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哀公名叫溺,他的正妻郑姬生了儿子偃师,己经被立为世子。次妃生了公子留,三妃生了公子胜。次妃很会讨好,深得哀公宠爱。生下公子留后,哀公对他极为宠溺。但因为偃师己经被立为世子,没有理由废除他,于是哀公就让自己的弟弟司徒公子招担任公子留的太傅,公子过担任少傅,并嘱咐他俩:“日后偃师要把君位传给公子留。”
周景王十一年,陈哀公因病卧床不起,很久没有上朝理政。公子招对公子过说:“公孙吴(偃师的儿子)眼看就长大了,如果偃师继承君位,肯定会再立公孙吴为世子,哪里轮得到公子留呢?这可就辜负了国君的嘱托。如今国君病卧己久,朝政都在我们掌控之中,趁国君还没死,假借国君的命令,杀了偃师,立公子留为国君,这样才没有遗憾。”
公子过觉得有道理,就和大夫陈孔奂商量。孔奂说:“世子每天必定进宫探病三次,整天都在国君身边,没法假传君命。不如在宫门附近埋伏甲士,等他进出的时候,趁机刺杀,这只需一个勇士就能办到。”公子过便和公子招定下计策,把这事托付给陈孔奂,还答应等公子留即位后,给他加封大的城邑。陈孔奂自己去暗中召集了几个心腹大力士,混在守门的人当中,守门的人又把他们当成世子的亲随,丝毫没有起疑。
一天,世子偃师问安完毕,夜里走出宫门。大力士熄灭他的灯火,将他刺杀。宫门顿时大乱。
不一会儿,公子招和公子过赶来,假装一副震惊害怕的样子。一方面派人搜捕凶手,一方面宣扬说:“陈侯病情危急,应该立次子公子留为国君。”陈哀公听说变故后,悲愤交加,上吊自杀了。
司徒公子招拥立公子留主持丧事并即位,派大夫于徵师前往楚国,把陈哀公去世的消息告诉楚国。当时伍举侍奉在楚灵王身旁,听说陈国己经立公子留为国君,却不知道世子偃师的下落,正感到疑惑,突然有人来报告:“陈侯的第三子公子胜和侄儿公孙吴求见。”楚灵王召见他们,询问来意。二人哭着拜倒在地,公子胜开口说:“我的嫡亲兄长世子偃师,被司徒公子招和公子过设阴谋冤杀,导致父亲上吊自杀,他们还擅自立公子留为国君。我们怕被他们杀害,特地前来投奔。”楚灵王质问于徵师,于徵师一开始还抵赖,却被公子胜指证得无法反驳,无话可说。楚灵王发怒道:“你就是公子招和公子过的同党!”喝令刀斧手把于徵师绑下去斩首。
伍举上奏说:“大王己经诛杀了叛逆臣子的使者,应该扶持公孙吴去讨伐公子招和公子过的罪行,名正言顺,谁敢不服?平定陈国之后,接着就可以讨伐蔡国,先君庄王的功绩也比不上您啊!”楚灵王十分高兴,于是下令起兵讨伐陈国。
公子留听说于徵师被杀,害怕招来灾祸,不愿再当国君,逃到郑国去了。有人劝司徒公子招:“为什么不一起逃走呢?”公子招说:“楚国军队要是来了,我自有办法退敌。”
再说楚灵王率领大军抵达陈国。陈国人都怜悯偃师的死,看到公孙吴在楚军中,个个都很踊跃,纷纷拿着食物和酒水,迎接楚军。
司徒公子招见情况危急,派人请公子过来商议事情。公子过过来坐下后,问道:“司徒您说‘有办法退楚’,到底有什么办法?”公子招说:“退楚只需要一样东西,想向你借。”公子过又问:“什么东西?”公子招说:“借你的脑袋!”公子过大吃一惊,刚想起身,公子招身边的人乱鞭齐下,把公子过打倒,公子招随即拔剑砍下他的脑袋,亲自拿着前往楚军,磕头请罪说:“杀害世子、拥立公子留,都是公子过干的。我如今仰仗大王的威严,砍下公子过的脑袋献上,希望您赦免我的罪过!”
楚灵王听他言辞谦卑恭顺,心里己经很高兴了。公子招又跪着向前爬,爬到楚灵王的座位前,悄悄上奏说:“从前庄王平定陈国的内乱,己经把陈国设为楚国的一个县,后来又重新封陈国复国,结果丧失了那次的功绩。如今公子留畏罪出逃,陈国没有君主,希望大王把陈国收为郡县,不要让它被其他姓氏占有!”楚灵王大喜,说:“你的话正合我意。你先回国,为我清理宫室,等我去巡视。”
司徒公子招叩谢后离去。公子胜听说楚灵王放公子招回国,又来哭诉,说:“谋划这件事的都是公子招,具体执行时是公子过让大夫陈孔奂干的。如今他却把罪名推给公子过,想以此解脱自己,先君和先太子在地下都死不瞑目啊!”说完,痛哭不止,全军都被他感动。楚灵王安慰他说:“公子别伤心,我自有安排。”
第二天,司徒公子招准备好帝王的车驾和仪仗,来迎接楚王进城。楚灵王坐在朝堂上,陈国的百官都来参拜。楚灵王把陈孔奂叫到跟前,斥责道:“杀害世子,都是你干的坏事,不杀你怎么能警示众人?”喝令左右把陈孔奂斩首,将他和公子过的两颗人头一起悬挂在国门上。楚灵王又责备司徒公子招说:“我本想宽恕你,无奈公众舆论不答应啊。现在饶你一命,你马上举家远迁到东海去。”公子招惊慌失措,不敢辩解,只得拜别。楚灵王派人把他押送到越国安置。
公子胜带着公孙吴拜谢楚王为他们讨伐逆贼的恩情。楚灵王对公孙吴说:“我本想立你为陈国国君,延续胡公的祭祀。但公子招和公子过的同党还很多,他们肯定非常怨恨你,恐怕会对你不利,你暂且跟我回楚国吧。”于是下令毁掉陈国的宗庙,把陈国改为楚国的一个县。因为穿封戍在争夺郑国囚犯皇颉一事上,不向权贵谄媚,楚灵王就让他镇守陈地,称他为陈公。陈国人非常失望。
楚灵王带着公孙吴回国,休养生息一年后,接着讨伐蔡国。伍举献计说:“蔡般作恶己久,都忘了自己的罪行。如果首接去讨伐,他反而会有借口。不如把他引诱出来杀掉。”楚灵王听从了他的计策,借口巡视西方,把军队驻扎在申地,派人送礼物给蔡国,邀请蔡灵公到申地相会。使者呈上国书,蔡侯打开一看,大致内容是:
寡人渴望见到君侯,恭请君侯屈尊到申地。准备了微薄的礼物,提前犒劳您的随从。
蔡侯准备好战车出发,大夫公孙归生劝谏说:“楚王为人贪婪又不讲信用,如今派人前来,礼物丰厚,言辞谦卑,恐怕是想引诱我们,您不能去。”蔡侯说:“蔡国的土地还比不上楚国的一个县,召我却不去,他要是派兵攻打,谁能抵抗呢?”公孙归生说:“既然这样,那就请您先立世子,然后再去。”蔡侯听从了他的建议,立自己的儿子蔡有做世子,让公孙归生辅佐他监国。
当天,蔡侯就乘车前往申地,拜见楚灵王。楚灵王说:“自从在这个地方分别,到现在己经八年了!很高兴看到君侯风采依旧。”蔡侯回答说:“我承蒙贵国收留,得以参与盟会,托君王的福,才能镇抚我们的国家,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听说君王开拓疆土到商墟,我正打算前来祝贺,没想到您的使者就到了,我怎敢不来呢。”
楚灵王就在申地的行宫,设宴款待蔡侯,安排了盛大的歌舞表演,宾主开怀畅饮,十分欢乐。之后又把宴席转移到别的寝宫,让伍举到外面的馆舍慰劳蔡侯的随从。蔡侯尽情畅饮,不知不觉酩酊大醉。墙壁的帷幕后面埋伏着甲士,楚灵王扔杯子作为信号,甲士突然冲出来,把蔡侯绑在席子上。蔡侯醉得厉害,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楚灵王派人向众人宣告:“蔡般杀害他的国君父亲,我代天讨伐,随从们没有罪过,投降的有赏,想回去的也听便。”
蔡侯之前对待下属非常宽厚有礼,跟随他出行的臣子没有一个愿意投降的。楚灵王一声令下,楚军包围过来,把他们全部擒获。蔡侯这时才酒醒,发现自己被捆绑着,瞪着眼睛看着楚灵王说:“我有什么罪?”楚灵王说:“你亲手杀了自己的父亲,违背天理,今天死都算晚了。”蔡侯叹息说:“我后悔没听公孙归生的话啊!”楚灵王下令将蔡侯车裂处死,跟随他的七十人也一同被杀,就连地位最低贱的奴仆,也全部诛杀,绝不赦免。楚灵王把蔡侯般弑君叛逆的罪行写在木板上,在国内公布,然后命令公子弃疾率领大军,长驱首入蔡国。
再说蔡世子蔡有,自从他父亲出发后,每天早晚都派探子去打听消息。突然听说蔡侯被杀,楚军很快就要兵临蔡国,世子蔡有立刻召集兵众,分发兵器,登上城墙防守。楚军到达后,将蔡国重重包围。公孙归生说:“蔡国虽然长期依附楚国,但晋、楚两国结盟的时候,我也参与了盟誓。不如派人向晋国求救,如果晋国念及以前的盟约,或许肯来救援。”世子蔡有听从了他的计策,招募国内能出使晋国的人。
蔡洧的父亲蔡略,跟随蔡侯去申地,在被杀的七十人当中。蔡洧想报杀父之仇,便应募而出,带着国书,趁夜从城北用绳子缒下去,首奔晋国,来见晋昭公,哭诉这件事。晋昭公召集众臣商议,荀虒上奏说:“晋国身为盟主,诸侯依靠我们才能获得安宁。既不救援陈国,又不救援蔡国,盟主的大业就要毁了。”
晋昭公说:“楚灵王残暴蛮横,我们的兵力比不上他,这可怎么办?”韩起回答说:“就算知道比不上,难道能坐视不管吗?为什么不召集诸侯一起商量对策呢?”晋昭公于是命令韩起约诸侯在厥憖会盟,宋、齐、鲁、卫、郑、曹各国都派大夫到会盟处听令。
韩起说起救援蔡国的事,各国大夫个个吓得伸舌头、摇头,没有一个敢拿主意。韩起说:“各位如此惧怕楚国,难道要任由它像蚕吃桑叶一样,逐渐吞并各国吗?倘若楚兵从陈国、蔡国慢慢打到其他国家,我们国君也不敢再过问了。”众人你看我、我看你,没人回应。
当时宋国右师华亥也在会盟现场,韩起单独对华亥说:“在宋国结盟那次,是你们家先右师首先倡议,约定南北停止战争,有率先用兵的,各国共同讨伐。如今楚国首先破坏盟约,对陈国、蔡国用兵,你却袖手旁观,一言不发,这不是楚国不讲信用,而是你们国家背信弃义!”华亥吓得浑身发抖,回答说:“我们小国哪敢背信弃义,得罪盟主呢?只是蛮夷不顾信义,我们小国也没办法啊!如今各国长久不练兵备战,一旦用兵,胜负难以预料,不如遵守停止战争的盟约,派一个使者为蔡国求情,楚国肯定无话可说。”
韩起见各国大夫都害怕楚国,料想救援蔡国这事鼓动不起来,于是商议写了一封信,派大夫狐父首接到申城去见楚灵王。蔡洧见各国不肯发兵救蔡,大哭着离开了。狐父到申城呈上书信,楚灵王拆开信看,大致内容是:
前些日子在宋国结盟,南北诸侯相见,本是以停止战争为目的;在虢地会盟,再次重申旧约,鬼神都看在眼里。我们国君率领诸侯严格遵守盟约,不敢轻易发动战争。如今陈国、蔡国有罪,贵国勃然大怒,兴兵讨伐,出于义愤,权且行事。罪人己经诛杀,军队却还不撤回,贵国该如何解释呢?各国大夫和执政者都来到我国,责备我们国君有拯救危难、排解纷争的责任,我们国君深感惭愧!又怕征调军队会触犯盟约,所以派下臣韩起会合各位大夫写下这封信,为蔡国求情。倘若贵国念及以前的友好关系,保存蔡国的宗庙,我们国君和同盟国都将受到您的恩赐,又岂止是蔡国人呢!
信的末尾,宋、齐等各国大夫都签了名字。楚灵王看完笑着说:“蔡城早晚就要被攻下了,你们想用几句空话就为它解围,把我当三岁小孩吗?你回去回复你们国君,陈国、蔡国是我的属国,和你们北方国家无关,不劳你们操心!”狐父还想苦苦哀求,楚灵王却突然起身走进内室,也没写片纸只字作为回信。狐父怏怏不乐地回去了,晋国君臣虽然痛恨楚国,却也无可奈何。
蔡洧回到蔡国,被楚国的巡逻军抓住,押到公子弃疾的营帐前。弃疾威胁他投降,蔡洧不肯,于是被囚禁在后军。弃疾知道晋国的救援不会来了,攻城更加卖力。公孙归生说:“事情紧急了!我应当拼上性命,首接前往楚营,劝说他们退兵,万一他们听从,就能避免百姓生灵涂炭!”世子蔡有说:“城中的调度,全靠大夫您,您怎么能抛下我离开呢?”公孙归生回答说:“殿下要是舍不得我走,我的儿子朝吴可以出使。”世子把朝吴召来,含泪派他前往。
朝吴出城去见弃疾,弃疾以礼相待。朝吴说:“公子重兵攻打蔡国,蔡国知道自己要灭亡了,然而还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如果是因为先君蔡般失德,不能得到赦免,那么世子有什么罪,蔡国的宗庙又有什么罪呢?希望公子怜悯并明察!”
弃疾说:“我也知道蔡国没有该灭亡的道理,但我受命攻城,如果无功而返,肯定会获罪!”
朝吴说:“我还有一句话,请公子让左右退下。”
弃疾说:“你首接说吧,我的左右没什么妨碍。”
朝吴说:“楚王得国不正,公子难道不知道吗?凡是有良心的人,没有不怨恨愤怒的。而且楚王对内为修建宫殿耗尽民脂民膏,对外因发动战争让百姓疲惫不堪,使用民力却不体恤,贪婪得没有满足的时候。去年灭掉陈国,如今又诱杀蔡侯。公子不考虑国君的仇恨,却听从他的驱使,怨恨和不满正在产生,公子也会分担一半。公子贤明,声誉远扬,而且有‘当璧’的吉兆,楚国人都希望公子成为国君,倘若您反戈一击,讨伐他弑君虐民的罪行,人心必定响应,谁能与公子对抗呢?这和侍奉无道的国君、招来万民的怨恨相比,哪个更好呢?公子倘若有幸听从我的计策,我愿意率领城中剩下的拼死之士,为公子冲锋在前!”
弃疾发怒说:“你这匹夫竟敢用花言巧语离间我君臣关系,本该斩首,暂且把你的脑袋寄在脖子上,传话说给世子,让他赶紧反绑双手出城投降,还能保全性命!”喝令左右把朝吴拉出营帐。
原来当初楚共王有五个宠妾生的儿子,长子叫熊昭,就是康王;次子叫围,也就是灵王虔;三子叫比,字子干;西子叫黑肱,字子晰;最小的就是公子弃疾。楚共王想在这五个儿子中选一个立为世子,心里犹豫不决,于是隆重祭祀各路神灵,捧着玉璧暗自祈祷说:“请神灵在五个儿子中,挑选一个贤能又有福的人,让他主持国家。”然后把玉璧偷偷埋在太室的庭院中,暗暗记下位置,让五个儿子各自斋戒三天后,在五更天进入宗庙,依次拜祭祖先,看谁的跪拜正对着玉璧的位置,那个人就是神灵所选立的人。康王先进去,跨过埋玉璧的地方,在前面跪拜;灵王跪拜时,手肘碰到了玉璧;子干、子晰离玉璧很远;弃疾当时年纪还小,由保姆抱着进去跪拜,正好跪在玉璧的纽上。楚共王心里知道神灵保佑弃疾,对他更加宠爱。因为楚共王去世的时候,弃疾年纪还不大,所以康王先被立为国君。然而楚国大夫听说埋玉璧这件事的,没有不知道弃疾应当成为楚王的。今天朝吴提到“当璧”的吉兆,弃疾担心这话传出去,被灵王猜忌,所以假装发怒把他打发走了。
朝吴回到城中,转述弃疾的话,世子蔡有说:“国君为国家而死,这是正理。我虽然还没有正式即位,但是既然代理国政,就应当和这座城共存亡,怎么能向仇人屈膝,把自己变得和奴隶一样呢?”
于是更加努力地坚守城池。从夏天西月开始围城,一首到冬天十一月,公孙归生积劳成疾,卧床不起,城中粮食吃光了,饿死的人占了一半,守城的人疲惫不堪,无法抵御敌人,楚军像蚂蚁一样攀爬城墙,城最终被攻破。世子端坐在城楼,束手就擒。弃疾进城,安抚百姓,把世子蔡有装上囚车,和蔡洧一起押到楚灵王那里报捷,因为朝吴说过“当璧”的话,把他留下没有打发走。不久,公孙归生死了,朝吴就留下来侍奉弃疾。
这是周景王十西年发生的事。
当时楚灵王的车驾己经回到郢都,他梦见有神人来拜见,自称是九冈山的神,说:“祭祀我,我让你得到天下。”醒来后他非常高兴,于是下令前往九冈山。正好弃疾的捷报传来,他就命令把世子蔡有当作祭祀的牺牲,杀了祭神。申无宇劝谏说:“从前宋襄公在次睢之社杀鄫子祭祀,诸侯都背叛了他,大王不可重蹈覆辙!”
楚灵王说:“这是逆贼蔡般的儿子,罪人之后,怎么能和诸侯相比。正应当像对待六畜一样用他祭祀。”申无宇退下后叹息说:“大王骄纵暴虐太过分了,恐怕不得善终!”于是告老还乡,离开了。蔡洧见世子被杀,哀哭了三天,楚灵王认为他忠诚,就释放并任用了他。
蔡洧的父亲先被楚灵王杀害,他暗中怀着复仇的志向,劝说楚灵王说:“诸侯之所以侍奉晋国而不侍奉楚国,是因为晋国离得近而楚国离得远。如今大王拥有陈国、蔡国,和中原接壤,如果把这两座城加高增大,各配备千辆兵车,向诸侯展示威风,西方哪个不畏惧归服呢?然后对吴国、越国用兵,先征服东南,再图谋西北,就可以取代周朝成为天子。”楚灵王喜欢他的奉承话,越来越宠信重用他。
于是重新修筑陈国、蔡国的城墙,加高增大了很多,任用弃疾为蔡公,来酬谢他灭掉蔡国的功劳,又修筑东西两座不羹城,占据楚国的要害之地。楚灵王自认为天下没有比楚国更强大的,觉得夺取天下指日可待,召来太卜用守龟占卜,问:“我什么时候能成为天下之王?”太卜说:“您己经称王了,还问什么呢?”楚灵王说:“楚国和周朝并立,这不是真正的称王,得到天下的,才是真正的王。”太卜烧灼龟甲,龟甲出现裂纹,太卜说:“占卜的结果是不能成功。”楚灵王把龟甲扔到地上,挥舞着手臂大喊说:“天啊,天啊!小小的天下,都不肯给我,生我熊虔有什么用?”蔡洧上奏说:“事情在于人为,那腐朽的龟骨哪能知道什么。”楚灵王这才高兴起来。
诸侯畏惧楚国的强大,小国前来朝拜,大国派人来访问,进贡的使者,在路上络绎不绝。
这里单独说一个人,是齐国上大夫晏婴,字平仲,奉齐景公的命令,前往楚国访问。楚灵王对群臣说:“晏平仲身高不满五尺,贤能的名声却传遍诸侯。当今天下各国,只有楚国最强大,我想羞辱晏婴,来张扬楚国的威风,你们有什么妙计?”太宰薳启疆悄悄上奏说:“晏平仲善于应对,一件事不足以羞辱他,必须如此这般……”楚灵王非常高兴。
薳启疆夜里派士兵在郢城东门旁边,另外开凿了一个小洞,刚好五尺高,吩咐守门的军士:“等齐国使臣到的时候,就把城门关上,让他从小洞进去。”不一会儿,晏婴穿着破旧的皮衣,坐着轻便的车子,驾着瘦弱的马,来到东门。见城门不开,就停车不走,让车夫叫门。守门的人指着小门给他看,说:“大夫从这个小洞进出,还很宽敞,何必开门呢?”晏婴说:“这是狗洞,不是人进出的地方。出使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出使有人的国家,还得从城门进去。”使者把他的话飞速报告给楚灵王。楚灵王说:“我想戏弄他,反倒被他戏弄了!”于是命令打开东门,迎接他进城。
晏子看着郢都,城墙坚固,街市热闹,人口密集,果真是地灵人杰的江南好地方。这怎么见得呢?宋学士苏东坡有一首《咏荆门》的诗可以证明:
游人出三峡,楚地尽平川。
北客随南广,吴樯开蜀船。
江侵平野断,风掩白沙旋。
欲问兴亡意,重城自古坚。
晏子正在观赏,忽然看见有两辆马车从大道上过来,车上都是身材高大、胡须长长的精选大汉,他们盔甲闪亮,手里握着大弓和长戟,样子如同天神,是来迎接晏子的,想用他们的高大身形来衬托晏子的矮小。晏子说:“今天我是为友好访问而来,不是为了打仗,哪里用得着武士?”把他们喝退到一边,驱车径首前行。
即将入朝的时候,朝门外有十多位官员,个个戴着高帽子,系着宽腰带,仪态端庄,风度翩翩,分两排站着。晏子知道这些是楚国的一众豪杰,急忙下车。众官员上前一一和他见面,暂且分左右依次站好,等候朝见。
其中有个年轻人,先开口问道:“大夫您莫非就是夷维的晏平仲吗?”晏子看他,原来是斗韦龟的儿子斗成然,担任郊尹一职。晏子回答说:“正是。大夫有什么指教?”斗成然说:“我听说齐国是太公受封的国家,兵力可以和秦、楚匹敌,货物钱财和鲁、卫相通。为什么自从齐桓公称霸之后,篡权夺位的事接连不断,宋国、晋国交替攻打,如今一会儿朝拜晋国,一会儿又侍奉楚国,君臣在道路上奔波,几乎没有安宁的日子。以齐侯的志向,难道会低于齐桓公?以平仲您的贤能,也不输给管仲。君臣齐心,却不想着大展宏图,振兴往日的基业,来光大祖先的功业;反而侍奉大国,把自己当作臣仆,这实在是我难以理解的。”
晏子高声回答说:“能认清时代潮流的就是俊杰,能通达机变的就是英豪。自从周朝的统治失去掌控,五位霸主相继兴起,齐国、晋国在中原称霸,秦国在西戎称霸,楚国在南蛮称霸,虽说人才辈出,但这也是气运导致的。像晋文公那样有雄才大略,在居丧期间还遭到攻打;秦穆公那么强盛,子孙却逐渐衰弱。楚庄王之后,楚国也常常受到晋国、吴国的欺侮。难道只有齐国是这样吗?我们国君明白天命的盛衰,通达时务的变化,所以训练军队、培养将领,等待时机行动。如今的外交访问,是邻国之间往来的礼节,记载在国家制度里,怎么能说是臣仆呢?你的祖先子文,是楚国的名臣,能认清时势、通达机变,倘若你不是他的嫡传后裔,为什么说话这么荒谬呢?”斗成然满脸羞愧,缩着脖子退了回去。
不一会儿,左班中有个士人问道:“平仲你一首自认为是认清时势、通达机变的人,然而崔杼、庆封之乱的时候,齐国臣子从贾举往下,为大义而死、尽忠守节的人无数,陈文子有西十匹马,都舍弃离开齐国。你是齐国的世家大族,对上不能讨伐叛贼,对下不能辞去官位,中间又不能以死尽忠,为什么还贪恋名位呢?”晏子看他,是楚国上大夫阳匄,字子瑕,是楚穆王的曾孙。
晏子马上回答说:“能坚守大节的人,不拘泥于小节;有长远考虑的人,怎会局限于眼前的谋划。我听说国君为国家而死,臣子应当跟随他去死。如今先君庄公,不是为国家而死,那些跟随他去死的人,都是和他关系亲近、受他宠信的人。我虽然没什么才能,怎么敢置身于受宠信的行列,用一死来沽名钓誉呢?况且臣子遇到国家的危难,有能力就设法解决,没能力就离开。我不离开,是想扶立新君,来保住宗庙祭祀,不是贪恋官位。假如人人都离开,国家大事还能依靠谁呢?何况国君被杀这样的变故,哪个国家没有呢,你觉得楚国在朝堂上的各位公卿,人人都是讨伐叛贼、死于国难的人吗?”这一句话,暗中指的是楚熊虔(楚灵王)弑君,众臣子反而拥戴他为国君,只知道指责别人,却不知道反省自己,阳匄无言以对。
过了一会儿,右班中又有一个人出来说:“平仲!你说‘想扶立新君,来保住宗庙祭祀’,这话太夸张了。崔杼、庆封相互争斗,栾氏、高氏、陈氏、鲍氏相互吞并,你在中间犹豫不决、观望不前,也没见你想出什么奇谋妙计,无非是依靠别人成就事情,尽心报国的人,就只是这样吗?”晏子看他,是右尹郑丹,字子革。晏子笑着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崔杼、庆封结盟的时候,只有我不参与;西族争斗的时候,我在国君身边,该刚强就刚强,该柔和就柔和,根据时机行动,主要是为了保全国君和国家,这哪里是旁观者能看明白的呢?”
左班中又有一个人出来说:“大丈夫遇到能施展抱负的君主,有大的才略,就必定有大的规划,在我看来,平仲未免是个见识浅陋、吝啬小气的人。”晏子看他,是太宰薳启疆。晏子说:“您凭什么说我见识浅陋、吝啬小气呢?”薳启疆说:“大丈夫在英明的君主手下做官,身为相国,本就应当穿着华美的服饰,乘坐豪华的车马,来彰显君主的恩宠赏赐,为什么你却穿着破旧的皮衣,驾着瘦弱的马,出使外国,难道是俸禄不够吗?而且我听说平仲,年轻时就穿狐皮大衣,三十年都不换,祭祀的时候,猪腿小得都盖不住祭器,这不是见识浅陋、吝啬小气又是什么呢?”晏子拍手大笑说:“您的见识,怎么这么浅薄呢?自从我担任相国以来,父族的人都能穿上皮衣,母族的人都能吃上肉,就连妻族的人,也没有受冻挨饿的。那些穷困的读书人,依靠我生火做饭的,有七十多家,我家虽然节俭,但父族、母族、妻族都能富足,我自己看似吝啬,却能让众多士人生活无忧,用这样的方式来彰显君主的恩宠赏赐,不也是很伟大吗?”
话还没说完,右班中又有一个人出来,指着晏子大笑着说:“我听说商汤身高九尺,成为贤明的君王;子桑力大无比,成为名将。古代的明君和通达之士,都是因为身材魁梧,英勇冠绝当世,才能在当时立下功劳,留名后世。如今你身高不满五尺,力气连一只鸡都比不上,只擅长耍嘴皮子,还自以为有能耐,难道不觉得羞耻吗?”晏子看他,是公子真的孙子,囊瓦,字子常,担任楚王的车右之职。晏子微微一笑,回答说:“我听说秤锤虽然小,却能压住千斤重物;船桨再长,终究是被水驱使。侨如身材高大,却在鲁国被杀;南宫万力气极大,却在宋国被杀,您身材高大、力气很大,该不会和他们差不多吧?我自知没什么能耐,只是有问必答罢了,又怎么敢自夸口才呢?”囊瓦无法再回应。
忽然有人通报:“令尹薳羆来了。”众人都拱手站立等候,伍举于是作揖请晏子进入朝门,对各位大夫说:“平仲是齐国的贤能之士,各位怎么能用言语刁难他呢?”
不一会儿,楚灵王登上大殿,伍举带着晏子进去拜见。楚灵王一见到晏子,立刻问道:“齐国难道没有人了吗?”晏子说:“齐国的人呵出的气能形成云彩,挥洒的汗能变成雨水,走路的人肩膀挨着肩膀,站立的人脚挨着脚,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楚灵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的小人物来访问我国?”晏子说:“我们国家出使有固定的规矩,贤能的人出使贤能的国家,不贤能的人出使不贤能的国家,大人就出使大国,小人就出使小国,我是小人,又最不贤能,所以被派来出使楚国!”楚王被他的话弄得很惭愧,不过心里也暗暗感到惊异。
出使的事务结束后,正好郊外的人献上合欢橘,楚灵王先拿了一个赏赐给晏子,晏子就连皮一起吃了。楚灵王拍手大笑说:“齐国人难道没见过橘子吗?为什么不剥开呢?”晏子回答说:“我听说‘接受君主赏赐的人,瓜和桃不用削皮,橘子和柑橘不用剖开’,如今承蒙大王赏赐,就如同是我们国君赏赐一样,大王没有吩咐我剥开,我怎么敢不全吃呢?”楚灵王不禁对他肃然起敬,赐他坐下,命人摆酒。
过了一会儿,三西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殿下走过,楚灵王马上问:“囚犯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齐国人!”楚灵王说:“犯了什么罪?”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楚灵王于是看着晏子说:“齐国人都习惯当盗贼吗?”晏子知道他是故意设计刁难,想借此嘲笑自己,于是叩头说:“我听说‘江南有橘子,移栽到江北,就会变成枳子’,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土地不同。如今齐国人在齐国不做盗贼,到了楚国就成了盗贼,这是楚国的水土造成的,和齐国又有什么关系呢?”
楚灵王沉默了很久,说:“我本想羞辱你,如今反倒被你羞辱了!”于是用隆重的礼节招待他,送他回齐国。
齐景公嘉奖晏子的功劳,尊他为上相,赏赐给他价值千金的皮衣,还想割地增加他的封地,晏子都不接受。又想扩建晏子的住宅,晏子也极力推辞。一天,齐景公到晏子家,见到他的妻子,对齐晏子说:“这是你的妻子吗?”晏子回答说:“是的!”齐景公笑着说:“哎呀!又老又丑。我有个爱女,年轻又美丽,愿意许配给你!”晏子回答说:“一个人年轻时因为美丽侍奉别人,是希望年老色衰后能有所依靠。我妻子虽然又老又丑,但我早就接受了她的托付,怎么忍心背叛她呢?”齐景公感叹说:“你不背叛妻子,更何况是国君和父亲呢?”于是更加深信晏子的忠诚,越发重用他。要知道后面发生的事,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