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代历法而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
《说文解字》记载:“元,为始;宵,为夜。”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名之为“元宵节”;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
宋代以前,元宵节多称“元夜”、“元夕”、“上元”,而宋代以后的文献则多见“元宵”一词。
“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正月十五,即元宵节)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
这个故事后来演变为俗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至于元宵节点灯的习俗,可以追溯的南朝。南朝国都建康——就是南京首先出现了灯会。
后来灯会历朝历代不绝,兴盛于唐宋,到明朝到达巅峰。
而猜灯谜的习俗更晚一些,大概在南宋开始的。也不能确定。
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谜、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类似于现在的某某到此一游,不过文人墨客更文雅一些。
到了明朝规定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为灯节。
阮大铖《春灯谜传奇》:打灯谜闹扬,拆灯谜搅肠,纸条儿标写停停当。金钱小挂,道着時送将,那不着的受罚还如样。市语儿几行,人名儿紧藏,教你非想非非想想。
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出灯谜,猜灯谜的情景。
猜灯谜的艰难,让人欲仙欲死。猜不出来还想猜……。不甘心放弃的样子跃然纸上。
贾环带着晴雯、小吉祥在半空中看着繁华的京城。此时己经华灯初上,朱雀大街上张灯结彩,人流如织。
看着身边小吉祥满眼期待的样子,贾环摸了摸她的头。
我们先去荣国府,等灯会结束再来街上玩耍吧。
小吉祥欣喜的点头,晴雯也很期待。确实她们几个平时出来玩的机会也不多,现在看到这热闹的场面,不免心动这是人的天性。
不过贾环估计,荣国府众姐妹不会出府游玩。大家闺秀的规矩森严,贾母不会许可。
贾环带着二女在一个僻静的小巷子收了神通。
然后出了巷子首奔荣国府大门。
门子远远的看到一个少年身后跟着两个丫鬟,踱着西方步而来。认得是环三爷,不敢怠慢。
赶紧过来磕头,“三爷安好。”
“起来吧,你们忙着。我们自己进去。”“是是,三爷慢走”,门子打开大门恭恭敬敬让开路。
贾环走进大门,一路上遇到的丫鬟婆子们都退在一边问好。
贾环皆点头示意她们去忙。
身后的丫鬟小吉祥,晴雯。不免感慨万分:“若不是自家三爷有如今地位,恐怕这些人都会装作看不见她们三人。果然如夫人惯说的——都是一群眼皮子浅的。”
贾府这些下人惯会捧高踩低,看人下菜碟。
贾环则是早就看透这世间万般虚妄:
“面子从来不是别人给的,都是自己挣得。!”
实力决定一切,枪杆子出地位。
贾环先去了赵夫人小院,请安。赵夫人自不会去猜灯谜,娘俩聊了一会她就让贾环自去。
赵夫人忙着和几个小丫鬟喝酒,贾环拿起筷子吃了几口菜吧。在赵夫人的白眼中笑着走了。
赵夫人在屋里还嘟嘟囔囔:“没个正形,都是当官的人了。”
丫鬟们也捂嘴偷笑。
贾环来到贾母院子,在外面就能听到里面人声鼎沸。
贾环止住要进去通报的鸳鸯姐姐,摸了一会小手看着面色羞红的鸳鸯。才笑着走进去,留下小吉祥,晴雯陪着鸳鸯说话。
“孙儿给祖母,父亲请安。”贾环进去看到贾政也在。
“环哥儿来了,快快过来看看这谜语。”
贾母看到贾环来了也脸色高兴着说。
贾政则是点点头,没有说话。
“三弟弟来了,”这是西春,湘云,黛玉,宝钗几人。
“三哥哥来了,”惜春高兴的跑过来拉着贾环去看屏风上面贴着的灯谜。
贾环又分别给在场的李纨,尤氏,秦可卿弟等人见礼,众人回礼。
贾环来到那红木屏风前面,看到上面贴满了很多纸条,用小楷写着灯谜。
都是在场的众人出的,于是贾环从怀里拿出一张纸条贴在屏风上。
西春,湘云、黛玉、宝钗、大脸宝都围过来观看。
贾环那流利俊美的小楷,瞬间就吸引了众女的眼球。就连贾宝玉都不得不服,这个三弟弟书法不是自己能比的。
贾政也凑过来观看,看我也是赞叹不己。“环哥儿的书法在当今也是出类拔萃,绝无仅有的了。只是平时也不见你练习书法,难道是生而知之?”
贾环臭屁的把下巴扬起,洋洋得意。气的贾政哼了一声,就不再搭理他。
几女看的发笑……。这环哥儿气他老子的本事,也是一绝啊!欣赏完了书法,几女才开始认真看灯谜。
只见上面写着:
日落时常现,
非雨不可见;
弯弯挂天边,
可通凌霄殿。
猜一景物。
“哈哈…我猜出来了:这是彩虹”湘云率先出声。
其实,这个谜面极简单。贾环不想弄一个很难得谜面,如果大家都猜不出来。就没有意思了。
重要的是吉祥,易猜,寓意好。
大家看看原著红楼梦那谜语可谓是,充满了末日景象。难怪贾府最终被抄家。
就像身体不好的人,千万不要乱说不吉利的话。
有可能真的会应验。
湘云先说出来了,众人都慢了一拍。嘻嘻哈哈围着湘云打闹,说湘云耍赖。
“咯咯,这可不是我耍赖。这就叫做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谁让你们不快点呢?”湘云躲着姐妹们的骚扰,伸手把贾环写的字条揭下来。藏入怀里。
“环哥儿这书法作品,我收藏了。”说完看着姐妹们羡慕嫉妒恨的眼神,得意洋洋笑着。
“哎!又慢了一步啊!损失了一千两银子啊!”宝钗感叹。
众女撇嘴——环哥儿的字怎么能拿去卖呢?还是自己手慢了啊!好处都被云丫头得去了。
“话说这字条,真的值一千两银子?”
王熙凤心里嘀咕着。
“三哥哥,我也要你写的字。”惜春过来拉着贾环的手,摇啊摇的。
“环弟,要不你给我们每人写一幅字吧?”大姐姐元春看着贾环说。
“好啊!不过还是先猜灯谜吧。猜完灯谜我给你们每人写一幅字。”贾环痛快答应。
贾政要求老太太给他出一个灯谜,老太太想了一下:
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
贾政故意猜:葡萄、樱桃、桃子、……。被贾母一一否定后。
“是荔枝”贾政再猜。
这个有点像脑筋急转弯了。
贾母终于点头。
接下来贾政也出了一个灯谜给贾母。
自身端方,
体自坚硬。
虽不能言,
有言必应。
打一用物。贾政偷偷告诉了宝玉,宝玉又悄悄告诉了贾母。
贾母寻思不差,于是就对众人说:“是砚台。”
贾政笑说;“到底是老太太,一猜就中了。”贾母也很高兴。于是贾政就告辞出去与清客喝酒吹牛去了。
留下一众小辈在此玩闹。
贾环看着屏风上的灯谜:
“能使妖魔胆尽摧,
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
回首相看己化灰。”
打一玩物。
这是炮竹,己经被几女猜出来了。
这个是贾宝玉出的。
下面一个是迎春出的只见:
“天运人功理不穷,
有功无运也难逢。
因何镇日纷纷乱,
只为阴阳数不同。”
打一用物。
这个古代人比较容易猜出来,贾环却没有用过。
就是算盘。探春猜出来了。
于是众人接着往下看。
的黛玉的灯谜。
“每有微风摇轩窗 ,
月华如水杆瘦长。
宁折不弯性坚韧,
雪后身姿更端庄。”
打一植物。
这明显是竹子啊!看来林姐姐的命运己经改变了。原来红楼梦里林妹妹的灯谜是充满着悲凉,消沉之气的。
而现在的林姐姐己经变成了,品性高洁的君子了。
“是竹子吧?林姐姐。”
贾环开口。
“环弟弟真聪明,一猜就中。”
黛玉大眼睛忽闪忽闪的看着贾环笑着说。
“姐姐这个灯谜是极好的,充满了正气。也反映了一个人的状态。
弟弟在这里恭喜林姐姐己经改变了本来不幸的命运。继续努力吧!”
贾环给予林黛玉鼓励。
“谢谢环弟弟,这都是你带给我的。你先救了母亲,又救了我。这才改变了我的命运。就像你说的:一个人命不好就去交一个贵人做朋友。弟弟就是姐姐的贵人了。”
林黛玉真诚的向贾环道谢。
“嗯,姐姐不用和我客气。真要感谢我,改天请我吃饭吧?”贾环开着玩笑。
“一言为定啊!改天姐姐叫你啊!”
林黛玉调皮一笑。
贾环此时感慨万千——原来人的命运真的可以改变啊。
通过修行来平衡体内五行之气,就可以化解本来会发生的灾难,从而趋吉避凶。
众人通过贾环和林黛玉的对话,大致也明白了贾环在林黛玉心里的地位。
继续往下看灯谜:
“有物出深山,
非神亦非仙。
寻香觅幽处,
似蝶立花间。”
打也打一植物。
这是宝姐姐出的灯谜,贾环内心寻思:“变了,全变了。这宝姐姐的灯谜与原来的也不一样了。难道宝姐姐要做隐士?”
“宝姐姐果然品性高洁,真乃花中隐士啊!”贾环看着宝钗,那白皙的脸蛋微微泛红。大眼睛眨呀眨的。
“宝姐姐我猜是兰花,不知道对不对啊?”贾环似笑非笑的看着宝钗现在的宝姐姐他更喜欢了。
没想到传她修行之法才几天,宝姐姐似乎就悟道了。真是可喜可贺啊!
众人一听贾环猜是兰花,也点头称是。不是她们想不到,而是这些公子小姐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根本不知道兰花的习性。
而宝姐姐应该是因为薛家经商,可能她出外时见过兰花。
此刻的宝姐姐确实如那兰花一般优雅,暗香浮动。
接下来是元春出的灯谜。
“亭亭如盖,
虬龙姿态。
立身悬崖,
非是桧柏。”
打一植物。
“大姐姐,这是松树吧?”
黛玉率先发言。
“是的,林妹妹果然聪慧。”元春微微一笑。
“好嘛,又来一棵松树。”
贾环看了元春一眼,元春正对着他笑。如今元春的修行也有了长足进步,快要赶上湘云她们了。所以由内而外产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