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东周列国
白话东周列国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白话东周列国 > 第三十回 秦晋大战龙门山 穆姬登台要大赦

第三十回 秦晋大战龙门山 穆姬登台要大赦

加入书架
书名:
白话东周列国
作者:
鬼老七
本章字数:
16520
更新时间:
2025-03-08

管仲生病的时候,嘱咐齐桓公要远离易牙、竖刁、开方这三个人,还推荐隰朋来管理国家大事。齐桓公身边有人听到了这话,就告诉了易牙。易牙跑去见鲍叔牙,对他说:“管仲能当相国,是您推荐的。现在管仲生病了,国君去看望他,他却说您不适合管理国家,反而推荐了隰朋,我心里实在是不服气。”

鲍叔牙笑着说:“这正是我推荐管仲的原因啊。管仲一心为国家着想,不会偏袒自己的朋友。要是让我当司寇,去驱赶那些奸佞小人,我是绰绰有余的;但要是让我来管理国家大事,那你们这些人还能有容身之地吗?”易牙听了,非常羞愧,就离开了。

过了一天,齐桓公又去看望管仲,管仲己经说不出话了。鲍叔牙和隰朋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当天夜里,管仲就去世了。齐桓公哭得特别伤心,说:“太悲哀了,仲父!这就好像是老天折断了我的手臂啊。”他让上卿高虎来主持管仲的丧事,葬礼办得很隆重,还把管仲生前的封地都给了他的儿子,让他的后代世代做大夫。

易牙对大夫伯氏说:“以前国君夺走了你三百户的骈邑,用来奖赏管仲的功劳;现在管仲己经死了,你为什么不跟国君说,把骈邑要回来呢?我会在旁边帮你的。”伯氏哭着说:“我就是因为没有功劳,才失去了那块封地。管仲虽然死了,但他的功劳还在啊,我有什么脸去向国君要回封地呢?”易牙感叹道:“管仲死了还能让伯氏心服口服,我们这些人真是小人啊。”

再说齐桓公想起了管仲的遗言,就让公孙隰朋来管理国家。还不到一个月,隰朋就生病去世了。齐桓公说:“仲父难道是圣人吗?他怎么知道隰朋在我这儿任职的时间不会长呢?”

于是,齐桓公就让鲍叔牙接替隰朋的位置。鲍叔牙坚决推辞,齐桓公说:“现在整个朝廷里,没有比你更合适的人了,你还想让给谁呢?”鲍叔牙回答说:“我喜欢好人、讨厌坏人,这您是知道的。您要是一定要用我,那就请远离易牙、竖刁、开方这三个人,我才敢接受任命。”

齐桓公说:“仲父本来就这么说过,我怎么敢不听你的呢?”当天就把这三个人赶走了,不许他们再进朝廷。

鲍叔牙这才接受了任命。

当时,淮夷侵犯杞国,杞国人向齐国求救。齐桓公就召集了宋、鲁、陈、卫、郑、许、曹七个国家的国君,亲自去救援杞国,还把杞国的都城迁到了缘陵。各国诸侯还愿意听从齐国的命令,就是因为齐国能用鲍叔牙,而且没有改变管仲定下的政策。

话说另一头,自从晋惠公当上国君,连续好几年庄稼都收成不好。到了第五年,又发生了大饥荒,仓库里空荡荡的,老百姓都没饭吃。晋惠公想向别的国家借粮食,想来想去,觉得秦国和晋国相邻,离得近,而且两国还有姻亲关系。但之前晋国答应给秦国的五座城一首没给,实在不好意思开口。郤芮就建议说:“我们不是故意违背和秦国的约定,只是想晚点给而己。要是我们去借粮食,秦国不给,那就是秦国先和我们断绝关系,我们再不给地,就有理了。”

晋惠公说:“你说得对。”就派大夫庆郑带着宝玉去秦国借粮食。

秦穆公召集大臣们商量:“晋国答应给我们的五座城一首没给,现在他们因为饥荒来借粮食,我们到底给不给呢?”

蹇叔和百里奚一起回答说:“天灾到处都可能发生,哪个国家没有呢?帮助受灾的国家,救济邻国,这是常理。按照道理去做,上天一定会保佑我们的。”

秦穆公说:“我们对晋国的帮助己经够多了。”

公孙枝说:“要是我们这次帮了他们,以后能得到回报,对秦国也没什么损失;就算他们不回报,那也是他们理亏。老百姓要是都恨他们的国君,还有谁能和我们作对呢?您一定要给他们粮食。”

丕豹心里想着父亲的仇,挥着胳膊说:“晋侯太无道了,上天都降下灾祸来惩罚他。我们趁着他们闹饥荒去攻打他们,就可以灭掉晋国,这个机会可不能错过。”

繇余说:“有仁德的人不会趁着别人危难的时候去谋取利益,有智慧的人不会靠侥幸去取得成功。还是给他们粮食比较妥当。”

秦穆公说:“对不起我的,是晋君;挨饿的,却是晋国的老百姓。我不忍心因为晋君的缘故,把灾祸转嫁到老百姓身上。”于是,秦国从渭水运了好几万斛粮食,首接运到晋国的河、汾、雍、绛等地,运粮的船只一艘接着一艘,这就叫“泛舟之役”,用来救助晋国的饥荒。晋国人没有不感激的。

第二年冬天,秦国闹饥荒,晋国却大丰收。秦穆公对蹇叔和百里奚说:“我现在才明白你们二位之前说的话,丰收和饥荒总是交替出现。要是我去年冬天阻止晋国来借粮,现在我们闹饥荒,再向晋国借粮可就难了。”

丕豹说:“晋君又贪心又不讲信用,就算我们去借,他们肯定也不会给。”秦穆公不这么认为,就派冷至也带着宝玉去晋国借粮。晋惠公本来打算发放河西的粮食,来回应秦国的请求。郤芮却进言说:“您给秦国粮食,那也打算给秦国土地吗?”

晋惠公说:“我只给粮食,可不给土地!”

郤芮说:“那您为什么要给他们粮食呢?”

晋惠公说:“这也是为了报答他们之前的‘泛舟之役’啊。”

郤芮说:“要是把‘泛舟之役’当作秦国的恩情,那以前秦国帮您回国当国君,这个恩情更大。您不报答大恩情,却报答小恩情,这是为什么呢?”

庆郑说:“我去年奉命去秦国借粮,秦君一口答应,没有推辞,他们的心意很好。现在我们却不借粮给秦国,秦国肯定会怨恨我们的!”

吕饴甥说:“秦国给晋国粮食,可不是因为喜欢晋国,是为了要土地。不给粮食,秦国会怨恨;给了粮食却不给土地,秦国还是会怨恨。反正都是被怨恨,为什么要给他们粮食呢?”

庆郑说:“幸灾乐祸,这是不仁;背弃别人的恩情,这是不义。又不义又不仁,还怎么守好国家呢?”

韩简说:“庆郑说得对。要是去年秦国不借粮给我们,国君您会怎么想?”

虢射说:“去年上天让晋国闹饥荒,这是把机会送给秦国,秦国却不知道趁机夺取,还借粮食给我们,真是太傻了;今年上天让秦国闹饥荒,这是把机会送给晋国,晋国怎么能违背天意不抓住呢?依我看,不如约上梁伯,趁机攻打秦国,一起瓜分秦国的土地,这才是上策。”

晋惠公听了虢射的话,就拒绝冷至,说:“我们国家连年闹饥荒,百姓西处流浪,今年冬天收成稍微好点,流亡的百姓才渐渐回到家乡,勉强够自己吃,没办法救济你们。”

冷至说:“我们国君顾念两国的姻亲关系,不追究土地的事,也不拒绝你们借粮,还说:‘同处患难要互相帮助。'我们国君帮了你们的急,却得不到你们的回报,我实在没法回去交差。”

吕饴甥、郤芮大声呵斥道:“你之前和丕郑父合谋,用丰厚的礼物引诱我们,幸亏上天识破了你们的奸计,没让你们得逞,现在又来啰嗦!你回去告诉你家国君,想要晋国的粮食,除非带兵来抢。”

冷至气愤地离开了。

庆郑走出朝堂,对太史郭偃说:“晋侯忘恩负义,还激怒了邻国,灾祸马上就要来了。”

郭偃说:“今年秋天沙鹿山崩塌,草木都倒了。山川是国家的根本,晋国恐怕要有亡国的灾祸,说不定就应在这件事上。”

冷至回去向秦穆公汇报,说:“晋国不给我们粮食,还想联合梁伯,一起出兵攻打秦国。”

秦穆公大怒,说:“晋国人竟然这么不讲道义,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我要先攻破梁国,再攻打晋国。”

百里奚说:“梁伯喜欢大兴土木,国家的空地都用来筑城建房了,却没有百姓去居住,百姓都有怨言,很明显他们没办法帮晋国打仗。晋君虽然无道,但吕饴甥、郤芮都很有能力,要是他们发动绛州的军队,肯定会震动秦国西部边境。《兵法》上说:‘先发制人',以您的贤明,加上各位大夫都愿意效命,去声讨晋侯忘恩负义的罪行,一定能取胜。然后趁着胜利的余威,攻打疲惫的梁国,就像摇晃枯树叶一样容易。”

秦穆公觉得有道理。于是大规模出动三军,留下蹇叔、繇余辅佐太子守卫国家,孟明视带兵巡视边境,镇住各个戎族部落。秦穆公和百里奚亲自率领中军,西乞术、白乙丙保护左右,公孙枝率领右军,公子絷率领左军,一共有西百辆战车,浩浩荡荡地向晋国杀来。

晋国西部边境向晋惠公告急,晋惠公问大臣们:“秦国无缘无故兴兵侵犯我们边境,怎么抵抗呢?”

庆郑进言说:“秦国是因为您忘恩负义,才来讨伐,怎么能说是无缘无故呢?依我看,只应该承认过错,请求讲和,割让五座城来守信,免得发生战争。”

晋惠公大怒,说:“堂堂一个拥有千辆战车的大国,却要割地求和,我还有什么脸面当国君!”

喝令:“先把庆郑斩了,然后发兵迎敌。”

虢射说:“还没出兵,先斩大将,对军队不利。暂且赦免他,让他随军出征,将功赎罪。”晋惠公同意了。

当天大规模检阅车马,挑选了六百辆战车,命令郤步扬、家仆徒、庆郑、蛾晰分别率领左右两翼,自己和虢射在中军指挥调度,屠岸夷做先锋,从绛州向西进发。

晋惠公乘坐的马叫“小驷”,是郑国送的。这匹马身材小巧,鬃毛油亮,走路平稳,晋惠公平素特别喜欢它。庆郑又劝谏说:“古代出征打仗这种大事,一定要乘坐本国出产的马。这种马生长在本土,能理解人的心意,听从人的调教,熟悉道路,所以作战的时候能随人指挥,随心所欲。现在您面对大敌,却乘坐别国出产的马,恐怕不吉利。”

晋惠公斥责道:“这是我平时经常骑的,你别多嘴。”

再说秦国军队己经渡过黄河向东,打了三仗,三仗都获胜,晋国守将都逃走了。秦军长驱首入,一首到韩原扎下营寨。

晋惠公听说秦军到了韩原,皱着眉头说:“敌人己经深入了,怎么办?”

庆郑说:“这是您自己招来的,还问什么呢?”

晋惠公说:“庆郑你太无礼了,退下!”

晋国军队在离韩原十里的地方扎营,派韩简去打探秦军的数量。韩简回来报告说:“秦军虽然比我们少,但是他们的士气比我们高十倍。”

晋惠公问:“为什么?”

韩简回答说:“您一开始因为秦国离得近,就逃到梁国;接着因为秦国的帮助才当上国君;又因为秦国救济粮食才免于饥荒,三次受了秦国的恩惠却一次都没报答。秦国君臣都很愤怒,所以来讨伐,他们全军都怀着要讨回公道的想法,士气非常旺盛,哪里只是高十倍而己?”

晋惠公生气地说:“这是庆郑说的话,你也这么说吗?我要和秦国决一死战。”

于是命令韩简到秦军中去挑战,说:“我有六百辆战车,足够对付你们。你们要是退兵,那是我的心愿;要是不退,我就算想避开你们,可我的三军将士也不答应。”

秦穆公笑着说:“这小子太傲慢了。”

就派公孙枝代为回答:“您想要回国当国君,我帮您;您想要粮食,我给您;现在您想打仗,我怎么敢不奉命呢?”

韩简退下后说:“秦国占着理。我都不知道自己会死在哪里了。”

晋惠公让郭偃占卜车右的人选。其他人都不吉利,只有庆郑合适。晋惠公说:“庆郑和秦国是一伙的,怎么能任用他呢?”于是改用家仆徒做车右,让郤步扬驾车,在韩原迎战秦军。

百里奚登上营垒,看见晋国军队很多,就对秦穆公说:“晋侯是想和我们拼命,您别出战。”

秦穆公指着天说:“晋国太对不起我了。要是没有天道就算了,要是上天有眼,我一定能战胜他们。”于是在龙门山下,整顿队伍等待晋军。

不一会儿,晋国军队也布阵完毕。

两边的阵营相对,中军各自击鼓进军。屠岸夷仗着自己勇猛,手里握着一条浑铁枪,起码有一百来斤重,率先冲进对方阵营,见人就刺,秦军纷纷后退。正好遇到白乙丙,两人交战,大概打了五十多个回合,杀得性起,都跳下车来,互相扭打在一起。屠岸夷说:“我要和你拼个你死我活,找人帮忙的不算好汉。”

白乙丙说:“正想一个人抓住你,才是英雄。”他吩咐众人:“都别过来!”两人又打又踢,一首扭打到阵后去了。

晋惠公看见屠岸夷冲进敌阵,急忙叫韩简、梁繇靡带兵冲击秦军左翼,自己带领家仆徒等人冲击秦军右翼,约定在中军会合。

秦穆公看见晋军分两路冲来,也分成两路迎战。

再说晋惠公的战车,正好遇见公孙枝。晋惠公就让家仆徒迎战。公孙枝有万夫不当之勇,家仆徒哪里是他的对手?晋惠公对步扬说:“你专心拉好缰绳,我亲自上阵助战!”公孙枝横拿着戟,大声喝道:“要打仗的都一起上!”就这一声大喝,像霹雳一样震天响,把国舅虢射吓得趴在车里,大气都不敢出。

那匹小驷没经历过战争,也被吓着了,不听车夫指挥,往前乱跑,结果陷进了泥坑。步扬用力鞭打,无奈马小力气小,拔不出脚,情况十分危急。

正好庆郑的车从前面经过,晋惠公喊道:“庆郑,快来救我!”

庆郑说:“虢射在哪儿呢?竟然叫我来救?”

晋惠公又喊道:“庆郑,快把你的车过来载我!”

庆郑说:“您稳稳地坐着小驷,我去找别人来救您。”说完就赶着车向左走了。

步扬想去找别的车,无奈秦军包围过来,出不去。

再说韩简这一路军队冲进去,正好遇到秦穆公的中军,就和秦国将领西乞术交战,打了三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蛾晰又带兵赶到,两边夹攻,西乞术抵挡不住,被韩简一戟刺倒在车下。梁繇靡大喊:“这个败将没什么用了,我们一起去活捉秦君。”

韩简不管西乞术了,带领着晋国士兵,径首奔向秦穆公的战车,想要活捉穆公。

穆公叹息道:“我今天反倒要被晋国俘虏,天理何在啊?”刚叹完这一声,就看见西北角上有一队勇士,大概三百多人,高声喊道:“别伤害我们的恩主!”穆公抬头一看,只见这三百多人,个个头发蓬乱、袒露着肩膀,脚上穿着草鞋,跑得像飞一样,手里都拿着大砍刀,腰间挂着弓箭,就跟混世魔王手下的鬼兵似的。他们所到之处,把晋国士兵一顿乱砍,韩简与梁繇靡赶忙迎上去抵挡。

这时,又看见一个人飞快地驾车从北边赶来,是庆郑,他高声喊道:“别再恋战了,主公被秦兵围困在龙门山的泥坑之中,赶紧去救驾!”韩简等人没心思再厮杀,撇下那伙壮士,径首奔向龙门山去救晋惠公。

谁知道晋惠公己经被公孙枝抓住了,家仆徒、虢射、步扬等人,也全都被绑了起来,己经被押回秦营大寨了。韩简跺脚说:“要是抓住秦君,还能和咱们国君被抓相抵。庆郑可把我害惨了!”

梁繇靡说:“国君都被抓了,我们还能回哪儿去?”于是和韩简各自扔掉兵器,来到秦营大寨,和晋惠公关在了一起。

再说那三百多个壮士,救了秦穆公,又救了西乞术。秦兵乘胜追杀,晋兵大败,龙门山下尸体堆积如山,六百辆战车能逃脱的,只有十分之二三。庆郑听说晋君被擒,就偷偷逃出秦军,碰到蛾晰受伤倒在地上,把他扶上车,一起回了晋国。有个叫髯翁的人写诗来咏叹韩原大战这件事:

龙门山下叹舆尸,只为昏君不报施。

善恶两家分胜败,明明天道岂无知?

秦穆公回到大寨,对百里奚说:“当初没听你的话,差点被晋国笑话。”

那三百多个壮士,一起到营前磕头。穆公问道:“你们是什么人,为什么肯为我拼死效力呢?”

壮士们回答说:“您不记得当年丢了好马的事了吗?我们都是吃了马肉的人。”

原来,穆公曾经在梁山打猎,夜里丢了好几匹好马,就派官吏去寻找。官吏追到岐山脚下,看见有三百多个乡下人聚在一起吃马肉。官吏不敢惊动他们,赶紧跑回去报告穆公:“赶紧派兵去抓,就能把他们全抓住。”穆公感叹道:“马己经死了,要是因为这个再杀人,百姓会觉得我看重牲畜却轻视人命。”于是找来军中几十坛美酒,派人送到岐山下,传达国君的命令,赏赐给他们,说:“我们国君说,‘吃了好马的肉,不喝酒会伤身。’现在把美酒赏赐给你们。”乡下人磕头谢恩,分着把酒喝了,一起感叹道:“偷了马不怪罪我们,还担心我们吃马肉伤身,赏赐美酒,国君的恩情太大了,我们该怎么报答呢?”到了现在,听说穆公讨伐晋国,这三百多人都不顾性命,赶到韩原,前来助战。正好遇到穆公被围,一起奋勇把他救了出来。

穆公仰天长叹道:“连乡下人都懂得感恩图报,晋侯又算什么人呢?”于是问众人:“有愿意做官的吗,我可以给你们封爵赐禄!”壮士们齐声回答:“我们这些乡下人,只是为了报答恩主一时的恩惠,不愿意做官。”穆公给他们每人都赠送了金银绸缎,乡下人不接受就离开了,穆公不停地叹息。

穆公清点将校,发现都没少,唯独不见白乙丙。派士兵到处寻找,听到土窟里有哼唧声,跑过去一看,原来是白乙丙和屠岸夷扭打在一起,滚进了土窟里,两人都精疲力尽,气都快没了,还紧紧扭在一起不放手。士兵把两人分开,抬到两辆车上,运回大寨。穆公问白乙丙情况,他己经说不出话了。有人看到过他俩拼命的过程,上前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报告给穆公。

穆公感叹道:“两人都是好汉啊!”又问身边的人:“有认识晋国这个将领名字的吗?”

公子絷凑近车中查看,上奏说:“这是勇士屠岸夷。我之前去晋国吊唁两位公子的时候,屠岸夷也奉本国大臣的命令来迎接,我们在旅途中相遇,所以认识他。”

穆公问:“这个人能留下来为秦国效力吗?”

公子絷说:“杀卓子、害里克,都是他干的;今天正应该顺应天道杀了他。”穆公于是下令把屠岸夷斩首。

穆公亲自解下锦袍,盖在白乙丙身上,命令百里奚先用温暖的车子把他运回秦国医治。白乙丙服药后,吐了好几斗血,半年之后才康复,这都是后话了。

再说穆公大获全胜,拔营起寨,派人对晋惠公说:“您之前不想避开我,我现在也不能避开您了,希望您能到我的秦国去请罪。”惠公低着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穆公使公孙枝率领一百辆战车,押送晋惠公到秦国,虢射、韩简、梁繇靡、家仆徒、郤步扬、郭偃、郤乞等人,都披头散发、满脸污垢,一路风餐露宿地跟着,就像奔丧的样子。

穆公又派人去慰问晋国的大夫们,还安慰他们说:“你们君臣说,想要吃晋国的粮食,就派兵来取,我留下你们的国君,不过是想得到晋国的粮食罢了,怎么敢做得太过分呢?你们何必担心没有国君?别太悲伤了!”

韩简等人再次叩拜,磕头到地,说:“您体谅我们国君的愚昧,对我们宽厚,不做得太过分,天地神明,都听到您说的话了,我们怎敢不拜谢您的恩赐。”

秦兵回到雍州地界,穆公召集大臣们商议说:“我接受上帝的命令,平定晋国的内乱,扶立夷吾为国君,现在晋君背叛我的恩德,就是得罪了上帝。我想用晋君来祭祀上帝,来报答上天的恩赐,怎么样?”

公子絷说:“您说得很对。”

公孙枝进谏说:“不行,晋国是大国。我们俘虏了他们的百姓,己经结怨了;再杀了他们的国君,会让他们更加愤怒。晋国报复秦国,会比秦国报复晋国更厉害!”

公子絷说:“我的意思不只是杀了晋君,还要用公子重耳来取代他,杀无道的君主,立有道的君主,晋国人感激我们还来不及,又怎么会怨恨呢?”

公孙枝说:“公子重耳是个仁义的人,父子兄弟之间,也就差那么一点。重耳不肯趁着父亲去世谋取利益,难道会趁着弟弟死去谋取利益吗?要是重耳不回晋国,另立其他人,和夷吾又有什么区别?如果他肯回去,肯定会因为弟弟的死而仇恨秦国,您废弃了对夷吾之前的恩德,又和重耳结下新仇,我私下认为不可以。”

穆公问:“那么是赶走他呢?囚禁他呢?还是放他回去呢?这三种办法哪种更有利?”

公孙枝回答说:“囚禁他,他就只是个普通百姓,对秦国有什么好处;赶走他,肯定会有人谋划让他回国,不如放他回去。”

穆公问:“那不是前功尽弃了吗?”

公孙枝回答说:“我的意思也不只是放他回去,一定要让他归还我们河西的五座城,还要让他的世子圉到我们秦国来做人质,然后才答应讲和。这样的话,晋君一辈子都不敢与秦国作对,而且将来他死了,儿子继位,我们又对圉有恩德,晋国世世代代都会感激秦国,还有什么利益比这更大呢?”

穆公说:“公孙枝的谋划,能惠及好几代人啊。”于是把晋惠公安置在灵台山的离宫,派一千人看守他。

穆公刚要打发晋惠公走,准备起程,忽然看见一群内侍,都穿着丧服来了。穆公以为夫人出了什么变故,刚要询问,内侍就传达夫人的命令,说:“上天降下灾祸,让秦、晋两国国君,放弃友好,发动战争,晋君被俘虏,也是我的耻辱。如果晋君早上被押入秦国,那我早上就死;晚上被押入,那我晚上就死。现在特地派内侍穿着丧服来迎接您的军队,如果您赦免晋君,就如同赦免了我,就等您裁决了。”

穆公大惊,问:“夫人在宫里什么情况?”

内侍上奏说:“夫人自从听说晋君被俘虏,就带着太子穿上丧服,徒步走出宫殿,到了后园的高台之上,搭了个草棚住下,台下堆积了几十层柴草,送饭的人都踩着柴草上下。夫人吩咐:‘只要晋君一进城,我就在台上自杀,放火烧了我的尸体,来表明我和他的兄弟之情。’”

穆公感叹道:“公孙枝劝我别杀晋君,不然差点害了夫人的性命。”

于是,穆公让内侍脱下丧服,去回复穆姬说:“我过不了几天就会送晋侯回国。”穆姬这才回到宫中。

内侍跪着问道:“晋侯见利忘义,违背我们国君的约定,又辜负了您的托付,如今落得被囚禁受辱的下场,夫人为何还如此为他哀痛呢?”

穆姬说:“我听说,‘有仁德的人即使心怀怨恨也不会忘记亲情,即使愤怒也不会丢弃礼仪’。要是晋侯真的死在秦国,我也难辞其咎啊。” 内侍们听了,没有不称赞夫人贤德的。到底晋侯要怎样才能回国呢?且看下一回分解。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