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可惜他们这一桌,人太多肉太少,动作慢一点连一块肉都抢不到。
谢珩捏着筷子看傅青鱼。
傅青鱼抬头,“大人,这么多菜你也吃不完,别浪费了。”
谢珩还没说话,傅青鱼已经把红烧肉,红烧鸡这些比较油腻的菜全端去了李福同他们那一桌。
“傅姑娘,这……”李福同看着这些肉咽口水,但他们不敢下筷子啊,那可是谢大人那一桌的菜。
傅青鱼回头看谢珩,谢珩终于开口:“你们吃。”
“多谢大人!”李福同他们高兴,直接站起来抢肉吃。
傅青鱼坐回去,把清蒸鱼和炒青菜芯往谢珩面前移了一些。
这人以前就精贵的很。太油腻荤腥的饭菜是从来不喜欢碰的,就连菜式的样子看着不怎么美观的,也是不伸筷子的。
傅青鱼以前就觉得他比金丝鸟还难养活,也不知道是怎么长大的。
不过现在知道了他的身份,倒是能理解了。
毕竟出生在百年世家大族之中,从小就精细的将养着,自然而然就娇贵了。
傅青鱼想着撇撇嘴,重新低头啃鸡腿。
谢珩剥了一点鱼肉到碗里,去了刺吃了一口。
鱼是今天刚从水塘里打捞上来的,清蒸出来完全保留了鱼本身的新鲜甜美,而且没有一点土腥味儿。
傅青鱼啃着鸡腿,碗里突然多了一块鱼肉。
她抬头看向谢珩,谢珩一手捏着宽大的袖摆收回手,夹了根菜心吃。
傅青鱼咽下嘴里的鸡肉,“鱼肉太腥了,不好吃?”
谢珩没说话,傅青鱼夹了鱼肉放进嘴里,鱼肉的鲜甜瞬间充斥了整个味蕾。
“这鱼肉很好吃呢。”
谢珩咽了菜心,放下了筷子,拿帕子擦了嘴。
“吃饱了?”傅青鱼问。
“时辰已晚,不宜多食。”谢珩起身。
李福同他们干净放下筷子,跟着站起来。
“你们吃。”谢珩又转头嘱咐傅青鱼,“你吃好了来找我。”
等谢珩进了屋,李福同他们就彻底放开了。
傅青鱼把桌上剩下的菜都端到李福同他们那一桌,跟着进了屋。
谢珩看她进来,问道:“你今日带来的那些盐打算作何用处?”
傅青鱼也没再瞒着,尽量把盐和水按照10:1的比例调配,利用盐里的氯化钠防止霜冻,还可以化霜冻为肥水浇地的办法以谢珩能听懂的方式解释了一遍。
谢珩听完颔首,“以前有人用过此等办法?”
“是。”傅青鱼点头,“大人放心,保管有用。”
谢珩沉吟半晌,才又说:“此法若是得用,以后可用于农作,对大离的整个农业发展都会有不可估量的益处。”
“只要掌握好勾兑的比例,便不会有问题。”傅青鱼有些意外谢珩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天下民生,不过转念一想他先前特意往陈家庄跑一趟,不过是想亲眼看看这些农民地里的庄稼受灾如何,又觉得他会第一想到民生,而不是借此机会敛财或者上报立功也在情理之中。
“可有更准确的办法?”
“这个也简单,做一个容器便可。”傅青鱼看了一圈,“大人的纸笔呢?”
“匣子里。”谢珩指了一下旁边放着的一个梨花檀木的匣子。
傅青鱼走过去打开匣子,拿出里面的纸笔,研墨画图。
谢珩起身走到她的旁边,略微俯身观看她作画。
傅青鱼一边画一边跟他解释,“我们可以找人打造这样的两个桶,在桶中分别刻上对应的需要多少盐和需要多少水的刻度尺。”
“比如这样。我们在这个桶刻上需要一两盐的刻度,另外一个桶中刻上十斤水的刻度尺,两方量好之后融合到一起,既能提高效率,也不会出错。”
量桶不难理解,坊间购买米面大多也用此等方法,最难得是以盐兑水帮助庄稼幼苗过冬这个办法,便是他在《四民月令》当中也未曾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