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张祥后面有个大哥问张祥,要不要也合着买一只,这样便宜点。
张祥摇摇头,他还是决定买一整只。家里人口多,半只鸡够干啥的,每人喝口汤?
轮到张祥,社员给他挑了只四斤多重的鸡,他没嫌贵直接掏钱了。
这只鸡杀完交到张祥手上的时候他发现这鸡有点瘦,好像没什么肥油啊。
不过只要是正经鸡就行,不肥就不肥吧。张祥喜滋滋的提着一只鸡往家里走。
他就住在和平里这边。
刚走进胡同他就问道一股浓烈的鸡香味。
胡同居委会的刘大姐看着张祥和他手上的鸡笑呵呵的问道:“你也去供销社买鸡了?”
“对,看着便宜就买了。”
“还是你们钢铁工人赚钱,买鸡都是整只整只的买。我们院子都是四个人合在一起买一只鸡。”
“四个人?这买了怎么分啊!”
“嗨,两个腿两个翅膀呗。要腿的多出点钱。要翅膀的少出点钱,鸡头和脖子都给要翅膀的。这样一人也能分差不多一斤鸡肉了。”刘大姐美滋滋的说着。
“我都有几年没吃过鸡肉了。今天炖了碗鸡汤全家喝。”张祥想了想,刚刚社长好像说这鸡不适合炖汤?
不过无所谓了,不适合又不是不能。这年头鸡当然是炖汤最合算,每人都能来一碗。
张祥别过了刘大姐,一直往胡同深处走。
这一路走来发现很多人家都在做鸡肉。
整条胡同都在弥散着一股鸡肉的香味。
其中大多数都是几家合着买一只鸡的。
和他一样一人独买一整只鸡的很少。不少人向他投来了羡慕的眼神,还有父母低声的教育孩子,让孩子好好学习以后成为张叔这样的工人阶级,这样就能买得起整只鸡来吃了。
这让张祥不自觉的挺起胸膛,他骄傲了!
回到自己的大杂院他就发现自家的几个小鬼正趴在墙边悄悄的瞅着隔壁于大娘正在做的红烧鸡流口水呢。
“别趴着墙角流口水,丢不丢人。走,回家让你们娘给你们烧鸡吃!”张祥的五个孩子看着父亲手里提着的大鸡,他们发出了一阵欢呼。
注:红军自从经济崩溃之后就取消了军饷制,采取了津贴制,也就是只给战士们发零花钱。
但同时提高了军队的待遇标准。吃住都由军队负责。在抗战时期,八路军和新四军明面上的军饷标准远低于国军。
但实际上待遇却好很多。一直到解放初期,军饷制度也没有恢复,大家都还是领津贴。
一直到55年才全面恢复军饷制度。
所以建国初期就会出现开国元帅的收入还不如一个大工匠高的情况。
第四十一章 所谓幸福
张祥一家住在和平里一条胡同的大杂院的北房。
等他提着一只鸡回家的时候,他的媳妇正在厨房忙活呢。“来,今儿个咱们家业开开荤!”
啪-四斤重的净堂鸡放在案板上还真的有点分量。
张祥的老婆桂花眼睛一下就亮了。“当家的,你咋买这么大只鸡呢。”
“今儿个供销社的活鸡便宜。才4200一斤,我就直接买了一只。我也不和他们似的抠抠搜搜的。一只鸡还两三家人合着一起买,这一人能分到一口肉吃?”
张祥的语气中有一种骄傲:“我是钢铁厂的大工匠,新政府怎么说的?我们工人阶级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阶级,是创造这个世界的阶级。”
他拍了拍胸脯,一挑大拇哥,脸上那种三分得意七分骄傲的神情神气活现。
桂花拍了一下自己的男人,然后凑到厨房门口朝外看了眼,确定外面没人听到张祥的话后才走回来。
她啐了张祥一口:“你啊,就知道得意吧。做人别太张扬。今天供销社有便宜的鸡我也听说了,人家都是合着一起买的。就你张扬,一买就是一整只。生怕别人不知道你这个大工匠有钱是吧。”
“嗨,这话不就咱俩说说嘛。我又不傻,逢人和人说我有钱,我脑子烧的啊!别人问我都说我家里人口多。你、我,还有那五个半大小子。这四斤的鸡一人一筷子还能剩什么啊。”
桂花却道:“一人一筷子还不知足啊。早些年咱们家连棒子面粥都喝不上的日子你忘了?”
“这还能忘?忘不了啊,还是马列党进城后好啊!我们有了太平日子过。”
张祥有些得意,有些舒坦。
现在的日子是他这辈子过得最舒坦的一段日子。
工厂里的工资没有拖欠,厂长也不打人骂人了,准时上班定点下班,每个周末还能休息一天。
城里的物价去年还有些波动,今年算是稳定下来了。现在就连鸡肉的价格都下来了,还指望什么呢?
桂花则是在收拾着张祥带来的鸡。
“这鸡的肉咋这么厚呢?”桂花仔细打量着白羽鸡,这鸡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