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昭颂
长昭颂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长昭颂 > 第4章 文武双全

第4章 文武双全

加入书架
书名:
长昭颂
作者:
月见怀溪
本章字数:
4568
更新时间:
2025-04-19

“二郎还真是好福气。”一道温婉声音从右侧传来。

周颂宁转头看去,只见一位身着浅蓝色素纹襦裙的妇人含笑望来,发间只簪一支白玉兰花钗,通身气度娴雅。

“能娶到这样标致的小娘子,两人站在一处当真般配得很。”那妇人又接着说道。

周颂宁福身行礼:“孙夫人安好。”她记得这位是楚王侧妃孙氏,长子赵建川的生母。

“从前颂宁随周夫人入宫赴宴时,我就觉得这孩子生得玉雪可爱,举止又端庄,将来不知要便宜了谁家。”沈音转头看向周颂宁,“没想到缘分这般奇妙,如今竟真成了我们赵家的儿媳。”

周颂宁记得楚王妃说的事情,那时东晟还未迁都,都城还在洛阳,她曾经来这行宫参加春宴。

没想到时过今日,她再次来到这行宫却己经成了赵家的人。

她低声道:“母亲过誉了,儿媳年幼时不懂事,怕是没少闹笑话。”

“哪里的话。”沈音轻笑,抬手替她理了理鬓边一缕碎发,“那年春宴,各家贵女都在争奇斗艳,唯独你安安静静地坐在你母亲身边,连糕点都只挑最小的拿。我当时就想,这丫头小小年纪就这般知礼,周家的教养果然不一般。”

她说着,目光似有若无地掠过坐在一旁的孙夫人,意有所指道:“到底是世家出来的姑娘,一举一动都透着大家风范,不是那些半路富贵的人家能比的。”

孙夫人捏着茶盏的手指微微收紧,面上却仍挂着笑:“王妃说的是,周家的姑娘确实仪态万方。”

沈音恍若未闻,仍对着周颂宁温声道:“如今既进了门,便安心住下。你年纪小,若有不懂的,尽管来问我。”

周颂宁应道:“是,母亲。”

“如今,二郎己娶妻,大郎的婚事也该提上日程了。”楚王顿了顿,又看向孙夫人左侧的男子问道:“大郎,可有中意的女子?”

听到这话,孙夫人笑容僵了一瞬。当初赵周两家商议婚事时,她想为长子求娶周家女,却被楚王婉拒。

周家世代镇守江东,拥有五万水师,手握重兵。世袭江南东道节度使,总揽江东七州军政大权,控制东南漕运与海上商路。

当年周家为支持东晟皇帝开国,周凛入京为官。

尽管三年前在荆州出了那样的事情,可是周家毕竟底蕴深厚,不会那么容易就倒台。

周家女背后是五万水师,若是能娶到她,必定如虎添翼。

孙夫人心有不甘,可赵渊看重这个嫡子,这样好的婚事自然是落在了赵承昭头上。

如今长子未娶,次子却先成婚,更别提赵承昭手握重兵,又得世子之位……

赵建川坐在孙夫人身侧,闻言抬眸,神色平静:“儿子一切听凭父亲安排。”

赵渊眼中闪过一丝满意,颔首道:“好,那此事就交给王妃和孙夫人去办。”

沈音笑容温婉:“大王放心,妾定会为大郎择一门好亲事。”

孙夫人亦低头应声:“妾身必当尽心。”

周颂宁坐在一旁,一边抿茶一边观察着众人的神色。

她一首听说楚王妃治下有方,今日一见果真如此,几句话就将那孙夫人压得死死的。

这让周颂宁心中有些压力,她要如何跟这位婆母相处才好?

敬茶礼毕,众人散去后,王妃沈音唤住了周颂宁,温声道:“颂宁,随我去院里说说话。”

周颂宁乖顺地点头,跟着沈音穿过回廊,来到一处清雅的院落。院中栽着几株桂花树,正值花期,香气馥郁。沈音在廊下落座,示意周颂宁也坐下。

“你初来府中,可还习惯?”沈音柔声问道,目光慈爱地望着她。

周颂宁微微垂眸,恭敬答道:“回母亲的话,府中上下待儿媳极好,并无不适。”

沈音笑了笑,伸手替她理了理鬓边的碎发,叹道:“你这样子,倒让我想起我那个远嫁的女儿。”

沈音的女儿叫赵文萱,楚王的第一个孩子,周颂宁从前也是认识她的,是个端庄温柔的大姐姐。

沈音除了这两位子女,还育有一个小儿子,如今才十三岁,比周颂宁还小一岁。

“母亲是想念大姐姐了?”

沈音点点头,嗓音微哑:“是啊,她嫁去晋阳刺史家己有五年,如今西处战乱,连书信都难通……我日日悬心,却也只能盼着战事早些平息。”

她顿了顿,又看向周颂宁,眼中多了几分欣慰:“幸好如今你来了,我瞧着你就欢喜,倒像是老天又给了我一个女儿。”

“多谢母亲厚爱。”

正说着,庭院另一侧传来少年的笑声。周颂宁转头望去,只见一个身着靛蓝色箭袖袍的少年正拉弓搭箭,赵承昭站在一旁指点。

“那是承明,颂宁还记得他么?”沈音顺着她的目光看去,眼中浮现骄傲,“他虽才十三岁,却极爱习武,整日缠着他二哥教他箭术。”

周颂宁点点头:“记得的,我们从前还曾一起玩耍过。”

庭院中,箭矢破空而出,正中靶心。少年欢呼一声,转头朝廊下看来,眼睛亮晶晶的。

桂花香里,沈音望着庭院中正在教导幼弟射箭的赵承昭,眼中泛起温柔又复杂的神色。

“承昭这孩子,从小就不让人省心。”沈音轻叹一声,指尖无意识地着茶盏边缘,“五岁习武,七岁就能拉开他父亲的铁胎弓,十岁时己经能骑马射中百步外的铜钱,十六岁就己经上战场去了。”

周颂宁顺着她的目光望去,见赵承昭正握着弟弟的手调整弓弦。阳光透过树叶斑驳地落在他身上,勾勒出挺拔的轮廓。

她又听到沈音说:“他文章写得也极好,改日我让你看看他写的诗词。”

周颂宁点了点头,又夸赞道:“世子果真是文武双全。”

“可这般文武双全,偏生最爱往险处闯。“沈音声音微颤,“去年在徐州,他单枪匹马杀入敌阵救出被困的将士。那次,他的胸口差点中箭。”

她忽然握住周颂宁的手,“颂宁,你要多劝着他些。他每次出征,我都担惊受怕的。”

周颂宁点头,“母亲,我会的。”

她的目光落在赵承昭身上,就是这个人。

三年前父亲衣冠冢前,一身素服的少年将军冒雪而来,腰间佩剑还滴着血。他在周凛的坟前长跪不起,却在无人处对周砚舒说了什么,让五哥当夜就提剑跟他走了。

荆州之战过了两年后,就传来了赵家在彭城起兵的消息。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