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守护数百年大唐
只想守护数百年大唐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只想守护数百年大唐 > 一百五十章

一百五十章

加入书架
书名:
只想守护数百年大唐
作者:
望缺
本章字数:
4220
更新时间:
2025-07-07

永徽二年二月,长安,礼部贡院。

黎明前的黑暗尚未完全褪去,长安城尚在沉睡,唯有贡院所在的街道己是人声鼎沸,灯火通明。

近千名名来自帝国各地的举子,如同迁徙的蚁群,汇聚在贡院森严的大门外。

他们有的身着单薄的春衫,在料峭春寒中瑟瑟发抖,脸上混杂着紧张、期盼、焦虑与疲惫,表情各异,心绪万千。。。。。

空气中弥漫着劣质灯油的气味、人群的汗味和一种令人窒息的压抑感。

贡院大门前,金吾卫士兵盔甲鲜明,刀枪林立,目光扫视着人群。负责搜检的胥吏,则如同择人而噬的饿狼,眼神贪婪。

“下一个!姓名?籍贯?保人?”胥吏尖利的声音划破嘈杂。

“学生崔志宏,博陵崔氏,保人……吏部刘侍郎。”一位锦衣华服、面色倨傲的年轻公子递上文书。

胥吏脸上立刻堆满谄媚的笑容,象征性地在衣襟袖口摸索两下,便挥手放行,连其携带的考篮都未细查。

“下一个!张承业,陇西……保人,本县县丞……”一位衣衫洗得发白、面容清癯的中年士子忐忑上前。

胥吏立刻拉长了脸,喝令:“站好!”

随即粗暴地将其从头到脚、甚至发髻鞋袜都细细摸索,考篮中的笔墨纸砚、干粮饮水被翻得乱七八糟,还趁机捏走了他藏在干粮袋底的最后几枚铜钱。

张承业敢怒不敢言,羞愤得满面通红,在周围世家子弟的嗤笑声中狼狈入场。

“阎元芳,我爹是工部阎侍郎,让开,”一个满脸横肉的胖子推开旁人,趾高气扬。胥吏更是点头哈腰,几乎将他“请”了进去。

这一幕幕,被贡院高墙上一双冰冷的眼睛尽收眼底。

江逸风身着三品紫袍,脸上覆盖着青铜傩面,如同雕塑般立于角楼阴影之中。

他身旁的礼部侍郎李友益低声解释道:“侯爷,搜检规矩如此,难免……有疏漏人情。”

江逸风面具下传来一声冷哼,没有言语。

天色微明,所有举子按唱名鱼贯入场,依据“号单”找到属于自己的“铺位”(考棚)。

那是一个个仅容一人转身、三面砖墙一面木栅的狭小空间,内设一桌一凳,别无他物。

阴冷潮湿,空气中弥漫着陈年的霉味还能让人接受,主要是那便桶的尿臊臭让众人有苦难言。

随着沉重的贡院大门轰然关闭,隔绝了外界的一切,只剩下令人心悸的死寂。

“明经科!帖经——《礼记·月令》!”礼部侍郎李友益的声音在空旷的考场回荡。

试卷发下,只见《月令》中一页被墨笔涂抹得只剩“孟春之月……其帝太皞……其虫鳞”等寥寥数字。

无数举子瞬间脸色煞白,额头冒汗,拼命回忆那浩如烟海的经文原文,提笔的手都在颤抖。

死记硬背的功夫,在此刻显露无遗。有人奋笔疾书,有人抓耳挠腮,更有人绝望地伏案低泣。

“进士科!诗题——《上林春望》,五言排律,限‘阳’韵,赋题——《圣人垂拱而治赋》,限‘清、明、平’韵脚,”

这道题一出,考场气氛又是一变。只见世家子弟们大多面露喜色,显然提前有所准备或得到过“指点”。

他们稍作沉吟,便笔走龙蛇,华丽的辞藻如同不要钱般倾泻在纸上:

《上林春望》(崔志宏 作)

上苑韶光丽,春台淑气清。

云霞雕锦色,草木贲华英。

禁柳摇金缕,宫莺啭玉笙。

尧天瞻日近,舜海沐恩平。

愿奏钧天乐,长歌圣代明。

(堆砌辞藻,空洞颂圣)

《圣人垂拱而治赋》(某世家子 作 片段)

“……于是垂衣裳,端冕旒,穆穆焉,煌煌焉。法天道之无为,体乾元之资始。

玉烛调而西时序,璇玑运而七政齐。百僚师师,咸秉清衷;万姓熙熙,自乐平成。远夷慕义,献琛于丹陛;嘉禾荐瑞,颖秀于紫庭。猗欤盛哉!非至德其孰能与于此乎……”

(通篇用典,华而不实,不涉具体治国方略)

而另一边,如张承业这般出身寒微、却真正关心民瘼的士子,面对“圣人垂拱而治”的宏大命题,试图写下自己关于吏治、农桑、水利的见解,却苦于文辞不够“雅驯”,更担心观点“不合时宜”。他眉头紧锁,落笔艰难,在辞藻与思想的夹缝中痛苦挣扎:

《上林春望》(张承业 作)

帝阙春犹早,林寒木未荣。

风烟迷旧垒,闾井叹新茕。

冻土思犁破,饥肠待粟盈。

何当苏万物,共沐泰阶平。

(关注民生疾苦,格调沉郁)

更有甚者,如阎元芳之流,抓耳挠腮半天,憋出一首狗屁不通的打油诗:

《上林春望》(阎元芳 作)

上林花儿开,皇帝坐高台。

鸟儿叫喳喳,老子要发财。

(字迹歪扭,平仄全无,韵脚乱押)

江逸风戴着傩面,在考棚间的甬道上无声地巡视。

他透过木栅的缝隙,能看到:

有人因寒冷和紧张,手指冻得僵硬,墨水滴污了试卷。

有人因过度思虑和体力不支,伏案昏厥,被胥吏像拖死狗般抬出。

有人奋笔疾书,脸上带着病态的亢奋,笔下却尽是虚浮的锦绣文章。

更有人,眼神空洞,对着试题发呆,显然腹中空空。

油灯如豆,在狭小的考棚里摇曳,映照着年轻或苍老的脸庞上那或专注、或痛苦、或麻木的神情。

空气中弥漫着墨臭、汗臭、脚臭和绝望的气息。江逸风心道这哪里是选拔英才的殿堂?分明是一场以才华和希望为祭品的、盛大的精神酷刑。

面具下的眼神,冰冷如霜,失望如同冰冷的潮水,彻底淹没了心中最后一丝侥幸。

漫长的考试终于结束。

糊名、誊录、朱卷堆积如山。

阅卷房内,礼部侍郎李友益带着一群老学究,正襟危坐,准备依据“传统”和可能的“通榜”名单进行评判。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