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如同一把精准的刻刀,在时光的长卷上镌刻下独特的印记,为都城带来别具一格的天气景象。这一天,太阳行至最南端,将都城笼罩在一种清冷而又神秘的氛围之中。
清晨,天空仿佛被一层淡淡的铅灰色薄纱所覆盖,阴沉而压抑。凛冽的寒风如同一头挣脱束缚的猛兽,在都城的大街小巷中横冲首撞。它呼啸着掠过城墙,发出阵阵尖锐的呜咽声,仿佛在诉说着冬日的寂寥。街边的梧桐树早己褪去了往日的葱郁,光秃秃的枝干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时不时地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仿佛随时都会被这无情的风折断。那残留的几片枯叶,也在风中无力地挣扎着,最终被风卷上高空,在空中打着旋儿,宛如一个个孤独的舞者,演绎着最后的凄凉。
随着太阳缓缓升起,那微弱的光线却丝毫无法驱散冬日的寒意。阳光透过厚厚的云层,变得朦胧而苍白,洒在都城的楼宇、街道上,仿佛给整个城市披上了一层淡淡的霜色外衣。地面上,寒霜凝结,如同一层晶莹剔透的水晶毯,在苍白的阳光下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行人踩在上面,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清脆而又清冷。那寒霜在鞋边留下丝丝凉意,顺着脚踝,慢慢渗入身体,让人不由得裹紧了身上的棉衣,加快了前行的脚步。
到了中午,天空依旧阴沉,寒风似乎没有丝毫减弱的迹象。街道上的行人寥寥无几,偶尔有几个裹得严严实实的路人匆匆而过。他们戴着厚厚的围巾,将嘴巴和鼻子捂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双眼睛在外面,在寒风中艰难地眯成一条缝。街边的店铺门口,悬挂的招牌在风中剧烈摇晃,发出“哐当哐当”的碰撞声。就连平日里热闹非凡的集市,也因这寒冷的天气而变得冷冷清清。商贩们蜷缩在摊位前,一边不停地搓着手、跺着脚,试图驱散身上的寒意,一边有气无力地吆喝着,声音在寒风中显得格外单薄和凄凉。
午后,天空中开始飘起了细碎的雪花。起初,雪花如柳絮般轻盈,零零散散地飘落下来,在空中打着转儿,慢悠悠地飘向地面。渐渐地,雪花越下越密,如同鹅毛般纷纷扬扬地洒落。它们在空中相互交织、碰撞,仿佛在进行一场盛大的舞蹈表演。不一会儿,都城的屋顶、街道、树木便都被白雪覆盖,整个城市宛如一个梦幻般的冰雪世界。那雪花落在脸上,冰凉冰凉的,瞬间便融化成了水珠,顺着脸颊滑落。远处的山峦在白雪的覆盖下,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给这座古老的都城增添了几分诗意与神秘。
傍晚时分,雪渐渐停了下来,但寒气却愈发浓重。一轮明月从云层中缓缓探出脑袋,清冷的月光洒在白雪皑皑的都城之上,给这座城市披上了一层银辉。月光与白雪交相辉映,将整个都城映照得如同白昼一般。街道两旁的灯笼陆续亮起,昏黄的灯光与清冷的月光相互交融,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静谧的氛围。在这冬至的夜晚,都城仿佛沉睡了一般,只有那偶尔呼啸而过的寒风,打破这夜的宁静,让人感受到冬日的威严与肃穆。
都城的冬至,那阴沉的天空、凛冽的寒风、飘落的雪花,构成了一幅独特而又壮丽的冬日画卷。这天气景象,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也让人们在这寒冷的季节里,感受到了冬日的别样风情,以及岁月流转的痕迹。
都城的冬至格外寒冷,珠儿抱着刚刻好的《护种图志》进宫,途经御花园时,看见有人在焚烧麦秸。火星溅在冰面上,瞬间熄灭,像极了金穗盟试图扑灭的希望,却总有余烬留存。
“珠儿姐姐!”六皇子的小公主跑过来,手里攥着烤焦的麦穗,“宫里说麦秸生火不旺,要全换成木炭。”珠儿摸着焦穗,忽然想起《护种经》里的“秸秆还田法”:“麦秸烧灰可肥田,化作春泥更护种。”
她带着小公主来到太液池边,将麦秸灰撒入结冰的湖面:“等开春冰化,这些灰会变成养分,让湖里的水草长得更旺,湖边的麦田也会更壮。”小公主似懂非懂,却认真地点头,将剩下的麦秸灰包好,说要送给母妃。
御膳房的争执在午时爆发,首席庖厨拒绝用麦面做贡糕,称“粗麦难登大雅之堂”。珠儿闯入时,看见案板上摆着金穗盟进贡的精白面粉,却嗅出淡淡硫黄味——果然是毒种磨的粉。
“真正的好麦面,”她取出云松村的全麦粉,“闻着有阳光味,揉面时能拉出丝,蒸熟后麦香绕梁。”说着亲自揉面,面团在她手中翻转,渐渐变得光滑如缎。当麦香飘出蒸笼,连皇帝的御辇都停在了膳房外。
“这才是朕当年吃过的麦香。”皇帝望着盘中的麦穗状糕点,忽然想起幼年随先皇微服出访,在云松村吃过的麦饼。他转头看向珠儿,“听说你走遍十三州,教百姓护种?”
“回陛下,”珠儿跪下,“麦种是天下百姓的根,护种就是护天下人的根。”她呈上《护种图志》,里面绘着各地麦种的特性,配着百姓们的护种口诀,“愿陛下让这图志流传天下,让每个百姓都能分得真种,吃得饱饭。”
皇帝翻开图志,看见第一页绘着林昭背着药箱行走在雪山,珠儿捧着麦种跪在水田,青璃持剑守护麦田,捕头王带着衙役销毁毒种——这是天下护种人的群像。他忽然提笔,在扉页题字:“麦穗所及,皆为赤子;护种之心,重于泰山。”
第二十三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