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古代当摄政王
回古代当摄政王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回古代当摄政王 > 第93章 烽火传讯

第93章 烽火传讯

加入书架
书名:
回古代当摄政王
作者:
南派的神
本章字数:
3120
更新时间:
2025-04-30

八月二十的河西走廊,干燥的朔风卷着沙砾拍打在新建的瞭望塔上。周琰站在塔顶的传讯室内,手指抚过刚刚安装完毕的"光电传讯机"。这台融合了烽燧与西洋镜原理的设备,镜筒两侧各装有一组可旋转的彩色滤光片,通过不同颜色组合传递编码信息。

"王爷,三号站确认接收!"军校生激动地捧着译码本,"从张掖发来的测试信号,全部译对!"

周琰微微颔首。这套横跨千里的光学通讯网络,是他为弥补铁路沿线通讯空白设计的。每三十里设一中继站,采用三组凸透镜接力放大信号,理论上消息传递速度可达每日两千里——比最快的驿马还快三倍。

"记录故障。"周琰指向镜筒轴承,"沙尘环境下磨损加剧,改用青铜轴套并增加羊毛脂润滑。"

正午时分,系统迎来首次实战检验。玉门关急报:北狄残部勾结吐谷浑人,正在劫掠西行的军粮车队。消息通过光电系统层层传递,当周琰在沙洲收到讯息时,距离事发尚不足半个时辰。

"传令装甲列车出击。"周琰在沙盘上插下红旗,"通知沿线民兵破坏水源。"

暮色降临时,捷报己通过同一系统传回:装甲列车截获敌军于戈壁滩,救回八成粮草。随军匠师还附上份意外收获——从俘虏身上搜出的密码本,上面记载着各世家与西域联络的暗号。

八月廿二,更深层的危机浮出水面。周琰在检查某段被破坏的轨道时,发现螺栓切口异常平整——明显是采用新式机床加工的痕迹。他连夜提审俘虏,终于挖出条惊人线索:部分铁轨的锻造参数,正通过丝绸商路流向撒马尔罕。

"查内务府兵器库。"周琰在密函上盖印,"重点核对近三个月领用钨钢钻头的记录。"

八月廿五,一场针对通讯系统的破坏行动被挫败。守卫在黎明时分抓获三名伪装成民夫的死士,他们背包里装着特制的酸性黏液——专为腐蚀光学镜片的铅玻璃成分调配。周琰亲自审讯后,在供词上画了个古怪符号:∞。这是他在太后娘家账册上见过的密记。

"启动'蛛网计划'。"周琰对亲卫队长低语。当夜,十几名密探带着伪造的故障情报潜入商队,每条假消息都嵌有独特标记,如同蛛丝般静候猎物触碰。

九月初一,收获的季节到来。在沙洲郊外的试验田里,周琰正验收新培育的"铁道棉"。这种矮秆品种是格物院用中亚棉与江南棉杂交所得,特别适合沿线荒地种植。老农捧着足有婴儿拳头大的棉桃,笑得露出仅剩的三颗黄牙:"王爷,这棉絮比胡麻还长哩!"

"纺织局己订下全部收成。"周琰剥开棉桃检查纤维,"明年推广到各中转站,棉籽榨的油正好给机器润滑。"

九月初五,蛛网终于颤动。商路节点肃州传来密报:某胡商正高价收购"光电机故障记录"。当军情司突袭其货栈时,不仅截获了半本密码册,更发现整箱的∞形铜钱——正是太后党与西域联络的信物。

"不要打草惊蛇。"周琰将铜钱放回原处,"派双倍人手盯住所有使用这种钱币的商队。"

九月初九重阳节,一场别开生面的"技术演练"在长城沿线展开。各烽燧台同时测试新旧两套系统:传统狼烟与光电传讯。当周琰在居延海发出"蛮族入侵"的测试信号时,狼烟尚未升起,千里外的长安己收到完整军报。

"妙哉!"随行的老将军抚掌大笑,"当年若有此物,幽州怎会连陷三次?"

周琰却盯着刚送到的密报皱眉。太后昨夜突发"心疾",皇帝连夜召太医会诊。而几乎同一时刻,西域商站报告法兰西使团突然采购大批冬装——这本该是贸易淡季。

九月初十,周琰留下副手继续督建铁路,自己乘专列星夜返京。列车穿过陇山隧道时,他正就着瓦斯灯审阅《军备清单》。当看到"神机营缺编三千人"的条目时,笔尖突然顿住——这个数字,恰好是上月调拨给皇城宿卫的名额。

"加速。"周琰敲了敲驾驶舱的铁门,"换双车头,必须在三日内抵京。"

列车呼啸着冲进夜色,汽笛声惊起沿途栖鸟。而在更深的黑暗里,更多阴谋正随铁轨延伸——那封被周琰攥出褶皱的密报末尾,还写着行小字:陛下己七日未临朝,宫门禁军全部换防。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