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相遇
诸朝相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诸朝相遇 > 第五百二十八章 戚继光

第五百二十八章 戚继光

加入书架
书名:
诸朝相遇
作者:
一月的雨季
本章字数:
8012
更新时间:
2025-06-29

自明朝建立之初,就一直存在倭寇问题。

起初是张士诚,陈友谅等残余势力,逃到海外,与沿海的走私商以及日本海盗合作,以临近明朝的岛屿为据点,伺机对明朝进行劫掠。

朱元璋为了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曾派遣使臣前往日本。

一是为了让日本前来明朝朝贡,二是责令日本解决倭寇问题。

可因为元朝的两次远征日本失利,致使当时日本的怀良亲王极度膨胀。

他直接将使臣杀害了。

原本以朱元璋的脾气,这口气是肯定咽不下的。

但考虑到元朝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以及当时正值明朝建立之初,北方还未平定。

于是朱元璋便定下海禁,规定“片板不得下海”,禁止私人出海贸易。

此外,还在《皇明祖训》中将日本列为了不征之国,算是彻底断绝了与日本的联系。

即便如此,倭寇之事还是时有发生。

事实上,当时的日本正处在南北朝时期,怀良亲王仅仅是在南朝位高权重。

而在北朝,则是足利义满一手遮天。

当南朝的怀良亲王拒绝向明朝朝贡时,北朝的足利义满不一样。

洪武七年与洪武十三年,室町幕府的掌权者足利义满,以幕府将军的名义派遣使臣前往明朝,请求向明朝朝贡,以恢复明朝与日本之间的贸易。

但对朱元璋而言,足利义满并非正统,甚至可以说是乱臣贼子,所以朱元璋回绝了足利义满。

等到了建文帝朱允炆时期,足利义满已经统一了南北朝,当时的他再度以“日本国王源道义”的名义请求朝贡。

建文帝朱允炆也就顺理成章应允了此事。

但还未等日本正式朝贡,靖难之役就发生了,朱棣登上了皇位。

为了巩固正统性,他第一时间便派人前往周边各国,日本也在朱棣的计划当中。

足利义满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立马派人朝贡。

而朱棣也不是这么好糊弄的,他要求足利义满处理日本的倭寇。

为了向明朝朝贡,足利义满也投入到了剿捕倭寇的行动中。

在郑和下西洋以及足利义满的清剿活动之下,倭寇暂时被一扫而空。

但在足利义满死后,其子足利义持上位,他不再向明朝朝贡,日本也不再围剿倭寇,倭寇又再次卷土重来。

成化三年(1467)年,日本进入到了战国时代,整个日本乱成了一锅粥。

也因为如此,倭寇更为猖獗。

当时,日本都知道向明朝朝贡收益巨大,因此日本国内各方人马都想向明朝朝贡。

甚至在嘉靖二年,还发生了一件著名的争贡事件。

日本的细川氏与大内氏两大家族,都派遣了使臣向明朝朝贡。

然后两方在宁波府大打出手,明朝也因此损失惨重。

自这件事以后,嘉靖帝朱厚熜直接复刻朱元璋的政令,甚至更进一步。

不仅严禁建造海船,还规定如果沿海居民私下里与倭寇交易,邻居知晓不告发,将会被连坐论处。

他想以此等方式切断一切的海上贸易与往来。

事与愿违的是,在此等禁令下,倭寇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因为这时的倭寇已经不再是单纯来自日本的倭寇,还有各式海盗,以及沿海走私商的武装。

在明朝初期,因为国力强盛,重视海军,所以倭寇没有泛起多大的浪花。

但是,在明英宗朱祁镇以后,明朝国力受损,朝廷日渐腐败。

到了嘉靖时期,明朝军事衰弱,海防废弛,明初建立的军户世袭卫所制到了嘉靖一朝也已彻底腐化。

军官侵占屯田,克扣军饷,士卒甚至被私自奴役。

在此等状况下,军士纷纷逃亡,军队缺员严重。

而留存士卒长期疏于操练,兵器质量低劣,战斗素质极差,遇敌即溃。

这令得倭寇之乱愈演愈烈。

以至于在嘉靖三十四年,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件。

嘉靖三十四年六月,一伙来自日本的五十三人倭寇,从浙江绍兴上虞县登岸,洗劫浙江,南直隶,攻掠会稽县等二十余县,横行80余日,杀死杀伤官兵四五千人。

虽然这伙倭寇最终被围剿,但嘉靖帝朱厚熜忍不了了。

他将胡宗宪任命为浙直总督,统领数省军务。

将担任都指挥佥事的戚继光,从山东调往东南抗倭。

他想要以此清除倭寇。

嘉靖三十五年,绍兴府,绍兴卫。

绍兴卫始建于洪武十二年,隶属浙江都指挥使司,主要负责绍兴府下辖八县的防务。

而如今掌管绍兴府防务的,是参将戚继光。

参将,地位仅次于总兵,副总兵。

与总兵统辖一省或数府兵务,副总兵独自镇守战略要地不同,参将主要是负责一府军务以及战略方向的军务。

就例如现在戚继光所担任的职务,就是宁绍台参将。

即负责防守钱塘江以东的宁波、绍兴、台州三府的军务。

事实上,虽然戚继光被调任到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已有一年之久,但他担任三府参将还未有一月。

戚继光的参将府中。

“报!”

一位身着轻甲的士卒,经过了一路穿行,来到了一间议事厅内。

议事厅内的陈设极其简单,除了必要的桌椅之外,就仅有一副挂在墙上巨大的三府地图,以及一位负手而立的年轻男子。

男子年纪不大,年约三十。

身材魁梧,体型健硕。

他就是如今执掌宁波、绍兴、台州三府防务的参将戚继光。

听闻士卒的禀告之声,戚继光将身子转向士卒。

“何事?”

“禀将军,观海卫下辖的龙山所正遭受一伙倭寇的袭击,据前线传回的消息,那伙倭寇有八百人之巨,并且装备精良。”

八百人嘛……

戚继光的眉头微微皱起。

八百人的倭寇,已经不能算是小股倭寇了。

如今练兵时间未久,对阵这八百人恐怕力有不逮。

“传我命令,命令周边的卫所火速派兵支援龙山所,另外,点齐人马,两个时辰后开拔。”

“是,将军!”

士卒缓缓退去之后,又一位士卒来到了议事厅内。

见到这一幕的戚继光心中一沉。

难不成又有一伙倭寇来进犯三府了吗。

不过,随着士卒的禀告,戚继光便知道,是自己想多了。

“禀将军,门外有人求见,他说他是长兴县丞吴承恩……”

长兴县……县丞……

在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待了一年的戚继光,对长兴县自然不陌生。

但他对吴承恩的到来很是意外。

长兴县的县丞不在长兴县待着,跑到绍兴府干嘛。

他这可是距长兴县有着三百里的路程呢。

难不成是倭寇进犯湖州府?

可是,如果这样,为何他什么消息都没有收到。

“吴承恩可说此行前来的目的?”

“长兴县县丞吴承恩说他此行的目的乃是献物。”

士卒说罢,双手奉上吴承恩此行携带的图纸。

戚继光见状,伸手从士卒手中拿过图纸,将之徐徐摊开。

只看了几息的时间,戚继光便瞳孔微缩。

“领他进来吧。”

沉寂了几息的时间后,戚继光缓缓吐出了一口浊气,对着单膝跪地的士卒说道。

“是,将军。”

而随着士卒的缓缓退去,戚继光的注意力依然集中于手中的图纸之上。

以往,大明使用的火铳,都需要从火铳前方点火,其有着一系列的缺点。

笨重,费时费力不说,它还需要一手拿火把,一手点火,这就导致大明初期的火铳精准度极差,而且有着不小的危险。

直到嘉靖二十七年,大明军队收复了被倭寇以及佛郎机人占据的双屿,从那获取了鸟铳的制作方法以及制作鸟铳的人才。

自那之后,鸟铳便正式运用到大明军队中。

而他不才,也对鸟铳进行过一番改造。

比如精进鸟铳的制作工艺,统一鸟铳的制作规范,统一口径、统一弹丸尺寸、统一装药量。

他的这些举措算是提高了鸟铳的射击精度、威力和可靠性,减少炸膛风险,也简化了后勤补给。

但是,细究起来,他改进的鸟铳,与他手中拿着的图纸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鸟铳需要依靠缓慢燃烧的火绳点燃火药,而火绳易受风雨潮湿影响而熄灭,这令得鸟铳的使用条件极为苛刻。

而根据图纸上的说法,他手中之物名为燧发枪,乃是采用燧石打火。

与采用火绳的鸟铳相比,燧发枪不易受潮,此举可以极大地提升战场容错率。

而且,燧发枪的好处远不止这一点。

不需要等待燃烧的火绳,意味着装填弹药的速度以及射速更快。

不需要定期更换火绳,也就省去了后勤的压力。

不需要再协调火绳与枪械位置关系,新兵可以迅速上手。

……

总之一句话,与鸟铳相比,这燧发枪简直强太多了。

而且,他手中的这张图纸,已经将燧发枪的每一个细节都标注出来。

毫不夸张地说,现在就着这图纸,可以立刻生产燧发枪。

而除了燧发枪以外,他的手中还有着十余张图纸。

如果,都像燧发枪一般,那……

他大明天下无敌!

这也是他特意见一见这位长兴县丞的目的。

他想看看,究竟是何许人也,能够造出如此巧夺天工的燧发枪。

在戚继光如是想着的时候,士卒已经领着吴承恩来到了议事厅内。

“禀将军,人已带到。”

士卒的禀告之声令得戚继光的视线,从手上的图纸移向了吴承恩。

“戚将军。”

尽管吴承恩听说过戚继光的威名,但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戚继光。

而见到戚继光的第一眼,吴承恩也不免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这位戚将军实在是太过年轻。

“长兴县丞吴承恩……是吧。”

“是,戚将军。”

“这些图纸可都是你绘制?”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戚继光扬了扬手中的图纸,朝着吴承恩问道。

“戚将军,这些图纸并非下官绘制。”

“嗯?”

原本戚继光只是打算例行询问一番,而吴承恩的回答显然出乎了他的预料。

“这不是你绘制的?那是谁绘制?”

“这……戚将军,下官还有一些物件要献,不知可否等下官献完所有之物后,再说出这些物件的来历。”

“还有?”

戚继光望向吴承恩的眼眸中,透露着些许惊讶。

“好,就依你所言。”

在戚继光的命令下,一位士卒提着吴承恩的包裹来到了戚继光的身前。

戚继光发现,吴承恩的包裹与他印象中的包裹可谓是截然不同。

不过,他倒也没有太过细究此事,而是示意士卒将包裹交到吴承恩的手中。

从士卒手中接过包裹,吴承恩半蹲在地,拉开背包的拉链,从里面掏出一些店家交给他的小玩意。

什么望远镜,对讲机之类。

然后,他便开始为戚继光讲解如何使用。

一开始戚继光仅仅是好奇地望着吴承恩手中之物,可是随着吴承恩的介绍,戚继光的眼睛越睁越大。

可以说,他已经很久没有如此失态了。

主要是因为吴承恩的介绍实在是太过骇人。

像那名为望远镜之物,可以看清两三里外的人脸。

像那名为对讲机之物,可以远隔数十里进行通话。

毫不夸张地说,从他十七岁入伍,距今已有十一年了,可他从未听说过有如此离奇之物。

“吴承恩,不知本将可否一试?”

吴承恩点点头,将手中之物递给戚继光。

经过一番实验,戚继光最终确定,吴承恩提到之物确实如他所讲的那般神奇。

意识到这一点后,戚继光压抑不住脸上的喜色。

这两物简直就是为抗倭量身定做的一般。

如果能够大批量制作……

什么倭寇都不在话下!

而且,要知道吴承恩可不仅献上了那两物,还有着一摞图纸。

这下子,戚继光对于吴承恩那是充满了好奇。

“吴承恩,这两物难不成也不是你制作的?”

“是,戚将军。”

“那不知这两物与图纸你是从何获得?”

“戚将军,这一切说来话长。”

——————————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