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了。
吴经理说了一句:“这……您把这些饮料拿些新的给我。我召开一个董事大会吧。”
吴经理的董事大会在第二天就召开了。
十几个有股份的懂事一开始都不同意公私合营,觉得自己这边亏得慌。
但是当吴经理拿出那些饮料,并且让每人喝了一口之后。所有人都沉默了。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其实就两条路。要么和国家公私合营,要么就等着国家自己建汽水厂,等他们投产了,靠这些汽水把我们挤兑到破产。”
所以这场董事会没有开太久就全票通过了公私合营。
以后山海关汽水厂的主体经营权就收归国有。
而吴经理还担任厂长职务。
不过上面还派了一些人下来构建一个班子。
其中就以吴经理那天看见的陈来福为主。
而接下来一段时间,国家派来了各种技术人员对山海关汽水厂进行实地考察验证,并且对工厂提出了各种整改意见,以满足生产可乐的需求。因为这是换汇的大项目,而且苏联那边一直在催商务部,什么时候能把第一批可乐生产出来。
所以天津这边可以说是加班加点的对山海关汽水厂进行改造。
当曾培洪来到山海关汽水厂的时候,改造刚刚完成,生产线已经投入运营。
北平来的专家已经开始对生产进行技术指导。
同时他们也带来了很多山海关汽水厂人员看不懂的秘方(食品添加剂)。
当生产线上第一瓶可乐下线时,吴经理激动的喝了一口。
“味道和那天的一模一样!”曾培洪在山海关汽水厂考察了两天,并且对山海关汽水厂的口味和产量都做了评测。
口味不错,达到了标准。就是产量有点少,目前山海关汽水厂加班加点,一个天只能生产一万瓶可乐罢了。
不过先生产起来就行。
曾培洪先期打包了十万瓶可乐运去了东北。
可乐到时,恰好有一批东北出口到苏联的皮货要走西伯利亚铁路线去苏联。
这批可乐刚好乘坐着这条货运线,朝着莫斯科前进。没有人知道,这批来自社会主义中国生产的小甜水会在莫斯科,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引发怎样一场关于饮料需求的海啸。
踏上中苏班列的曾培洪并不知道,当他踏上莫斯科大使馆的时候,他将要面对怎样的一群人。
第五十章 无人问津
在苏联的某个时期内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使用来自中国的商品。
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苏联的轻工业水平一直是比较拉胯的。
一直到它解体,俄罗斯和乌克兰这些独联体国家时期,他们的轻工业依旧是拉胯。
而在苏联时期,轻工业的拉胯几乎是体现在全方面的。
因为要和欧美资本主义强国进行竞争。
所以苏联几乎是将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重工业的生产研发上。
对轻工业的投入比相当低。在1959年中苏断交之前,中苏经济可以说是紧密的捆绑在了一起。
苏联的全部外贸中,中国占据了百分之二十五。中国式苏联第一大外贸国,中国也是苏联第一大进口国。
社会主义阵营中,中国是极少数能为苏联提供血包支援的国家。
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大多需要从苏联身上吸血才能活下去。
赫鲁晓夫和中国的断交带来的影响时深远的。
其中对大多数苏联聘任最大的影响就是苏联人再也无法购买到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了。
谢尔比是胜利百货商店的楼层干事(楼层经理),他负责的这一层是专门卖日用百货和副食品的。
这一层中有大量来自于中国的商品。
包括每个人家里都需要的暖水瓶、搪瓷碗、床单被套、瓷器等等。
这些中国商品在苏联很受欢迎。因为它们的质量很不错,价格也便宜,关键是它们不需要凭票购买。
当然,如今的苏联票证和中国以后要推出的票证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中国的票证是事无巨细,全都需要使用票证才能购买商品。在计划经济的苏联,其中大多数日常物资不需要通过票证购买。
比如说粮食、日用布匹这类,苏联市场上很充足,并不需要购买者使用票证。
但是另外一些东西,比如说汽车。
这就需要购买者拥有凭证才可以购买。
还有伏特加也是配额的,并不是想买多少就能买多少。还有一些高档食物,如鱼子酱、如奶油蛋糕、巧克力等,这些高级副食都需要凭证购买。
而不需要凭证购买的副食品一般只有三种:香肠、干酪、酸黄瓜。其中香肠经常卖断货,苏联人为了买香肠,不得不早早排队。
当然,在1990年之前,苏联百货商场的货架上,大列巴永远都是满满当当的。
苏联人从来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