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米饭
鲍鱼米饭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鲍鱼米饭 > 第055章郭靖杨康

第055章郭靖杨康

加入书架
书名:
鲍鱼米饭
作者:
谢云墨
本章字数:
5128
更新时间:
2024-12-30

开禧北伐前后,南宋还发生一件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那就是吴曦叛金。

吴曦入蜀后,对金人几次用兵,皆以损兵折将告终。他所面对的是由金蜀汉路安抚使完颜纲所率金兵,战斗力极为强盛,南宋军队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金兵身强力壮,一个人可以抵挡10宋兵的进攻。

加上连队连坐制度。就是一个连队打了败仗,军官士兵没有一个逃脱责任。所以,上了战场,人人用力拼命。

所以无曦惧怕金兵!

韩侂胄学习金兵对败将的严厉处置,使吴曦对自已的处境感到担忧,即使没有受到惩处,将他调离川蜀是早晚的事,这样就会使自已割据四川的企图完全落空。

因此,至迟到开禧二年八月,吴曦就在考虑叛降金人之事,只是为了不使宋廷发觉,恐怕也有与金人讨价还价的目的,所以仍在九月发动了对秦州的进攻。

金人完全洞察吴曦的处境和心理,认为“可以间诱致之”,于是便进一步加强了对他的诱降活动。

完颜纲通过吴曦族人吴端,秘密与吴曦取得联系。

十一月,金章宗亲自出马诱降,“封蜀国王,铸印赐诏”。

诏书言:

…卿家专制蜀汉,积有岁年,猜嫌既萌,进退维谷,代之而不受,召之而不赴,君臣之义已同路人,譬之破桐之叶不可以复合,骑虎之势不可以中下矣。此事流传,稔于朕听,每一思之未尝不当馈叹息,而卿犹偃然自安…若按兵闭境不为异同,使我师并力巢穴而无西顾之虞,则全蜀之地卿所素有,当加封册,一依皇统册构故事。更能顺流东下,助为犄角,则旌麾所指尽以相付。天日在上,朕不食言。今送金宝一钮,至可领也。

这一诏书,极尽挑拨离间、威胁利诱之能事,具有很大的蛊惑性,“曦得诏意动”

程松兵败后,吴曦叛降的胆子更大,乃遣掌管机宜文字姚圆与吴端一起“奉表送款”。完颜纲遣前京兆府录事张仔会吴曦于兴州置口。吴曦表示愿投降金朝,“张仔请以告身为报,曦尽出以付之,仍献阶州”。

十二月,曦遣果州团练使郭澄、仙人关使任辛,奉表及蜀地图志、吴氏谱牒上于金朝。

二十七日,吴曦在兴州(陕西略阳)正式叛宋,自称蜀王,建造行宫,并命人往成都治宫殿,准备日后迁都。

吴曦以曾经得到吴挺提携、与吴家关系甚深的随军转运使安丙为丞相长史、权行都省事。

吴曦叛变的消息传到临安,已是翌年正月(丁卯年),时人又称吴曦之叛为“丁卯之变”。因为兴州古称武兴,故也称“武兴之叛”。

程松原是一个腐败无能的官僚,依靠媚事韩侂胄,仅四年时间就从知钱塘县升为执政,在四川他虽然身任宣抚使这一最高军政长官,却被副使吴曦玩于股掌之上,甚至用以自卫的一千五百士兵大部被吴曦抽走,他也毫无察觉,这便使吴曦搞阴谋活动变得更为容易。

后来有人告诉他吴曦叛变的消息,程松“哂其狂”,根本不信。

及金人取成州,守将弃关逃遁,吴曦焚河池(甘肃徽县银杏镇),返回兴州时,程松还写信向吴曦求援兵。

直到吴曦称蜀王后,要程松立即离开四川,他才惊惶失措,由于害怕遭到追杀,日夜兼程从兴元入蜀口,然后逃离四川。出三峡后,程松西向哭着说:“吾今获保头颅矣。”可谓是一个十足的草包。

吴曦迅速地控制了整个四川,遣人引导金军进入凤州(在陕西凤县东北),于是大散关(在陕西宝鸡西南大散岭上)关外四州——凤州、西和州(在甘肃西和西)、阶州(在甘肃武都东)、成州(甘肃成县)皆落入金人之手。

金为使吴曦免遭宋军攻击,命右副元帅完颜匡率军进围襄阳城,以牵制长江中游的南宋军队。

吴曦占领全蜀,拥兵十万,扬言要与金兵合攻襄阳,气焰十分嚣张。

郭靖的父亲原是四川守将,带领军民沿着嘉陵江逃亡,被吴曦带领的金兵打散了。

郭靖也被抓到了邓州。在山洞里见到了弟弟杨康。

亲弟弟,为什么叫杨康呢?

因为郭靖的母亲是杨家将的后人杨素心,在逃难的时候,改姓母亲杨姓。

靖康俩儿子,就是郭靖父母为了不忘国耻力图复国志向。

在金兵的追捕中,父母被抓了。

金兵逼迫他俩投降。

他俩喊着,

“生为宋家人,死为宋家鬼!”

双双跳江自尽了!俩儿子走散了,不知道这种情况。

兴元府通判杨震仲,拒绝接受伪命,服含着毒药自杀。许多官员纷纷弃官而去。监兴州合江仓官杨巨源联络忠义志士三百余人,并结约吴曦部将张林、朱邦宁等,决心杀死吴曦,并派人将计划告诉安丙,得到安丙的支持。

与此同时,兴州中军正将李好义亦联络李贵、杨君玉、李坤及吴曦的亲卫军黄术、赵亮、吴政等数十人准备行动。杨巨源和李好义两股力量结合起来,约日共同起事。

二月三十日早晨天尚未明,李好义率志士八十余人直接冲入伪王宫,李贵等杀掉吴曦,杨巨源手持假造的诏书同时赶到,原来准备反抗的吴曦卫兵,听说有诛吴诏书,就纷纷逃散。

吴曦称王割据,前后只有四十一日便彻底失败,军民闻讯,奔走相告,“欢声动天地”

杨巨源、李好义等人担心自已职卑言轻,无力控制局势,所以在杀死吴曦以后,请安丙出来主持四川军政。

安丙上奏朝廷,窃取了平定吴曦叛乱的功劳,被任命为安抚使兼四川宣抚副使,“恩数视执政”,真正立了大功的杨巨源、李好义两人,只分别得到通判和副都统制的官职。

吴曦被杀,大出金人意料,杨巨源、李好义等请乘金人不备,收复关外四州,安丙以乏粮推托,杨巨源提出由他负责措置军粮,安丙才勉强同意。在各地忠义民兵的配合下,李好义率军收复西和州,张成、李简率军收复成州,刘昌国率军收复阶州,忠义统领张翼收复凤州。孙忠鋭率军收复大散关。

不过,大散关收复不久,又被金人攻占,安丙以为“忠锐贪功吝财,赏罚迷缪,大失军心”,故造成了大散关的得而复失,因而命杨巨源诛杀了孙忠锐。直到后来宋金达成和议,金人才归还大散关。

面对抗金战争的大好形势,李好义又提出乘胜攻打秦(甘肃天水)、陇(陕西陇县),以牵制两淮金兵,但安丙却要宋军“谨守故疆,不得侵越”,从而使“士气皆沮”。

安丙不仅胆小怯懦,而且妒贤忌能,他知道杨巨源、李好义因功大赏薄,心中不服,万一诛杀吴曦、消极抗金的实情为朝廷所知,于已不利,故蓄意加以谋害。

正好吴曦旧将王喜为替吴曦报仇,千方百计想杀李好义,安丙不仅不予制止,反而继续加以重用,以便宜封他为节度使知兴州。

六月,王喜故意派死党刘国昌听从李好义节制,让他寻找机会毒死了李好义。与此同时,安丙又诬陷杨巨源与其同伙谋乱,命王喜鞫治,并将杨巨源从抗金前线调回,捏造罪名,秘密将他杀害,而以自尽上报朝廷。

“巨源死,忠义之士为之扼腕,闻者流涕”。安丙的倒行逆施,使民心尽失,不仅严重地摧残了四川地区的抗金力量,也破坏了南宋的整个抗金事业。

鲁阳组织北伐,在襄阳北的邓州,救出了郭靖和杨康。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