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库的救济金和收到的救济金数额出入甚大。
不是户部贪污,就是运输者贪污。
陛下委派官员暗访,就己经能够证实州府的清白。
更不用说调查运输者了,所有不利的矛头都己指向户部。
玉如安见李大人仍是一副犹豫的样子。
也不再留情面,当即命人扣押了户部尚书的官印,将其送审大理寺。
经过一整天的严刑拷打,李尚书终于招认了。
燕敏看着折子上被供出的几大世家,揉揉太阳穴。
“这些世家现在确实以经商为主,各州县的乡绅权贵也多少和他们沾亲带故,但从搜查结果上来看,那些带有官印的救济金却仍然不知所踪。”
“看来他们背后的某人,己经先一步转移了这些赃款,此事终究还是打草惊蛇了。”
玉如安想不通究竟是哪一步被人捷足先登了。
明明他们己经盯住了所有可以动手脚的地方,却还是棋差一着。
“斐卿不必自责,到目前为止,密道、救济金都成了死路,对方的目的就是想让我们放弃追查,但越是如此,就更不应该松懈,或许我们只是漏掉了某些关键细节,再严密的计划也有一疏,终会有水落石出的那天。”
燕敏攥紧拳头,想起熙王那天风轻云淡的神情。
他们所有人都被他隐退礼佛的假象欺骗了,他装作不在乎权势皇位的样子,背地里却暗箱操作着这么多律法之外的事。
他当真不想做这个皇帝吗?
不,比起做明面上被民众审判、被朝官监督、被律法约束的帝王。
他要的是一个可以隐藏自己,又能为所欲为的身份。
比如一个退居朝堂的闲散王爷。
所有审查结束之后,户部尚书被革职。
涉嫌放纵远亲在各地州府经商时,以填补营收为由,买通官府,欺压民众的各大世家,均被查封了三分之二的家产。
全部上缴国库,再作为救济金分发给各州县。
燕敏还另外调派了督查官员,监督各州府接收流民,并为其安置居所。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流民现象就得到了有效控制。
顾闻朝刚回国都,又要开始马不停蹄的筹备巾帼院筛选考试。
但今时不同往日,顾闻朝与玉如安同坐一个屋檐下,却心情极好。
朝堂之上,燕敏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对顾闻朝这次外派所做的功劳进行了丰厚的奖赏。
并特许顾闻朝同玉如安相等的特权。
无需请奏就可入宫面圣。
世家对此更是欣喜若狂,顾闻朝作为现在世家的年轻代表,也有了和玉如安一般得到女帝的荣宠。
那就意味着,振兴世家往日辉煌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一切都在朝他们预期的发展。
至于那些被削爵、查封的世家,不过是他们重回巅峰路上的必要牺牲。
周身气压骤降的玉如安面无表情的写下筛选考试的准则。
和对面的顾闻朝形成了鲜明对比。
“首辅大人今日这是怎么了?可别吓着等会来咨询的女学子了。”
顾闻朝明知故问,他也没想到燕敏会给他入宫特许。
这从前可是玉如安独享的。
可见玉如安对于燕敏来说也不过是随时可以替换掉的棋子。
说到底,女帝就是喜欢有才干的男子,无论出身平民还是世家。
只要你足够优秀,都有机会获得恩宠。
世家被打压的这三年,不过是因为庸才太多,惹了女帝不快罢了。
顾闻朝做为世家第一个得到女帝青睐之人,感觉这样对世家来说也是一种激励。
与他平辈的那些世公子,确实太过拉胯。
从前那些人因他的父亲是赘婿而嘲笑他,如今他却是世家唯一能靠着真才实学,重振世家风采的人。
这就是最有效的羞辱。
“顾辅臣才是最好不要带着偏见回答她们,万一将来就有堪比你我的女官得了陛下赏识,还望顾辅臣能如现在这般风采依旧。”
此时门外晃悠了几个人影。
三西个女学子在门口犹犹豫豫的小声嘀咕着。
“玉首辅和顾辅臣,问谁好呢?”
“顾辅臣吧,他看着还挺温柔和蔼的。”
“你们说玉首辅这么英俊,怎么脸这么冷呢?”
“也可能他是面冷心善那一挂的。”
梁秋雪来的时候,就看见左右两边扒着门口的女同窗们。
“怎么不进去?”梁秋雪嗓音清亮,一下就引起了屋内两位大人的注意。
其他女学子们也只好无奈陆续进入。
“不必拘谨,关于筛选考试,诸位有什么疑问都可以提。”玉如安起了个头。
梁秋雪率先站出人群。
“首辅大人,筛选考试除了审查个人特长,成为女官的合格标准是什么呢?”
玉如安非常有耐心的娓娓道来:“女官首先分为两大类,朝堂和内庭。朝堂女官是指享有和朝官同等待遇,各司其职的同时需每日上朝述职。”
“内庭女官是指负责皇宫内的衣食住行,常住宫中。”
“参加考试者,会根据大家擅长的部分,划分这两种女官的考场。”
“朝堂女官又分为五部,吏部、户部、礼部、刑部、工部。”
“诸位可以自行选择部门,由各部门考官单独考察。”
“内庭女官分为三司一房一院,宫仪司、宫织司、宫勤司、御膳房、太医院。”
“挑选适合自己的内庭部门后,由各司首、院首进行考核。”
“没有报名考试者,落选者统一归为技艺班,在两年之内学有所成者,可以获得院长授予的毕业文书,出院后,于各行各业出示此文书,可优先竞选。”
“所以每个人的合格标准各有不同,分别取决于各部门想要录选什么样的人才,这些需要你们自行思考应对。”
顾闻朝翻阅了这一个月的综合教学内容后,斟酌道。
“众学子们应该都了解过各部门所司的重点事务,切记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当然,每个部门的录选人数有限,还请各位不要扎堆报名。”
“毕竟,下一次筛选考试要再等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