身为帝王,

不以苍生社稷为重,

沉溺私欲,

致使朝堂崩坏、军心涣散,

落得国破家亡、沦为阶下囚的结局,

实在是咎由自取。

前蜀经王建辛苦打拼积攒下的家底,

全被他败了个精光,

辜负先皇遗志,

沦为后世笑柄。

其他子嗣:各有境遇,隐没于史

王建子嗣众多,

除了王元膺、王衍备受瞩目外,

其余诸子也各有一番境遇。

三子王宗辂性情温和,

喜好文墨,

无心权力争斗。

朝堂风云变化时,

他闭门谢客,

整日研读古籍,

与文人雅士谈诗论道,

以求避祸。

前蜀覆灭后,

他隐姓埋名,

流落民间,

靠教书为生,

余生平淡,

倒也躲过朝堂纷争的血雨腥风。

一日,

好友前来拜访,

见他蜗居陋室,

粗茶淡饭,

不禁叹道:“宗辂兄,

你曾也是皇子之身,

怎落到这般田地?”

王宗辂淡然一笑:“乱世之中,

权力如刀,

我既无心争斗,

便只求安稳度日,

这平淡生活,

于我而言,

已是难得。”

四子王宗纪却恰恰相反,

野心勃勃,

暗中培植势力,

妄图在乱世分一杯羹。

可惜时运不济,

还未等大展拳脚,

前蜀已摇摇欲坠。

城破之日,

他不甘被俘受辱,

率亲信拼死抵抗,

身中数箭仍挥刀不止,

大喊:“我王宗纪就算战死,

也绝不做亡国之奴!”

最终战死沙场,

也算落得个“壮烈”之名。

王建的女儿们虽身处深闺,

却也身不由已卷入权谋。

长女嫁入权臣之家,

本欲巩固皇室与权臣的联盟,

却因朝堂动荡,

夫家失势,

受尽冷眼。

回娘家时,

她泪洒闺房,

向母亲哭诉:“娘啊,

如今夫家失了权势,

旁人都对我指指点点,

这日子可怎么过呀。”

母亲只能轻抚其背,

默默落泪。

次女才情出众,

心怀悲悯,

常暗中救济贫苦百姓。

前蜀亡国后,

她遁入空门,

青灯古佛相伴,

了却余生。

剃度当日,

她目光平静,

轻声道:“尘世纷扰,

我已看尽,

愿余生在这佛门净地,

寻得一方安宁。”

干儿子们:忠心与无奈交织

王建帐下还有几位干儿子,

他们或是早年被王建赏识,

收为养子;

或是因战功赫赫,

被赐予这份殊荣。

这些干儿子大多出身低微,

承蒙王建知遇之恩,

起初忠心耿耿,

愿为其肝脑涂地。

其中一位叫李仁罕,

作战勇猛,

冲锋时总是一马当先,

为前蜀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

王建在世时,

他严守臣子本分,

每逢出征,

必跪地发誓:“义父放心,

儿郎定不负所托,

凯旋而归,

护我大蜀山河!”

可王建驾崩后,

局势大变。

李仁罕手握重兵,

看着后主王衍昏庸无能,

朝堂乌烟瘴气,

私欲渐起。

他开始拥兵自重,

插手朝政,

与其他权臣明争暗斗,

索要高官厚禄,

全然没了昔日的谦卑恭顺。

朝堂议事时,

李仁罕公然顶撞王衍:“陛下,

老臣为前蜀出生入死,

如今要个宰相之位,

过分吗?”

王衍忌惮不已,

却又不敢轻易的动他,

朝堂之上暗流涌动,

矛盾愈发尖锐。

最终,

王衍在佞臣怂恿下,

设计诛杀李仁罕。

行刑那日,

李仁罕满脸不甘,

怒目圆睁,

仰天大喊:“我为前蜀倾尽心血,

今日竟落得如此下场!”

这番变故,

不仅寒了一干老将的心,

也让前蜀内部愈发分崩离析,

元气大伤。

从王建诸子及干儿子的命运轨迹来看,

前蜀的兴衰早已暗藏端倪。

王建凭一已之力打下江山,

可晚年家事处置不当,

没能妥善安排子嗣传承、约束臣子,

致使朝堂内部矛盾丛生。

儿子们为争皇位不择手段,

干儿子们见势生异心,

忠诚瓦解,

内耗不断;

女儿们无力回天,

只能随波逐流。

当一个王朝的核心——皇室与权贵们陷入无尽纷争,

离心离德,

那离覆灭也就不远了。

前蜀短短数十年国运,

恰似流星划过夜空,

辉煌一时,

转瞬即逝,

徒留后人在史书中感慨万千。

乱世之中,

皇室子弟身处权力核心,

本应肩负起兴国安邦之重任,

却大多迷失在私欲与权谋里。

前蜀的故事是个警示,

无论王朝初建时多么强盛,

若后续接班人德不配位、内部腐朽,

崩塌也不过朝夕之间。

王建泉下有知,

目睹子孙这番作为,

怕也是痛心疾首,

悔不当初吧。

(未完待续)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